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已成为当代城市追求的目标,打造生态园林、环境宜居的城市也已成为多数人的现代生存理念。本人结合工作经验,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意义、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设计入手,探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及今后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景观设计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garden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1生态园林城市概念与建设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格局。生态园林城市是生态文明水平在城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推进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包括青岛、扬州、南京、杭州、威海、苏州、绍兴、桂林、常熟、昆山、晋城和张家港。与国家园林城市评比中侧重城市的园林绿化指标不同,“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更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之“园林城市”的评比标准,“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增加了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评估指标。
2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包括七款一般性要求和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基本指标要求说明等四项基本指标要求。
2.1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2.2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2.3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3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设计原则
3.1生态平衡学原则
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城市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城市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3.2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大目标就是促进养护生态系统、生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养护物种多样性;促进养护遗传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利用和消费;减轻生境丧失、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退化及不可持续的水利用所造成的压力;解决气候变化和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挑战;维护土著和地方社区的社会文化多样性等。
3.3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所以特定的气候也就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种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在生态园林城市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瘩、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形成为一种高大而多层的结构。
4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设计思路
4.1 建设紧凑型城市,景观设计向节约型发展
紧凑型城市是指通过对土地的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使人们居住得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在紧凑布局之中实现经济、人居、生态等城市功能的复合。紧凑型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精明增长: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保护空地;土地混合使用,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混合,拉近距离,少用汽车;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倡节能建筑,减少基础设施、房屋的建设、使用成本。可以说,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2 建设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建设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始终记住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更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这个底线。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控制高层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加强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强化城市物质循环。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3 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性设计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补偿性生态设计的特点是对金属、混凝土、玻璃等人工物造成的生态缺失的补偿;植物群调节室内外温、湿度,遮阳,吸附粉尘、废气、降噪。在进行生态补偿设计时,应探索建立重点领域的生态补
偿机制,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徐云和.园林景观设计.沈阳出版社,2011.
[2]柳建华,颖勤芳.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朴永吉,周涛.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刘福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王小璘,何友锋.生态园林工程设计与技术.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