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作者:王根明
来源:《学周刊·C》2014年第02期
美术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把美术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点、线、面、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美术课上欣赏苏州园林和故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和故宫形式的不同,感受不同的形式带来的美感,了解苏州园林和故宫的特点。语文课学习《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这两篇文章时,学生自然进入课文,很快把握住苏州园林和故宫的特点。 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自然很广泛,人类对自然审美也很广泛。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蓝天碧海,冰峰雪谷,湖光山色,风雨雷电等都成为文人墨客所审美、所抒写的对象。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竣青的《海滨仲夏夜》、杨朔的《香山红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把学生带到校园里,感受一年四季美丽的自然风景,同时让学生为这四篇课文配上插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我所在的内丘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太子岩、扁鹊庙、寒山等旅游景区风光优美,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旅游,既让学生进行了写生,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为学生今后的作文积累了写作素材。
三、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感受,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社会生活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学生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角色设计形象,用各种材料制作简易服饰,并设计制作小舞台和必要的道具、布景、乐器和海报。学生在全校元旦联欢会上演出取得很好的演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效果。演出服饰、道具、布景、和海报的制作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美术课上学到的手工制作让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不断激发他们对社会生活美的追求。 四、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艺术美是人类对客观现实进行审美观察、感受和审美体验之后创造出来的一种美。艺术美源于生活美,又高于生活美。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可以说,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最集中的反映,对艺术美的欣赏,就是对别人审美活动的结果进行再审美,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审美。
艺术美包括艺术作品描绘和反映的生活内容的美、意蕴美和情感美、艺术作品的结构美等,诸如典型的形象、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细致的描绘、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巧妙的构思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改造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
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进行,课外活动也是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的广阔空间。如创办文学社及演讲社,出墙报或手抄报等,集体过生日的班会活动,举行化装舞会等,活动过程中,可以穿插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所创造的形象、海报、服装等的欣赏和评述。
综上所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给美术和语文教学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美术和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责编 金 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