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2024-05-11 来源:年旅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 A、运动的绝对性 B C、发展的规律性 D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 BC、形而上学 D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B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D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 A )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 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C )

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 B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 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 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D )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 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 A )

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 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 D 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D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D 25、真理是( C )

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 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 D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自觉能动性 D 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 B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D )。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 D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 A )。 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 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 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D )。 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33、社会形态是( D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34、经济基础是( D )。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B )。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 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C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 D、精神文明 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B )。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 C )。 A、复杂劳动决定的 B、具体劳动决定的 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 B )。

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两种不同的劳动 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B )。

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 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D )。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D )。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D )。 A、商品价值 B、剩余价值

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

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 D )。

A、资本 B、社会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B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48、垄断的形成是( B )。

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49、垄断利润是( C )。

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 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50、垄断价格是指( D )。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51、金融资本是( D )。

A、垄断的银行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垄断的产业资本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 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 D )。

A、人事参与 B、人事进入 C、进入制 D、参与制 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 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 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C )。 A、经济与合作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联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C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 )。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克思主义法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 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E、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 AD )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 E 7、意识的本质是(AD)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 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

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C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 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 E 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E

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E

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D E 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CE )

A、 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 E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CE )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 E 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BE )。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 E 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 )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E 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E)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

E 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

A、反映论 B、能动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E 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 )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 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D E

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 ) 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B 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 D E 2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 )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 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 BCDE )

A、认识的主体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 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E 23、真理和谬误是( ABCE )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的 C、相斗争而发展的 D、没有本质区别的 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BDE )。 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BCD)。

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 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 CDE )。

A、家庭结构 B、民族结构 C、社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 E、社会政治结构 27、生产工具是(AC)。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 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

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 BCD )。

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 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 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

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BCE)。

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 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 )。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

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

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4、商品价值是(ABCDE)。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 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35、商品价值量是(CD )。

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决定的 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3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 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E、自然条件的优劣

3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BCE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 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8、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CD )。 A、内含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39、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 )。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 40、资本积累(ACDE)。

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E、源泉是剩余价值

4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 )。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 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42、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 (ABCD )。

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43、垄断是 ( CDE )。

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 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 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 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 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BCDE )。 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 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C、调节劳资关系 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 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

4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 ABCD )。 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 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 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 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 E、实行“经济计划化”

46、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BCDE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E、分工的全球化 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B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E、实行计划经济 49、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E、经济制度不同

5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BCD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

5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

E、暴力是不得已的手段和最后的选择 52、社会主义民主是( ABCDE)。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53、下列选项种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E、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空想

54、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有(ABCD)。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E、共产主义社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