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dài)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等到。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 A.患记问不若人。 B.书不可不成诵。
C.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D.用力多者收功远。
[3]司马光的苦读精神鞭策和激励着代代学子。自古以来,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勤奋读书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读和朗读是两种读书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句子)。
3. 阅读短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1 / 7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 (2)非然也 ____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 (2)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 _________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亲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翻译字词
①吾:________ ②尝:________ ③终日:________ ④寝:________ [2]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 [1]《伯牙鼓琴》选自( )
A.《山海经》 B.《吕氏春秋·本味》 C.《论语》 D.《史记》 [2]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志(____)少选(____)善哉(____)若(____)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为汝杀彘(猪)。”妻归,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③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④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之市:到集市。②特:只是。③待:依赖。④成:形成、养成。
2 / 7
[1]概括内容:
①选文中曾子妻做的事件:________ ②曾子做的事件:_______
[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越人遇狗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
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狗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为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注释:[1]中分:对半分。[2]倨(jù):傲慢。 [1]解释字义:
善(______)俱(______)益(______)啖(______) [2]翻译句子:
(1)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以家人养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本文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其子曰 其: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 之:______。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小学阶段,我们还学过许多寓言故事,如:_____、_____;学过许多神话故事,如:______、______;学过许多历史故事, 如: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 / 7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
(5)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①。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②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④侍立⑤不去。颐既觉⑥,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 (注释) ①洛:洛阳。 ②见:拜见。
③暝坐:打瞌睡。暝:闭上眼睛。 ④游酢(zuò):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⑤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⑥颐既觉:程颐睡醒后。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时盖年四十矣 盖:________________
(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去:________________ (3)颐既觉 既: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7
11. 文言文阅读。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饰以玫瑰(__________)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 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这篇段文,你明白什么道理?你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又有怎样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 敢不走乎__________________ 故遂与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划线句子。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言文阅读。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①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尝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③之群下,咸④莫能出其理⑤。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⑥可知。”太祖大悦,即施行⑦焉。
5 / 7
(注)①智:通“知”,知识。②致:送来。③访:询问。④咸:都。⑤理:办法,道理。⑥校:通“较”,比较。⑦施行:实施,按这个办法做。 [1]借助注释,先理解短文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填空。
[2]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了《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返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和“曹冲称象”比较,就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两者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言文阅读。
1杨震“四知”
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治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字词解释:
迁:______ 之:______ 举:______ 谒见:______ 遗:______ 知:______ 何谓:______ 公:______ 或:_______ 治:______
2公孙仪不受鱼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jǐ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字词解释:
相:_______ 嗜:_________ 谏:______ 唯: ______ 色: ______ 枉:______ 给:______
6 / 7
3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字词解释:
或:______ 诸:______ 弗:______ 尔:______ 与:_______
4拷打羊皮露真相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jiè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字词解释:
负:_______ 薪:_________释:______ 且: ______
藉: ______ 未果:______ 讼: ______ 咸: ______ 遣: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