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教材思考题的探讨和思考
乔婷婷 丁学明
(重庆市云阳县海峡小学,重庆 云阳 404500)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不容质疑的问题,各种版本呈现的形式也丰容多彩。
在西师大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9页有如下一道思考题,其中也渗透着“数学文化”的因素。
【思考题】
一看,此思考题就是流传甚广的“分牛问题”。“分牛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它起于何年何月,出自哪本著作也无从考证。
【解法探讨】
1.把此问题当作一个一般的分数应用题,根据问题本意,其解法无可非议是:
老大可分得:19× =9 头,老二可分得:19× =4 头,11221434老三可分得:19× =3 头。1545可是,再与题目对照思量,发现与老人临终前留下的遗嘱
“不能杀牛分肉”相矛盾按照上面分数应用题的解法,要杀掉三头牛,况且还没有把牛肉分完。这矛盾如何解决,于是出现了历史流行的解法:
解法1:智者分牛(借一还一)
故事又是这样流传的: 牛杀了既没有使用的价值,三兄弟也不愿意。为此,三兄弟绞尽了脑汁,还是无计可施;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此事被一智者知道后,他想出了一个极妙的办法解决了三兄弟的疑难。那就是这位智者把自己家中的一头牛借给了三兄弟,这样共有20头牛,于是:
老大分得:(19+1)× =1012头;老二分得:(19+1)× = 514头;老三分得:(19+1)× = 41头。三兄弟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智者牵了回去。
5我们佩服故事编写的很好,更佩服智者:一是分完了牛,二是没有宰杀一头牛,三是智者的一头牛也还了。可人们在佩服智者的高明之余,也有些怀疑:老大应得9.5头牛,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
故事归故事,可数学是要进行理性思考的,后来人们又给出了以下两个比较合理的解法:
解法2:极限法
19头牛按老大 、老二 、老三 的份额去分 ,各人分别111得9 头、4 头、3 头。这样显然分不完,还剩下(19123244455-9 -14 -343 =) 头。剩下的 头又要分第二次 ;于是各人又分41925192020得 × = 头, × = 头, × = 头。计算一下,1920121940192011919119还没有分完,剩下 头;于是,又进行第三次, 如此下去,40019480205100这个过程可以一直延续到无穷,只是每次所剩越来越少了。累计上述过程:
老大分得:9 + × + × +……= =10121919
2012400191221-201头,老二分得:4 + × + × +……= =53419201440019119441-1头,19
20老三分得:3 + × + × +……= = 445192015400191551-201头。这种用无限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是无可辩驳的。可以说人们用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对待这件分牛风波,支持了智者的分法是正确的。
解法3:比例法
因为 ∶ ∶ =10121415:5:4,所以老大分得:19× =1010+5+410头;老二分得:19× =510+5+45头;老三分得:19× =410+5+44
头。教材编者倾向的解法:
西师大教材提示,配套教参是这样的:“把3个分数转化成比试一试 。” “要是有20头牛就好分了。”
思考题是很有趣的问题,一般很容易理解为19头牛的 ,1 和 ,而不是“按 , 和 的份额”分,也就是没有 ∶ ∶ 14151214151212415 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转换成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就好办了。
【教学中的困惑及思考】
如何处理这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教学中,老师们对此问题最典型的做法是:学生审题后,看到三个儿子各占总数的分率,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老大分得1 =9.5(头),老二分得19× =4.75(14头),老三分得19× =3.8(119× 25头)。学生发现,这样算有两方面不合情理。其一,题意是“不许把牛杀掉或卖掉”,现在却出现分得了小数头牛;其二,将三个儿子分得的牛的头数相加(9.5+4.75+3.8),结果是18.05头牛,这又不符合题中说的“19头耕牛,你们三人分吧”之意。师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总和应该是19牛头啊,为什么是18.05头牛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难道三个儿子各占的分率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位‘1’的量)不是19头牛?那该是多少呢?”此时,有学生说是20头牛吧。师:“这是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个猜想是否合理、正确呢?”学生再次投入演算、验证、探究活动之中,最后得出20头牛是标准量(单位‘1’的量)。后面就顺利得出解法。
很明显,19的 是19.5,却怎么等于10了呢,绝大多数学生学是不明其理,一头雾水。这对才学习分数的学生来说,是2有负面影响的。个人认为,不应把它作为一个严肃的数学问题对待,而只能作为一个智力题使用或数学故事(北师大教材是这样处理的),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