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

2022-03-01 来源:年旅网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

作者:谭志伟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21期

谭志伟

(河北省河间市畜牧水产局,沧州 062450)

摘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对鸡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和病毒的致病性存在很大联系。由于非典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临床症状较轻或者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常不被养殖户发现,导致病情传播严重,危害巨大。在重点做好该种病毒性疾病的集中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应充分认识非典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的危害性,构建完善的防控机制,强化鸡群检疫检验,一旦发现患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控,提高防控效果。该文分析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防治。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1.092

0 引言

近年,该种疾病在世界各地的鸡养殖产业区,呈现广泛传播蔓延趋势,给世界养鸡产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同时该种疾病也是我国常见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已经对鸡养殖产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近年随着高免血清病毒疫苗和卵黄抗体等生物活性制剂的推广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典型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发生显著变化,逐步向非典型方向转变,临床特征不明显,发病较为缓慢,致死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该种病毒会造成菌群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发病后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做好鸡群的净化处理工作,保障养殖效益,降低经济损失。

1 发病经过

2018年10月13日,某养殖户存栏的2 600只蛋鸡群中,突然出现发病情况,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呼吸急促,羽毛杂乱,排出灰白色水样稀便。个别患病鸡体温升高到43 ℃。该鸡群进行比较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尤其是在雏鸡阶段免疫接种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但在疫苗免疫接种中未掌握整个雏鸡群的抗体水平。通过进一步抗体水平监测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抗体水平不达标,整个鸡群的抗体能力较差。当鸡群生长到30日龄后,突然出现大批发病鸡,发病3~4 d后死亡达到高峰期,死亡高达50%以上。

2 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鸡传染性发生的病毒主要侵害鸡,任何年龄和品种的鸡均可以感染该种病毒,主要危害2~15周龄的雏鸡,以3~6周龄的雏鸡最容易感染,成年鸡感染该种疾病后主要呈现隐性经过,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近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传播流行呈现出地方流行特点或爆发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受季节影响,具有高度的接触性和传染性。通常该种疾病表现为突然发生,发病后病情会快速向着整个鸡群传播蔓延,当养殖场内出现有个别鸡患病,在短时间内整个鸡群都可能被感染。临床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鸡群中传播流行3 d后,死亡率逐步升高,5~7 d达到死亡高峰期,随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养殖场的发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不同毒性的病毒造成的死亡率存在很大差异性,有的养殖场死亡率仅为5%左右,有的养殖场死亡率高达60%以上[1]。患病鸡和带毒鸡排出的病毒污染饮用水、饲料、养殖用具后会直接进行传播。

3 临床表现

该种疾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 d,发病初期有的患病鸡不断的啄自己的泄殖腔或者啄其他肌的泄殖腔,随后出现体温升高症状最高升高到42 ℃,患病鸡精神状态逐渐变差,羽毛杂乱,采食量逐渐下降,喜欢呆立在圈舍一处不愿意走动,强迫患病鸡行走时左右摇摆,全身肌肉震颤。随后患病鸡出现腹泻症状,排出灰白色粘稠的粪便或者水样粪便,发病严重时患病鸡头部垂地,闭目嗜睡,呈昏睡状态。发病中后期体温下降到正常水平下,患病鸡存在明显的脱水症状,因为极度衰弱衰竭而死。养殖场鸡群发病2~3 d后死亡率逐步升高,发病5~7 d后死亡率达到高峰期,随后死亡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鸡群逐步恢复健康[2]。变异毒株感染的鸡群临床症状最为显著,造成的死亡率最高。该种疾病还会引发鸡群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影响到免疫效果。

4 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病死鸡解剖后发现,鸡体严重脱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存在严重的出血现象,其中病死鸡的法氏囊病变最为严重。发病36~48 h的病死鸡,主要表现为法氏囊肿大,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法氏囊组织肿大最为明显。发病5 d后,病死鸡法氏囊逐步萎缩,将法氏囊切开后,看到粘膜褶皱处存在浑浊不清的附着物,粘膜表面存在点状出血或者弥散性出血[3]。病死鸡的肾脏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现象,由于肾脏组织尿酸盐沉积,呈现红白相间的花斑肾,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存在带状出血或条状出血。

5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鸡的病变脏器组织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没有发现被染色的致病菌,在培养基上也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现象。采集发病2~3 d病死鸡的法氏囊病变组织粉碎后加入10倍生理盐水充分稀释,经双抗处理后,放置在离心鸡内离心处理1 h,接种到10日龄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中。受病毒感染的鸡胚在接种3~5 d后陆续死亡,胚胎水肿明显,出血严重。选择使用已知的鸡传染性法氏囊阳性血清,在鸡胚胎上进行中和试验,能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在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血清亚型鉴定中,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交叉中和试验。

6 防治

6.1 紧急处理

采用上述手段对病情进行有效诊断,明确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后,将确诊的患病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整个鸡群的血清检测工作,检测出隐性带毒鸡后,立即淘汰处理,逐步净化鸡群。对经过检测为阴性的鸡群进行药物防治,选择使用清瘟败毒散,每千克饲料使用1 g,连续使用14 d。同时让易感鸡群口服病毒灵片,每只鸡口服1片,1次/d,连续使用4 d。还应注重在饮用水中添加抗菌类药物、维生素、糖类,增强鸡体抵抗能力。发病8~9 d后,养殖场病情逐渐趋于缓和,养殖场死亡停止,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2 预防

该养殖户发病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前没有掌握鸡群的抗体水平导致免疫失败。要更好地防控该种疾病再次发生,应重点做好鸡传染性发生的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在鸡群10~14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接种3周后,应该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接种,商品蛋鸡不再免疫注射活疫苗。养殖场还需要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及时查明鸡群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免疫状态。雏鸡的免疫时间一定要结合母原抗体水平的高低综合确

定。重点做好鸡群的科学管理工作,注重调整好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强化鸡舍通风换气,减少致病原侵染渠道。定期做好圈舍卫生消毒,减少多种应激刺激。

7 结束语

近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通常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的鸡群中,由于受到母原抗体影响或者疫苗和野毒血清的不一致,导致免疫不合理,免疫不合格,经常造成免疫失败,使整个鸡群的抗体水平参差不齐,一旦受到野毒株的侵入,抗体水平较低的鸡会出现发病症状。养殖场的鸡群出现发病情况后会不断向外排出病毒,导致健康鸡群反复感染,反复发病。因此需要充分掌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构建完善的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王威威,石梦雅,张远琴,等.雏番鸭细小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混合感染的检测[J].畜牧与兽医,2019,51(4):74-78.

[2] 王雪.一例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防治经验分享[J].农民致富之友,2019(9):153.

[3] 周玉森.鸡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2):151-152.

作者简介:谭志伟(1979-),男,河北河间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检疫、防控,动物医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