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

2021-11-03 来源:年旅网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复习笔记(重点归纳)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一)职业助人活动(二)注重专业价值(三)强调专业方法(四)注重实践(五)双方合作(六)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促进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2功能的基本类型:正功能和负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服务对象(二)社会工作者(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四)专业助人方法(五)助人活动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二)老年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康复服务(五)社会救助(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健康服务(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对社会工作(十四)企业社会工作 第五节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二)间接服务角色1管理者2资源筹措者3政策影响人4研究者 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一)理论知识(二)政策知识(三)技术知识(四)文化知识

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一)技术能力(二)文化能力(三)心理素质(四)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西方传统文化和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二、中国专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尊守的一整套指导期实践的原则和理念

(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3、注重个别化原则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

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一)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二)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三)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四)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五)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三、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注重和谐,促进发展3、平等待人,注重参与4、道德与责任并举5、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对服务对象的定义,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

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价等。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服务对象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价,行政务理等

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要求

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

二、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伦理决定 (一)社会工作实践和伦理决定的关系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和伦理决定:1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2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

(三)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处理的一般步骤。困境: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5、自我决定的原则和家长制

解决步骤:1认识案件的伦理问题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 伦理决定的一般步骤:1、认识案件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可若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3、正确认识伦理活动的各个过程及参与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

的的理由5、与同事和适当的专家进行咨询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

一、伦理守则的内涵:专业范围内的价值观和道德约束,包括:保密性、隐私、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对机构的忠诚等。

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世界各国1、尊重受助者利益2、严守受助者密秘3、公平服务大众4、重视同僚工作5、恪守公私界限6维护社会正义7、信守机构政策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11、增进共公福利12、共同执行守则 我国:应包含社会工作者和行为和态度及对受助对象、对同事、对专业、对机构和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伦理守则建设应注重三原则:1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2本土社会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内容1、以人为本,服务社会2、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3、依法行政,公正无私4坚持普遍和个别相结合5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6、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7坚持政策与管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情味8、平衡个人利益,满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或称低级生理性和高级社会性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三种需要:生存、关系、成长3莫瑞的需要理论:生理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按起源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需要的对象划分) 3、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对需要的迫切程度)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一)人类行为的含义:广义——是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意——指外显行为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新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

(三)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指向性5、可控性6、发展性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二)特点:1、多样性2、复杂性3、定性4、变化性 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一)家庭1、娇纵型2、支配型3、专制型4、放任型5、冲突型6民主型

(二)朋辈群体: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三)学校1、长期系统的正规教育2、特定的社会价值规范

(四)工作单位1、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2、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

(五)社区1、某些成员具有共同特征2、成员这间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3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对成员行为有约束性4成员对社区具有认同感必归属感 (六)文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 (七)大众传媒

三、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为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第三节 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婴幼儿阶段:出生至3周岁。身高体重大脑发育迅速;从先天性的反向活动慢慢过渡到目标取向行为;社会化分三阶段0至6个月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个月至两周岁社会感性联接建立阶段2至三周岁伙伴关系发展阶段

(二)婴幼儿阶段面临主要问题:遗传机制的心理发育不健全,缺少充分的照料等,导致偏差行为主要有拒食、吮吸手指,咬指甲和心理自闭等 二、学龄前阶段:3——6岁,

(一)智为发展迅速,动作和语言发展迅速,社会性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 (二)主要问题:口吃、攻击、沉迷电视等

三、学龄期阶段1、各生理系统进一步发展,各方面技能发展,掌握完整动作熟练程度日益提高2、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认知发展属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注意力的稳定,范围,分配能力,转移能力渐强3、形成自已的道德意识 (二)学龄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等。 四、青少年阶段12——18岁,“成长期”“混沌期”“危险期”

(一)青少年阶段主要特征1、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第二性征基本成熟;2、思维三特点⑴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的反省的思维⑵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⑶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3、社会化发展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二)青少年阶段主要问题:早恋、犯罪、适应不良。学业失败导致多重负面影响 五 青年阶段:18——35岁

(一)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成熟稳定。2、心理;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均达成熟水平3、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表现为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方面。

(二)青年阶段主要问题:角色转换冲突、工作遭遇歧视、婚姻家庭的调适等

六、中年阶段35——60,生活结构体系最复杂时期。1、生理机能不断发生变化2、个体认知发展错综复杂,固定智力上升流动智力下降,智力技巧稳定,实用智力增长3、真正承担公

导责任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 中年阶段主要问题:适应更年期及婚姻关系变化 七 老年阶段60岁以后

(一)主要特征:1、生理功能退化,疾病出现。2、认知表现有成熟稳重一面,也有衰退一面3、社会角色消退,社会地位下降。

(二)老年阶段主要问题:1、退出就业领域产生无用感、经济出入减少产生困难3、退出社会生活领域使人际关系淡化产生孤独感4、老年疾病增加5、面对死亡疾病产生的恐惧感 第四章 个案工作方法

概念: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周围资源,改善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汉金斯、汉密尔顿、霍利斯)

(一)内容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⑴对人成长发展的假设⑵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⑶对人际沟通的假设⑷对人价值的假设。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直接技巧和间接技巧。直接技巧分为非反思性技巧和反思性技巧,非反思性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技巧包括现实情况、心理动力、人格发展

(二)特点:1、注生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二、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林德曼、卡普蓝)

(一)内容1、危机介入理论,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虽没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基础,但在不断吸出其它理论以及统结自已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假设和基本概念。2、危机的定义: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状态。分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3、危机的发展阶段:⑴危机发生⑵危机应对⑶解决危机⑷恢复期4、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⑴及时处理⑵限定目标⑶输入希望⑷提供支持⑸恢复自尊⑹培养自主能力

(二)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三、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巴甫洛夫、斯金纳、杜拉哲)

(一)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1三种学习理论⑴经典条件作用理论。⑵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⑶社会学习理论。2、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⑴放松练习⑵系统脱敏⑶满灌疗法⑷厌恶疗法⑸模仿

(二)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2、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3、侧重修正行为效果的评估

四、人本治疗模式及特点(卡尔罗杰斯)

(一)人本治疗模式内容1、理论假设⑴对人性的基本看法⑵自我概念⑶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2、人本治疗模式的治疗策略⑴能准确领悟周围人和事物,具有基本安全感,是理性的人⑵能充分把握每一时刻,珍惜和享受生活,适应力强⑶能依据自已真实愿望选择生活方式,并勇于承担行为的责任,忠于自已⑷面临众多选择时能够体会到心理上的极大自由⑸积极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具有丰富的创造力

(二)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具备真诚、同感和积极关怀。⑴表理如一⑵不评价⑶同感⑷无条件接纳⑸无条件的爱⑹保持独立性。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第二节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接案或转介1、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愿望2、促使有需要的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3、明确服务对象要求4、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二、收集资料1、收集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资料2、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评估

三、制定计划。计划内容六方面1、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等2、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3、工作计划目标4、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5、服务开展的期限6、联系方式。制定计划要求做到以下五点1、准确分析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明确服务工作目标、阶段的方法3、熟悉服务机构提供的具体服务4、清晰认识社会工作者具备的能力5、了解服务对象拥有的资源

四、签定协议1、服务目标2、服务内容和采取的方法3服务双方权利义务4、服务地点、时间、期限和次数5、服务双方签字

五、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1、使能者2、联系人3、教育者4、倡导者5、治疗者

六、结案,与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结案工作。三种形式1、直接告知服务对象2、延长服务间隔时间3、变化联系方式

七、评估,对个案工作的服务效果的效率进行评定三种方式1、由服务对象评估2、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3、由社会工作机构评估

八、追踪或跟进1、对服务对象安排一些结案后的练习,巩固已有的进步2、调动服务对象周围资源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3、持续评估服务工作的效果。 第三节 个案工作常用技巧

一、会谈,又称个案面谈。1、支持性技巧⑴专注⑵倾听⑶同理⑷鼓励2、引领性技巧⑴澄清⑵对焦⑶摘要3、影响性技巧⑴提供信息⑵自我披露⑶建义⑷忠告⑸对质

二、建立关系1、感同身受2、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3、制造气氛4、积极主动

三、收集资料1、会谈的运用2、调查表的运用3、观察的运用4、现有资料的运用 四、方案策划1、目标清晰而且现实2、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3、策略合理。

五、评估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2、合理运用评估方法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4、坦诚保密 第五章 小组工作方法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一、小组工作的概念界定1、柯义尔2、克那普卡3美国社工协会4、内森5、法利五种定义。涉及四要素1、是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2、是社会工作者按照既定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3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互动,互相影响,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4组员之间经验的相互影响和分享,达到改善案件的社会功能,促进个人或群体健康成长的社会目标。综合性定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1、教育小组2、成长小组3、支持小组4、治疗小组

三、小组工作的特点与功能1、小组工作的特点⑴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⑵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⑶注重团体的动力2、小组工作的功能⑴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⑵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境⑶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⑷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模式

一、社会目标模式1、理论基础,社会学和系统论2、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⑴致力于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⑵致力发展组员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⑶致力培养领袖人物⑷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二、治疗模式1、理论基础:精神医学和心理学,如行为修正理论、学习理论等及社会学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理论2治疗模式的实施原则⑴综合性原则⑵建构性原则⑶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原则

三、互动模式,也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1、理论基础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2、互动模式实施原则⑴开放性的互动⑵平等性的互动⑶面对面的互动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过程 一、工作准备阶段

1、组员的招募与遴选⑴招募成员⑵遴选和评估⑶确定组员

2、确定工作目标遵循五原则⑴目标清楚,可以测量和评估⑵有明确的时间限定⑶目标要适合组员的实际能力⑷具体目标之间的相容性,不能相互冲突⑸目标的表述尽理使用正面的肯定性语言词汇

3、制定工作计划

小组工作计划书内容框架 主要环节 基本内容 理念 机构的背景;组成小组的原因;小组理论∕概念框架 目标 总体目标 组员 特征、年龄、教育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组的特性质;时间(长期∕短期);规模、人员组合;征 集体聚会的频率和时间 明确的目各具体目标 的 初步确定每次集体聚会的计划草案;程序活动;日期、的程序计时间、每次聚会的特点;活动的具体目的;社划和日程 会工作者的责任;活动准备;需要的器材、设备;每次聚会费用 招募计划 按机构的规则制定小组建立的程序;组员的来源;宣传、招募方法;允许的招募时间;招收方法 需要的资器才;地点和设备;人力资源;特别项目;有源 关人员 预料中的小组组员的问题;小组社会工作者或机构问问题的应题;其他来源问题 变计划 预算 程序、器材、交通费用的总和;费用或小组组员会费 评估方法 评估的范围、评估的方法 4、申报并协调资源 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时间四个方面⑴工作的持续时间⑵小组聚会的频率⑶每次活动时间长短⑷小组开始和结束时间 二、工作开始阶段 1、开始阶段的组员一般特点⑴矛盾心理与行为特征⑵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⑶沉默而被动⑷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性。 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⑴协助组员彼此认识⑵提高组员对小组目标的认识⑶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⑷制定小级规范⑸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⑹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①沟通结构②接纳结构③权利结构④领导结构⑤角色结构

3、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小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扮演以下三方面角色⑴领导者⑵鼓励者⑶组织者

三、中期转折阶段

1、组员常见特征⑴对小组有较强认同感⑵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⑶角色竞争中的冲突 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⑴处理抗拒行为⑵协调和处理冲突⑶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⑷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⑸适当控制小组进程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协助者和引导者,处理冲突时扮演调解人,支持者 四、后期成熟阶段 1、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⑴小组凝聚力大大增强⑵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⑶组员对小组充满信心和希望⑷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 2、社会工作者任务⑴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⑵协助组员从小组获得新的认知⑶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⑷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

3、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⑴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链接者⑵小组及组员能力的促进者⑶小组的引导和支持者 五、结束阶段

1、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⑴浓重的离别情绪⑵小组关系结构弱化

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⑴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⑵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 3、做好小组评估包括社会工作者自评,组员自评,观察人员或督导人员的评估 4、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角色⑴引导者⑵领导者 第四节 小组工作技巧 一、沟通与互动技巧 1、与组员沟通的技巧⑴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⑵专注与倾听⑶积极回应⑷适当自我表露⑸对信息进行磋商⑹适当帮助梳理⑺及时进行小结 2、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⑴提醒组员相互倾听⑵鼓励组员相互表达⑶帮助组员相互理解⑷促进组员相互回馈⑸示范引导 二、小组讨论的技巧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⑴选择合适的主题⑵注意讨论主题的措辞⑶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⑷安排活动的环境⑸挑选合适的参与者⑹准备好讨论草案

2、主持小组讨论10个技巧⑴开场⑵了解⑶提问⑷鼓励⑸限制⑹沉默⑺中立⑻摘述⑼引导⑽讨论结束的技巧

三、小组活动的设计技巧1、扣紧小组目标2、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3、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4、经验分享环节 第六章 社区工作方法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含义、特点与目标 一、社区与社区工作

(一)什么是社区: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一个人群。有五点特征⑴社区是一个人群,住在相互邻近地区,彼此常有往来⑵具有多方面共同利益,彼此需要支援⑶具有共同的服务如交通、学校、商店等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⑸有多种共同需要如生活的、心理的、社会的

(二)什么是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之一是以社区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

二、社区工作的特点

1、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加趋于结构取向 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3、具有政治性

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三、社区工作的目标

(一)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美国罗斯曼,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二)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1、推动社区居民参与2、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地区发展模式

(一)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2、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在地区发展模式中,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4、地区发展模式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二)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1、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2、团结邻里3、社区教育4、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5、社区参与

(三)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1、使能者2、教育者3、中介者 二、社会策划模式

(一)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1、所观注的社区一般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3、体现的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改变4、控制和指导着社区未来

(二)社区策划模式的实施策略1、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分析环境和形式3自我评估4、界定和分析问题5、确定社区需要6、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7、寻找比较并选择好的方案8、测试方案9、执行方案10、评估结果

(三)社会策划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解色1、技术专家2、方案实施者 三、社区照顾模式

(一)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2、强调社区责任3、非正规照顾是重要因素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二)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1、在社区照顾2、由社区照顾3、对社区照顾

(三)社区工作者在社区照顾中的角色1、治疗者2、辅导员和教育者3、经纪人4、倡议者

5、顾问

第三节 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准备阶段

(一)了解社区状况与进行社区分析1、社区基本情况分析⑴社区的地理环境⑵社区内的人口状况⑶社区内的资源⑷社区内的权力结构⑸社区的文化特色。2、社区需要分析:四种类型⑴规范性需要⑵感觉性需要⑶表达性需要⑷比较性需要。如何了解居民对社区的看法:访问法,社区普查。

(二)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1、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2、确定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3、社会服务机构做好自已的准备,包括人员、资金、支持体系等。 二、启动阶段

(一)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方针: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的参与。任务:寻找和发现居民中的带头人,并进行培训工作,提升其对参与社区事事务的认识;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增强社区中的互助合作气氛

(二)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1、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育2、开展互助合作3、推动成立居民小组4、提供服务。

(三)阶段性工作目标:成立了不同性质的小组,培养了一批带头人,能协助社区解决一些问题。

(四)注意事项:对居民带头人的信任,居民小组内部之间的人事和权力矛盾 三、巩固阶段

(一)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成立或巩固居民组织,让社区工作系统化。 (二)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1、互助合做2、社区教育3、争取更多外来资源

(三)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实现:居委会委员得到大部分居民支持,社区小组的居民带头人能够健康的新陈代谢,组织工作系统化,并得到辖区有资源的单位支持

(四)注意事项:1、防止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居民带头人身上,忽略多数居民2、提醒居民组织既要提供服务,又要维持居民持续参与社区活动。 四、评估阶段

(一)主要任务: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委会都要根据社区的变化重新评估社区需要和问题,决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二)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策划和倡导

(三)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实现:社工专为小组和社区居委会能够客观总结以往工作,并系统规划未来

(四)注意事项:总结工作时既不能过分依赖感性与不能只注数据统计,平衡运用定性和定量资料,总结要着眼未来发展,不走形式。 第四节 社区工作的长用技巧 一、与居民接触的技巧 (一)事先准备

(二)与社区居民的接触过程1、介绍自己2、展开话题3、维持对话4、结束对话

(三)以招募为目的的居民接触技巧:以自然合理的方式使招募对象了解到1、是谁在和他谈话2、谈话的目的是什么3、主要的话题是什么4、进行招募是怎样的活动或团体5、以后如何接触社会活动者或参加活动 二、会谈技巧

(一)会议的过程:1、会议前,明确开会目的,准备文件资料,邀请出席人,布置会场,设备准备,坐位安排2、会议中,尽可能按照会议议程一项一项地讨论,每项议程的时间分配严格掌握,适当分配发言和讨论时间。3、会议后,要所有与会者清楚会议决定,着手立即要做的工作,做好会议记录, 分发相关人员,以便开展工作。4、行动,根据会议决定落实工作,如有突发情况,要考虑召开紧急会议或征询意见,要及时间将工作进展告知居民。 (二)主持会议的技巧:1、提问和邀请发言2、进一步说明和转述3聚焦4、摘要综合和总结5、关注赞赏和鼓励。

三、居民骨干培养技巧1、鼓励参与2、建立民主领导风格3、培训工作技巧4、增强管理能力

第七章 社会工作行政

第一节 社会工作行政含义与功能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行政:

1、基德尼夫认为: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是双向的 2、斯基德莫尔认为:社会工作行政是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将机构政策变成服务的过程。方法是:计划,组织,人事,指导,控制等 二、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

(一)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 (二)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

(三)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定建议 第二节 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一、社会服策划的含义和形式

(一)策划的含义:是在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前所进行的计划工作,是把目前的情况与将来的理想联接起来,带领个人和组织向理想的方向前进。策划分为管制性,指导性和分配性三类。 (二)社会服务策划的形式1、战略性策划2、方案发展策划3、问题解决策划4、创新策划 二、社会服务方案策划

(一)什么是社会服务方案策划:运用理性方法,通过清楚了解服务机构的工作理念、政策、资源和发展方向从而确立服务目标,并从多个服务工作方案中选取一个最理想的工作策略。 (二)社会服务方案的策划步骤和方法:一项服务的推行可分三部分,计划、执行和评估,其中计划由两部组成即问题认识分析与目标制定。社会服务方案策划分为四个阶段:1、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⑴问题认识分析⑵需要评估2、目标制定阶段⑴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⑵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3、方案安排阶段⑴制定各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和可行性方案⑵先择理想的可行方案⑶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⑷制定行动计划4、考虑服务的评估 第三节 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和类型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定义:指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包括专业社会工作者、半专业的服务人员、辅助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1、非营利性的,经费来源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或国际援助2、都建立了明确和清晰的使命、宗旨、目标、服务重点和服务承诺,服务策略作为评估和社会评价的依据3、主要功能是提供福利服务 (三)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

1、一般类型。⑴政府主管社会福利的行政机构⑵从事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的机构

2、中国社会服务机构类型⑴政府⑵群团组织⑶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⑷社会服务类民间组织 二、社会服务机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类型

1、一般结构类型:直线型、直线参谋式、职能式 2、团队式结构:问题解决型团队、跨专业团队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运作1、授权2、协调3、沟通 第四节 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管理 一、志愿者的定义和志愿者的管理

(一)志愿者定义:四要素1、根据自由的意愿做选择2、不计金钱财务的酬赏3、以具体的行动参与4、所作所为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志愿者需要管理,理由有四1、志愿者数理增多,为提高机构效率2、社会越来越重视志愿者服务造成的负面影响3、志愿者在奉献时间,知识和技能时,更重视自我的收获4、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方式与类型多元化

二、志愿者管理的内容和过程:1、需要评估与方案规划2、工作发展与设计3、招募4、面谈与签约5、迎新说明与训练6、监督与激励7、奖励表扬8、评估。 第五节 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式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

1、政府资助2、民间捐助3、商业交易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管理 (一)捐款动机分析

1、个人捐助动机:⑴个人需要⑵外界影响⑶利他

2、企业捐款动机:⑴市场营销⑵公共关系⑶自我利益⑷税法策略⑸社会联谊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筹资方法1、项目申请2、私人恳请与电话劝募3、特别时间筹资活动 第六节 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和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社会工作者、实习生及治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其专业技巧,进面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其服务质量的活动。 二、社会工作督导对象与督导者:

(一)对象有四种:1、新进入机构的社工2、服务年限较短,经验不足的社会工作者3、是在专业机构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4、机构的非正式人员,主要是志愿者 (二)督导者一般都是 担由社会服务机构中资深的社会工作者担任

(三)督导类型1、师徒式督导2、训练式督导3、管理式督导4、咨询式督导 三、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

1、行政的功能2、教育的功能3、支持的功能 四、社会行政工作督导的内容

(一)行政性督导内容1、社工的招募和选择2、安置和引导工作人员3、工作计划和分配4、工作授权、协调与沟通5、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估6、督导者扮演多种角色⑴缓冲器⑵倡导者⑶机构变迁推动者

(二)教育性教导的内容1、教导有关“服务对象群”的特殊知识2、教导“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3、教导有关“社会问题”和知识4、教导有关“工作过程”和知识5、教导有关“工

作者本身”的知识6、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咨询”

(三)支持性督导的内容1、协助被督导者处理工作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帮助期增强自我功能2、给与关怀和支持3、协助被督导者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4、经予被督导者从事专业的满足感和价值感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第一节 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基本含义:社会工作研究是发现事实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中,研究者依托专业伦理和研究伦理,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资料,协助达到社工作目标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性

1、以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或需要为主要对象 2、注重采用社会工作视角 3、体现社会工作伦理

4、研究目的是促进实物及提升理论,从而推进民众福利 5、研究者可以是资料的收集者,分析者和结果的应用者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1、信守研究选题的伦理2、恪守社会工作伦理3、遵守社会研究伦理。

三、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功能1、优化实务过程2、发展社会工作知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一)基本概念:1、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严格设计基础上,采用定理测理手段,注重变理的操作与测理,收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系统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相的相互关系。常用方法有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2、定性研究注重具体独特的现象,收集和分析非数字化资料,描述回答者所经历的现实,探索社会关系,从而对个体进行理解,阐释和深度描述。观察,访问是常用方法,定性研究以反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五个方面⑴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⑵研究和研究理论的关系⑶研究策略⑷资料特性⑸结果范围 (三)适用范围:

定量研究适用于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探讨变量关系,宏观层面的大规模调查与预测等场合。

定性研究适用于不熟悉的社会系统,无权威和不受控制的场境。 二、定量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

1、问卷类型: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2、问卷结构⑴标题⑵封面信⑶指导语⑷问题和答案⑸编码⑹其他 3、问卷设计:

原则:⑴有可信度与效力⑵考虑研究目的和研究类型⑶以问答者视角为主⑷考虑问卷调查的障碍因素⑸整合研究目的,内容样本特征等

步骤四个:⑴进行探索性工作⑵设计问卷初稿⑶试用和修改⑷定稿和印制 4、评价

(二)实验研究

1、三对要素⑴自变量和因变量⑵实验组和控制组⑶前测和后测 2、标准实验设计⑴前后测控制组设计⑵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3、成功设计的标准:⑴是否回答研究主题,是否可有效测量假设⑵对外在变量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⑶可推论性如何⑷研究过程是否有漏洞 4、评价

三、定性研究方法

(一)观察(二)访问(三)个案研究 四、非干扰性研究

(一)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二)比校法 五、行动研究

(一)内涵(二)类型(三)评价 第三节 一般过程

一、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研究逻辑1、规纳推理2、演绎推理3、二都有局限性 (二)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2、资料收集3、资料整理与分析 二、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2、资料收集整理分析3、研究总结

(二)定性研究程序的特性1、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的动态互动2、分析解释是核心3、研究成败一品质取决于研究者的技巧 三、报告撰写与成果应用 (一)撰写报告

1、报告撰写的基本原则

2、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⑴标题⑵引论⑶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⑷文献回顾⑸研究方法⑹研究发现⑺讨论和建议⑻附录⑼参考文献 3、社会工作实物研究报告的基本特征 (二)成果应用

第九章 社会政策法规

第一节 社会政策及其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特征1、社会性的目标2、社会性的价值3、基本需要原则4、福利性的原则5、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6、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二、社会政策的目标

1、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2、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3、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三、社会政策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1、收入再分配功能2、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 (二)经济功能1、人力资本投资功能2、调节经济运行功能3、激励劳动积极性功能

(三)政治功能1、社会管理功能2、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功能3、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在当代社会的关系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一)政策倡导者(二)政策实施者 第三节 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一)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1、获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2、获是社会保障的权利 3、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方式

1、政府部门保护2、司法保护3、社会组织保护 二、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一)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1、政治权早2、文化教育权利3、劳动权利4、财产权利5、人身权利6、婚姻家庭权利

(二)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方式1、主管部门保护2、司法保护3、妇女组织,工作组织,共青团组织保护

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一)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1、生存权2、发展权3、受保护权4、参与权5、受教育权

(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方式1、家庭保护2、学校保护3、社会保护4、司法保护 四、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一)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1、康复权2、教育权3、劳动权4、文化生活权5、社会福利权6、环境友好权

(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法1、加强立法2、加强宣传3、强化监督4、开展法律援助 第四节 我国特定领域的社会政策法规 一、婚姻家庭政策法规

(一)结婚的规定1、结婚条件2、禁止结婚条件3、结婚登记4、婚姻无效 (二)家庭关系的规定1、夫妻关系2、亲子关系3、祖孙、兄弟姐妹关系

(三)离婚的规定1、离婚的方式2、离婚的条件3、离婚后父母子女的关系4、离婚后夫妻财产的处理

(四)救助措施的规定1、家庭暴力的救助2、对被遗弃的家庭成员的救助 二、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法规

1、救助对象2、低保金申请审批和发放的程序 (二)医疗救助政策法规 1、救助对象2、救助形式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法规 三、劳动救业政策法规

(一)劳动关系的相关规定(二)失业保险的相关规定(三)工商保险的政策法规(四)劳动争议的政策法规

四、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