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研究

2021-06-18 来源:年旅网
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研究

发表时间:2020-08-19T15:40:19.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 李成军

[导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时代不断进步,大城市群的发展对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天津保富电气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4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时代不断进步,大城市群的发展对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的交通发展要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实现交通强国,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建设智慧交通,需要加快“互联网+交通运输”、自动驾驶、新能源交通装备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轨道交通,因其优势而成为大城市群之间及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同样面临着变革。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 1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备化阶段,这个阶段的起点是伦敦地铁大都会线(MetropolitianLine)的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地铁路线。该线于1863年1月10日通车,这个时间点之后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处于设备化时代。第二阶段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信息化”的概念被人们普遍使用,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这些技术使得城市轨道交通也相应进入信息化时代。第三阶段是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逐步扩大应用面,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这些技术的普及在不远的将来,会将城市轨道交通带入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 2需求分析

2.1提升换乘效率和运能的需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形成,车站规模不断扩大,换乘车站也逐渐增多,换乘车站形式(如同台、叠岛、十字、通道换乘等方式)也多样,多线换乘站的运能和换乘效率将成为整个轨道交通网络运输效率的瓶颈。 2.2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

轨道交通车站内设备系统繁杂且相互独立,系统间资源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互通,且与外部网络分离,在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不能有效组织、协调应急抢险和救灾工作。通过建设智慧车站,利用多种传感器技术,采集站内温度、烟气、轨行区水位、地震波等多项数据,同时结合城市灾害预警平台,及时获取相关灾害数据,实时分析,将事故信息筛选归类,划分等级,再依据事故类型和等级,智能触发事故处理机制,联动站内防排烟设施、消防给排水设施、导向系统、语音导报、三维疏散导航、疏散照明等系统,协调调度线路列车运行方式,同时报告外部消防部门、公共汽车及出租车平台,实现在突发情况下,决策高效,处理迅速,灾害影响最小的需求。 2.3高效的智慧化运营需求

在传统的轨道交通车站中,各个系统的运营相互独立,主要依靠人工手动操作,例如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营,需要运营人员按夏季和冬季作业令,每天早上手动开启相应送风机、排风机、空调机组等,在晚上停运后再手动关闭相应环控设备,耗费人力和物力,管理不精准,效率低下。

3智慧车站系统发展方向 3.1车站服务模式的更新

智慧车站系统在提升车站效益的同时,车站工作人员也需要随之适应这一新模式。可根据智慧车站系统对客流数据的积累,对乘客类型和需求进行区分,对不同类型的乘客采取不同的服务模式。 3.2系统与各种类型车站的融合

该系统目前只用于新江湾城这样的小型车站,而对于大中型车站,其适配性仍需要继续探索。新江湾城站在车站的智慧化建设上运用了模块化的建设思路,可根据不同的车站类型按需设计或增减功能模块,使该系统更好地实现与不同类型车站的融合。 3.3未来技术展望

未来,车站在实现智能控制及故障诊断的基础上,可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自我学习、自动优化,并实现智能化的运行与维护。设备管理区向模块化、标准化调整,最终在车站形成系统管理、智能控制及机电执行三大模块化区域。5G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为智慧车站系统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利用5G网络的特点,将有望解决目前系统中存在的网络延迟、数据处理速率低等问题。此外,依托智能化、大数据互通的交通接驳系统,可统筹规划好轨道交通车站及出入口周边的多种交通系统,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以积极解决乘客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4可行性

4.1政策可行性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全面推进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各地根据自身城市特色,充分依托国家政策导向优势,建设智慧车站,创新驱动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从政策层面看,是可行的。

4.2技术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高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经充分融入交通、医疗、教育、楼宇、政务等多领域,尤其在智慧交通中,已经形成了成功案例,因此,建设轨道交通智慧车站,从技术层面看,是可行的。 4.3方案设计

以大数据服务中心为平台,依次向下设置云平台,包括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再向下以基础数据采集网为支撑,采集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外部服务网基础数据;大数据平台以上为生产指挥中心、生产管理中心、企业管理中心、乘客服务中心提供集成后数据,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门户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综合化服务。 4.4实施建议

首先,依托规划建设的COCC中心,综合业主意见、大众需求、专家评议意见,综合规划线网层面的总体架构,包括中心平台、内部网络、外部门户;其次,编制标准的平台协议,统一各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与上层平台之间的接口,保障数据采集和信息交换通道的畅通;

再次,做好安全隔离,安全生产网、内部和外部服务网之间做到边界清晰,所有板块间信息交换,通过路网中心交互,保障运营的绝对安全;最后,结合本线路车站分布特点,边建设、边融合、边运营、边服务、边智能,逐步建设切合实际的轨道交通智慧车站。 5新技术应用将改变车站内部布局的影响

“智慧车站”的发展方向就是引入人工智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管理,建设智能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车站的运营服务、车站管理、安全防护等可以场景化智能控制,因此相关车站功能、交通流线组织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车站实现无感支付与智能客服,会使车站大规模减少售票机或取消人工票务服务。减少售票机,改用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虚拟或电子票;取消人工票亭,改用集中后台服务的智能客服机器替代。(2)车站实现无感安检与检票一体化,满足公安部“进站安检”的要求,安检流程应前置于进闸流程。乘客进站安检、检票实现无感通行,在出入口、通道内实现,则站厅闸机的管理功能弱化,可以改为开放式闸机或取消。(3)车站管理智能化,由于检票方式改变,车站管理边界逐步前置到出入口,且边界虚拟化。(4)随着系统设备设施的迭代、演化,设备房的功能分区可以集中化,布置标准化、模块化。(5)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化,物联网的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轨道交通线网智能化管理,站级自主场景调控引导客流。 结语

作为准公益性质、城市最大的基础设施,地铁承载了城市建设枢纽型网络、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功能,在打造“轨道都市”的过程中,有必要实现“品质优先”及“生产运营服务的人性化”,有必要提前研究并思考未来车站的发展方向,建设高标准的轨道交通,全面提升网络化运营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俊凯.《中国城市综合发展六大趋势》.瞭望,2019(48).

[2]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19(11).

[3]陈雁,卿济民,刘春秋.云计算的视频处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软件,2019(10). [4]唐亚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中国工程咨询,2019(8).

[5]朱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8). [6]何静.人性化运营理念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运用.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