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原因及对策

2023-09-17 来源:年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原因及对策

作者:张岩

来源:《商情》2016年第03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频发,严重威胁到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及特征,论述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犯罪特点;犯罪原因;对策 一、当前未成年犯罪的特点

(一)从犯罪年龄来看,犯罪低龄化趋势有所缓和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比例趋高,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比例仍居高不下。 (二)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但呈逐渐扩展趋势

以往未成年人犯罪以侵犯财产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为主,从具体罪名看,主要集中于聚众斗殴、两抢一盗、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等犯罪。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中也出现了强迫卖淫、绑架、贩卖毒品等新的犯罪类型。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原因

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随着身体逐步发育成熟,尤其对于性的认识,开始从好奇转向渴望,稍有不良影响,就容易走向犯罪,这也是近年来未成年人性犯罪增多的原因之一。同时,身体素质逐渐提高,使其能够有完成暴力型犯罪和财产性犯罪的身体条件和能力。 (二)心理原因

大多数未成年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对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他们来说,大多数犯罪都是一时兴起或者“要跟别人一样的”的从众心所导致。其缺乏认识能力,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差,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三)家庭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家庭结构残缺。在父母离异、父母早逝或者夫妻、亲子关系失和的家庭中,许多未成年人逃学、厌学、辍学、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流落街头,逐渐形成冷酷无情、玩世不恭的性格,这种性格很容易成为犯罪的心理基础。他们缺乏奋斗的方向,没有正确人生观的指引,在生活压力大、生存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目前,有三种典型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一是娇纵溺爱型。亲情过剩、重养轻教是娇纵溺爱型家庭的主要特点。二是粗暴专断型。有些家长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轻则呵斥谩骂,重则体罚毒打。三是放任自流型。有些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对子女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使家庭的教育职能丧失。 (四)学校原因

1.教育内容缺乏。一些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重智有轻德教,忽视法制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免疫”能力。

2.教育方式不当。应试教育其实是很多社会问题的隐患,教师不是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特点进行教学和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片面追求成绩的提高,甚至采取体罚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来管理学生。

3.管理不严。一些学校管理松懈,对学生旷课、逃学甚至种种不良行为不管不问,导致一些学生游离在社会控制的边缘。 (五)社会原因

1.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急剧变化不可避免地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上出现的畸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如崇尚享乐,金钱至上,不劳而获,以自我为中心等等,都会使其未成年人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2.不良文化和不良精神产品的毒害。渲染暴力、色情的网络游戏,网上大量的不良信息、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网吧秩序混乱等都可能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

3.外来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当今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社会人员的流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未成年人早早辍学出来打工,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限制,他们大多只能找到一些收入较低的出卖劳力型工作,在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他们很可能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理。 三、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一)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辨知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未成年人的教育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对事物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二是加强加传统道德教育,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从青少年犯罪涉嫌的罪名看,基本上是常规型的抢劫、盗窃等犯罪,违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道德。三是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知法的水平,从而增进守法,提高运用法律维权能力。在受到侵权行为时,通过法律渠道进行救济,从而正确疏导矛盾。避免因救济无门,致矛盾堆积,用以暴制暴等不理智的方式反击侵权行为。导致行为上伤人,法律上伤已,不恰当的处置将自已从主动变得被动。

(二)整治,加大对未成年人生活边际环境的治理,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是整治不健康的传媒,防止不健康传媒产生的精神垃圾,对未成年人产生腐蚀。多提供优秀节目,以积极向上的文化滋养未成年人。二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校园是未成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周边环境不好,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对心智不成熟、自止力不强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诱惑。如学校周边的网吧、台球室、电子游戏室等。 (三)引导,让未成年人向“善”的方向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可为什么少数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变“恶”,其原因是受到了“污染”。而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消极事物,受到“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对未成年人心灵上受到的“污染”,要通过引导,加大矫正力度。未成年人只有通过不断的接触消极事物,并不断的接受正面引导进行矫正。吃一堑,长一智,认知能力才会提高,免疫力才会不断的增强。未成年人的矫正,是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责任。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防止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矫正的干预机制失控。

(四)预防,正确运用法律打击未成年人犯罪,达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统一

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上,公认的处理原则是法定从轻,这一原则写入了我国《刑法》,这充分体现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容忍心态。但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理上过度的从宽,不利于遏制未成人犯罪。 (五)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的社区应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预防犯罪的工作中来,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应开办有规律的心理辅导,我们应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好奇心,正确疏导未成年人的心理郁结,合理发泄未成年人的满额暴力倾向,宣传积极向上的人生品德和社会观念。 参考文献:

[1]杨春旭.试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蒙喜展.浅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2) 作者简介:

张岩(1989-),女,大学本科,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