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利民
*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 关键词:民俗文化资源;乡村旅游;开发
自从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得以普遍提高,人们越发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五一、十一等假期常常用来外出旅游。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商家为了借助这个旅游假期,打造了很多农村地区民俗旅游点,但因为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模式刚刚兴起,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因此,本文首先浅谈了民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了开发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对策,以供借鉴。
三、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1.盲目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主体,很多都是个人,其投入开发能力有限,开发产品、项目多为单一化。在建设之初,并没有通过合理性、深入性的调查,不具有长期规划的前提,导致产品规划具有盲目性。同时,在开发旅游产品中,立法的不完善,政府机构并没有做好相应引导工作,基础管理机构也没有真正发挥职责作用,经营者行为难以得到深入的指导与规范。在规划层面上,因为乡村旅游发展时间并不长,经营者以单一主体出现,难以发挥品牌合理作用,后续的筹划和实施营销战略更是频繁出现问题,影响了开发的旅游产品深度与广度。
2.产品存在单一化,项目内容过于简单化
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单一,同质化情况严重,在一定区域中,开发的旅游产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经营模式上,都过于雷同,一般村落中如果出现一家农家乐经营户,一旦取得了可观的收入,就会在附近迅速出现很多个类似的农家乐经营户模式。同时,同一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缺乏个性化、服务化,产品互相模仿,这种同质化的经营模式,不但影响了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且难以吸引大量游客。这样就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扩大市场容量,单一经营户要想提高经济利润,必须以竞价方式,这样就间接增大了市场风险,影响了整体经营生态健康发展。另外,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通常经营与盈利的项目内容还是停留在满足简单出行的需求中,也没有深入挖掘旅游产品项目具有的内涵。在消费需求上,随着游客文化素养的日益加强,游客对旅游产品精神需求有着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旅游目的地中的艺术、历史以及文化等方面作为主要选择依据,这对于深入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
我国很多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数都是当地的渔民以及农户,他们文化素养不高,再加上缺乏专业的技术,其行业生态体现出开发层次钱、体量小、盈利水平低等特征。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如果为这些渔民和农户提供培训,无论从档
一、概述民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56个民族创造的一大物质产品,它包括了各地区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其中涵盖了信仰文化、礼仪文化、生活文化等等方方面面。民俗文化有益于推动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了解,之前单一型的旅游已经难以达到人们的日常需求,人们更加期望可以在繁忙工作之余体验朴实的、富余新鲜感的生活情趣。在民俗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旅游者可以深入体验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思想意识,实现民俗文化资源的深入开发。
二、简洁乡村民俗文化
乡村旅游所牵涉的民俗文化是以从事农事文化为主,存在着地域差异,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历史以及文学等文化内涵。乡村民俗文化包括着深厚的田园生态文化,乡村旅游的继续稳定发展,需要构建在民俗文化基础上,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文化观念。开发乡村旅游中的资源是根据各地区乡村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与田园生态文化这是乡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乡村资源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可以借助乡村历史变迁、民间故事、竞技游艺以及民居艺术等方面,这些资源的开发都有益于借助乡村资源发挥民俗文化资源作用。从文化层面上而言,民俗文化包括物化民俗、制度民俗以及精神民俗等方面。首先,精神民俗指的是当地集体性意识形态,如:宗教信仰、道德观以及伦理观等方面;物化民俗指的是当地人们创造的住宅、田园、饮食等方式;制度民俗指的是当地社会主义体制对于规范个人参与活动的意义,如:礼仪民俗、节庆民俗等。从各方面上而言,民俗文化的多样性、鲜活性这是推出乡村旅游产品的重点,民俗文化中传统性、大众性这是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点。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南宁市出境旅游者行为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793)
- 52 -
【农村发展】次和规模,还是从产品体验与服务水平等方面都会有所提高。农业经济 2019/10当地地区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保护和研究传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当前基于民俗文化资源中的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规模小、经营层次低,对于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需要加强。
4.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服务质量需加强
众所周知,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型服务业,要求具有复合型人才。由于受到观念落后、经济落后、交通环境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各大地区的农村民俗旅游还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还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的民俗旅游业存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经营、服务、管理等方面,从而对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四、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好旅游规划工作
民俗旅游资源作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一大基础,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针对性、有目的合理规划民俗旅游资源,做好适度开发,使当地民俗旅游业可以走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旅游开发者做好如下几点工作:一是,对农村各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客源情况、基础设备等深入调查,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突出旅游项目特色,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情况。二是,政府需要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由浅入深,联合开发农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三是,结合乡土乡情,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和布局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工作,打造生态美、环境美的民俗文化旅游景观。
2.加大力度宣传景区,做好对外推销民俗旅游产品当前我国各大乡村旅游景区出售的旅游产品缺乏个性化、特色化,旅游者难以购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出售旅游纪念品作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一大渠道,我国各农村地区的民俗旅游景区经营者需要做好论证和规划,大力组织生产与销售与本地特色相符的产品,并大力加强农村民俗旅游商品质量,提高旅游景区的收入,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营销民俗旅游产品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开发民俗旅游景区后,就需要做好对外推销工作,对于享誉全球的旅游城市,民俗旅游景区开发者需要亲自到这些城市观光旅游,在观光中学习和借鉴其发展模式,并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等到条件成熟后,举办农村地区民俗旅游展销会,以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我国农村地区的民俗旅游产品,做好市场推广活动,这样才能够真正将我国民俗旅游产品从国内市场推广到国外市场。
3.加强研究当地旅游文化,培养专门的民俗旅游人才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势必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从事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对民俗文化了解知之甚少,十分缺乏精通民俗文化的专业人才,难以达到促进当地旅游市场发展的目的。所以,培养专业的、素养高的民俗文化旅游人才已经是刻不容缓。当前,很多教学与科研结构为培养我国农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做出了很大的共享。如:以广西壮族农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为例,
统文化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开始培养了解壮族文化的人才,同时当地的高校也积极开设壮族文化专业等。这些教学与科研机构对于将壮族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专业旅游人才中,为深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发民俗资源中,开发者需要积极与当地院校合作,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这样就能够在当地农村打造集生产、科学研究以及培训等为一体的民俗旅游体系,走出一条与当地地区发展情况相符的民俗旅游业之路。
4.做好财力资源的支持,提高当地旅游文化产品知名度我国农村地区民俗文化资源想要得到深入开发,需要加强乡村社区居民积极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做法,以加大补贴、减少税收方法进行。在政府资金大力支持中,很多乡村地区居民都注重当地旅游设施的完善,提升农业经营附加值,并且为了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也会提供很多资源。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开发程度有待于加深。所以,各地区政府需要积极的、主动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在这些城市中打造民俗旅游展览馆,以图片展览、实物展示、广告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当地宗教活动、建筑以及交通等情况,让游客真正了解当地民俗旅游风情。在市场推广活动开展中,可以广播、微信以及电影等渠道来大力宣传农村地区民俗旅游产品,真正做到当地旅游文化产品影响力与知名度的不断加强。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缺乏民俗文化的旅游是低层次旅游,即便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难以充分发挥优势。随着人们越发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人们希望在繁忙工作之余,可以到乡村感受到田园般生活,渴望回归大自然。农业民俗文化作为一种被人们容易接受的文化,其完全能够转化成为旅游产品,被旅游者认可和喜爱。但结合现状而言,我国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中确实存在着上述我们提及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促进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的前提。因此,相信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我国农业民俗旅游必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将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震撼。
参考文献
[1]张译丹. 基于海洋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的舟山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
[2]邓广山.乡村旅游发展中民俗文化资源的配置和保护[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19(1):41-43.
[3]范晓梅,刘斌,史云.论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资源凭借——以保定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8):121-122.
[4]李云,殷志华,韩笑,刘帅.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茉莉花”文化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7):42-44.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22
- 5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