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附答案)

2021-02-09 来源:年旅网
第七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在巴黎和会上“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中“这个丢失的省份”是指( ) A.山东

B.山西

C.北京

D.上海

2.“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B.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3.右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 A.新文化运动诞生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大革命发动

4.中共二大宣言中提到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 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这一目标( ) A.是中共的最低纲领

B.是中共的最高纲领

D.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

C.明确指出了革命的动力

5.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里所说“共同奋斗”的主要成果是( )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道路

6.下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7.“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 5

( )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革命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D.中央红军

9.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C.红军长征的胜利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北伐战争的胜利

10.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11.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2.“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的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行,逐步走向成熟。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 )

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意味”。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各种宣传社会主义的新刊物和各种由青年人组成的社团纷纷涌现。据统计,“1920年全国各地新出版刊物猛增至400多种”,“1920年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从1919年到1922年先后有30多种马列经典著作译成中文”。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觅踪》

材料三 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如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并帮助陈独秀组织机器工会。 (1)材料一中的“这一天”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 / 5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怎样的社会现象?

(3)这一历史事件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指出材料中有违史实的结论,并阐述你的论证思路。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 / 5

第七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上海的兴业路76号”与中共一大会址说明与中共成立有关,故选B。 4.【答案】A

【解析】B、C项中共“一大”纲领就已经确立,D项是大革命失败后确立的,时间不符,故选A项。 5.【答案】B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南昌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故本题答案为A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解析】“燎原烈火向天明”是指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B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据“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信息可知,应是C项。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因此,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故B选项符合题意。 12.【答案】A

【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故A项正确。 二、

13.【答案】(1)五四运动。

(2)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界的主流;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工人群众运动相结合。 (3)中国共产党诞生。

14.【答案】错误之处:结论1和总结论。

示例:历史学习与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 / 5

史实1讲述的是曾氏家族的优势,有助于其发动武装起义,但不能体现阶级斗争意识深入江西乡村。故结论1错误,应修改为: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

史实3说明宗族组织的存在给中共武装起义带来障碍。综合三个史实,得出宗族组织的存在对中共武装起义的发动有利有弊,总结论比较片面,故总结论错误,应修改为:在中共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第一小问“错误结论”,据史实1“家族优势使他易于获得支持”得出结论1错误,据结论3“设置了障碍”得出总结论错误;第二小问“论证”,据史实1讲述的是曾氏家族的优势,不等于阶级斗争意识深入江西乡村,应修改为: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据史实3说明宗族组织的存在给中共武装起义带来障碍,得出总结论比较片面,应修改为:在中共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把双刃剑。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