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2021-12-29 来源:年旅网


关于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摘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本,奉行“以出口带动进口”的原则。在校三年期间,全面指导毕业生就业仍然是高等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毕业生就业为各项工作的中心,深刻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并在教学管理环节中作出相应的改进,以期提高高职毕业生再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由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变化而导致对毕业生要求的提高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那么,如何通过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教育培养,使毕业生能够在迈出校门走向就业市场、走向社会的同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转变思想、适应身份、融入新的环境,这将是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而具体到高职教育中则完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就业为本;由“出口带动进口”“出口决定进口”。可以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好坏,将直接决定高职教育的成败,决定高职院校的存亡。

一、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来自高职学生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来自高职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部分高职生能力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是形成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内在个自身原因。高职学生属于高考的最后录取批次,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较差,自我认可度比较低,在学习中,迟到、早退、逃课、考试作弊……致使其对专业课程掌握不扎实,在就业过程中,第一步就落后于竞争者了。

另外,有些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供大于求的总体趋势把握不准确,择业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有搞管理、拿高薪、坐办公室、去大公司就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些家长也认为工资待遇不高,看似“不体面”,宁愿养着孩子让他在家待着也不让他们出去就业;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产第一线干不了几天就待不下去而走人;有些学生的动态就业动机较弱,就业中从一而终的传统就业观很明显,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等等,可见就业心态消极、就业观念落后是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第二个自身原因。

(二)高职教育原因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诸多问题: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实际操作能力差等问题;过多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真正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及就业指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致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严重下降。

(三)社会原因

就业市场不规范,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矛盾,用人单位存在用人误区如学历歧视、性别歧视、生源地歧视和过分注重工作经验等都是造成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社会原因。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办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首先确立机构,明确责任,并根据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不同,分别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专门的负责部门,做到分工明细、责任落实、任务落实。

二、重点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途径予以解决

(一)从入学开始,强化意识

学生应该从一入校就要树立自己的目标:要么“专接本”,要么就业。对就业者,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职业规划的人生,不知道自己明天将干什么,因此,也不知道自己缺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大学生学习起来就缺乏针对性,缺乏动力;没有职业规划的人生,盲目性大,随意性大,今天学东,明天学西,重点不突出,结果将会是一事无成。

从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就使其强化意识,树立“1+1+1”的职业规划。树立“1+1+1”的职业规划的要求是:第一年,大一学生就要着手规划自己的职业,通过调查研究或社会考察,了解本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并通过学习基本掌握这些基本能力与素质;第二年,大二学生就要将自己掌握的这些基本能力与素质拿到实践中去检验,要通过实践使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确立的这些基本能力与素质是否管用;第三年,大三学生就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自己未来职业技能的学习。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力量为基础,以就业准入为引导,适时修正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减少专业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训课时,大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时即能上岗,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同时,专业教师占学校教职员工的比例较大,而且几乎每天都有专业教师给学生授课,他们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由于专业教师对本专业、本行业有较深的了解,这就使得他们可以从专业角度、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上对学生加强引导,促使他们稳定专业思想,转变就业观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模式中,校企交流频繁,部分专业教师的校外资源丰富,为就业推荐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加强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要使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必须重视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创新意识、竞争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身心素质、吃苦精神、合作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教育,使毕业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

(四)多措并举,广开就业渠道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拓宽大学生定单培养、实习就业两条通道。定单培养就是把招生、

人才培养和就业联系起来办学的一种招生模式。学校和用人单位达成某种协议,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毕业后学生直接到用人单位上班。这种招生模式既给学院带来了一定的生源,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职业取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实习就业按照工学结合或者半工半读的方式是把学生放到有用人意向的单位去顶岗实习,既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又便于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查和选拔。

(五)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辅导,树立就业信心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谋求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几乎是每一个高职毕业生的愿望。然而,由于受到自身教育、所学专业、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心理不适应的现象,出现一些心理误区,在择业实践中,在过高的期望值的心理作用下,高职生往往容易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选择职业。但由于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导致择业屡屡失败,这就导致高职生在择业上出现焦虑、紧张、忧愁、担心、抑郁、伤心等心理。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端正就业观念,克服胆怯、自卑心理以及其他各种心理误区的困扰,要让学生把择业看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要让他们积极面对现实,总结经验教训,抓住一切机会,顺利实现就业。

(六)有针对性的求职技巧指导

高职生求职过程是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交流和选择的过程,更是高职生展示自己品质、才能和实力的过程。正确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求职技巧,是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求职技巧指导既要实用又要符台科学。首先要指导高职生在求职前做好各种准备,如职业道德、知识技能、求职简历的设计等等。其次要指导高职生了解求职的程序和面试对应注意的问题。

包括谈吐、服装、姿势等礼仪规范,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再次要指导高职生了解用人单位和求职岗位的相关情况,以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指导高职生学会介绍自己、推荐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修养、知识才能和有关特长,以提高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三、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既跟学生个人及家庭相关,又与学校和整个社会相联,我们要扎实认真做好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就业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就业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提高高职毕业生在用人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高职生以及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指引。

参考文献:

[1]陈淼根.试论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就业教育策略[J].出国与就业,2010,(2).

[2]娄春季.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经济问题探索,2006,(5).

[3]杜安平.如何做好高职生的就业辅导工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4]韩包海.明确高职生特点?摇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