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日期:
2
美丽的家乡
——广东普宁
普宁市,中国大陆人口第一大县(县级市);广东省辖区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的一座中等新兴城市,拥有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县级城市,中国中药名城试点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城市,中国著名侨乡,共产党革命老区;纺织服装和医药是当地两大支柱产业,全国最大的衬衣生产基地,华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粤东最大的服装、烟草、茶叶、水果、纺织品等集散地,粤东最大的客运货运交通中转站,粤东最大陆路口岸。
一·名称来源
普宁始建城于明朝嘉靖年间,普宁的首置名称在上个世纪有较大的争议。作为普宁最早的地方志,明万历《普宁县志略》记载初置即名普宁,表述相同的还有万历《广东通志》、《明史》及郭子章《潮中杂纪》。皆言取“普遍宁谧”之意名普宁。
二·革命老区
1911年10月,革命军于武昌发动首义,同盟会方次石(普宁早期赴日留学生)于普宁起兵响应。1911年11月,同盟会员刘任臣率先领军入普宁城。1923年5月25日,普宁再次为陈炯明军所控制。1925年3月12日,蒋介石、何应钦、周恩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东征军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在普宁城西的里湖打败陈炯明部林虎劲旅。1925年11月2日,东征军由里湖经安仁抵普宁城,周恩来在县商民大会演讲,筹措军饷。同年,师长何应钦任方芝庭为普宁县长。
三·经济特色
纺织
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普宁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改革开放以来,普宁利用侨乡和市场优势,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衬衣、内衣、T恤、睡衣生产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形成强大的产销能力。全市共有服装注册商标近3000件,其中“雷伊”、“群豪”、“伊莱王”、“名马”、“巴士龙”、“古·比伦”、“凯东顿”、“雅爵”等10多个商标已在意大利、法国注册;“群豪”、“名鼠”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雷伊”、“乐士”、“雅爵”、“仙宜岱”、“古·比伦”、“HOK”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雷伊”、“群豪”、“雅爵”衬衣和“HOK”拉链被广东省评为优质产品从2001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多届国际衬衣
3 / 12
节,主导了广东衬衣流行趋势发布,使普宁赢得了“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衬衣第一市”、“时尚衬衣的王国”、“衬衫制造专家”等多项美誉,成为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衬衣生产基地和光彩夺目的“经济名片”。
普宁国际服装城(全国大型、粤东最大、现代化的一站式服装商贸物流平台)
中药材
普宁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清年代,普宁人民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特别是南阳山区的船埔、后溪、梅林等乡镇,药材的种植很早就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据统计,普宁盛产药材达400多种,其中陈皮、乌梅、骨碎补、山药、山枝子、泽泻、佛手、枳壳、青皮、葛根等味正气纯,是当地名优特产。中药材贸易随产而生,普宁中药材市场源远流长,据资料记载,在解放前已是非常鼎盛。民国时期的《汕头日报》便刊登了普宁梅林药市是药材“小国际市场”的信息。
水果之乡
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土地肥沃,具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普宁是著名“水果之乡”,全市已有高值优质水果基地3.53万公顷,水果生产名列全国水果总产值百强县(市)。水果栽培历史悠久,果农栽培经验丰富,水果品种资源特别是优稀名贵品种繁多(共有30科64类286个品种)。全市水果种植总面积3.51万公顷,年产量15.8万吨,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中国蕉柑之乡”、“中国青榄之乡”和“中国青梅种植资源基地”,2006年3月经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批准,普宁市被认定为“南亚热带青榄名优基地”。
4 / 12
普宁特产【橄榄】
四·旅游(风景名胜)
1.盘龙阁
盘龙阁是名闻国内外的佛教圣地,历史悠久的盘龙阁古庙就在这里。庙宇始建于清光绪(1875—1908)初期,规模不小,是观音菩萨和元天上帝显圣道场。1990年省、市政府和省宗教局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佛教活动场所。
2. 德安里
德安里位于广东普宁故城洪阳镇南村,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名将方耀与其兄弟共同营建的家族集居寨,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组群,也是国内罕见的府第式古村落。始建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光绪十六年建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整个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三部分,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寨内有客厅、祠堂、佛堂、书斋、卧室、餐厅、库房、阁楼、门房,还有寨前广场、后花园、莲池、寨门、围墙,围墙外有护寨河,房屋总数773间。整个建筑规模之大,构筑之精,造型之美,堪称建筑艺术一朵奇葩。德安里的建筑,集潮汕民居建筑的大全:大祠堂、三厅亘、五间过、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五壁联、独
5 / 12
脚狮等。
3.普宁八景
普宁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八景”。这些胜迹都在故城洪阳的周围。八景的名称是: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甘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洪寺幽探、南岩远眺、云石樵径。八景点
6 / 12
中位于洪阳镇东门外的钱湖已经被填成一片柑园,现洪山寺是在原石基上重建的,其余六景点尚在。 4.南岩古寺
南岩寺,古称南庵,创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坐落于山明水秀的普宁南溪旧厝斗飞凤山上。是佛教岭南禅宗之古迹。南岩寺坐南朝北偏东,为四合院式灰木结构,硬山顶,有大殿和两边厢房。寺后有和尚石,寺前有剃刀山,东侧有铜铃山,头巾石。寺侧低洼有一古井,称甘泉,井泉清澈甘甜。寺后巨石阴刻“万载云峰”四个大字,传说为清代著名学者惠士奇所书。寺周围有山柿、山桔、红豆等奇花异果,为惠士奇在此隐居、设馆讲学时所栽。
倘若站于寺前,近处,百仞之山,青苍环绕;有竹千竿,有泉叮咚;柳绿花红鹂啭莺啼;纳山光水色之香,而流泉潺潺,倚林木之茂而果香阵阵。既有天然的山林之境界气质,又有亲切宜人绚丽景色之意趣。极目远眺,多姿多彩,如诗如画的榕江平原尽收眼底。一望无际的旷野平川,果园连片,果树绵绵。
五·特色小吃
1.洪阳粿汁
民间粿汁主料制法有两种:用米制粿条切成条状,和入米浆煮成稀糊;用米浆下鼎烙成薄片,然后剪成角形,和入米浆煮成稀糊。食用时,在热粿汁中披上几片卤烂的五花肉,撒上蒜头粒,再淋上热卤汁即可。 2.光南豆干
美誉普宁小食珍品的普宁豆干,是用大豆、薯粉、石膏、卤水、清水等原料制成。其制作工艺流程是磨浆、除渣、煮浆、配膏、试粉、参膏粉、拌和定卤、包块、压块、煮熟。油炸豆
7 / 12
干,即把成块豆干放入油鼎中,炸到皮呈赤色便可捞起来切成小块,吃时把它蘸上用生蒜头、韭菜盐水或加上辣椒的卤咸汁,便成为滋味独特的普宁名菜。
3. 普宁炸果肉
普宁炸果肉是传统小吃。拿腐竹包着馅先蒸后切块炸,小记夹起一块尝尝,果然外酥里嫩非常爽口。炸果肉制作也是很讲究的,最早家乡的做法是用猪油网包裹的,但后来觉得太油腻已经慢慢改为用腐皮膜包裹了,里面除了有五花肉末、虾肉以外,还有马蹄、蒜苗等. 一口一个,再沏一壶功夫茶,赏月聊家常正好时。
六·民俗特色
1. 普宁英歌:普宁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样式,迄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据考证为当时的人民群众劳动之余,在习武的基础上,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所创造,后代代相传,发展为南方汉民族优秀民间传统舞蹈。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有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的美誉。普宁英歌中最为突出的是:流沙的南山英歌、新坛英歌、燎原镇的泥沟英歌舞、下架山镇的涂坑、咸寮、占陇镇的旱塘、南径镇的陇华、梅林镇的中央村,云落镇的云落等。每逢过年,迎神活动都有英歌队在街上巡游,预示着吉祥平安。泥沟英歌队曾经在08年北京奥运会去北京进行表演。
8 / 12
2. 普宁嵌瓷:作为潮汕三大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中稀有的特艺品种——嵌瓷为其中最负盛名者,其起源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具有色彩浓艳,质感坚实,久经风雨,烈日曝晒而永不褪色的特点。在普宁一些工艺者的努力下,嵌瓷也流传到台湾、东南亚一带。普宁嵌瓷工艺人才辈出,自古就有“嵌瓷之乡”的美称。
3. 锣鼓镖旗巡游:普宁大锣鼓标旗巡游活动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大锣鼓标旗巡游活动是阵列式综艺活动,大锣鼓标旗精致,鼓乐整齐,气势宏伟,充分展示了侨乡文化风貌。
4. 铁枝木偶戏:又称纸影戏,是我国传统戏曲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剧种之一,传入普宁已有七百左右年。木偶戏从属地方剧种,当地皆为潮音班,至今仍十分活跃。
5. 工夫茶艺:以民众日常生活为生存特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色、香、味俱佳,冲
9 / 12
泡方法讲究,老小皆宜,有着历史文化美学价值,社会家庭文化价值,健身益智价值,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外地人来到普宁的第一印象。
6. 老香橼制作技艺:严格遵循传统而古老的加工工艺路线加工的老香橼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保健作用显著,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七·节日习俗
人节 拜天地 元宵
农历正
称为人节或人日;这一天,普宁家家户户有吃七样菜的习俗
月初七
农历正这天普宁人称为天地,家家户户清早点灯笼在门前,备办果品拜“天公” 月初九 这一天城乡不宰生畜,不除秽物,咸感天地好生之德
农历正这天晚上叫元宵;普宁人叫上元节,这一天如有新婚及生男孙者,须出月十五 一屏或数屏灯屏贡献摆设
普宁人称上坟,这天对潮汕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人们必须在家里
国历4
清明节 祭拜祖宗,
月4号
然后带香烛纸料,“三牲果品”及鞭炮等物去上坟
10 / 12
端午节 奉财神 出花园 七月半 中秋节 冬节
农历五
主要习俗有三方面:一是赛龙船,二是吃粽子,三是拜神,驱病辟邪
月初五
农历六
普宁的商户,不论生意大小,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贯有奉拜财神爷的习俗
月二四
农历七人活到虚岁15岁在当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拜“公婆母”、示其已成月初七 大人
农历七农村家家户户习惯做白果品,以豆为馅,印制成人、鱼、花等形状,俗月十五 称“人仔果”。
农历八主要活动有几项:一是祭拜祖先,二是拜月娘,三是落三姑,四是烧大月十五 窑。
农历十无定日,阳历则固定为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节前夜,家家户户都做米一月 粉圆,俗称“冬节圆”。 春节习俗:
1.腊月二十四这个“年关”至正、二月,潮汕乡村各乡各里先后进行着各种“游
神赛会”活动。所谓游神赛会,实际就是潮汕各乡各里的民间狂欢节。腊月下旬至正、二月,各乡村择吉日(或固定时间)游神赛会。所游的神,既有城廊供奉的神,也有本地造出来并供奉在乡里四个门头的神,总之都属儒释道诸神。如“三山国王”、“妈祖”、“关爷”、“注生娘”、“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龙尾爷”、“城隍老爷”等。游神是潮汕神文化活动最有特色者,是潮汕地区极为典型的和谐文化活动。
(热热闹闹迎老爷)
2. 除夕前几天大扫除清洁,除夕或提前一两天,家里各户贴新年对联,备好各类食物,鱼、肉,家禽以鹅、鸭为主--传统的弄成卤味(小部分地区弄白煮),做一些食(饭、甜、萝卜糕之类),准备很多大桔、潮州柑(主要用于亲友拜年时交换福运)、橄榄、糖果、瓜子、
11 / 12
开心果、花生。除夕夜,一家人围在一桌吃团圆饭(年夜饭)。除夕夜开始就可以打电话给亲友拜年了。
正月初一、二、三,早上拜祖先。
这几天亲友间串串门拜年,交换大桔、潮州柑(意为大吉、祝福交换),坐谈,游戏。而主人家的茶几也总要放着一盘红绿相间的大桔、摈榔(今用橄榄代),另加糖果,迎宾敬客。关于潮汕用摈榔的风俗,府志、县志都有详细记载,清乾隆《潮州府志》云:“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因摈榔和宾郎同音,含有宾客的意思,所以“摈榔大桔”谐音便成为“宾临大吉”,是互相致意,互换吉祥的一种礼节。客人进门时,相互说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远门的亲友相互电话拜年、问候。已婚的长辈给未婚晚辈包压岁钱红包祝福,已婚青壮年包压岁钱红包祝福红老年长辈,夫妻之间也有互包红包给对方相互祝福的。 正月初五拜神。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