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
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
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
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
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
华。 窗体底端。 《了解居住的地方》教学反思
《了解居住的地方》是一节以社会领域为主的小班教学活动,主要是
通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环境,知道自己家的地址,从而激发幼儿对居
住地周围环境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请爸爸妈妈帮忙在家中告诉幼儿自己家的准确地址,并在回家的路上对自己家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初步了解自己家周围的环境,从而为活
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过程中,我的导入环节新奇有趣,利用走迷宫的形式导入,熊宝宝玩累了想要回家休息,可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请小朋友帮忙,幼儿对活动充满了兴趣,通过小朋友帮助熊宝宝回家,引出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为什么熊宝宝会不了家了?从而引出主题:对自己家周围的环境不了解,不熟悉。在展开环节,我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你的家住在哪里?住在几楼?你家附近都有哪些环节设施场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且在这一环节对幼儿进行适时的鼓励,这种对幼儿的肯定让幼儿充满了自信,我的充分提问让班级中几乎大部分幼儿都有机会进行表达,注重了提问面向全体和对幼儿的鼓励教育。然后,我出示一些幼儿常见的场所图片,如:诊所、学校、饭店、广场等,联系了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此外,我还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我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一张场所图片,请幼儿找一找、圈一圈,从中找出自己家周围的场所,并且进行标记,从而让幼儿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深。幼儿的最喜欢的就是游戏,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活动中也为幼儿提供了游戏:带路。让幼儿
在快乐的游戏中内化
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最后,我请幼儿欣赏我们生活的城市济南一些有特色和著名
的场所风景设施等,让幼儿的认识得到扩大和提升。
本次活动物质准备充分,活动前的准备体现了家园共育和家园合作,活动过程中关注全体幼儿的均衡发展,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注重提问面向全体,能够联系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游戏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完成了教学目标。我觉得不足的是活动气氛
平淡,应该再提升一下课堂的活跃气氛,教学过程平稳,缺乏亮点。其次,没有动静交替,
缺乏互动环节。另外,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这都是我今后应该注意和学习的地方。
小班健康活动《宝宝不发脾气》教学反思
活动名称:健康
活动内容:宝宝不发脾气
活动目标:1,了解发脾气是不好的行为。
2,愿意说出发脾气的看法。
3,知道要做开心宝宝,不乱发脾气
活动重点:了解发脾气是不好的行为。
活动难点:愿意表述“发脾气”的看法。
反思:
我是以一节故事讲述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手偶教具,再加上老师的故事讲述,紧紧的抓住了托班幼儿心里特征。课堂纪律由此非常的好,听课的幼儿也多了。放了进行到让幼儿自己想办法,不让故事里的主人发脾气时,很多幼儿都想不起来,甚至有的幼儿说不开心了当然要发脾气。幼儿有了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我立刻修整讲课思路,强调宝宝发脾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并举例到自班小朋友的身上。经过这一重复,幼儿明白了很多,知道要做
一个不发脾气听话的好宝宝。通过这次上课,我明白了孩子很天真,需要我们老师用心用爱去呵护。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误差,就能改变孩子很多好的一面。所以,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
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没有错误,没有失误,把每节课都上的精彩万分。
小班科学活动<凉快招数>教学反思
现在是夏天了,越来越热了小朋友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呢?今天就
和小朋友学习了一些凉快招数。老师出示了两个肯德基的杯子供幼儿实验。
实验一、
区别热水和凉水!热的是放在太阳底下晒过的,冷的是自来水。老师出示两杯水,让小
朋友猜猜哪杯是冷水,哪杯是热水? 相互交流:
凯同学:看了看杯子,他发现冒热气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什么都没有出现的杯子里装
的是凉水。篇二:小班语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小乌龟上幼儿园》 吴玉华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
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小乌龟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手指偶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我没有主意到这
点,而是继续用手偶展示讲故事。在这个环节
中,我可以积极发掘幼儿这点,让幼儿参与到表演展示活动中,让幼儿尽情表达。 在给幼儿第二遍讲述过程中我采用让幼儿观察故事大书,请幼儿边观察边讲述故事内容。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
在讲完故事的时候,对于提出的问题发现幼儿回答声音很小的时候,我没有鼓励幼儿让他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在整个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形象,在幼儿对某个动物感兴趣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尽情表演。使得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有点乱。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强自己在语言方面的表达表述能力。在课堂调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篇
三:小小班教师教学反思
小小班教师教学反思
篇一:小小班教师>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
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
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
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挂图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挂图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
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而我没考虑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时,提了一个教不医回答的问题,我说:阿文在午睡的时候悄悄的对小毯子说了什么?对于提出的问题发现幼儿没有一个答的出来,因为问的句子什么意思其实幼儿都还没听明白,以至于幼儿都不知道。其实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师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
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篇二:小小班教师教学反思
——小班综合活动《大家来刷牙》
教学反思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和老师玩抛接球的游戏,在反复的一抛一接中发出愉快的笑声,体验着游戏的乐趣;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常常接到来自幼儿的各种各样的
“球”。
一、仔细观察找对“球”
小班时期是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的基础阶段,在与幼儿的交流及日常
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特别爱吃甜食,但又不愿意听从成人的劝告学着保护
自己的牙齿,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中没有自觉刷牙的意识与习惯:常常是家长左哄右劝或是威胁引诱,有时干脆是家长帮着刷;而幼儿则觉得刷牙不好玩,刷牙有点疼,刷牙会刷掉食物的甜味??因此,我适时抓住这个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问题也更是契机对幼
儿进行教育,综合活动《大家来刷牙》即产生了。
二、灵活机智接准“球”
要想稳稳接住这个“球”,就要找准方向,站对位置,还要善于观察其变化的特点。因
此在预设时我将此次活动的重点放在:
1、在游戏中初步了解牙齿的用处,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
2、乐意学习刷牙的方法,逐步养成刷牙的习惯;
3、喜欢在集体中表达和听同伴表达,有初步的乐意帮助他人的情感。
在活动过程中,我与幼儿共同走进了有趣的表演与欣赏中,利用“大嘴怪”这一幼儿不
太熟悉而又喜欢的卡通动物形象作为主要角色,沿着“大嘴怪”的>自我介绍——好吃的“大嘴怪”(喜欢吃甜食)——喂“大嘴怪”吃甜食(观察了解“大嘴怪”怎样咀嚼食物)——“大嘴怪”的烦恼(共同分析其牙疼的原因)——为“大嘴怪”想办法(怎样才能防止牙疼)——教“大嘴怪”刷牙(交流讨论刷牙的方法)这一脉络,以完整的故事情节逐渐展开、层层深入下去。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可爱有趣的动物、卡通造型,当他们看着奇怪的“大嘴怪”夸张地展示自己的大嘴巴,听着“大嘴怪”的讲述时,忘记了它只是一个手工作品,忘记了其实是老师在进行旁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倾听着,有的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有的与同伴说“好玩呢!”后又急急转过来,怕漏掉它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在“大嘴怪”因牙疼而难过时,他们也感同身受地皱起了眉头,咧起了嘴,还有一个孩子情不自禁跑到“大嘴怪”身边安慰它:“不哭哦!”孩子们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好方法“让医生给你挂水吧,我们幼儿园就有医生”、“要吃药的,广告上就有治牙疼的药”、“甜的东西不能吃那么多”、“你要天天刷牙,晚上也要刷!”??生活当中早就有的零碎的护牙经验在此刻成为他们教给
别人(大嘴怪)的方法,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开始影响着孩子自己的护牙行为。
三、琢磨思索再抛“球”
幼儿的行为常常带有不可预测性和游戏性,会在我们接住“球”的同时用自己的言行期
望我们再次“抛球”。
在“给‘大嘴怪’喂甜食”的环节中,受这一形象的吸引幼儿的表现相当积极甚或是激动,因此现场有点混乱:有的挤在食物栏前左挑右拣就是不直接选一样去喂;有的围在“大嘴怪”周围左看右看,看完了它吃自己送的食物又站着不走看它怎么吃别人喂的食物,后面的小朋友则着急地推挤,要走到前面来??于是,我继续以“大嘴怪”的口气询问面前的小朋友“你好,你给我喂的什么呀?”“真好呀,你给我喂什么好东西呀?”有了这样一个老师抛出的新“球”,孩子们在挑选时开始有目的地寻找;在喂食时开始学着边喂边说“我给你
喂饼干”“我给你喂水果糖”??
刷牙对天性好玩的小班幼儿来说并不是件好玩的事,但当他们成为自己崇拜的“教师”角色去“教大嘴怪”、“教老师”、“教小动物”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认同,自己刚学的
刷牙本领更得到了尝试与展现,这次抛出的“球”又回到了孩子们的手上。
“接球”与“抛球”的游戏中,我们的孩子喜欢的的不是反复的说教和技能的传授,喜欢的更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家”,他们虽小更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他们期望自己在这个游戏中做自由的小主人,更希望老师是自己的玩伴,与自己一起观察、一起体验;而作为教师,也应该知道自己在这个游戏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观察者、参与者,更是支持者与合作者,关注来自孩子的信息与需求,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学会取舍,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
世界,用孩子的心去感受抛接“球”的乐趣。
篇三:小小班教师教学反思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朋友在这里”。短短
的的五句歌词,简单明了,却蕴含了数数,找朋友游戏、一问一答等多种教育内容。
活动开始,以孤单的小熊要找朋友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我在这里,我在这里”那种迫切想与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满了感动,可当我说小熊可能听不明白,我们再加一些动作时,孩子们更是想出了十几种方法与小熊打招呼,整个课
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学唱歌曲阶段,我发现幼儿在一二三四五六七这几个字的发音上带永康腔特严重,于是,我临时对三四五这几个字的发音进行了重点练习,效果甚好。经过教学,孩子们不但学
会了演唱歌曲,还能用各种打招呼的动作按节奏跟朋友们一起跳舞,特别是最后一句歌词,我让孩子们互相拥抱,表示友好,孩子们更是体验到了同伴给予的热情和同伴一起学习的快乐。但上课时,我有一点疏忽,就是在进行最后一次邀请游戏时,有三个小朋友没请完,我就草草收场了,还说,没请到的小朋友我们下次再玩。可课后,徐可欣小朋友哭得很伤心,说:“老师,小朋友为什么不请我呀,呜呜??”我已关注到孩子还没全部参与完游戏,为什么要草草结束这堂课呢?我连忙向可欣道歉,并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请她一起跳完整个舞蹈,虽然可心欣笑了,可我反思,关注每一个幼儿,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是作为教师的我应该
做到的。篇四: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发展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我们以最基本的区分大小入手,让他们学会比较
物体的大小,以及学会比较物体的思维方法。
活动目标:学习区别大小有明显差异的物体,并能正确表达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发展
初步的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过程:首先出示教具,先是两个娃娃,分别取名大大、小小,让小朋友一起来玩,
初步学会大、小概念。随后拿出椅子,比较大小,最后由小朋友自己比较。
反思:随着新《纲要》要求的“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观念的提出。
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
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小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这就更加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数学排序活动的组织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及其特点,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很好明确这一点,导致幼儿只是在老师的固定模式下进行一定的按顺序排列,而没能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找出排序规律。活动内容设计上较有趣,但对于小班来讲有点简单。虽然活动中的组织较好,但在对幼儿的引导上
有待加强。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性不够强。欲望。
篇二: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
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
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
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
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
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篇三:小班教案教学反思
2011年4月13日我执教了《好宝宝》一课,这是一节的小班语言活动课,经过红丽
老师的建议我将活动目标改为如下:
1.愿意做个好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妈妈好!
3.知道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之所以这样定教学目标,主要是基于小班孩子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所以将教学
目标定位比较简单,原来设计的第三个目标太大了,并不是一节课能够学会的。
在上课内容上,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情景导入:娃娃上学去、怎样成为好宝宝、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好宝宝三个环节,相对来说这三个环节虽然看上去比较少但还算比较完整。主
要考虑到小班一节课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所以环节并不是很多!
在教案的编写上,红丽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一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虽然将
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但每个环节下面完全可以再分成几个小的模块设计小的
1.2.3?这样教案看起来更加明朗清晰!“不要把教师的指导用语一一罗列作为环节,可
以在大环节下列若干个小环节”这个方法太好了,就愁不知道怎么写呢,这样很有层次。
另外在编写活动准备时只写了物质方面的准备,没有写精神方面的,没有交代孩子已经
学习了《我上幼儿园》这首儿歌。
二、教学过程方面
先简述一下活动流程:首先让宝宝唱以前学过的儿歌《我上幼儿园》,知道上幼儿园应该高高兴兴得不哭不闹,然后展示娃娃,创设情境,娃娃上幼儿园,然后进行第二个环节,探索娃娃这样做有礼貌么?怎样才能成为有礼貌的好宝宝!幼儿学唱《好宝宝》,老师根据
情境讲解歌词,宝宝一块跟老师学说儿歌,最后能有感情的说唱《好宝宝》。活动结束!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活动流程,环节上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想的那样简单,
各个环节都是比较耗时间的,老师们不用担心课上完了,还没到时间。《我上幼儿
园》这个儿歌,在上课时孩子有些不熟悉,课前应该多领孩子读几遍!在幼儿自由想象该怎样成为好宝宝时没有给孩子加上适当的要求,孩子说的有些和好宝宝一点关系也没有。给孩子时间自由发挥是好的,但一定要给孩子提前说要求,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这节课的主要
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教孩子学唱儿歌《好宝宝》教案并没有写出来到底该怎么教,很不详细,
应该以后将教案写的尽量周全,备出详案!经过红丽老师指点设计如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小朋友是如何做的?
(2)请幼儿看图尝试说出儿歌
先观察宝宝的图片、介绍宝宝是一个好宝宝,她很有礼貌,然后让幼儿跟唱“好宝宝,有礼貌。”观察宝宝见到老师的图片,宝宝上幼儿园见到老师了,该说什么?跟唱“进园叫声老师早。”再观察宝宝见到妈妈的图片,幼儿跟学“回家喊声妈妈好”。宝宝见到妈妈和老师都喊得什么啊?跟唱“妈妈好,老师早”,呀!这样的宝宝棒不棒啊?来我们给他鼓鼓掌,
观察鼓掌的图片,幼儿跟学大家都夸乖宝宝。
(3)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完整的说出儿歌。
以后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经常使用图片、视频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内容!
三、教学策略方面
这节课教学目标比较简单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就整体而言还是有很多不足!整节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唱儿歌《好宝宝》,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这个作为重点来讲解,将很多时间浪费在了铺垫的一些环节上,这就导致时间分配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节课,很难知道自己的重点是什么,这是因为没有设置重点难点,以后应该将目标写具体。整节课给孩子探索的时间主要在怎样成为好宝宝环节,事后反思觉得孩子自己的时间太少了,应该多设计一
些环节,这就要求我备课时尽量将教案备详细、备仔细!
以上就是我对《好宝宝》这节课的教学反思,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篇五: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树叶纷纷飘落给秋天涂上一种神秘的色彩,通过本次活动,我把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的树叶作为幼儿操作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种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儿的学习,引导幼儿开展的探究活动符合《纲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
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这节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尝试用动作表示大小,并用符号形象的对比初步体验大小的意义。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标记将树叶分类摆放,并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分类理由。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在整个分类的过程中,我始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自己的分类结果,如在按树叶的大小分类时则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叶我送你进有大标记的家里,小树叶我送你进有小标记的家里。”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渗透了语言领域,
做到了个领域的相互渗透。
活动中,我采用是树叶朋友和各种标记图案的箩筐作为教具。通过有大小、形状、颜色区别的树叶,让幼儿目测、对比观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小朋友都能认真的观察并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观察出树叶在大小、形状或颜色上的差异,这样让幼儿走在了活动前面,老师跟着幼儿的思维走,不是让幼儿当做听众,而是让幼儿成为活
动中的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活动中大多幼儿都能又快又对的发现树叶大小这一明显的差异,我又通过引导幼儿用有趣的身体动作去表现树叶大小的不同,即加深了幼儿对大小的理解和感受,又增添了活动的乐趣,使整个活动有动有静,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接下来的根据树叶形状及颜色的不同为树叶分类时,即巩固了数学分类这一
概念,又做到了学习内容上的提升。
另外,我在幼儿操作的时候,一边巡视幼儿的操作情况一边给予不对的幼儿进行指导。乐意参与操作活动。我为每一位幼儿都准备了一份操作的材料,在老师的积极鼓励,小朋友们兴趣十足,信心十足的情况下,小朋友们都在“我快乐操作,操作我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但是教育过程中,有时语句还是不够严谨。这让我体会到作为老师,除了要为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还要做到语言严谨,特别是数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位幼儿听明白还
都有操作的材料,才能让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篇二: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难点是区别大小并进行分类,会用语言表达“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
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
我们给他们送些礼物好不好,记住了大熊喜欢用大的东西,小熊喜欢用小的东西,我们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说“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大多数幼儿的礼物都送对了。可是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许多幼儿不会把这句话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三个环节是今天大熊和小熊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想到草地上去玩了,他们邀请
小动物们一起玩,大熊和大的动物玩,小熊和小的动物玩,幼儿拿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动
物送到草地上,这一环节和第二个环节差不多,幼儿的操作很快地完成了而且兴趣浓厚。
通过上课、反思,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向下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老师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应该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的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
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地方。
篇三: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着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探索和求知的火焰。”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儿童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我们小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数的活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研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我采用了游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绕有兴趣的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
教育效果。因此,游戏是小班幼儿数学教育独具特色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
一、情境性的数学教学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中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游戏规
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1、将《快乐家园》教材游戏化。例如,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活动,教师创设了《小熊请客》这一游戏情境,在活动中,“主人”小熊请小朋友帮助他,给每位“客人”(请来的
小动物)送去它爱吃的水果。当幼儿看到教师出示的小熊请来的客人——各种动物(玩具)及其食物,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幼儿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了每种动物爱吃哪种水果,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摆放方法表达两者之间的关
系,而且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幼儿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2、《快乐家园》活动在游戏中的拓展。例如《看谁吃的多》这一活动中后,在“娃娃家”游戏时,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等活动,理解“一一对应”等数学概念,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在提供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样多的物品,再提供不一样
多的物品,逐渐提高要求。
二、操作性数学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进行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通过
幼儿动手实践,体验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活动时,幼儿亲自将小鱼粘到小猫的鱼竿上,不仅进一步理解了一一对应,而且能用并置的方法比较出小猫和鱼的多少,开始小猫和鱼一样多,幼儿又粘上一只小猫后,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发现出小猫多,小鱼少;又粘上一条鱼后,发现小猫和
小鱼又变得一样多了。
还有就是我们幼儿园发明的数学书,孩子们在翻翻(翻开书)、看看(看清书中的标记)、
做做(按标记进行操作)中,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并理解了数学知识。
其实,我所说的这两种游戏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常常是融为一体的。
我觉得只要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数学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玩
得开心,玩有所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