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16年计划及“十三五”发展思路
2015年,海口国家高新区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来抓。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和制度藩篱,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取得明显成效。截止10月份,海口国家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0.38%;工业增加值64.3亿元,同比增长10.3%。2015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5.2%;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6.7%。
目前,海口国家高新区已聚集了全省3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市60%的创新型企业,各类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0余个,吸引了“千人计划”、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专家学者百名,拥有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国际创新园、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全国黎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等5块国家级牌子。目前还在申报创建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践基地,设有含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并搭建完成高新区药物实验室、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检测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随着高新区云计算中心等创新软硬件的逐步完善,科技在园区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一、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在各方的联合推动下,海口国家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投入运营仅一年多,就成为海南省科技含量最高、产业结合度最强、科技创新孵化链条最完善的孵化器。一是取得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现有孵化面积11000平米,在孵企业81家,项目领域涉及生物医药、互联网+、新材料、3D打印等,仅2015年前三季度,在孵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27.43万元,上缴税费230.64万元;二是从业人员49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74人,硕士14人,博士11人,海外归国人员17人);三是取得专利86项,在申请专利62项,有4家企业取得201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四是3家企业斩获2015年度海南省创业大赛不同组别的冠军;五是海南股权交易中心高新区分中心实现揭牌运营,16家企业在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另有多家企业拟在新三板上市。六是积极谋划孵化器二期的建设,预计2016年可新增2万平米孵化空间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园区企事业单位设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30余个,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高新区不断强化与园区企事业单位的强强联合,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与企业建设了“高新区药物实验室”、“高新区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检测实验室”、“海南一体化生物医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助推海南医药产业发展。
(二)园区创新创业新业态逐步形成。
一是积极对接赛伯乐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拙诚智慧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进海南智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和相关投资和引导基金的设立,目前已经形成初步的合作方案;二是与清华水木资本达成意向,在园区打造“中关村创业大街”并设立2.5亿元的孵化基金,已完成对接选址和项目合作协议的起草工作;三是与海南海控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高新区将注资500万元与其联合设立创投基金,推进园区小微企业的成长。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0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为15.04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31.8%,2014年已经增长到88.5亿,占园区总产值的62.3%,总产值年均增幅高达122%;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更加优化,由原来的生物医药领域一类独大,发展到现在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涌现出英利、赛诺、齐鲁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园区60%的行业龙头和规上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整个行业向好发展;企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如医药产业中的多家企业顺利取得国际市场“通行证”,齐鲁制药通过了欧盟认证和美国FDA认证,双成制药通过了美国FDA原料药认证,海灵制药、赞邦制药等企业通过了CGMP认证,大大提高了园区制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全省80%以上的制药企业落户园区,2014年完成工业产值53.5亿元,其中15家制药企业工业总产值超亿元,齐鲁制药和海灵化药成功突破10亿元产值大关,占全市医药产业重点企业总产值的45%左右,还拥有园区仅有的康芝药业和双城药业两家上市企业。园区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和速度位于全省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园区企业“十二·五”期间研发投入总额已经超过3亿元,仅高新区管委会获得的省科技专项扶持经费就将近3000万元。
(四)开放合作深入推进。
海口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国际创新园是2012年批准建设的我国第十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总体功能定位为“绿色、合作、创新”。高新区通过开展《海口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国际创新园优势产业导入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构建园区内外产业创新联盟合作机制,建立对接渠道、平台、主体项目三位一体的实施路径,提高软环境建设的系统性。目前正在对接的项目有:橡胶工业园智慧能源项目(亿利资源集团,中泰合作项目)、海南海绵城市产业示范基地、羲和精度导航城市服务系统开发项目(百度地图国家遥感中心)、海南光伏风电与储能系统第三方认证平台(普德光伏柏林PI)、低能耗带热力水解厌氧消化应用(英国imtech公司南京洁节生物能源公司)等。同时,我们还通过与省内综保区、老城开发区、
文昌木兰湾、琼海博鳌乐城、洋浦开发区等园区的合作,建立了“前店后厂”、差异化发展、配套服务支撑等发展模式,将合作工作推向深入。
(五)创新培育机制和载体不断完善。
一是加大招商力度。为了促进产业招商,海口国家高新区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成功举办了2015海南医疗健康论坛,本次论坛完成了美安新药谷15个项目的合作协议签署,总投资6.7亿元,医疗健康产业招商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同时,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每年博鳌论坛期间和年底各举办一次专业论坛,推介园区及园区企业,为招商引资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以高新技术企业或潜力企业为重点,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定向招商服务。聘请咨询服务机构开展专利“消零”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育工作,优化园区产业结构;二是突出规划指导作用,在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医疗健康、互联网、高端低碳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细化发展路径,量化发展指标;三是首批开展海南省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调研园区企业在人才发展上的需求,条分缕析抓住重点,在反复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推进海口国家高新区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解决困扰园区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四是随着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产业加速器建设日臻完善,已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创新链条;五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不断深入,园区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创新型企业23家,累计获得2项中国专利金奖和6项中国专利优秀奖;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贯标工作,指导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的改版修订。
(六)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积极推行“极简审批”改革试点工作。“极简审批”是在“多规合一”的前提下,
通过区域环评、水土保持和建设规模控制等规划,以规划代替立项,以管委会和企业之间的合约代替审批,通过一纸合约将管委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由以前的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转变为合作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消防外,其余审批事项或后置或取消,不再作为开工前置条件。同时,管委会对所有事后需要办理的审批事项通过承诺制和全程代办机制,解除企业在建设中遇到的顾虑。管委会只对合同约定的事项,在事中事后就生产、经营以及环保、消防、生产安全等做好监督。通过合同约定违约事项、退出机制并督促企业做好生产经营,更多体现的是合作者的帮进和保姆服务,秉承马上就办、马上就批、马上就来、立等可取的“马三立”服务宗旨,从而让企业生产提速,感受到服务便利和投资环境的宽松。目前,首批7个项目的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近日,海南首个政府投资项目——海口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指挥中心项目,通过“极简审批”,一天内完成审批工作,已顺利开工建设;首个社会投资项目——康迪年产20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也在签约后利用周六一天完成审批工作,并立即开展倒排工期推进项目开工前期的场平等工作。
二是以分级管理促进行政事务提速增效。海口国家高新区践行“三严三实”,发扬“四种”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通过“三个细化”实施内部事务分级管理。“三个细化”,就是细化分级、细化任务、细化措施。将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分级,明确各部门具体工作事项的决策者,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既能做到简政放权,增强各层级负责人的责任担当,又改变了以往审批流程繁琐冗长以及“要么无人管,要么谁都管”的混乱局面,有效地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同时,通过分级管理,将权力行使透明化,便于监督和管理。
三是加强项目现场调研和督导工作。我委领导每周多次带队深入各项目现场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推进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推行“六个一”项目服务模式,对项目施工进行全程跟踪及督办,对在投资项目推进工作中工作不力、不作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是与企业共商发展大计。今年,我委组织召开了一季度园区经济分析会和半年园区经济分析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提出的有关园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改造、新药审批等问题进行责任分工,制定解决方案和落实措施,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我委多次举办生物医药和科技研发等专项头脑风暴活动及生产性服务业研讨会,通过会议的形式倾听企业心声,转变服务态度,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集思广益,邀请企业为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二、2016年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加快美安科技新城一期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美安科技新城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公园、绿地、水系改造、城市家具(公交站亭、垃圾转运等)的建设,提升美安的绿化档次,积极研究探索在美安开展综合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试点,按照高标准、绿色、环保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全面启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总部经济区、中央公园核心区、南北邻里中心、岭西邻里中心、学校、医院、部分商业网点,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配套环境,其中加速器一期今年实现交付使用。到明年上半年,美安科技新城一期主干道全线贯通,年底实现一期路网功能性通车,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企业入驻条件。
二是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积极探索以论坛的形式助推产业招商。积极对接洽谈,落实项目签约,并争取明年上半年与康迪电动汽车、光启临近空间总部基地、海医安评中心、上海盈创3D建筑打印等大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开展医疗健康论坛招商和定点招商方式,引进一批医疗器械项目入驻美安新药谷,互联网产业园力争有数个项目落地;加快落实异地搬迁项目工作,推动椰树集团椰子汁等项目进驻低碳产业园。
三是加快推动创新金融发展。积极协调省金融办、海航控股等单位和企业,争取吸引一批基金、资产管理公司、风投等创新金融企业注册高新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全面开展极简审批工作。通过总结极简审批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极简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和管理质量,并在美安科技新城全面铺开,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完备的服务体系。
五是扩建孵化平台。启动药谷孵化器二期建设,搭建创新创业承载平台,吸引更多的小微企业入孵,为培养本土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与中关村创业大街、清科聚创、清华紫荆资本等知名创新创业机构合作,加强对入孵企业的管理、指导和扶持,增强入孵企业的孵化成功率和产业化发展。
三、“十三五”工作发展思路
按照国家“十三五”发展的目标,我委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思路,极力打造审批极简、产业极精、生态极美、排放极少的园区,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样板区和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一是细分优化园区产业体系和布局。根据“十三五”国家产业战略方向,结合高新区特别是美安科技新城的实际,进一步优化3+X(“生命健康”、“低碳制造”、“电子信息(互联网)”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体系)产业的细分定位,并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低碳制造等产业项目和总部经济项目作为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结合“多规合一”的要求,以提升园区绿化,启动中心公园、总部经济区为重点,对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全力做好2300亩的医药健康产业园和1900亩的互联网产业园的建设,极力打造符合不同产
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园,将细分的产业项目落实到相应的空间布局上,快速营造美安科技新城产业氛围,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努力将海口高新区建设成为海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科技门户、国内一流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
二是构建创新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美安科技新城全面开展极简审批工作,将极简审批工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途径,打造更加完备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软环境,提高高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投融资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创投资金、产业资金、融资租赁、抵押担保等机构向园区聚集;研究设立产业扶持基金、“互联网+”基金,研究设立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探索设立政府、金融、企业等多种资金来源组合的金融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灵活的抵押担保、短期低息贷款、股权投资等金融服务产品;鼓励企业在新三板、股交中心等新兴市场融资,探索针对上市股改过程中形成的费用进行补贴制度,降低企业上市融资成本;完善产学研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高新发控公司的作用,通过股权投资和引导基金等方式,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创建产业技术联盟,促进科技研发服务业发展,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省医药公共研发服务中心。加大在公共研发和检测服务平台上的投资力度,打造为全省服务的安评中心、新药研发、中试、国际新药研发、大仪器共享等五个板块的服务平台,发展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产业提供配套支持;建设高新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对接社会资本,根据成果投入情况,提出合理的收益比例划分,保障国家研发投入和研发团队的收益。
三是完善优惠政策体系。借鉴先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验,结合“十三五”国家产业战略方向和海口高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才政策。特别是针对制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和金融等海口高新区产业发展重点,制定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招商和人才政策,吸引一批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项目入园,引进一批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园区管理水平的高端人才,进一步提升园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整体竞争
力,有效解决招商引资难和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
四是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链。建设完善一批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载体,重点建设涉及制药、低碳制造和电子信息(互联网)等产业的专业孵化器,并根据不同产业特性,提供专用设备、中试厂房、开放式实验室等硬件环境。探索新型孵化器及加速器管理模式,引入实力雄厚的投资商进行整体开发,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提高入孵企业孵化的成功率,快速推动产业化发展;将美安产业加速器打造成为全省科技型微小型企业发展平台,扶持发展科技评估中心、常设技术市场、人才中介、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做好与孵化器的发展承接工作。
五是建立多种形式的招商模式。活动招商,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加大对美安科技新城的营销力度,特别是办好类似“海南医疗健康论坛”等招商活动,实行专业、精准、有针对性的招商。定点招商,将招商重心前移,针对重点发展产业的前端技术研发情况以及园区产业链发展需要,在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产业人才中挖掘项目资源,对于重点发展产业的产业转化项目和产业领军人才制定引进计划,进行“点对点”招商。本土培养,鼓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前景广阔的生命健康、互联网+等产业项目进入孵化器或产业加速器,不断夯实高新区创新创业基础。同时,针对立升、齐鲁、海灵等已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的创新资源,扶持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吸引企业再投资,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通过对外招商和本土培养的方式,实现招商工作“两条腿走路”快速推进产业发展的目标。
(二)坚持协调发展,打造全省园区发展的核心区。
按照省政府近期拟出台的全省园区飞地政策的总体布局,深入推动“海澄文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海口综保区、老城开发区、文昌木兰湾、琼海博鳌乐城、洋浦开发区等园区合作,促进园区协调发展。
一是深入推动“海澄文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澄迈、文昌两地园区间沟通交流,围绕互联网、三航、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产业协作,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推进马村港与澄迈、文昌两地港口联合发展,形成“多港合一”发展格局。推动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高新区与文昌、高新区与澄迈间道路链接,优化三地往来公交线路,打造海澄文“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创新网络开放共享,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对三地企业开放。鼓励产业联合技术创新,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对接三地产业资源,广泛开展联合攻关,支持重大项目联合申报。筹划建设技术转移平台、研究院、孵化器、产业联盟等一批高水平科技资源平台,为三地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是与海口综合保税区构建“前店后厂”发展的合作模式。立足于海口高新区创建海南自贸区的发展要求,通过整合利用海口综保区的保税政策,进一步促进园区产业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对接,合作引进进口原料或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项目,利用飞地政策,在美安设立综合保税产品生产基地和展销中心,同时发挥保税区的政策口岸优势和高新区的土地配套优势,实现两区供应。
三是与琼海博鳌乐城构建互补发展的合作模式。依托高新区初具规模的医药产业基础,继续打造“海南宝岛出好药”的品牌,不断延伸健康产业链条。与琼海博鳌乐城在医疗健康产业上实行合作,将美安科技新城作为琼海博鳌乐城医药、医疗器械产业的集聚区,力争将美安科技新城打造成为我省国际先进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和新药品种产业化基地,进一步提高美安健康产业的发展水平。
四是与洋浦开发区构建产业上下游对接发展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洋浦开发区石化产业的新材料产业在横向上与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的结合,开发本土石化新材料在新型药品包装和医疗器械等方面的产品,降低医药企业发展的成本;探索依托飞地政策,在洋浦开发
区引进对环境影响小、产出或拉动效益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解决高新区医药产业原料药供应紧张的发展瓶颈,支撑海口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科技示范园区。
一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工作。加快建设污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和废气、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大力推广新能源和中水回用,加强区内水环境综合管理整治,推动园区垃圾处理及收运体系建设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尽可能实现零排放。
二是严格环境准入,深化项目管理。规范入园项目技术要求,设立绿色环保门槛标准,积极引进低碳、生态、环保的企业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建设低碳制造产业园;强化区域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实行园区污染物排量总量控制,对入园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常态化跟踪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
三是坚持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美安科技新城建设始终。加快推动美安科技新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及灌溉水系等生态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园区绿色发展;规划发展生态廊道,打造园区绿色空间,引入国际最新绿色环保技术,加强对区内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并引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不断提升园区生态水平;围绕中心公园、总部经济区建设,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建设区域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充分利用光能、风能互补,打造国际一流的环保型园区配套设施,筑巢引凤,快速吸引一批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进驻。
(四)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全国面向南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积极复制推广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逐步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结合极简审批工作,全面实行准入前国
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争取美安科技新城实现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特别是在鼓励和支持齐鲁、海灵等已经通过FDA等国际认证的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深化和推动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在经贸合作上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深入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与东盟在科技、产业、文化、资源方面的合作,探索开放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内容。加强在海洋渔业、农业和药材等方面的合作,引入冷链物流,建立海产品、农产品和药品原材料的集散地或电子交易平台。依托海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侨乡的优势,引进国际化的医疗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产业。积极对接“经略南海”战略,加强国际海洋装备制造合作,打造南海开发的服务和保障基地。加强海洋医药研发合作,推动海洋医药在本土的开发利用。
(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共赢。
一是借助区位优势推动发展。利用美安科技新城毗邻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区位优势,在“健康中国建设”等战略实施的利好形势下,继续大力推进生命健康产业的招商引资,力争将美安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健康产业集聚区,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是统筹发展周边区域。积极引导和争取周边村镇居民,同意将美安科技新城周边的农村留用地纳入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开发、统筹发展,提高周边村镇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
三是加强扶贫工作。通过加大扶贫力度,改善定点帮扶农村的人居环境,引入符合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的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居民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