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高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压力及如何有效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2020-02-10 来源:年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高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压力及如何有效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作者:崔巍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年第10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压力;心理疏导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集大学生的引路人、贴心人、亲人等多重身份为一身,肩负着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多项工作职责。辅导员群体中多为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在自身由学生到教师的职业转换中存在着各种不适,加之每天面临头绪繁多的事务性工作,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及时有效的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排解倦怠情绪,才能够以健康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引导感召学生,以此树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自信心以及在工作中寻找到自我价值归属感。 一、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压力

本文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压力是特指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中,个体受到压力的长期作用,由于个体特征的影响,产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1】。适当的压力会有积极作用,但超出个体的处理能力,压力带来的消极作用便成为不确定因素,一些潜在的压力就会转变为现实的压力,对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普遍认为有压力,压力来自于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学院对辅导员个人成长的关注、个人因素等等,压力源大多都来自组织、个体、环境三方面。 1.工作压力

社会上一些观点认为辅导员是一个轻松的职业,有寒暑假,和相对单纯的学生打交道,可以说是最没有压力的工作。而实际上,辅导员的任务复杂、繁琐,我国设立辅导员的初衷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实际上,几乎所有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基本,辅导员的其他工作还包括奖勤贷助补日常行为,团学党建社团班级安全稳定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教育和服务工作,辅导员经常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

辅导员的工作繁重复杂,同时很多高校没有按照学生比例配备辅导员,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辅导员大多在高负荷工作,人少时间紧任务重,辅导员很难平衡好各项工作,容易导致压力剧增,产生不良心理因素。 2.多重身份冲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角色定位来看,辅导员被认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但由于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教育者之外很多的工作,社会、学校、学生对辅导员的期待会产生不一致或者矛盾,辅导员用大量的精力来避免社会期待中各种角色冲突,试图把每件事情做好,但无法满足各方对其身份的预期和认同,特别是处在学生工作一线,常常被推到风口浪尖的位置,承担过多过重的责任,造成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3.管理机制不协调

从高校的组织结构来看,辅导员处于管理的最底层,常常面对多个部门的管辖,是学院各项事务的最终执行者,既要执行学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又要对学院党委、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负责,还要完成教务部门、后勤、财务等部门的中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一切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都是多面手,辅导员必须掌握学院所有部门的规章组织和工作规定,但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却很少让辅导员参与决策,导致一些政策与现实脱节,辅导员很难执行,这些都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潜在压力。

二、高校辅导员长期压力下工作产生的后果

一定程度的压力会对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但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会产生消极作用,给辅导员的身心造成影响,产生职业倦怠,工作效率低下,压力转变为阻力,直接影响着辅导员这个对爱心、责任心和积极向上人格需求较高的职业。

1.生理影响

长期在压力下生活,首先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各项生理机能,导致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长期的高负荷工作,缺少必要的休息和身体锻炼,辅导员的身体素质下降,新陈代谢紊乱,容易滋生各种慢性疾病。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难应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导致辅导员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2.心理影响

据统计,我国是辅导员心理问题高发人群,尤其对于高校专职辅导员,在职业生涯中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长此以往,辅导员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下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未来的工作和辅导员职业化产生很大的阻碍。 3.行为上的影响

长期的高负荷、高压力下工作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是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适,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其次是长期无法缓解压力,产生职业倦怠,会产生推诿工作、脾气暴躁、失眠、焦虑等行为改变,影响辅导员为人师表的形象,无法达到以身作则的工作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压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组织结构调整,二是个人调节。从组织角度来讲,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但过度或没有压力工作效率则会下降;从个体角度来看,压力的大小与个体对压力的认知和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组织结构调整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但辅导员可随时针对个体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教育与调整。 1.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辅导员应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运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自我管理的知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调整来降低压力。辅导员可通过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塑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自信的人格,通过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把学习、实践、自我调控与反思结合起来,促进内在人格的转变与完善。 2.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估

改变自我首先从自我认知开始,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要么过高估计自己,过于自信;要么过低的进行自我评价,过于自卑,不能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人格缺陷。

想要拥有健康的人格,首先要对自身有清醒正确的认知,高校辅导员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全面客观了解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处理好“自我”、“本我”与“超我”的关系。 3.加强自我管理

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建立正确的认知,有效的进行情感管理,强化自身意志,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学会进行自我管理,进行情绪、行为控制,客服与人交往的障碍,有效进行自我情绪疏导。同时,可以积极采取个体策略进行自我调适以降低压力:如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和社会支持网络,达到合理认知压力、分解压力、转移压力以及宣泄压力的目的【2】。这些方法的使用,长期来看,能够扩大交往圈,改善人格中不完善的部分,同时给辅导员增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1](美)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第10版)[M]孙健敏,李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蒋蜀辉.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职业压力源的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