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量的理论研究及实际观测结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及运行并不会对当地的海洋、大气造成破坏性影响,也不会对鸟类、鱼类等自然生物的栖息、繁衍构成任何实质性威胁,而且还可以带来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的环境效益,其利远远大于其弊。下面就海上风电场建设期及运行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一、建设期
如东重点近海风电示范工程——中广核15万千瓦近海风电场项目在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之前,专题委托权威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通过所建立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中广核电如东150MW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引起的潮流场和含沙量场的变化。在流场和泥沙场计算的基础上,计算分析风电工程引起的泥沙冲淤变化。
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桩基的平面布置与该区域的水流走向较为平顺,工程建设对流场影响的范围与程度较小。桩基对水流的影响主要为局部的阻水绕流,不会改变工程区整体流态。风电桩墩对工程区水流的涨、落潮平均流速的影响大部分是不连续的,只局限于桩机1km附近。工程建设后工程区附近水道断面的流量均无变化,对烂沙洋北、中、南水道总体潮量和分流比没有直接影响,不会导致水道间潮流动力此消彼长的变化。由于风电机桩基建设导致流速减小而引起的滩面泥沙淤积的强度约3~5cm/a。风电桩基对工程区水流的影响大部分是不连续的,引起的泥沙淤积也只局限于桩机附近,不会引起工程区附近滩面的整体性冲淤变化和水道深槽的迁移摆动。
海上风电场的施工期比较短,工程作业面也较小,在施工期引起的周边环境的改变也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这些变化会逐步减小以至消失,逐渐恢复到平
衡状态。
二、运行期
援引《科学时报》学术报告称,荷兰Wageningen大学研究中心(Wageningen UR)、Waardenburg 研究所(Bureau Waardenburg)和荷兰皇家海洋研究院(NIOZ)共同承担了一项海上风电海洋生态课题的研究,该项研究由美国壳牌风能公司和荷兰能源巨头Nuon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NoordzeeWind提供资助。研究组研究了北海Egmond aan Zee(OWEZ)附近一座海上风电场对底栖生物、鱼类、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最近,他们的初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网站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
研究结果表明,两年中,OWEZ这座海上风电场对底栖生物影响甚微。这些生物往往栖息在风机之间的沙地里,如贻贝、海葵、海蟹等,而风机的立柱和岩石堆成了它们集聚、繁衍的好地方,成为海底生物新的栖息地,吸引来许多新的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增加。
鱼类的情况较为复杂,不过科学家也观察到了一些细小的正面影响。例如,风电场似乎为鳕鱼提供了庇护所。据当地人介绍,海豚也经常出现在风电场内。Wageningen UR教授Han Lindeboom表示,海上风电场在嘈杂的海岸附近为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提供了安静的绿洲。该项研究最显著的进展是对鸟类的观察。据观察,塘鹅等多种鸟类避开了风电场,一些鸟类,如海鸥等并不被风力涡轮机所干扰,而鸬鹚甚至出现得更多。通过实地观察和模型计算,研究人员估算,真正同风机相撞的鸟类其实数量很少。
在建造海上风场时,人们往往认为在海床上打桩、旋转的风机叶片和可能的水下噪音会对环境有破坏作用,但经实践证明,这种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在当今这个人类活动遍布
全球各个角落的时代,密集的捕鱼、污染、提取油气和海砂以及航运都已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员认为,海上风电场能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多样的栖息地,甚至能帮助环境恢复。
经过两年观察,科学家得出结论:OWEZ风电场已经成为生物群落的一个新的栖息地,甚至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不过诚然,旋转的叶片对一些鸟类原先的活动习惯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也可能使它们数量出现局部、暂时性的减少。通过合适的选址,海上风电场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可降到最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