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为人民服务-部编版

2024-04-05 来源:年旅网
12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公的根本宗旨。从那时候起,“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通俗简明的文字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第1自然段明确“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第2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死”;第3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批评;第4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困难;第5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

课后“阅读链接”编排的是吴瑛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表达了人民对周恩来总理深切和无尽的不舍。周恩来总理之所以能赢得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是因为他和张思德同志一样,都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都全心全意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的力量和心血。教材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事例,进一步阐述“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观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会写“彻、迁”等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4.读懂课文内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5.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彻、迁”等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司马迁的话,联系历史和生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认读情况。如学习“牺”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学习“泰”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复杂生字的笔顺笔画,如学习“彻、牺、葬”这些生字时,在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少写一撇,也不要多写一横。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如学习“解放、剥削、批评、五湖四海、牺牲”时,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理解。

2.阅读教学

整体把握,了解课文内容。本文是六年级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可点到为止,不必过多介绍或不作介绍。重要的是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理清内部逻辑关系。教师可先简要介绍这篇演讲发表的历史背景,简要介绍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然后以课后练习第二题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梳理总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对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3.了解文体

了解议论文的写法。本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

1.搜集张思德的相关资料。

2.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彻、迁”等生字,并能理解字义,理解词语表中的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的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阅兵式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了吗?(生答:有)那口号是什么呢?(生答:为人民服务)

3.过渡: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文的生字、容易读错的字和词语表中的词语,并试着给生字组词。

(2)思考:这篇课文是毛主席为谁写的?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彻、炊”为翘舌音;“葬”为平舌音,不是翘舌音,读zàng,不能读为zhàng;“削”在本课读xūe,不要误读成xiāo;“鸿”读hónɡ,不要误读成fěng。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

“泰”下面部分是“氺”不能写成“水”。 “牺”的右边部分是“西”,不能多写一横。

“葬”中间的“死”要写得扁一些,下方的“廾”第二笔是撇,不能写成竖。

4.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学生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革命 解放 彻底 利益 意义 剥削 压迫 批评 兴旺 五湖四海 目标 责任 牺牲 死得其所 制度 寄托 哀思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用“—”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提炼出关键词。

如何对待“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7.过渡:像本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几个方面内容的文章叫作议论文。议论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本文是如何将这几个方面写具体的。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过渡: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呢?(生:张思德)

2.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

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历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9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说说第1、2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段进行理解。

①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②小组讨论,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③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句话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绝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2)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①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用笔画出来。

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②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③让学生齐读司马迁的话,并指名学生回答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说明了有的人死得其所,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

④师:同学们,我们在课内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1)让学生思考: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 (2)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中心句:只要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3)教师引导学生逐句朗读本段的前四句,想想革命队伍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第一句:接受批评。 第二句:接受任何人的批评。 第三句:接受任何人的对的批评。

第四句:接受任何人的对人民有好处的批评。

(4)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四句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请具体说明。

这四句话句与句之间是用关联词联系起来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关联词能起到加强句子之间联系的作用,并使思想连贯。

(5)师: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5.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思考:革命队伍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革命形势是什么?

革命队伍共同的革命目标是: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革命形势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2)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6.让学生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让学生思考: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要为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追悼会的意义是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7.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并背诵第2、3自然段。

板块二 课文回顾,推荐阅读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把握文意。

重于泰山、轻如鸿毛生死观献身为革命

为人民服务具体论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批评观 一切为人民不怕牺牲、努力奋斗团结观

得出结论: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提出观点: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教师让学生课后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想一想周总理生前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同学们也可以读读雷锋、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再一次体会革命先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总结:文章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晰。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文意。教师应在字词教学中,运用不同的理解词语的方

法,精雕细琢,对语言文字训练做到扎扎实实。 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要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根据课文信息,概括每段大意,了解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初读时,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后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语句的理解。

2.适当拓展,关注时代背景。这篇文章是小学阶段学生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它创作的年代比较特殊,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比较遥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渗透对学生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课后作业教师应注重阅读拓展,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加深课文理解,深化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