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元素在泰国佛教建筑中的应用
作者:黄迎丽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27期
摘 要: 中泰两国地理相近,血缘相亲,和平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泰国华人的传播和推广,中国文化元素在泰国各个方面尤其是佛教建筑中发扬光大,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中泰文化交流和中泰两国间的关系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文化元素 泰国佛教建筑 应用
佛教是一种信仰,也是具有一定内容的文化现象,以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1]。作为泰国朝野的精神支柱,佛教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泰国的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经济、文化、道德风俗、建筑、艺术及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等均深受佛教文化影响,其在建筑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在泰国传统建筑中以佛教建筑为代表,泰国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佛像、雕刻、壁画等。佛教建筑是佛教意识外化的实体,是佛教信仰的直接产物。佛教建筑艺术在泰国建筑艺术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从传统建筑文化的角度来看,他所体现出的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冲突和融合的历程最为典型和丰富[1]。
中泰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泰国建立第一个独立王朝素可泰王朝开始,中国与泰国之间的交往就从未间断过。通过历代华人的迁徙移居,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被传入泰国,中国文化的传播深深地影响了泰国的佛教建筑。泰国的许多佛教建筑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佛教建筑中的雕刻、绘画及装饰等艺术,中国文化元素合理地融入到泰国的佛教建筑文化中,并形成了泰国本土特色。
一、中国文化元素概念及属性
所谓“中国文化元素”,广义的主要指中华民族及其文明在其长期孕育、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各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与传承的、反映中国文化精神风貌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元素和无形的精神文化元素。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情风俗、生活习惯、建筑形态、艺术门类、科技创造、法律体系、宗教信仰、审美思潮、伦理观念等,空间上覆盖整个中国境域及海外华人聚居区,时间上从史前时代到当下社会,总之,中国文化元素无法脱离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而独立存在。狭义的主要指传统文化中有别于经济、政治而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的形象、风俗习惯等符号、行为或视觉形式层面的元素[2]。
中国文化元素具有广泛的知晓性、普遍的认同性及固定的形象性,其呈现与传播要求国人在心态上克服盲目的自傲与自卑,树立自尊,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除了形式上的现代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外,还应有现代意识、现代观念,不仅展示其物质、技巧、形态,更重要的是展示其背后的精神、思想与观念,这样才能在现代国际社会与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2]。另外,中国文化元素在对外传播中要有的放矢,不局限历史,更多关注现实生活内容,以受众对象易于接受的方式,刚柔并济,针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策略,避免“程式化”[3]。 二、泰国佛教建筑艺术特点
随着佛教的传入,泰国佛教建筑到处兴建,本土的艺术工匠们通过自身对佛教理论的认识与理解,融入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同时吸取外来优质资源,创造出具有不同时代精神面貌、富有本民族特点的佛教建筑艺术,这在佛寺、色彩、壁画等佛教建筑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泰国佛寺建筑以色彩艳丽、形体宏伟端庄而别具一格,讲究造型、色彩和装饰。佛寺的屋顶坡度陡峭,一般为横向多重檐式,屋顶上覆盖的金黄、橘红或翠绿色的琉璃瓦,在热带明丽的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烂、熠熠生辉。佛寺内通常包括大殿、僧舍、经堂、斋堂、浴室、佛塔、钟楼、凉亭等建筑和设施,不仅大殿和经堂内部的梁、柱精雕细刻,而且外部山墙和柱头柱身也往往雕满花饰图案,焕彩鎏金极其精美。色彩绚丽、造型端庄的多重檐琉璃大屋顶以及由陡峭屋顶形成的细长比例的三角形山墙,已成为泰国民族形式建筑的重要特征[4]。泰国佛教建筑上的装饰色彩决定于其民族生活审美习惯、使用环境及不同的部位,同时还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如红色厚重、金色富丽、黄色高贵、白色洁净、蓝色肃穆、绿色宁静、黑色威严等,充分暗示和扩大了佛教建筑艺术的联想境界[5]。泰国佛寺壁画被称为“泰国传统画”、“泰国古画”,在总体上属于东方绘画体系,是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绚丽、宛若织锦,线条柔美流畅,构图富于想象力,情节连续,环环相扣,画面壮阔,人物繁多,是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壁画[6]。
三、中国文化元素在泰国佛教建筑中的呈现
佛教寺庙是泰国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佛教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吞武里的郑王庙、曼谷的玉佛寺、卧佛寺、云石寺及中式寺庙等,从中可以找寻到中国文化元素的印记。 1.郑王庙
郑王庙通称郑王寺,又名黎明寺,位于湄南河右岸的吞武里。始建于大城王朝,当时名皇冠寺,后改称昌寺。郑王庙是纪念泰国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郑昭的寺庙。郑昭是华裔,于1768年,曾领导泰国各族人民奋驱外敌,重整江山,建立了吞武里王国。寺院入口处有巨型守护神石像,寺内有五座一模一样的佛塔,一大四小。大塔为79米高的婆罗门式尖塔——巴壤塔,建于1809年,有“泰国埃菲尔铁塔”之美称。大塔建造在一连串的平台上面,台基雕刻着动物和众神像,刻工精美。塔身镶满了从中国进口的彩色瓷砖和玻璃珠,塔尖用金箔包裹,整座塔群显得金碧辉煌。中央大塔内有阶梯通到塔顶的阳台,在这里可以俯瞰河对岸的曼谷城、泰王宫、玉佛寺、涅盘寺及湄南河上的风光。曼谷王朝的拉玛二世的遗体安放在塔的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部。周围的4座陪塔,每座都有一尊雕刻的菩萨像和佛陀本生故事的描绘画。塔用砖块垒砌而成,外面涂着一层厚厚的灰泥,灰泥表面也贴着从中国运去的彩色瓷片及玻璃碎片。寺内大殿里悬挂着中国式的灯笼,殿中间供奉着郑王布衣竹笠、双手合十、肘托战刀的坐像,殿后有一张据说是郑王生前御用的大木床,参观郑王庙可了解泰中两国的亲缘关系和深厚友谊。 2.玉佛寺
玉佛寺位于首都曼谷大王宫东北角,是大王宫的组成部分,面积占整个大王宫的1/4,是泰国最著名的佛寺,三大国宝之一。玉佛寺体现了泰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特色,被誉为泰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的艺术瑰宝。寺外屹立着仿照中国佛寺守护神塑造的威武庄严金刚像。寺内有巍峨的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体建筑,雄伟大殿正中的神龛里供奉着被泰国视为国宝的玉佛像。玉佛被供奉在11米高的金制礼坛上,四周立有多尊金佛,背后的墙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在天上、人间和地狱的背景衬托下是佛陀成道的故事,两侧墙上画的是佛传和佛本生的故事。玉佛高66厘米,宽48厘米,由一整块碧玉雕刻而成。据泰国历史记载,1434年在泰国北部清莱府一尊裂开的大石膏佛像里发现了这尊玉佛。随后,玉佛被运到泰国各地及老挝的万象等地供信徒膜拜。1780年,泰国吞武里王朝郑信王将玉佛迎回泰国,供奉在郑王庙内。1782年曼谷王朝拉玛一世王在曼谷建立王宫和佛寺,将玉佛迎奉至玉佛寺内,同时还制作了三套适应不同时节的价值连城的金镂衣衫。每当换季时节,泰国国王都亲自为玉佛更衣,以保国泰民安。
寺中还有供奉拉玛一世王至八世王遗像的先天殿,供奉佛祖遗骨的佛骨殿,珍藏佛经的藏经楼,3座形制各异的大佛塔和3座由各色瓷片与贝壳镶贴饰面的宝塔及钟亭等。寺院周围有长近一公里的壁画长廊,绘有178幅以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题材的彩色连环画。玉佛寺内有一堂来自中国的大瓷屏风,上面彩绘《三国演义》故事情节,还有不少中国石雕神像和石刻透雕凤朝牡丹。 3.卧佛寺
卧佛寺,又名菩提寺,位于曼谷市中心大皇宫的南面,占地8万平方米,建于大城王朝时代,是拉玛一世时代的建筑物,也是曼谷最古老和最大的寺院。分为佛堂、僧舍和佛塔几部分,其规模及佛塔佛像数量均居曼谷佛寺之冠,有“万佛寺”之称。
寺内有一尊释迦牟尼大佛悠然躺卧在佛坛上,几乎占满了整个殿堂的空间,为世界最大卧佛之一,全长46米,身高15米,为铁铸、包金,镶有宝石。卧佛两只脚特别大,每只脚底长5.8米,并刻有108个如来佛像图案。殿内四壁有巨幅壁画,内容以释迦牟尼的一生为主题,介绍了佛祖的生平。寺内的德莱佛堂是最华丽的建筑,造型为十二角的四方殿,屋顶冠以王冠形尖顶,尖顶装饰和屋顶都镶嵌着彩色瓷片;佛堂前有一门,门上装饰着3个尖顶,都是泰国式佛塔,也镶嵌着彩色瓷片。寺内佛塔林立,计有小塔91座,塔身多贴上金箔,或镶满彩色磁片;大塔4座,分别用青、白、黄、蓝四色瓷砖镶嵌,排列为T字型,直插云霄,甚为壮观,被称为“泰国式佛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外,卧佛寺内各院落的门前或佛殿的台阶前都摆放着不少中国石刻门神。门神造型很像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关公,高约2~3米,个个持刀把剑,顶盔贯甲,均为青石圆雕。与此联系密切的是点缀在寺庙庭园里的石刻小品:有寓意“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小放牛,有展示中国古代民居的石刻[7]。 4.云石寺
云石寺又名“大理石寺”,位于曼谷市北的阿育它亚路,在曼谷集拉达皇宫与国家议会大厦之间,拉玛五世时所建。寺内建有佛殿、藏经阁、长廊、楼阁、佛学院等建筑。佛殿大门两侧有石狮子守卫,殿内供有一尊高约3米的释迦牟尼金佛,殿中的清拉佛像是泰国著名彭世洛佛像的复制品。殿顶铺盖中国的琉璃瓦,梁脊共分五层,构图精致,里面的金箔窗框,镶嵌了彩色玻璃,加之寺外的白色云石柱,映衬着大殿的金黄色屋顶,在阳光下互相辉映,高贵美丽。佛殿窗户仿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用彩色玻璃拼组成泰国式花格图案,门框窗棂,精雕细刻各种花纹。佛殿屋顶的檐下,有四方的三角拱壁,并刻有不同的塑像及法轮等物体,其下段部分装有青铜浮雕。
主殿后面是一个以云石铺地的大庭院,广阔清幽,三面围着走廊,回廊上陈列着丹隆亲王从全国各地收集的51尊泰国历代各时期的各种类型的佛像,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融合了中印等佛教造型艺术风格,是19世纪泰国佛教的典范。佛殿后的抱厦佛龛中,立有他瓦呖瓦蒂艺术时期的佛像。此外,还有中国或日本的佛像。寺内还建有不少华丽的亭台,对岸有云石钟楼,并植有菩提树。 5.中式寺庙
随着中泰两国交往的深入和发展,大量华人移民迁入泰国,历史悠久的汉传佛教也被带入泰国,中华禅宗的发展和传播使得中式寺庙应运而生,这些中式寺庙主要有龙莲寺、普门报恩寺、三宝公庙及淡浮院等,中国文化元素在此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呈现。
中国文化元素在泰国佛教建筑中的呈现,是中国文化随着华人的迁徙移居得到了传承与推广,是中国文化与泰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中泰两国和平友好交往的见证,一方面说明中泰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新时期新环境,中国文化在泰国的传播与发展,为推动中泰关系深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为“中泰一家亲”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畏.跨文化之桥——中国佛教建筑研究的新视点[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1(1):37-40.
[2]林少雄.中国文化元素的呈现及传播[N].中国艺术报,2012-02-2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周瑾.中国文化元素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J].对外传播,2008(8):47-50.
[4]袁镔,吴亭莉.传统·继承·探索·创新——泰国现代建筑一瞥[J].世界建筑,1985(3):78-81.
[5]姜太军.浅析泰国佛教建筑的艺术特点[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5):116-117. [6]戚盛中.泰国佛寺壁画[J].美术,1990(10):67-71. [7]张先进.泰国古建筑巡礼[J].世界建筑,1995(2):73-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