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是什么】高职“双创”教育还需挪开多少绊脚石
相对于高职在校生这个大数字,创业率只能算是个小比例。而高职在我国大学生双创中的分量,也难与其庞大的体量相称。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职业教育,从吸引一小撮到为了大多数的逆袭,不仅事关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更对实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义重大。
12月16日~17日,在202x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传播论坛上,与会院校代表围绕高职发展生态圈中政府、市场以及自身多个要素,共同探讨逆袭之路。
被忽视的大多数?
高职院校难道不需要创新创业导师吗?几天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学院院长何伏林,注意到了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推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活动。
怎么看都是只针对普通本科院校。12月17日,在202x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传播论坛上,何伏林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为此他专门向该部门致电询问,而工作人员也坦诚给予回应。他们表示,这一次高职没有考虑到,下一次会考虑的。
作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协作会秘书长,何伏林坦言国家对高校的双创教育十分重视,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但在一些教育主管部门针对高校双创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中,高职院校却发现自己时常处在
1
被忽视的尴尬中。
在这个双创教育容易被忽视的角落,高职院校自身却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自发热情。
有统计数字显示,高职学生的创业率是普通本科院校的两倍。何伏林注意到:由于就业等原因,高职学生的双创热情远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
而另一名与会者却告诉记者,他的一位学生正是由于高职学生身份,在某地举办的双创比赛中与大奖失之交臂,更错失了代表当地参与上一级比赛的机会。
这位高职院校老师告诉记者,在这次大赛的最后阶段,他的学生的作品和一所985高校学生的作品难分伯仲,为此评委间意见分歧较大。后来有评委告诉他:由于还要代表该地参与上一级比赛,最终由于质疑这位高职学生和他身后团队的能力,认为其对作品的再提升能力一定不及985学生,这位高职学生最终没有胜出。
他认为,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同场竞技本身就不够科学。人字拖不是什么高精尖,甚至发明专利都不一定说得上,但这一发明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分为机会型和生存型。何伏林解释说,机会型关注的是科技含量,产品专利;而生存型多是从事类似淘宝等服务业,这样的项目在高职院校比较普遍,虽然科技含量不大,但市场需求巨大。
在那位与会高职院校教师看来,最终市场还了高职生一个公道。这名高职参赛生就业时,由于有10多项软件著作权而被企业争夺。有好多企业都抢疯了打来 做老师、校长
2
的工作。在当时太轰动了!他坦言,在计算机软件制作领域,软件著作权并不代表很强的理论研究能力,我想市场看重的是学生勤于思考,愿意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而市场对高职双创的青睐有加,同样给何伏林留下了深刻印象。经常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他告诉记者,双方谈起高职双创可谓一拍即合、相见恨晚。甚至很多企业老总帮我们学生组建团队,并亲自担任创业导师进行辅导。
从吸引一小撮到为了大多数?
在此次论坛上,来自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发展中心祁鸣鸣对记者坦言:我们对高职双创教育认识的起点就是: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怎么开公司。
如果认为985211会培养很多科学家,那我们就应该培养很多企业家。他笑言:那时课程设置,第一节课就是公司注册流程、第二节课就是公司各部门职能、第三节课就是怎么做账、第四节课就是怎么营销
但困惑随之而来。
一番开课、搞比赛后发现,祁鸣鸣和同事们发现最后学得好的也就那么一小撮人,其实大多数还是游离于系统之外。
围绕这个困惑,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展开了长时间讨论。讨论的第一步不是怎么去改变,而是要不要去改变。祁鸣鸣告诉记者。
3
他们开了数次创新创业研讨会,找来企业、毕业校友我们想尽可能地多听各方声音。他们分析了大量数据,很多老师包括祁鸣鸣都发表过论文探讨这个问题。
在持续两三年的大讨论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明确:高职创业教育显然不应是教授如何开公司。高职本来就不是培养高精尖人才,而是扮演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角色。他们认为:创业是在一个岗位上整合你所能调动的所有资源的能力。其实,在任何岗位上都会涉及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的能力。
创业的基础是创新,创新的基础在技能的熟练。随着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向的明晰,对祁鸣鸣和同事而言,创新创业与高职教育的关系也不再拧巴。
一位与会者告诉记者,时下在高职院校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依然可谓参差不齐:有认为压根儿不能搞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教育割裂开来的,还有坚持创业教育就是培养老板的。
而随着对自身双创教育目标的明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置的思路也调转船头。
对于一些院校把创业大咖请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的做法,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并不认同。我们曾经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最后发现效果一般。祁鸣鸣表示:一些知名企业家离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了,很多人奋斗一生也不可企及。
为此,他们精挑细选毕业三五年的、有的甚至还在奋斗路上不断摸索的校友走进校园与学弟学妹分享创业感悟。在祁鸣鸣看来:创新创业也应像顶岗实习一样,让学生了解现
4
实中最真实的双创。
评价体系阻断高职双创大众路?
记者注意到,对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学生申报专利数、学生年度注册公司比例、注册公司数量绝对值、毕业生注册公司比例等量化指标作为对高职双创工作考评依据的做法,与会者的观点不一。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王海滨认为,高校和社会应该区分大学生成功创业与创业教育成功之间的关系。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两者混为一谈,这样对创业教育会产生不利影响。
他表示,作为学校和社会,不应用创业成功率来要求创业教育者。然而,如果用这些指标来评价衡量大学的创业教育是否成功,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他指出,大学的创业教育与社会的创业教育的区别是授课对象不同。大学创业教育的授课对象绝大部分是潜在创业者,并非是创业者。而社会的创业教育,面对的多是创业者或有意愿开始创业的人。
对潜在创业者而言,创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其创业基因。所谓创业基因,是用来形容大学创业教育应该得到的成果。这种成果应该是内隐而非外显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发展。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它或许会使个体在职业中表现出创业意识,或许会使个体直接创业,而并非仅表现为在大学中创立公司。
5
而何伏林则认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样要在干中学,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勇于试水的多,也应是双创教育成果的指标。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论坛上,一些高职院校聚焦了一些社会评价标准偏差给高职双创教育发展带来的困扰。
有与会者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是激发社会普通群众或者说广大生产服务一线的创新创业。但是一些地方,对于985、211和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支持力度差距太大。
可能有人对双创的理解就是硅谷、微软、苹果,觉得有了这些东西双创就是成功了。这位与会者对记者强调,但我真不认为出了比尔盖茨、乔布斯,双创就成功了。他同时进一步指出,有些时候明明知道应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发生偏差,谁都想弄出个微软、苹果来。
谈到高职学生创业资金难,有与会者指出:很多地方给985高校一个档次,本科是一个档次,高职是一个档次。或者直接把高职砍掉。他坦言,贷款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高职生无疑是难中之难。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