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护理研究: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探究,解释护理现象的本质,探索护理活动的规律,产生新的护理思想和护理知识,解决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为护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证据,以提升护理学科重要性的系统过程。
2. 护理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对象的复杂性;②测量指标的不稳定性;③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3. 护理研究的基本过程:①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设;②文献检索;③确定研究对象;④选择研究设计;⑤收集资料;⑥分析资料;⑦撰写论文;⑧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
4. 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①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②有益的原则;③公正的原则。
5. 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自主决定权、隐私权、匿名权、保密权,知情同意。
6. 知情同意的三个要素:①信息;②理解;③自愿。
7. 科研不端行为:①侵权、盗用他人成果;②抄袭和剽窃;③伪造数据和篡改数据,或弄虚作假。
8. 选题:指确定研究对象和选择研究课题的全过程,包括选择研究方向,提出科学问题,阅读相关文献,并确定研究课题。
9. 研究问题的来源:①临床实践;②研究者与同事间的相互交流;③阅读专业文献;④理论;⑤科学基金指南。
10. 科研选题的原则:①创新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11. 假设:是对特定人群中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期望的)关系的一种正式的陈述,是一个暂时性的预测或初步推断,用于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间存在关系。
12. 研究设计:是科研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理设计方案,用以指导研究过程的步骤和方向,目的在于得到理想和可信的研究结果。
13. 科研设计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设对照组、随机分组、观察指标、研究方法、统计学处理方法、工作步骤、时间进度、参加人员、经费运算。
14. 研究设计的相关概念:①确定样本;②设立对照组;③随机抽样和分组;④观察指标;⑤确认变量。
15. 常见护理研究设计的类型:①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②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③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④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6. 实验性研究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①干预;②设立对照;③随机。
17. 随机化方法:①简单随机法;②分层随机法;③区组随机分组法;④系统随机抽样法;⑤整群随机法。
18. 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要点:采用诊断标准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方法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和测量干预后的效果。
19. 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通过设立对照组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对人为施加处理因素的干扰,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处理因素与结果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映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较高。
局限性:在护理问题的研究应用的普遍性较差。①实验性研究需要严格控制混杂变量;②出于伦理的考虑,很难做到完全随机的方法分组;③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找到完全相等的对照组而使实验性研究的应用受到限制。
20. 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在实际人群中进行人为干预因素研究的可行性高,同实验性研究相比更为实用。特别是在护理实验中当无法严格地控制混杂变量而不能采用实验性研究来回答因果关系时,类实验性研究是较好的研究方法。
局限性:类实验性研究无法随机,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无法均匀分布在各组中,特别是对于无对照组的类实验,效果的判断更是很难完全归因于干预措施,结果不如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21.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有限总体:若同质研究对象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所研究变量取值的个数为有限个数,则这个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总体是假设的或抽象的,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察单位数是无限的,
称为无限总体。
目标总体:是由研究目的决定的符合抽样条件的被抽取样本的所有个体的集合体,是研究者所要推论的整个的集合体。
可得总体:是目标总体的一部分,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能方便抽取的总体。
22. 观察单位:亦称个体或研究单位,指研究总体的单位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中的最基本单位。
23. 样本: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其研究变量的实测值构成样本。(要求相关性、代表性、经济性)
24. 误差:观察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
25. 偏倚:亦称系统误差,由某些不能准确定量的但较为恒定的因素所致,使调查结果偏离总体的真值。
偏倚的特点:可消除、方向性、周期性或系统性。
26. 随机误差:或称偶然误差,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
随机误差的特点:客观存在、无法消除、服从正态分布、不具有系统性。
27. 抽样:是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即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要求抽取一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的过程。
28. 抽样过程: ①明确总体;②确定抽样框;③选择合适的样本量;④确定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29. 抽样原则:①保证样本的可靠性;②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随机化原则和足够的样本含量)
30. 诊断标准:是对病种、病型、病程、病情等严格区分。
纳入标准:从复杂的群体中,选择相对单一临床特点的对象进行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干扰因素。
31. 概率抽样的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整群抽样。
32. 非概率抽样的方法:①方便抽样;②配额抽样;③目的抽样;④滚雪球抽样。
33. 样本含量估计的注意事项:①选择恰当的估算样本的方法;②尽量选择总体单一,减少研究单位的个体变异;③多种样本含量估计方法相结合;④必须考虑样本的丢失情况。
34. 资料收集:是指收集研究问题相关信息和测量研究变量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有计划的过程。
35. 霍桑效应:是指研究对象若意识到他们正参与研究,则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反应状态,影响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6. 自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书面或言语的沟通来获取资料,称为自陈法。
自陈法分类:问卷法和访谈法。
37. 访谈法:指研究人员与被研究者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进行有目的的访谈。
38. 访谈法优缺点:
优点:①应答率高;②适合于不会填写问卷的对象;③能及时解决因问题本身所致的模糊。混淆等现象;④资料较深入、完整;⑤研究者能控制提问的顺序;⑥能提供额外的资料。
缺点:①费时;②花费大;③可能存在霍桑效应;④需要对研究者进行培训;⑤研究者有可能错误理解研究对象非语言行为。
39. 观察法:是指研究人员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或是人工控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研究人群活动及互动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分析、以获得第一手事实资料的一种科研研究方法。
40. 生物医学测量法:是通过使用特别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从研究对象中测量获取的生理、生化资料。
41.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咨询法,是通过数轮问卷咨询专家意见和反馈,对某一主题或事项达成统一意见的方法。
42. 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获得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
43. 信度的分类:①稳定性、②内在一致性、③等同性。
44.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45. 效度的分类:①内容效度、②结构效度、③效标关联效度、④表面效度。
46. 重测信度的注意事项:①两次测量之间的间隔时间(2-3周以上);②研究工具所测量的变量的性质,适用于性质相对稳定的问题;③测量环境的一致;④调查问卷要做标记。
47.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也称几率,统计学中用符号P表示。
48. 小概率事件:P≤0.5和P≤0.1成为小概率事件。
49. 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由样本之间的差别去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之间是否有差别的一个重要推断方法。
50. 假设检验的步骤:①建立假设;②确定显著性水平;③计算统计量;④确定概率值P;⑤做出推断结论。
51. 统计分析的类型: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
52. 统计表绘制要求:①重点突出,简单明了;②层次清楚。
53. 统计表的具体要求:
① 表号与表题:每个表必须有相应的表号和表题,在表的正上方,表题应扼要说明表的主要内容。
② 标目:有计量单位的要注明,注意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标目应按顺序排列。
③ 线条:统计表中只有横线,无竖线和斜线。简单表一般为三线表,组合表在总标目和各纵标目间以及最后一行数字和合计之间应该有一条横线。
④ 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同一列的数字位数应一致,位次对齐,表格中不应有空格,暂无记录或未记录用“…”,无数据用“—”,数据为0时要填写0。
⑤ 备注:如有,写在表的下面。
54. 各种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① 圆图和百分条图:适用于计数资料以构成比的形式出现,且组数不太多。
② 条图:适用于相互独立不连续的资料。
③ 线图:适用于连续性资料。
④ 直方图:适用于连续性数量资料,表示连续变量的频率分布。
55. 内部效度:指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实性程度。
56. 外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从样本推广到总体及其他总体中的程度。
57. 偏倚分类:
①选择性偏倚:发生在研究初始阶段;
②衡量性偏倚:发生在研究实施阶段;
③混杂性偏倚:发生在研究分析阶段。
58. 选择性偏倚类型:①就诊机会偏倚;②组成成员偏倚;③无应答偏倚;④非同期对照偏倚;⑤存活病例偏倚;⑥错误分类偏倚;⑦异地对照偏倚;⑧检出症候偏倚。
59. 依从性:指受试对象对研究试验措施的接受和执行程度。
60.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①研究环境的人为性;②样本缺乏代表性;③测量工具局限性。
61. 对照(抵消非干预因素的干扰,避免偏倚);盲法(避免信息偏倚)
62. 护理论文撰写的原则:①创新性;②科学性;③实用性;④可读性。
63. 科研论文的格式:①题目;②作者署名和单位;③摘要和关键词;④正文,包括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及致谢(酌情);⑤参考文献。
64. 科研论文写作要求:
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英文题目一般不超过10个英文实词。
摘要的四段式结构:①目的;②方法;③结果;④结论。
摘要部分不列图表,也没有引文,尽量不用缩略语。
关键词:要写原形词,而不用缩写词。
65. 科研论文正文的撰写:
① 前言:包括研究的来源和依据,目的和意义。
②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部分。
③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和中心内容。
66. 综述:是指作者在阅读大量原始文献后,对文献中提出或探讨的某些问题的进展情况,经过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即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加上自己的观点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是对文献资料的综合评价。
67. 综述的特点:①间接性;②评价性;③系统性。
68. 案例报告:是通过对临床实践中特殊事件的研究,总结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探索疾病在医护工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共性规律。 (属于质性研究)
69. 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含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
70. 质性研究的特征:
① 质性研究的研究步骤具有灵活性。
② 质性研究一般综合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
③ 质性研究具有整体性。
④ 质性研究为非干预研究。
⑤ 质性研究要求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情景。
⑥ 质性研究往往采用目的选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
⑦ 质性研究一般不设计资料收集的结构,无特定的资料收集工具。
⑧ 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往往同步进行。
⑨ 质性研究最终形成的是适合于所研究的现象和情景的模式或理论。
⑩ 研究人员往往以主观的态度描述研究过程、自己的角色以及可能的偏差。
71. 质性研究的方法学分类: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人种学研究、历史研究、个案分析、社会批评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等。
72. 质性研究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① 仔细阅读原始资料;
② 设计分类纲要;
③ 开放性编码;
④ 归类;
⑤ 详细描述。
73. 提高质性研究可信性的方法:
① 检查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② 减少霍桑效应,即研究人员的介入和参与对研究结果带来的影响;
③ 反思的策略,研究者必须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体,会将自己独特的背景、价值观、社会和职业身份带入研究,影响整个研究的过程;
④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合众法;
⑤ 将整理后的资料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
⑥ 寻求证实证据;
⑦ 清晰、明确的报告研究过程。
78. 循证护理: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以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
79. 循证护理的核心问题:最新最佳证据、提供照护的临床情景、患者的要求和偏好、专业人员的判断。
80. 循证实践过程的步骤:①证据生成;②证据综合;③证据传播;④证据应用。
81. “FAME”评价:①可行性(Feasibility);②适宜性(Appropriateness);④临床意义(Meaningfulness);④有效性(Effectiveness)。
82. 证据应用是最具挑战意义。
83. 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
①获得最佳护理研究证据;
②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
③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专业判断;
④深入分析应用证据的临床情景。
84. 循证护理的意义:
①循证护理可帮助护理人员更新专业观,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学科发展;
②循证护理顺应了医疗卫生领域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趋势;
③循证护理可促进临床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④循证护理有利于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决策。
85. 循证问题的要素:即PICO-D
①研究对象的类型(population);
②研究的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intervention/expose);
③进行对照或比较的措施(control);
④主要的研究结局(outcome);
⑤计划纳入的研究类型,包括设计和方法学质量要求(design)。
86 .循证护理最全面的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JBI图书馆。
87. 系统评价:又称系统综述,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依据科学的评价原则,筛选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章;对具有同质性的多项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综合,得到定量的结果,得出可靠结论的过程。
88.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1) 提出问题并制定系统评价方案;
2) 检索并选择研究;
3) 对纳入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
4) 提取资料;
5) 分析资料并形成结果;
6) 解释系统评价的结果(讨论和结论);
7) 对系统评价的改进和更新。
89.证据应用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个人层面;护理系统组织层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