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30kV石中送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总说明书

2022-07-14 来源:年旅网
60-S601C-A01-01

330kV石中送电线路工程 初步设计阶段 总说明书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

2004年2月 西安

准:

审 核:

校 核:

编 写:

330kV石中送电线路初步设计

卷册总目录

文件名称名称 综合部分

60-S601C-A01

文件编号

总说明书及图纸 专题报告

导线选择专题报告 60-S601C-D01

杆塔优化专题报告 基础优化专题报告 环境保护专题报告

勘测部分

水文气象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概算书

60-S601C-T01 60-S601C-T02 60-S601C-P01

60-S601C-W01 60-S601C-G01 60-S601C-E01

总 说 明 书 目 录

1. 1.1. 1.2. 1.3. 2. 2.1. 2.2. 2.3. 2.4. 2.5. 3. 3.1. 3.2. 3.3. 4. 4.1. 4.2. 4.3. 4.4. 5. 5.1. 5.2. 5.3. 5.4. 5.5. 6.

概述 .................................................................................................................. 1 设计依据 ......................................................................................................... 1 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陕西、甘肃电网概况及建设的必要性 ...................................................... 2 线路路径 ......................................................................................................... 4 变电所进出线 ................................................................................................ 4 路径方案 ......................................................................................................... 5 路径优化及方案比较.................................................................................. 15 推荐路径描述 .............................................................................................. 16 推荐路径的协议情况.................................................................................. 18 气象条件 ....................................................................................................... 18 线路覆冰 ....................................................................................................... 18 线路设计风速 .............................................................................................. 19 设计推荐组合气象条件 ............................................................................. 19 导、地线的选择 .......................................................................................... 20 导线的选择 .................................................................................................. 20 地线的选择 .................................................................................................. 26 防振措施 ....................................................................................................... 31 导线换位 ....................................................................................................... 33 绝缘配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小空气间隙 .............................................................................................. 33 污秽等级确定 .............................................................................................. 33 绝缘子型号和片数的选择 ......................................................................... 34 防雷与接地 .................................................................................................. 39 地线绝缘设计 .............................................................................................. 40 绝缘子串和金具 .......................................................................................... 41

6.1. 6.2. 6.3. 7. 8. 9. 9.1. 9.2. 10. 11. 12. 12.1. 12.2. 12.3. 12.4. 12.5.

金具 ............................................................................................................... 41 导线绝缘子串组装型式 ............................................................................. 42 地线绝缘子串组装形式 ............................................................................. 43 对电信线路的影响 ...................................................................................... 43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 43 铁塔和基础 ................................................................................................... 44 铁塔 ............................................................................................................... 44 基础 ............................................................................................................... 48 环境保护影响及评价 .................................................................................. 50 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 51 投资概算 ....................................................................................................... 52 编制依据 ....................................................................................................... 52 工程概况 ....................................................................................................... 53 本工程经济指标 .......................................................................................... 54 本工程指标与限额设计指标比较表 ........................................................ 54 工程造价分析 .............................................................................................. 54

附件:

1.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公司文件西电发[2003]52号,《关于开展330kV眉岘-雍城、石城-中卫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委托函》

2.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部门文件计划[2003]2号,关于印发《眉岘-雍城、石城-中卫330kV送变电工程可行性研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 3.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文件西北电网计[2003]13号,关于印发《330kV石城-中卫送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

4. 中卫县人民政府关于330kV石城-中卫送电线路工程路径意见书 5. 中卫县人民政府关于330kV石城-中卫送电线路工程路径意见书 6. 景泰县人民政府关于330kV眉岘~雍城送电线路工程路径意见书 7.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关于330kV石城-中卫送电线路工程通过中卫沙波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路径意见书

1. 总述

新建330kV石中送电线路,起于甘肃省景泰县县城东侧约3km 的330kV石城变电所,途经甘肃省景泰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终于中卫县县城北侧约4km的330kV中卫变电所。线路基本呈东偏北走向,沿线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约1800m,最低海拔约1200m。可研路径长度122km,初步设计优化路径长度为118km。 1.1. 设计依据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公司文件西电发[2003]52号,《关于开展330kV眉岘-雍城、石城-中卫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的委托函》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部门文件计划[2003]2号,关于印发《眉岘-雍城、石城-中卫330kV送变电工程可行性研审查会议纪要》的通知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文件西北电网计[2003]13号,关于印发《330kV石城-中卫送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

330kV石城-中卫送电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设计范围

a. 330kV石城—中卫送电线路工程线路本体。

b. 330kV石城—中卫送电线路对邻近电信线路及无线电设施的影响及防护设计。

c. 工程概算书。 d. 施工组织设计 e. 设备招标技术文件

注:一根地线采用OPGW,OPGW的设计及概算列入系统通信工程。

工程进度要求,2004年2月底完成初步设计,满足3月初审查,5月中开始提交施工图,8月底完成所有施工图,确保年底前工程投入运行。

建设单位: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公司。 施工单位:待招标确定。 运行单位:待定。

设计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 1.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落实,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高度增长起来。为保证西北地区的经济能够持久快速增长,加快电网建设尤为重要。甘宁第4回330kV联络线建设的必要性如下:

1)2003年由于受电网交换能力的制约,部分用电得不到满足。

2002年西北电网统调最大负荷为13650MW,同比增长18.2%,全网用电量为863.7亿kWh,同比增长12.85%,由于黄河来水年连年偏枯,2002年来水更是历史特枯,加上国家给天津调水,导致黄河上游水电厂的出力大幅度下降,

龙羊峡水电厂甚至可能出现全停的局面。

2002年宁夏电网统调用电量171.95亿kWh,同比增长18.1%。统调最高发电负荷2540MW,同比增长18.1%。2002年宁夏电网向外区购电17.63亿kWh,比2001年多购电8.73亿kWh。宁夏电网再次出现限电状况。

根据西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2003年2月编写的《西北电力系统2003年运行方式》,2003年西北电网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青海大量从主网受电将不可避免。由于甘肃西部和宁夏负荷也较大,也需要从主网受电,但由于受制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条件约束,部分用电得不到满足。

330kV石城-中卫送电线路建成后,甘宁之间南电北送和北电南送水平将分别提高25万kW和5万kW。

2)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网安全性评价专家组2003年9月对西北电网输电网安全性评价,目前西北电网输电网结构有多处薄弱环节,危害电网安全。

西北地区从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黄河来水持续偏低,2002年黄河上游来水特枯,网内一些地区高耗能工业发展迅猛,电力电量潮流从原来的西电东送变为东电西送,加上输电网薄弱环节,电力电量不足,以及其它一些原因,除陕西省外,其他各省不同程度地出现拉闸限电。

《西北电网输电网安全性评价报告》中认为目前西北电网输电网结构有多处薄弱环节,危害电网安全。网内除西部和东部凤翔(雍城)~天水、凤翔(雍城)~秦安及桃曲~西峰3回330kV线路组成的断面电力电量交换上存在瓶颈,南北方向的交换通道也有瓶颈。由青铜峡变~靖远电厂和大坝电厂~固原变共3

回330kV线路组成的南北断面,北电南送只有65万kW,南电北送也只有70万kW能力,而且北电南送对陕甘西电东送极限有制约。3回线路潮流分配不均。

3)运行部门建议增加甘宁第4回330kV联络线。

宁夏电网与主网间3回330kV联络线北电南送控制在65万kW,南电北送控制在70万kW。2003年宁夏电网负荷增长较快,截止到8月底已通过主网向宁夏供电15.63亿kWh,最大供电负荷73万kW,最大日供电量1740.24万kWh,宁夏限电2.76亿kWh。

运行部门认为新建输电线路是解决目前西北电网联络线输送能力受阻的根本举措,为解当前电网燃眉之急,应首先考虑在陕甘、甘宁等断面增加330kV联络线。

4)宁夏南部将以发展330kV电网为主,结合宁夏南部330kV电网改造工程,330kV石城-中卫送电线路的建设将为宁夏南部330kV电网提供有力的电源支撑。 2. 线路路径

2.1. 变电所进出线 2.1.1.

330kV石城变电所进出线

330kV石城变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县城东侧约3km的白银公司农场,南侧紧靠景泰~五佛寺公路。已建成投运多年,330kV出线间隔共有4回,全部向西出线,其中330kV出线间隔北侧已投运两回分别

为白银-石城、靖远-石城,南侧两回间隔为备用,本工程330kV线路从最南侧备用间隔出线。变电所向东现有110kV出线共11回。详见图S601C-A01-05。

2.1.2. 330kV中卫变电所进出线

330kV中卫变为新拟建变电所,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进行可研阶段设计。推荐所址位于中卫县城正北约4km的白桥村西侧,330kV出线间隔共有7回,全部向北出线,本工程规划为西起第3间隔,详见图S601C-A01-06。 2.2. 路径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通过现场踏勘,线路路径从大趋势上选择了南、北两个大方案。设计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推荐北方案。 可性行研究审查结论中指出:同意设计推荐的北方案,请设计院在下一阶段设计中进一步优化路径,缩短线路长度,并对沙坡头自然保护区路径协议进一步落实。

初步设计阶段,在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选择路径基础上,按照可研审批意见,经过现场进一步调查踏勘,对可研所选南、北两路径方案做了进一步细选优化。 2.2.1. 北方案

(1)线路走径

线路从330kV石城变的西边南侧出线,自终端塔转向南跨过景

泰~五佛寺的公路,然后向东约2km,再跨回景泰~五佛寺的公路绕过石城变向东北方向走径,线路相继跨越石城变110kV出线段的3回110kV线路,经兰炼三八农场、跨过大沙河、岗东沟,过榆树槽子、地湾尚至甘井沟,线路转向东经陈家湾、红山窝、狼峡沟、石墩井、新井沟至包兰铁路一碗泉站南侧,线路西段路径至此北、南两方案汇合,同时,线路在该处出甘肃省景泰县境,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境内,北方案西段路径(甘肃省景泰县境内)长度约63.7km。线路转向东北跨过110kV甘塘~迎水桥Ⅰ、Ⅱ回线及西气东输管道和省道201,于包兰铁路红卫站西约3km处跨过包兰铁路,线路转向东进入腾格里沙漠南边缘走径,经沙蒿湾、二道墩、沟脑、长流水至包兰铁路孟家湾车站北侧,线路再转向东北经下茶房庙、沙坡头站北侧、过荒草湖、马场湖、高墩湖北侧转向东跨过110kV迎大线,经姚家滩北侧、王家槽、刘桥转向东南进入330kV中卫变电所。宁夏中卫线境内线路长度约58.3 km。线路全长约122km。详见《路径图》(S601K-A-02)。

(2) 沿线地形、地质、地貌情况

北方案沿线以高山大岭、山地、丘陵、沙漠和黄河阶地为主。山间河谷较窄,平地较少,耕地分布在河谷两岸及低丘岗地上,有旱田和水田。线路走径最高海拔1900m,最低处海拔约1200m。

石城变~兰炼三八农场

为山间盆地,地形相对平坦,地面标高1556~1609m。含黄土状粉质粘土、粉砂、黄土状粉土、卵石、砂岩。

兰炼三八农场~大沙河

为山地丘陵,含黄土状粉土、碎石、砂岩。碎石杂色,稍密,呈次棱角状,成分以变质岩、沉积砂岩为主。砂岩为第三系砖红色砂岩、粘土岩和砂质粘土岩,和上部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一般大于20m,下伏三叠系浅紫红、灰紫色砂岩

大沙河~甘井沟~白崖岘

以高山大岭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山大沟深,地质构造复杂。含黄土状粉土、砂岩。标高范围1253~1881m,地层以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岩石为主。

白崖岘~一碗泉~西梁头北

为山前台地,地形相对平坦,一般标高范围1752~1798m,为戈壁滩,生长有骆驼刺。含黄土状粉土、碎石。碎石杂色,稍密,呈次棱角状,成分以变质岩、沉积砂岩为主。

沙蒿湾~荒草湖

线路经过的沙漠为腾格里沙漠的南缘,以粉砂为主,褐黄,干燥,松散~稍密,含粘性土,成分以长石、云母为主,有时渐变为细砂。铁路以北见新月形沙丘,最高可达10多m,最大移动距离为10m左右。多以波状沙丘或窝状沙丘出现,植被稀少。

荒草湖~中卫变

为黄河阶地,地形平缓,标高范围1218~1236m。含粉质粘土、粉细砂、卵石。

本线路在大地构造上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其最显著的地貌特征是断块隆起带与断陷盆地带相间分布,且均呈向北东凸出的弧性带状展布,活动断裂位于断块隆起带与断陷盆地带的交接部位。从南向北有海原断裂带、景泰~兴仁断陷盆地带、五佛寺~窑洞水断裂带、香山~天景山断块隆起带、中卫~同心断裂带、中卫~腾格里断陷盆地带。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沿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基于II类场地的特征周期值为0.45s。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在河床两侧的漫滩、阶地和坡麓地带,地下水位埋深0.5~1.5m左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在景泰石城山间盆地位置地下水位埋深14.8m左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径流条件较差,后受景电引黄灌溉工程的影响,地下水位近年来有所抬升;在低山丘陵处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0m,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在0.5~1.0m左右。在沙坡头一带据了解,地下水位在80m以下;在漫滩、阶地、坡麓地带及山间凹地、山间盆地位置,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基坑开挖的影响。线路跨越的河流有:大沙河、小沙河。大沙河地面标高介于1521~1536m之间,小沙河地面标高介于1392~1453m之间。

(3) 沿线水文气象情况

本线路跨越大的河流大沙河和小沙河,其它的均为季节性干沟仅在洪水期才有水流。大沙河地面标高介于1521~1536m之间,小沙河地面标高介于1392~1453m之间。

线路所经地区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时数长且多风沙。春季冷热多变,降水少风沙多;夏季炎热而短,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凉爽、秋霜早,降水少,晴天多,冷暖交替;冬季寒冷,气候干燥,降雪稀少且风沙较多。

(4) 最大设计风速

根据景泰气象站和中卫气象站历年实测最大风速资料,采用耿贝尔法曲线进行数理统计,求得15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分别为23.7 m/s和24.5 m/s换算到15m高分别为25.3m/s和26.1m/s。考虑到景泰气象站和中卫气象站距本线路最近约4km,最远约60km,稀有气象数据未能统计全面。《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6.0.3条规定,110~330kV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不应低于25m/s,因此本线路采用的最大设计风速取值:

30m/s。

(5) 覆冰厚度

景泰县和中卫县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植被稀疏,不具备覆冰厚度太大的自然条件。线路所在地区覆冰主要是雾凇,当地俗称为“树挂”。发生于寒冷的冬季,一般于晴朗的夜间,因辐射冷却而形成,当太阳升起后很快消融,由于雾凇持续时间短,比重小,对线路工程而言影响较小。当地的雨凇很少出现。

就甘肃省来讲,白银地区的110~330kV输电线路设计覆冰厚度均采用10mm,自投运以来没有出现过因为导线覆冰而发生的事故。从景泰330kV石城变运行班的班长介绍:景泰所有110~330kV线路几十年来没有出现过冰害事故。景泰气象局工作人员高同志讲:景泰这个地方很少出现导线覆冰现象,从他工作至今且将要退休,也没听说过此地区因导线结冰而导致广播线、通讯线中断。因此,参照已运行线路设计覆冰条件,考虑本工程甘肃境内走径以中低山、河流阶地为主的特点,甘肃段线路设计覆冰厚度采用10mm,长度约72 km。

宁夏段线路走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植被稀少,地形起伏不大。线路经过的中卫区域已投运的110~220kV线路设计冰厚均为5 mm,运行未出现导线覆冰而发生的事故。特别是与本线路走径相近的110kV甘塘~迎水桥线路设计冰厚5 mm,运行十几年情况良好。因此,本工程宁夏段线路设计覆冰厚度采用5mm,长度约50 km。

(6)沿线交通条件

石城变~兰炼三八农场段:线路主要沿景泰~五佛寺的公路走径,农场里的乡村道路都可以通车,交通条件良好。

兰炼三八农场~陈家湾段:沿线路走径几乎没有平行的路,但是和线路交叉的大车路较多,交通条件一般,部分道路需要拓修。

陈家湾~-碗泉段:线路主要沿运煤的大车路的北面走径,交通

条件良好。

一碗泉~高墩湖段:线路沿铁路以北的固沙林带的边缘走径,多数地段有大车路可以到达。交通条件尚好。

中卫变进线段:线路走在村庄的平地里,乡间大车路纵横交错,交通条件良好。

(7)沿线矿产、林木、拆迁、军事设施等情况

甘肃景泰县:线路在石城变出线约6km范围内,村庄较多,需要拆迁一定数量的房屋,个别山上有人防国防工事。在经过兰炼农场和兰炼三八农场的时候,道路两边的杨树需要砍伐通道。从甘井沟到一碗泉范围内,沿线路周围分布有零星个体小煤矿,其中在新井沟有一个县办国营煤矿。线路经过以上地段均做了避让。

宁夏中卫县:线路在中卫变出线约4km范围内,走在平地里,村庄密集,需要拆迁一定数量的房屋。道路两边的杨树需要砍伐通道。在姚滩有兰州空军地勤94020部队兰空驻中卫雷达站。线路已经对雷达站进行了避让,留够了安全距离。从红五滩到孟家湾线路走在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从孟家湾到沙蒿湾线路个别地段走在沙坡头铁路固沙林场里,线路尽量沿自然保护区和铁路固沙林场的边缘走径,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以上两个区域的影响。 2.2.2南方案

(1) 线路走径

线路从330kV石城变的西边南侧出线,自终端塔转向南跨过景泰~五佛寺的公路,向东经老湾大队到墩墩岘。线路向东北走线,在总四泵站东侧跨过景泰~五佛寺的公路后,再跨过3回110kV电力线,线路一直沿景泰~五佛寺的公路的北侧走径,跨过大崖子后,线路左转经过黑土水、孙家湾,跨翠柳沟、拉牌水沟,经拉牌水到包兰铁路一碗泉站南侧,线路至此出甘肃景泰县境、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境内,甘肃景泰县境内线路长度约63.7km。线路继续向东北走经,跨过110kV甘塘~迎水桥Ⅰ、Ⅱ回线及西气东输管道。线路主要沿包兰铁路的南侧向东走线,过井沟洼、马路滩、红石沟门经孟家湾南侧到大沟门,在大沟门南侧约500m处跨过黄河,为避让小口子到东大沟的煤矿,线路走在南山台子的靠南的一边,跨过烟洞沟、东大沟后,线路左转向东北方向走径,下南山台子到平地里,线路跨过规划中的中宁~孟家湾段的高速公路和西气东输管道到杨家庄,在杨家庄东侧约800米处跨过中卫~常乐的公路,经张家滩到大板湾,在大板湾跨过2回220kV电力线后再一次跨过黄河到张家涝池,在张家涝池东侧线路跨过201省道后左转向正北方向走线约500m处跨过包兰铁路到崔家营,线路右转向东北方向经王家庄子,刘桥转向东南进入330kV中卫变电所。宁夏中卫线境内线路长度约58.8 km。线路全长约122.5km。详见《路径图》(S601K-A-02)。

(2) 沿线地形、地质、地貌情况

南方案沿线以高山大岭、山地、丘陵、河流阶地和台地为主。山间河谷较窄,平地较少,耕地分布在河谷两岸及低丘岗地上,有旱田和水田。线路走径最高海拔1900m,最低处海拔约1200m。

石城变~墩墩岘西

为山间盆地,含黄土状粉质粘土、粉砂、黄土状粉土、卵石、砂岩。

墩墩岘~白崖岘

为高山大岭,地形起伏较大,山大沟深,地质构造复杂。含黄土状粉土、碎石、泥岩。碎石为杂色,稍密,呈次棱角状,成分以变质岩、沉积砂岩为主。泥岩为紫色~黄色,以砂质泥岩为主,有时变为灰白色砂岩或细砂岩。表层有风化。标高范围1253~1881m,地层以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岩石为主。

白崖岘~一碗泉~井沟洼

为山前台地,地形相对平坦,一般标高范围1752~1798m,为戈壁滩,生长有骆驼刺。含黄土状粉土、碎石。碎石杂色,稍密,呈次棱角状,成分以变质岩、沉积砂岩为主。

井沟洼东~大沟门

以山地丘陵为主,含黄土状粉土、碎石。标高范1331 m -1773 m。 烟洞梁~石门坎北

为高山大岭,地形起伏较大,山大沟深,地质构造复杂。含黄土状粉土、碎石、泥岩。碎石为杂色,稍密,呈次棱角状,成分以变质岩、沉积砂岩为主。泥岩为紫色~黄色,以砂质泥岩为主,有时变为灰白色砂岩或细砂岩,表层有风化。地层以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岩石为主。

杨家庄~中卫变

为黄河阶地,地形平缓,标高范围1218~1236m。含粉质粘土、粉细砂、卵石。

本线路在大地构造上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其最显著的地貌特征是断块隆起带与断陷盆地带相间分布,且均呈向北东凸出的弧性带状展布,活动断裂位于断块隆起带与断陷盆地带的交接部位。从南向北有海原断裂带、景泰~兴仁断陷盆地带、五佛寺~窑洞水断裂带、香山~天景山断块隆起带、中卫~同心断裂带、中卫~腾格里断陷盆地带。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沿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基于II类场地的特征周期值为0.45s。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在河床两侧的漫滩、阶地和坡麓地带,地下水位埋深0.5~1.5m左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在景泰石城山间盆地位置地下水位埋深14.8m左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径流条件较差,后受景电引黄灌溉工程的影响,地下水位近年来有所抬升;在低山丘陵处地下水位埋深大于5.0m。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在0.5~1.0m左右。在漫滩、阶地、坡麓地带及山间凹地、山间盆地位置,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基坑开挖的影响。

(3) 沿线水文气象情况

本线路跨越大的河流只有黄河,其它的均为季节性干沟仅在洪水

期才有水流。黄河地面标高介于1228~1246m之间。

线路所经地区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时数长且多风沙。春季冷热多变,降水少风沙多;夏季炎热而短,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凉爽、秋霜早,降水少,晴天多,冷暖交替;冬季寒冷,气候干燥,降雪稀少且风沙较多。

(4) 最大设计风速

根据景泰气象站和中卫气象站历年实测最大风速资料,采用耿贝尔法曲线进行数理统计,求得15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分别为23.7 m/s和24.5 m/s换算到15m高分别为25.3m/s和26.1m/s。考虑到景泰气象站和中卫气象站距本线路最近约4km,最远约60km,稀有气象数据未能统计全面。《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6.0.3条规定,110~330kV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不应低于25m/s,因此本线路采用的最大设计风速取值:30m/s。

(5) 覆冰厚度

甘肃段南方案与北方案走径地理条件基本相同,覆冰厚度取10mm。宁夏段线路除两处跨越黄河段覆冰取10mm外,其余同北方案取5mm。南方案10mm覆冰段长度约77 km,5mm覆冰段长度约48 km。

(6)沿线交通条件

石城变~五佛寺段:线路主要沿景泰~五佛寺的公路走线,交通条件良好。

五佛寺~-碗泉段:线路进入无人区,几乎没有和线路平行走线的大路,只有个别的路和线路垂直交叉,但是不能通大车,需要大量拓宽和新修道路,交通条件极差。

一碗泉~大沟门段:线路主要沿201省道南侧走线,个别地段有交叉的大车路可以到达,交通条件尚可。

大沟门~常乐段:为避让煤矿,线路走在南山台子靠南的一侧,有大车路可以到达,交通条件一般。

常乐~中卫段:线路走在村庄的平地里,乡间大车路纵横交错,交通条件良好。

(7)沿线矿产、林木、拆迁、军事设施等情况

甘肃景泰县:线路在石城变出线约6km范围内,村庄较多,需要拆迁一定数量的房屋,个别山上有人防国防工事。道路两边的杨树需要砍伐通道。

宁夏中卫县:线路在中卫变出线到常乐范围内,走在平地里,村庄密集,需要拆迁一定数量的房屋。道路两边的杨树需要砍伐通道。小口子到东大沟分布有个体煤矿,线路已经做了避让。 2.3. 路径优化及方案比较

本阶段对全线路径进行进一步优选,眉岘侧两方案优化为一个方案,路径长度为52km。雍城侧东、西两方案优化后的路径长度分别为68.5、69km。

雍城侧东、西两方案利用航片优化后的路径比较见表2-1。 各方案主要技术条件如表4-1所示。

表4-1:各方案线路概况

方案 项目 路径长度(km) 海拔高度(m) 地形及所占比例 北方案 122.0 1200~1900 山 地:65% 丘 陵:15% 平 地:6% 高山大岭:14% 南方案 122.5 1200~1900 山地:35% 丘陵:5% 平地:12% 高山大岭:48% 一般 一般 无 2次 6次 3次 2次 1次 6次 3基 风:30m/s 冰:10、5mm 交通条件 地质条件 压矿情况 跨越220kV 跨越110kV 跨越35kV 跨越河流 跨越铁路 跨越等级公路 灌注桩基础 气象要素 较好 较好 无 0次 7次 4次 1次 1次 4次 无 风:30m/s 冰:10、5mm 根据上表差异较大的几项比较情况,西方案较东方案除线路长度稍短外,在地形条件、海拔高度、交通道路几方面有着明显的优点。设计依然推荐西方案。与可研审查意见相同。

优化比较方案详见路径图S601C-A01-03。 2.4. 推荐路径描述

线路从330kV石城变的西边南侧出线,自终端塔转向南跨过景泰~五佛寺的公路,然后向东约2km,再跨回景泰~五佛寺的公路绕过石城变向东北方向走径,线路相继跨越石城变110kV出线段的3回

110kV线路,经兰炼三八农场、跨过大沙河、岗东沟,过榆树槽子、地湾尚至甘井沟,线路转向东经陈家湾、红山窝、狼峡沟、石墩井、新井沟至包兰铁路一碗泉站南侧,线路至此出甘肃省景泰县境,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境内,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线路长度约63.7km。线路转向东北跨过110kV甘塘~迎水桥Ⅰ、Ⅱ回线及西气东输管道和省道201,于包兰铁路红卫站西约3km处跨过包兰铁路,线路转向东进入腾格里沙漠南边缘走径,经沙蒿湾、二道墩、沟脑、长流水至包兰铁路孟家湾车站北侧,线路再转向东北经下茶房庙、沙坡头站北侧、过荒草湖、马场湖、高墩湖北侧转向东跨过110kV迎大线,经姚家滩北侧、王家槽、刘桥转向东南进入330kV中卫变电所。宁夏中卫线境内线路长度约58.3 km。线路全长约128km。详见《路径图》(S601K-A-02)。

推荐路径主要交叉跨越县市以上公路7次,较大河流汭河、黑河各1次、35kV电力线5次。

本工程航空距离为104km,线路长度实测为114.6km,曲折系数不大于1.10。

地形划分平地占全线 全线海拔在

6%,山地占全线92%。

1200~1800m。

路径详见S601C-A01-03路径图。

2.5. 推荐路径的协议情况

本工程推荐路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均已征得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书面路径意见书。初步设计推荐路径是在可研审批路径基础上进行,全线路径与可研路径均无大的修改。关于线路路径通过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议,在初步设计现场踏勘时,已取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书面同意批复。详见协议附件4、5、6、7、8。 3. 气象条件 3.1. 线路覆冰

景泰县和中卫县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植被稀疏,不具备覆冰厚度太大的自然条件。线路所在地区覆冰主要是雾凇,当地俗称为“树挂”。发生于寒冷的冬季,一般于晴朗的夜间,因辐射冷却而形成,当太阳升起后很快消融,由于雾凇持续时间短,比重小,对线路工程而言影响较小。当地的雨凇很少出现。

就甘肃省来讲,白银地区的110~330kV输电线路设计覆冰厚度均采用10mm,自投运以来没有出现过因为导线覆冰而发生的事故。从景泰330kV石城变运行班的班长介绍:景泰所有110~330kV线路几十年来没有出现过冰害事故。景泰气象局工作人员高同志讲:景泰这个地方很少出现导线覆冰现象,从他工作至今且将要退休,也没听说过此地区因导线结冰而导致广播线、通讯线中断。因此,参照已运行线路设计覆冰条件,考虑本工程甘肃境内走径以中低山、河流阶地为主的特点,甘肃段线路设计覆冰厚度采用10mm,长度约72 km。

宁夏段线路走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植被稀少,地形起伏不大。线路经过的中卫区域已投运的110~220kV线路设计冰厚均为5 mm,运行未出现导线覆冰而发生的事故。特别是与本线路走径相近的

110kV甘塘~迎水桥线路设计冰厚5 mm,运行十几年情况良好。因此,本工程宁夏段线路设计覆冰厚度采用5mm,长度约50 km。 3.2. 线路设计风速

根据线路沿线经过的景泰气象站和中卫气象站历年实测最大风速资料,采用耿贝尔法曲线进行数理统计,求得15年一遇10m高10min平均最大风速分别为23.7 m/s和24.5 m/s换算到15m高分别为25.3m/s和26.1m/s。考虑到景泰气象站和中卫气象站距本线路最近约4km,最远约60km,稀有气象数据未能统计全面,且气象站均设在城市附近,地势低、有障碍物影响,因此,线路最大设计风速取30m/s。 3.3. 设计推荐组合气象条件

依据《水文气象报告》,本工程初步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组合见表3-1。

表5-1

设计条件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大风速 覆 冰 安 装 雷电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 年平均气温 气象条件组合一览表

温度(℃) 风速(m/s) 40 -30 -5 -5 -15 15 5 5 0 0 30 10 5(50 km) 10 10 15 0 0 0 0 0 覆冰(mm) 0 0 0 10(72 km) 雷电日 冰比重 40 0.9 4. 导、地线的选择 4.1. 导线的选择

根据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西北电网计【2003】13号文件关于印发《330千伏眉岘-雍城送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要求,本工程采用的导线铝截面积为2×300mm2。

由于导线在送电线路建设中的作用及所占的投资比例权重较大,也直接影响到铁塔和基础荷载的大小、铁塔高度及地线支架高度的选择。结合本工程地形情况、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的选择导线型号,对降低工程投资及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的设计气象条件划分:全线最大设计风速为30m/s,最大设计冰厚10mm 占76%、15mm 占24%。地形划分:山地占84%,丘陵、平地占16%。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不同导线铝钢截面比对线路电气特性、工程造价和项目综合经济性的影响,选择国标GB1179-83导线样本中300mm2标称截面的三种钢芯铝绞线LGJ-300/25、LGJ-300/40、LGJ-300/50和铝包钢芯铝绞线 JL/LB20A-300/40导线,进行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计算、塔重估算、工程造价概算及年费用计算比较,以选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导线型号。参比导线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4-1,各项比较结果见表4-2。

表4-1 参比导线的主要技术参数

导线型号 项 目 结构(根数×直径) 钢芯 铝股 钢 截面积 铝 总截面 铝钢截面比 直径(mm) 单位重量( kg/km) 拉断力(N) 弹性模量(N/mm2) 线膨胀系数(1/℃) 20℃时直流电阻(Ω/km) 设计安全系数 最大使用张力(N) 平均运行张力(N)(MPa) 平均运行张力/破坏张力 Lp=400 过载能力冰厚(10mm) Lp=600 Lp=800 Lp=400 过载能力冰厚(15mm) Lp=600 Lp=800 LGJ-300/25 7×2.22 48×2.85 27.10 306.21 333.31 11.3 23.76 1058.0 79240 63000 20.9×10-6 0.07370 2.5 36457 22786 25% 20.01 18.75 18.28 24.97 24.11 23.80 LGJ-300/40 7×2.66 24×3.99 38.9 300.09 338.99 7.71 23.94 1133.0 87609 65000 20.5×10-6 0.07389 2.5 39482 24676 25% 20.53 19.08 18.53 25.36 24.36 24.00 LGJ-300/50 7×2.98 26×3.83 48.82 299.54 348.36 6.14 24.26 1210.0 98230 69000 19.3×10-6 0.07232 2.5 46892 29307 25% 22.21 19.91 19.19 26.37 25.04 24.54 JL/LB20A-300/40 7×2.66(铝包钢) 24×3.99 38.9(铝包钢) 300.09 425.24 7.71 23.94 1085.5 89956 67000 21.0×10 0.07177 2.5 40166 25104 25% 20.51 19.02 18.65 25.53 24.30 23.92 -6表4-2 各项指标比较结果

导线结构 最大工作场强(kV/cm) 无线电干扰场强(dB) 大雨时导线可听噪声(dB) 湿导线可听噪声(dB) 电流密度(A/mm2) 最大电阻损失功率输送容量600MW 输送容量500MW 输送容量400MW 输送容量600MW 输送容量500MW 输送容量400MW 2×LGJ-400/25 24.99 52.9 51.9 43.1 1.1598 13.2150 9.1771 5.8733 5219.9 3625.0 2320.0 0.292 255.8 6.6 -19.4 +38 2×LGJ-400/35 24.86 52.7 51.8 42.9 1.1428 13.2491 9.2008 5.8885 5233.4 3634.3 2326.0 0.284 248.6 6.6 0 0 2×LGJ-400/50 24.26 51.7 51.4 42.0 1.0763 12.9676 9.0053 5.7634 5122.2 3557.1 2276.5 0.251 219.7 6.6 +74.3 +315 2×JL/LB14-400/35 24.86 52.7 51.8 42.9 1.1428 12.8689 8.9368 5.7195 5083.2 3530.0 2259.2 0.284 248.6 6.6 +11.6 +46 (MW) 年电阻损失电量(×104 kWh) 电晕损失功率(MW) 年电晕损失电量(×104 kWh) 地面场强9.5 kV/cm时要求最下相导线最低点高(m) 导线工程差价(万元) 静态投资差价(万元) 电 价(元/kWh) 年费用差价(万元) 输送容量600MW 输送容量500MW 输送容量400MW 0.45 70.01 49.42 32.54 0.35 54.22 38.20 25.07 0.25 38.44 26.99 17.61 0.45 68.18 45.51 27.00 0.35 51.7 34.06 19.66 0.25 35.22 22.62 12.33 0.45 40.01 34.14 29.29 0.35 38.90 34.33 30.57 0.25 37.80 34.53 31.84 0.45 0 0 0 0.35 0 0 0 0.25 0 0 0 根据表4-2比较结果显而易见,从导线电气性能来看,四种导线均能满足要求。2×JL/LB20A-300/40和2×LGJ-300/40导线的电气性能略优。

从导线机械性能及对杆塔、基础设计的影响,综合为对输电线路静态投资的影响方面分析,2×LGJ-300/40导线方案静态投资最低,2×LGJ-300/50与2×LGJ-300/25导线结构方案静态投资额相差约0.63%,2×LGJ-300/50导线方案静态投资额最高,约增加5.63%,2×JL/LB20A-300/40导线较2×LGJ-300/40导线方案静态投资额增加0.82%。

年费用最小法能够较客观地描述各种导线的经济性,兼顾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计算结果来看,在正常输送容量下2×JL/LB20A-300/40导线方案的年费用指标最优。如果750kV线路一旦投运后,本线路的正常输送容量减少,影响年费用回收,JL/LB20A-300/40导线方案的年费用指标不再占优。

根据以上分析,综合考虑导线电气特性、输电线路的投资、长期运行费用及工程的安全可靠等因素,如果铝包钢芯铝绞线价格能降到与正常钢芯铝绞线同等价格,本工程则推荐采用2×JL/LB20A-300/40导线方案,否则宜推荐采用2×LGJ-300/40导线方案。最大允许输送容量为813MW。详细分析计算见导线选型专题报告S601C-D01。

推荐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最大设计张力、平均运行张力见下表4-3。

表4-3

导线型号 安全系数 最大设计张力(kN) 平均运行张力(kN) 2×LGJ-400/35 10mm覆冰 15mm覆冰 2.5 40.166 2.65 37.892 25.104 4.2. 地线的选择

根据可研审批文件规定,本工程一根地线为OPGW光纤通信线,光缆芯数为24芯,采用单模G652光纤。另一根普通地线根据技术要求选定,并考虑与OPGW光纤通信线和导线三者之间尽可能匹配。

由于变电所出口的短路电流均较大,线路的普通地线和OPGW之间希望有一个合理的分流,使得地线的热稳定和OPGW的通流容量达到一个平衡点,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避免普通地线和OPGW任意一根线条过大而造成投资的增加。对于变电所出口一段线路希望对两根地线逐塔接地,来大幅度降低流入地线的短路电流;再根据短路电流的大小选择普通地线与OPGW阻抗相匹配。为此,根据我院系统提供的西北电网远景水平年2015年系统阻抗图,所计算的眉岘-西峰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如下表3-4:

表3-4

眉岘-西峰短路电流表

11 1548.2 1918.8 2182.0 12 13 14 5261.5 4846.0 4476.3 4143.6 3777.1 3979.0 4196.2 4432.1 序号 眉岘侧电流(A) 西峰侧电流(A) 序号 眉岘侧电流(A) 西峰侧电流(A) 眉岘变电站 0 1 2 26441.5 19837.2 15826.3 3 4 5 6 7 8 9 10 13133.0 11197.5 9737.3 8594.7 7674.8 6916.2 6278.9 5733.9 2393.2 2577.5 2747.8 2911.9 3074.3 3239.8 3410.1 3588.8 15 16 17 18 19 20 3840.7 3561.6 3301.8 3056.5 2822.5 2595.5 西峰变电站 4689.8 4974.7 5290.1 5644.2 6042.4 6498.9 根据上表,短路持续时间按0.3s计进行热稳定校验,通过分流计算,眉岘侧1.9km长的地线一根宜采用铝包钢绞线(JLB23/70),另一根为OPGW-12.6光缆。分流情况见表3-5

表3-5 眉岘侧出口铝包钢地线和OPGW分流

短路点 1 2 3 4 5 JLB23/70中电流(A) 7410.49 7026.42 6732.93 6516.63 6366.22 OPGW-12.6中电流(A) 11301.94 10716.19 10268.58 9938.69 9709.30 其余段的地线为1*7-8.7-1370普通钢绞线和OPGW-12.6光缆相配。西峰侧分流情况见表3-6所示。

表3-6 西峰侧出口普通地线和OPGW分流

短路点 1 2 3 4 5 1*7-8.7-1370中电流 (A) 932.31 852.21 795.27 757.99 737.91 OPGW-12.6中电流(A) 4908.69 4486.97 4187.17 3990.93 3885.18 表3-7 热稳定校核允许值

电线型号 截面(mm2) 允许短路电流容量(kA2.s) 允许短路电流(kA)0.3s OPGW-12.6 JLB23/70 1*7-8.7-1370 88.8 71.25 46.24 50.30 24.88 10.48 12.95 9.11 5.91 将表3-5、3-6中各地线和OPGW中所分的电流,与表3-7中相应的允许值相比可见,在线路短路时普通地线和OPGW的热稳定都小于其允许的短路电流容量,故就热稳定而言,选这种OPGW和相应两种地线的配合均能满足本工程要求。

根据《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且导线与地线在档距中央的距离不应小于0.012L+1,本工程均满足要求。

除导地线配合外,两根地线之间也要有相应配合。普通钢绞线和OPGW光缆的配合计算特性参数如表3-8。

表3-8 普通地线与OPGW光缆计算特性参数表

项 目 总截面(mm2) 外径(mm) 计算重量(kg/km) 设计拉断力(kN) 拉力单重比 弹性模量(N/m2)×103 膨胀系数(1/℃) ×10-6 安全系数 平均运行应力百分数 平均运行张力(kN) 最大使用张力(kN/根) 最大弧垂(m) 平均弧垂(m) L=600 m 外过弧垂(m) 最大弧垂(m) 平均弧垂(m) L=800 m 外过弧垂(m) 过载能力 (冰厚mm) 过载能力 (冰厚mm) L=800 m JLB23/70 1*7-8.7-1370 OPGW-12.6 71.25 10.80 451.2 78.23 17.34 140.0 13.4 3.7 25 19.558 21.143 20.52 19.15 19.55 37.80 36.38 36.79 29.27 46.24 8.7 367.1 58.282 16.2 181.3 11.5 3.215 25 14.571 18.128 20.25 19.07 19.42 37.69 36.47 36.82 20.04 25.56 88.8 12.6 488 80.9 16.58 122.5 14.9 3.5 18 14.562 23.114 20.49 18.96 19.40 37.61 36.02 36.48 22.96 28.51 经以上分析计算,本工程推荐以下地线组合:

(1)、在距眉岘变侧1.9km地段,一根普通地线为JLB23/70型铝包钢绞线,其外径为10.8mm,拉断力为78.23kN,允许通流容量为24.88 kA2.s ;

(2)、其余地段,一根普通地线为1*7-8.7-1370-B型镀锌钢绞线,其外径为8.7mm,拉断力为58.282kN,允许通流容量为10.5kA2.s;

(3)、通过专题论证全线宜采用外径为12.6mm,拉断力为80.9kN,允许通流容量为≥50.30kA2.s的OPGW光缆。具体型号、结构形式需要通过招标确定。

推荐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最大张力、平均运行张力见表3-9。 表3-9 地线主要设计参数取值表

地线型号 JLB23/70 1*7-8.7-1370-B OPGW光缆 设计安全系数 设计最大张力kN 平均运行张力kN 3.7 3.215 3.5 21.143 18.128 23.114 19.56 14.57 14.56 按照可研审批文件规定,本工程不架设光缆。根据《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且导线与地线在档距中央的距离不应小于0.012L+1的导、地线配合原则,两根地线均选为GB 1200-88中1×7-9.6-1270普通镀锌钢绞线。根据地线的热稳定校验,两端变电所出线段,宜采用JLB23/95铝包钢绞线。并对变电所出口一段线路希望对两根地线逐塔接地,充分利用大地分流来大幅度降低流入地线的短路电流。

根据我院系统提供的西北电网远景水平年2015年系统阻抗图,

所计算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结果如下表3-4:

表4-4

热稳定校验结果表 0.3 0.2 0.15 短路时间(秒) 两端各换长度(km) 2.7+2.5 2.2+0.65 0.35+0.25 除导地线配合外,两根地线之间也要有相应配合。普通钢绞线计算特性参数如表4-5。

表4-5 普通地线计算特性参数表

项 目 总截面(mm2) 外径(mm) 计算重量(kg/km) 设计拉断力(kN) 拉力单重比 弹性模量(N/m2)×103 膨胀系数(1/℃) ×10-6 安全系数 平均运行应力百分数 平均运行张力(kN) 最大使用张力(kN/根) 最大弧垂(m) 平均弧垂(m) 外过弧垂(m) 最大弧垂(m) 平均弧垂(m) 外过弧垂(m) 过载能力 (冰厚mm) L=800 m L=800 m L=600 m JLB23/95 1*7-9.6-1270 95.14 12.48 602.5 104.46 17.34 140.0 13.4 3.7 25 19.558 21.143 56.3 9.6 447.0 71.5 16.2 181.3 11.5 3.215 25 14.571 18.128 20.52 19.15 19.55 37.80 36.38 36.79 过载能力 (冰厚mm) 29.27 经以上分析计算,本工程推荐以下地线组合:

(1)、眉岘变侧3.0km、雍城变侧2.5km地段,普通地线为JLB23/95型铝包钢绞线,其外径为12.48mm,拉断力为104.46kN,允许通流容量为24.88 kA2.s ;

(2)、其余地段,一根普通地线为1*7-9.6-1270型镀锌钢绞线,其外径为9.6mm,拉断力为71.5kN,允许通流容量为10.5kA2.s;

(3)、通过专题论证全线宜采用外径为12.6mm,拉断力为80.9kN,允许通流容量为≥50.30kA2.s的OPGW光缆。具体型号、结构形式需要通过招标确定。

推荐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最大张力、平均运行张力见表4-6。 表4-6 地线主要设计参数取值表

地线型号 JLB23/95 1*7-9.6-1270 设计安全系数 设计最大张力kN 平均运行张力kN 3.7 3.215 21.143 18.128 19.56 14.57 4.3. 防振措施

本工程采用两分裂导线,导线的平均运行应力不超过破坏应力的25%,按照《线规》有关规定及运行经验,本工程采用防振锤和护线条进行防振。导线防振锤安装数量见表4-7

表4-7 防振锤安装数量及型号

安装个数与档距(m) 防振锤型号 护线条型号 备注 1个 2个 3个 ≤450 450~800 800~1200 FD-5 FYH-300/40 进出线档可不装防振锤 分裂导线间距的确定。分裂导线间距与子导线直径的比值直接关系到次档距振荡,当比值大于一定数值后,背风侧子导线就能脱离上风侧子导线产生的尾流而不易发生次档距振荡。根据国外运行经验及研究表明,当分裂导线间距S与子导线直径d的比值(s/d)在15以上时,不会发生严重的次档距振荡,若比值小于10时便可能发生严重的次档距振荡。本工程导线2×LGJ—300/40的直径为23.94mm,取400mm分裂间距时,S/d为16.7(>15)。按照电气特性,400mm分裂间距较450mm分裂间距具有更小的导线表面场强(约降低0.8%)和地面场强(约降低1.8%)。再从西北地区330kV线路的运行经验来看,2×LGJ—300/40分裂导线的分裂间距一般取400mm,而且运行效果良好。综上所述,本工程分裂间距仍采用400mm。间隔棒采用FJQ-405型。

本工程地线仍采用防振锤作为防振措施,防振锤安装数量见表4-8。

表4-8 防振锤安装数量及型号

安装个数与档距(m) 1个 ≤300 2个 3个 4个 >900 防振锤型号 JLB23/95 1×7-8.7-1370 FD-2 FD-1 300-600 600-900 进出线档可不装防振锤 4.4. 导线换位

导线换位的目的主要有两点,其一减小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流和电压的不对称;其二限制送电线路对通信线的影响。对于后者,由于通信线路现在多数已改为光缆或者自身的换位,干扰已不是主要问题,所以导线换位的目的主要解决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流和电压的不对称问题。本工程线路长度超过100km,按照《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需进行换位。全线导线换位及相序布置详见图S601C-A01-21。 4.5. 最小空气间隙

本工程所经地区海拔高度1200-1800m,根据有关规程规定和已建线路的运行经验,本工程的塔头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空气间隙,在相应的风偏条件下,不小于表5-1值。

表5-1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m)

工 况 最小空气间隙值(m) 工频电压 操作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 带电作业 0.98 2.13 2.51 2.40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0.3~0.5m的人体活动范围,即带电作业间隙为2.61~2.81m。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计算用气象条件为;气温+15C,风速10m/s。 4.6. 污秽等级确定

根据2003年甘肃省污区分布图集,石城变出线约6km范围内

为Ⅱ级污秽区、本线路在甘肃境内其他地段为Ⅰ级污秽区。根据现场调查和运行单位的经验和意见,本工程在石城变出线约6km范围内污秽区划分为Ⅲ级,其他地段为Ⅰ级污秽区。根据2002年宁夏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中卫县迎水桥变及其周遍约5km范围内污秽区划分为Ⅲ级,本线路在宁夏境内其他地段为Ⅰ级污秽区。线路靠近小煤矿的地段,个别加强绝缘。 4.7. 绝缘子型号和片数的选择 5.3.1 绝缘子型式的选择

目前国内的架空送电线路通常采用瓷质盘型绝缘子、钢化玻璃绝缘子,棒式合成绝缘子。少量线路还采用进口的棒式瓷绝缘子。前三种绝缘子的特性如下。 a.盘形瓷绝缘子

盘形瓷绝缘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气候性、耐热性和组装灵活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级电压线路上。盘形瓷绝缘子属于可击穿型,其绝缘性能会逐渐降低,即通常所说的瓷绝缘子“老化”现象,尤其当瓷配方不完善、结构设计未尽可能优化和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时,该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国产瓷绝缘子的平均年老化率为0.1%~0.2%,该指标与国际先进的产品差距较大,例如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厂家日本NGK产品的年老化率低于0.0005%,合资唐山NGK产品的保证年老化率

低于0.001%。 b. 钢化玻璃绝缘子

钢化玻璃绝缘子具有优良的机电性能,抗拉强度高、耐电性能好,还具有零值自爆的特性,因而无需对其进行绝缘测试。国内外的运行实践证明,钢化玻璃绝缘子具有长期稳定的机电性能,即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南京电瓷厂老生产线产品的自爆率为0.136%,新生产线的自爆率为0.04%,法国独资厂自贡赛迪维尔产品的自爆率为0.02%。

另外,由于玻璃绝缘子有自爆特点,无需检测另值,自爆后残段的机械强度只略低于自爆前的强度。 c. 合成绝缘子

合成绝缘子是一种新型的防污绝缘子。具有重量轻、耐污性能好、易于安装和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

合成绝缘子在国际上已有30年的运行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材料配方不断改善,产品设计逐步完善,生产工艺趋于成熟。据1990年国际电网会议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合成绝缘子的损坏率为0.74%。

我国合成绝缘子技术研究较国外起步晚,挂网至今约有十余年历史。由于在吸收了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起点较高,如一开始就采用高温硫化硅橡胶伞裙护套,而不象国外曾经历了乙丙橡

胶、室温硫化硅橡胶和聚四氟乙烯等过程,因此总体上看电器性能良好,产品的年故障率约为万分之一。

国产合成绝缘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行以后的机械强度下降,主要表现为运行2~3年后取下进行机械强度实验时发现,有的端头在低于额定机械负荷下芯棒出现较大的滑移或者从端部金具脱出。这种情况在各种连接方式的端头中都发生过,采用外楔式的产品尤甚,甚至国外个别采用压接式端头的产品也发生过。

综上所述,各绝缘子型式都有其优缺点。根据本工程Ⅰ级污区及具体情况,三种绝缘子都能满足本工程的要求,合成绝缘子损坏率偏高。从价格上大连厂的瓷绝缘子和南京厂的玻璃绝缘子相当,唐山NGK公司的瓷绝缘子和自贡厂的玻璃绝缘子相当。合资厂的产品比国内厂家的产品,每串绝缘子按吨位不同约贵300~600元左右。是采用瓷绝缘子还是采用玻璃绝缘子可按业主的要求确定。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的调查资料显示,合成绝缘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强度下降、界面击穿和“脆断”。设计认为不宜全线使用合成绝缘子。委建单位意见保留,施工图按照初设审批意见执行。初设文件暂按玻璃绝缘子出图和编制概算书。 5.3.2 绝缘子的机械强度

根据本工程沿线的地形和气象条件,直线塔的悬垂串按垂直荷重的要求,采用100kN与160kN级的玻璃绝缘子。

2×LGJ-300/40导线的耐张串承受的最大张力不小于70kN。耐张串的绝缘子受力变化较大,所以老化率也明显大于悬垂串,绝缘子老化速度与承受力的大小又密切相关,耐张串作用很重要,一旦故障影响面很大,要求可靠性一定要高。因此导线耐张串宜采用双联160kN级的普通型玻璃绝缘子,其安全系数为4.56;进出线档的耐张串拟采用双联70kN级的绝缘子;耐张跳线串宜采用70kN级的玻璃绝缘子,如跳线串用合成绝缘子需要加装重锤。

地线悬垂串的绝缘子宜采用两个单联XDP-70C。提高安全可靠性。

地线耐张串的绝缘子宜采用双联单固定XDP-70CN成串,绝缘子的主要尺寸及技术参数见表5—2:

表5—2 绝缘子主要尺寸及技术参数

主 要 尺 寸(mm) 高度 盘径 泄漏 H FC-100 FC-160 D 雷电全波冲工频电压(有效击耐受电压值)kV不小于 重量 湿耐 40 42 570 击穿 130 130 4.1 6.2 (kg) 绝缘子型号 连接 (峰值)kV不小于 100 105 1425 距离L 标记 320 380 7600 16 20 146 255 155 280 FXBW-330/2990 100 5.3.3 绝缘子串片数选择 (a).按工频污闪要求选择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

1997中的规定,由工频电压爬电距离要求的线路每串绝缘子片数应符合下式要求:

m≥(λ×Ue)/(Ke×Lo) 式中:m—每串绝缘子片数; Ue—线路额定电压(kV); λ—爬电距离(cm/kV);

Lo—每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

Ke—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本工程Ke近似取为1。 本工程按爬电比距要求选择的绝缘子串片数如表5-3。 表5-3 按爬电比距选取的绝缘子片数

污秽区 Ⅰ级区 绝缘子型号 FC-100 FC-160 FC-100 FC-160 FXBW-330/100 FC-160 备注 绝缘子片数 21 20 23 22 1 24 Ⅱ级区也可使用合成绝缘子 爬电比距(cm/kV) 2.04 2.3 2.23 2.53 >2.7 2.76 Ⅱ级区 Ⅲ级区 根据《高海拔污秽地区悬式绝缘子串片数选用导则》(DL/T562-95)附录C,爬电比距取值范围表见表5-4

表5-4 高海拔污秽地区爬电比距取值范围表

爬电比距(cm/kV) 污秽等级 海拔≤1000m Ⅰ 1.6~2.0 海拔1500m 1.64~2.05 Ⅱ Ⅲ 2.0~2.5 2.5~3.2 2.05~2.56 2.56~3.28 本线路最高海拔按1800m计,表5-3 LXY1-70、LXP-100型绝缘子采用21片、LXY3-160型绝缘子采用18片即可满足爬电比距要求。考虑与21片LXP-100型绝缘子达到同一耐雷水平,所以LXY3-160型绝缘子采用20片。

按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要求选择绝缘子片数,均不起控制作用。

按照21片计算耐雷水平,冲击接地电阻取7、15Ω,ZM1(28)塔,雷击塔顶时的耐雷水平为140~106kA,绕击率为0.75%,雷暴日取40计算,雷击跳闸率为0.055~0.08次/(100km·a)。根据计算结果均能满足要求。 4.8. 防雷与接地

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及《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的要求进行防雷和接地设计。 4.8.1. 防雷措施

1)全线架设双地线作为防雷保护的主要措施; 2)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不大于20°;

3)杆塔上两地线间的距离不超过导线与地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

4)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净空距离(S),在+15℃无风时,满足S≥0.012L+1(L为档距长度m)的规定。 4.8.2. 接地装置型式及材料

全线杆塔逐基接地,接地装置采用方框型及方框带射线型。

接地体采用Φ12圆钢。每基杆塔不连地线时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超过下表4-5所列数值。

表4-5 杆塔工频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Ω·m) ≤100 100~500 接地电阻(Ω) 10 15 500~1000 1000~2000 >2000 20 25 30 4.9. 地线绝缘设计

为保证OPGW的高质量传信和安全畅通,本工程的OPGW采用逐塔接地方式。

由于采用OPGW,使得普通地线和OPGW利用换位来减低地线系统中感应电流和电压实施困难较大,故次方式不予考虑。普通地线不比OPGW,其电阻相对较大,两种地线的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感应在两线上电动势差异加大,如果普通地线和OPGW均逐塔接地,两线之间的环流将非常大。为了减少线路正常运行时因两地线环流以及普通地线与大地回路之间而产生的电能损失,普通地线宜采用单点接地的绝缘方式。

普通地线采用单点接地的绝缘方式,当耐张段小于6km时单点接地设置在一端耐张塔上,另一端耐张塔上绝缘;当耐张段大

于6km时接地点设置在耐张段中央的直线塔上,而两端耐张塔上均绝缘,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图。对直接接地点的地线不挂地线绝缘子,并可靠接地。 5. 绝缘子串和金具 5.1. 金具 根据《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绝缘子及金具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盘型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小于下列数值: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 2.7 断 线 情 况 1.8 断 联 情 况 1.5 平均运行温度的荷载 4.5 联接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小于下列数值: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 2.5

断线、断联情况 1.5

本工程在选择金具时原则上选用原电力工业部1997年修订的《电力金具产品样本》中的定型产品,部分选用“85定型产品”及一些生产企业的定型产品。

OPGW的金具目前尚未有标准定型产品,一般由OPGW的生产厂家一起配套供应或由OPGW金具专业生产厂家供应。 5.2. 导线绝缘子串组装型式

直线塔多采用LXY-100与LXY3-160绝缘子组装,大垂直荷载及重要跨越时采用2×LXY-100绝缘子组装。悬垂转角塔采用LXY3-160绝缘子组装和调平金具,调平金具按拉偏角度调整两子导线,使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初步设计仍按照钢化玻璃绝缘子设计。

导线耐张串采用2×20×LXY3-160双联单固定。导线绝缘子金具串具体组装型式详见本卷册图纸,其型式见表6-1。 表6-1 导线绝缘子串组装型式一览表

污秽区 Ⅰ级区 绝缘子型号 21×LXP-100 20×LXY3-160 23×LXP-100 22×LXY3-160 FXBW2-330/100 爬电比距(cm/kV) 2.04 2.3 2.23 2.53 >2.7 Ⅱ级区 Ⅲ级区 24×LXY3-160 备注 2.76 Ⅱ级区也可使用合成绝缘子 5.3. 地线绝缘子串组装形式

地线悬垂串及耐张串应根据地线型号及运行方式等确定。 绝缘地线悬垂及耐张串均为双联串。见图TB153-0401-01~02。 OPGW悬垂串和耐张串的组装型式见图TB153-0401-01~02。 6. 对电信线路的影响

与本线路平行接近的电信线路极少,平行接近长度也较短,干扰及危险影响不是主要问题,可能会遇到杆塔位影响局部段电信线的改迁,待施工图终勘时确定。 7.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330kV

线路的对地距离决定,根据现行规程(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本工程各种交叉跨越距离见表8-1。

表8-1 各种交叉跨越距离一览表

序对地和交叉跨越 最小垂直距离(m) 8.5 7.5 6.5 6.5 备 注 号 1 居民区 2 非居民区 3 交通困难地区 4 步行可到达的山坡 5 步行不可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 6 建筑物 7 边导线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 8 导线与非规划建筑物 9 导线与树木 10 高速公路、等级公路 至百年一遇洪水位 11 不通航河流 至冬季冰面 12 通信线路 13 电力线 5.0 7.0 5.5 9.0 5.0 7.5 5.0 5.0 最大风偏情况6.0m 水平距离3.0m 净空距离5.0m 水平距离6.0m 水平距离9.0m 8. 铁塔和基础

8.1. 铁塔

8.1.1. 铁塔设计依据

本工程铁塔设计依据的规程规定:

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

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 8.1.2. 铁塔型式

根据本工程的杆塔优化报告S601C-T01,本工程规划塔型10种。

其中,直线塔有自立式猫头塔ZM0、ZM1 、ZM2 、ZM3,称四塔系列组合。

悬垂转角塔为JB(0~10)(酒杯型),主要解决本工程民

房拆,减少耐张塔使用量,延长耐张段长度,降低工程造价。

直线换位塔采用新规范设计的HC型塔。

耐张转角塔按20°分档进行新规范设计的干字型塔,即JG1(0~20),JG2(20~40),JG3(40~60)。

根据路径方案,再加上施工图阶段的航测选线,可以把绝大部分转角塔的角度限制在40以内,因此把转角塔的角度分档规划为20,并按照新间隙设计塔头,减少塔重降低造价。

主要塔选型说明如下:

1) ZM0、ZM1、ZM2、ZM3四种猫头型塔导线呈三角排列,线间距离相对较小,在相同的设计条件下,猫头型铁塔比酒杯型铁塔的塔头尺寸和线路走廊宽度小,线路走廊赔偿费用低,广泛应用于线路走廊拥挤地区;而酒杯型铁塔的导线呈水平排列,线间水平距离较宽,占用走廊宽。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拆迁费用,宜采用导线呈三角形排列的铁塔,以减小线路通道的宽度。

2)JG1(0~20),JG2(20~40),JG3(40~60)干字型耐张转角塔是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塔型,此类塔型已在330kV送电线路上广泛应用,是一种成熟的塔型,本工程耐张转角塔仍然采用。

本工程所选塔型、铁塔技术经济指标见全线铁塔一览图S601C-A01-05

8.1.3. 铁塔荷载

本工程铁塔荷载按气象条件10mm和15mm覆冰、30m/s风速设计。对10mm覆冰设计段进行15mm覆冰验算,并考虑15mm不均匀脱冰工况验算。 8.1.4. 铁塔优化设计

本工程直线塔采用改进后的猫头型铁塔,转角塔采用改进后的干字形铁塔。

本工程使用现行的最新设计规范、规程,考虑了杆件有效计算长度、端部约束、偏心连接等因素。

铁塔结构优化设计:

 直线塔塔身为矩形,转角塔塔身为方形。  铁塔根开按最优坡度为基准取值。  减少了横隔面的数量。

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确定铁塔节间布置。  铁塔环保措施:

 铁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并与长短柱基础配合使用。 本工程中最长腿的长度增加到9m。长短腿最大高差为4.5m、最短腿高度为3.0m、级差为1.5m。

全线铁塔型式技术条件见表9—1。

表9-1

档距(m)

档距 全 线 铁 塔 型 式 技 术 条 件 表

呼称高(m) 基本 19 19 19 19 15.5 15.5 15.5 18.5 最高 40 40 40 28 30.5 30.5 30.5 24.5 允许转角(度) 0° 0° 0° 0°-10° 0°-20° 20°-40° 40°-60° 0°-75° 线间距离(m) 水平 6.0 6.8 7.5 13.125 7.0 8.0 9.0 7.5 垂直 6.2 6.4 6.45 0 7.0 7.0 7.0 6.5 地线水平距离7.6 8.4 9.8 18.4 10.8 11.8 12.8 12.0 地线支架高度1.0 1.0 1.5 5.0 1.5 1.5 6.0 6.5 导地线水平位移(m) 1.60 1.60 1.60 1.5 允许高差系数 0.73 0.60 0.47 0.55 0.75 0.65 0.65 1.0 50% 50% 50% 50% 70% 70% 70% 70% 50% 50% 50% 50% 80% 80% 80% 80% 纵向张力差 导线 地线 档距(m) 700 700 700 600 参数 代表档距(m) 500/700 500/700 500/700 水平 垂直 极限 号 塔型 1 ZM1猫头直线塔 2 ZM2猫头直线塔 3 ZM3猫头直线塔 4 JB酒杯型直线转角塔 5 JG1干字型转角塔 6 JG2干字型转角塔 7 JG3干字型转角塔 (m) 650 900 1100 650 900 900 900 500 450 600 850 450 600 600 600 300 8 DG1干字型终端塔 300/450 铁塔优化后的指标见全线铁塔一览图 S597C-A0101-05。与可研所列塔型指标比较详见第3卷第1册杆塔

优化报告。

8.2. 基础

8.2.1. 基础设计条件

本工程的杆塔基础是遵照《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和《送电线路基础设计规定》SDGJ62—84,并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地基》等进行设计的。

基础设计时采用的地基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8—2。 表9-2 地基物理力学指标

指标 岩性 天然重度γ(kN/m) 黄土 ①黄土状粉土 ②③粉质粘土 ④粉砂、粉土 ⑤卵砾石 ⑥基岩 15 14 17 19 20 20 3粘聚力 с (kPa) 13 10 20 10 35 内摩擦角φ(º) 24 20 15 23 33 24 承载力特征值 fa (kPa) 130~150 120~140 90~110 120~150 200~230 220~240 8.2.2. 基础形式

根据可研报告资料及现场调查的成果,本工程共设计4类基础型式:斜柱柔性基础、斜柱刚性基础、掏挖式基础和灌柱桩基础。 1)掏挖基础

掏挖式基础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原状土的承载性能。其开方量少,不用模板,在荷载较大时比插入角钢基础降低造价50%左右,在330kV、500kV线路工程中已有成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在国内用人工或机械

掏挖已有成功的设计及施工经验,但其对地质条件和成孔要求高且在小荷载条件下基础并不经济。因此其具体使用数量和塔位待施工图设计时详细确定。 2)斜柱基础

斜柱基础的特点是能减小铁塔基础承受的横向、纵向水平力,因而减少立柱承受的弯矩和底板地基承压力,比直立柱柔性基础减少混凝土量约15~20%。该基础型式是国内目前使用的主要基础型式之一。 3)灌注桩基础

本工程在跨越泾河时,需在河滩地立塔,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存在漫水、冲刷危害,河床南岸需用桩基础。暂按桩长16.3m、桩径1.0m估列工程量。

全线基础的形式,尺寸见全线基础一览图S597C-A0101-06。 8.2.3. 基础优化设计

1)基础设计以现浇斜柱基础为主;根据地质及地形条件、基础作用力的大小合理使用掏挖基础;个别无法保证基础边坡或足够的上拔土体、有漫水的塔位使用斜柱刚性基础;泾河南岸漫滩区考虑地基土的液化、洪水的冲刷,基础使用灌注桩基础。

2)基础材料:刚性基础用C15混凝土,Ⅰ级钢筋;其它基础的混凝土为C20,基础主柱、灌注桩为Ⅱ级钢筋,其余Ⅰ级钢筋。

3)基础连接:主要采用短柱角钢,配合使用地脚螺栓式连接方

式。

4)Ⅲ级自重湿陷性地质情况,山上地面采用2:8灰土防水处理,低洼地中基地采取2:8灰土处理、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9. 环境保护影响及评价

线路在农村走线,噪声环境良好,基本可以达到安静水平。线路经过处林木很少,线路建设对林木破坏很小。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和运行期。施工期主要表现为对地表植被、生态环境的损坏以及噪声、拆迁安置对受影响人群生活的影响。运行期主要表现为输电过程中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及土地占用对环境的影响。

线路施工(尤其是塔基施工)中会破坏地表植被,产生弃土,如果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会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本线路设计中充分重视水土保持,铁塔采用全方位高低腿,最大限度地降低基础施工的土石方,另外基础施工完成后在基础周围人工种植植被。线路建成后,沿线的生态环境将恢复到目前的水平。线路施工期间将视工程具体情况采取设挡土墙、排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量,提高项目的水土保持功能。

已运行的330 kV线路的工频电磁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场强、可听噪声监测值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磁场强度远低于0.1mT的标准限值,无线电干扰场强低于55dB(μV/m)的标准限值,临近民房时工

频电场强度在4kV/m以下。线路产生的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及工频电场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10. 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为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建设出一流的送变电精品工程,降低工程的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获取最佳的投资效益,特为本工程制定如下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1、必须使参与本工程勘测设计的人员,树立精心设计争创一流的设计意识,做到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使本工程的设计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工程的先进水平。

2、认真贯彻实施2000年示范工程设计的革命思想。充分借鉴兄弟院的经验,把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本工程设计的实践中。

3、采用航测摄影测量系统(海拉瓦或适谱)与计算机排位优化程序进行选线和定量的路径方案。在综合考虑路径长度、地形影响、交通条件、民房拆迁、树木砍伐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路径方案。

4、利用计算机程序多方案优化排位,以取得施工图最优工程量。 5、仔细调查沿线各树种的分布及自然生长高度,结合航片分析,比较砍树、不砍树和局部地段限制树种生长高度,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以确保合理的工程造价和环境保证。

6、对跨河点,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合理的杆塔和桩基指标,推荐最优的跨河方案。

7、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利用航片读取塔位地形断面,做好铁塔的长短腿规划设计,力争使铁塔设计做到量体裁衣。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符合规程规范标准,降低工程造价。

8、认真做好本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特别是地质勘探工作,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地形选定塔位,因地制宜地选配基础类型,又要满足工程的安全运行要求,力求使土石方量最小。

9、技经人员要深入现场,实地调查路径现状情况,编制符合工程实际的概预算书。

10、线路结构人员要与测量、地质人员一起在塔位的选定上,充分考虑环保、水保要求,对每一个塔位的土石方量与基础混凝土量和护坡或挡土墙等材料量,在现场进行多方案经济比较分析后,提出最优方案。把不降基或少降基,减少工程土石方量的要求逐基落到实处。 11. 投资概算

11.1. 编制依据

a) 工程量: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

b) 人工工资单价及整体系数执行甘电定[2002]第3号文的规定; c) 定额:执行原能源部能源基2002年颁发的《电力建设预算定

额》送电线路工程(2001修订本);

d) 材料预算价格执行《电力建设安装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及编制原则;

e) 其他工程和费用执行2002年版《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及电力规划设计院颁发(送电工程概算编制细则)等;

f) 建设货贷款利息按

5.76%(工期一年)贷款额度按80%计划。

11.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线路,全铁塔单回路线路。线路全长90.8公里。 a)导线、地线: 导线为2×JL/LB20A -400/35铝包钢绞线; 地线一根为JLB23/70铝包钢绞线和1×7-8.7-1370-B镀锌钢绞线,另一根为24芯OPGW光缆。

b)铁塔:全线铁塔209基,其中直线塔181基,耐张转角塔28基。

c)基础:全线基础209基,其中斜柱基础156基,掏挖基础52基,灌注桩基础1基。

d)地质概况:全线均为普通土占100%;

e)工程地形:其中平地约占全线长度22%,山地长度约占全线长度78%。

f)工地运输:人力平均运距0.6公里;汽车平均运距28公里。

11.3. 本工程经济指标

表9-1 主要经济指标表

名称 单位指标(万元/km) 投资(万元) 备 注 工程本体 54.26 4926.2 工程静态 80.46 7305.0 工程动态 84.56 7679 含通信缆路部分,不含通信设备部分。 详见第4卷第1、2册概算书,通信设备部分见第4卷第3册概算书。

11.4. 本工程指标与限额设计指标比较表

表9-2 本工程各项指标与限额设计指标比较表

名 称 本体投资(万元/km) 静态投资(万元) 限额设计 62.63 92.46 本工程 54.26 80.46 差值 -8.37 -12.0 11.5. 工程造价分析

按《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电气间隙减小,塔头尺寸变小,经过优化塔重减轻;

利用航片选线,路径合理,长度缩短、房屋拆迁面积、树木砍伐量、塔基处理等费用减少;

计算机优排位,塔位布局合理,平均耐张段变长,耐张塔减少,平均档距增大总塔基数减少,塔材量、基础量、塔基征地、接地工程、绝缘子金具用量及相关指标均下降;

采用斜柱基础和掏挖基础,使得基础钢材减少,基面降减小,土方量减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