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学_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2023-12-23 来源:年旅网
医学教育新思维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10月第30卷第10期总第390期

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李 芳¹ 李义庭¹ 刘 芳¹

摘要: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终极价值是医学人文价值,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必须做好医学生人文

精神的培养。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加强和改进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增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养成。从新的视角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关键词:医学,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9)10-0066-03

EssenceofMedicineandMedicalEducationandTrainingMedicalHumanitiesSpirit LIFang,LIYi-ting,LIUFang.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69,China

Abstract:Essenceofmedicineissocialandhumane.Thebasicvalueofmedicalismedicalhumanitiesvalue,soitisneedtotrainmedicalhumanitiesspirit.Theimportantoneofmedicalstudenteducationistoenhancecultivatingandtrainingmed-i

calhumanitiesspirit.Tostrengthenmedicalhumanitieseducationishistoricalmissionandimportantresponsibilityformedicaleducationpeoplefromnewvision.

KeyWords:medicine,medicalstudents,medicalhumanitieseducation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的一门科学。医学不仅维护人的生命生生不息,挽救生命于危难,医学更解读生命的奥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医学的发展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培育,没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不能称为医学。

1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终极价值是医学人文价值

医学精神源于人文精神。

古代医学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神灵医学模式即是医学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早期模型。最早的医学院产生于神庙或天主教会。印度诗集5吠陀6既是医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强调/医学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0,体现了医学以人为本的精神。5希波克拉底文集6认为,医者应以患者的生命为重,做医学的仆人,/无论何时登堂入室,我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0/医学有三个因素)))疾病、病人、医生,医生是这种艺术的仆人。0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充满了浓厚的哲学意蕴。5内经6提出了以生命为本的医学本质观,/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0(5素问6),意喻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0(5素问6),告戒医者行医如同面临深渊,要谨慎,不可分神,须全神贯注,倾尽全力。唐代孙思邈的5大医精诚6、宋代林通的5省心录6、明代陈实功的5医家五戒十要6等医学经典都在劝戒医者保持/济世救人、仁爱为怀0的品质。尽管医学发展历史的早期科技并不很发达,但那时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形成了朴素的融自然医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医学科学。

医学的人文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丰富了医学的内涵。近代医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在不断认识疾病,研究疾病,与疾病抗衡斗争,在攻克医学难题中取得了一个个胜利。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行为方式等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肿瘤等疾¹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0069

66

病的发生率大量增加。人们对/健康0的理解有了新的含义。美

国学者恩格尔提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概念,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注重人类、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人不是单纯的个体的人,而是社会的人、群体中的人。医学不但要重视疾病的治疗,还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对人的全方位的关怀和照顾,现代医学模式肯定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对健康的意义,/人文0越发地突显了它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人文的医学不能称之为医学。注入人文关怀的医学才是真正的医学。

现代医学发展阶段,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医学的广泛渗透,正在给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现代医学攀登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医学不仅可以祛除躯体疾病,还包括认识改造甚至再造自身。然而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单纯的科学。它与经济联系,与哲学、伦理与法律交织,在人的悲欢离合的情感世界中跳跃,表达着人性、知性、理性的深刻关系。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文带给患者更多的温暖与和谐。医学不能丧失人性,医学需要人文关怀来约束,医学需要人文做伴健康发展。21世纪的医学需要人文精神培育滋养,医学必须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围绕着人的生存发展和自身矛盾开展研究和实践,才能保持在人类文明需要的轨道上前行。

医学价值的终极体现应是医学人文价值。人的生命存在和延续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与人的生命价值相比,人类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文明形式均处于次要位置。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对人的全面关怀是医学的目的,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是医学的终极目的。/医学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都是通过防治疾病、促进健康而达到使人幸福,这是医学追求的终极目的0[1];因此,丧失了医学人文价值的医学不是真正的医学。医学的职业是圣洁的,医学的人文价值是至高无尚的。世俗生活可以追逐经济利益、金钱至上,但医学却不能随波逐流,走下圣洁的殿堂。有的职业可以以利润为目标和动力,但医学却不可以,人的生命价值的至上决定了医学不能抛弃责任和义

Medicineand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MedicineEdition),Oct2009,Vol.30,No.10,TotalNo.390

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李 芳等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10月第30卷第10期总第390期

务,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圣洁。关注医学人文价

值,就是求真、求善、求美。

2 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加强和改进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增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养成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热爱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0的精神,是反映人类对生命根本态度的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生必须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学会尊重、懂得关爱的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医学生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改革传统医学教育课程,开设与医学相关的人文课程,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是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大学教育的终极价值的实现需要人文教育。大学教育的终极价值是追求真理和培养追求真理的人才。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成为其内在的主观意识和行动自觉。这种意识和自觉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做基础,有了这种基础才能形成自觉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才能自觉地求真务实、追求真理。

医学文化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是文化的传承,医学教育是医学文化的传承。要培养当代医学生的文化素养,就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养料。重视医学人文,不仅对人的生存、发展、自由、解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人类文化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医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医学人文,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医学文化中人文精神培养的使命是塑造全面的合格的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医学文化的延续。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卫生人才。无论是在校的医学生还是医务工作者,都应对他们进行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强化道德责任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重视伦理问题,关爱病人,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责。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受到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以医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而现今的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尽管许多医学院校仍然在进行医学教育的改革,但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远远不够。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2]。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知识讲授和技能培养,而课程讲授和技能培养依然是生物医学模式下的教育良方,/心理0、/社会0元素在目前教育模式中的体现远远不够。因此,目前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亟待改革完善。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社会上存在重智轻德、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很多医务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理念淡漠,人文精神缺乏,人文底蕴薄弱。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医学领域难以抵御商业化大潮的冲击。职业道德滑坡、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等医疗卫生问题也都与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程度息息相关。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21世纪世界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科学与人文融合,加强对医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一些国家提出/医

学教育人文化0的主张。积极发展、大力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应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和全球化视野思考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

因此,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过硬的技术本领,更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0同时,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于1999年开始研究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0,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要求0分为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其中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三个能力要求恰恰体现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上,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出台,对医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有了更明确的要求,使医学教育更加规范化。

纵观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专业基础三大部分组成。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比例最高为9.3%,最低4.6%,大多数院校在7%~8%,平均为7.45%。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对医学课程进行改革,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目前哈佛大学医学院人文课程贯穿4学年时间。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0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英国在/明天的医生0报告中也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要加入更多的交叉课程,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日本针对医生缺乏人文知识的问题,增设医学概论,涵盖医学人文课程的内容,法国1993年颁布医学院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学的决定,以拓宽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国外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法国、日本约为10%~15%[3]。相比之下,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偏少。

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当代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

从医学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临床基本技能以及人文素质三方面应共同发展,不可或缺。综观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知识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已有现成的培养模式,而且比较成熟,但人文素质培养模式还是全新的课题。根据5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6、5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6、5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标准6及5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6中的有关要求,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成为这一职业的必然要求。

3.1 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医生的工作对象是人,如果不重视医德会造成严重的,甚至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从本质上说,医学绝不是单纯的技术,而是体现人性关怀、社会公正、公平的人道主义事业。0[4]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要学生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要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为什么要/以病人为中心0、/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0。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工作的对象不仅是/病0、而且是/人0,我们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关爱。

要教育学生重视生命的价值。对自己的生命要珍惜,对别人的生命要关爱。要培养学生崇高的信仰,因为/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0[5]

67

Medicineand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MedicineEdition),Oct2009,Vol.30,No.10,TotalNo.390

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李 芳等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10月第30卷第10期总第390期

要讲授必要的人文知识,但重点是精神和观念的引导。医学院校目前设置了许多医学人文类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史等,这些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人文思想的发展过程。/但人文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和强化人文信念。0[6]因此,教学中应把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人、关爱生命、尊重人的观念作为重点。3.2 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医学生应认识到沟通在医学职业中的重要意义,医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特别是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使他们充分参与治疗计划,掌握与患者、家属、同事沟通的方法、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应熟悉医学发展规律,了解医学知识学习的特点,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技巧,努力提高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和个人知识能力的局限性,不断追求卓越。具备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医学生应认识到创新思维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性,适应新世纪医学生发展要求,有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有运用科学思维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学会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的方法。

医学生的领导力培养。医学生应认识到,每一项医疗实践都是一个需要很多人合作的活动,而医生在实践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何能够调动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性,密切配合,是高质(上接第65页)拔。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2年时选择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推荐的50名优秀本科毕业直升研究生的学生中,挑选出20名外语成绩优秀的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再读四年,直接攻博[9]。3.2 区分通科、专科培养方向

根据图2的思路,在改革过渡期内,区分5/8年制不同的培养方向。5年制医学学士学位获得者只能担任通科医生,主要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工作;8年制医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才有担任专科医师的资格。允许前者通过报考就读医学博士获得担任专科医师的资格,但国家可通过控制专科医师执照考试的合格率,保证有足够数量的通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而且,在本科阶段设置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们按照自己当初的选择到社区的排斥感较弱,因为他们大学接受的是全科医学教育,当然要到社区医院进一步培训以提高技能。这样,明确定位两种不同学制学生的培养方向,不仅使学校的培养有的放矢,也使学生在入学初始就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扮演的角色有清醒认识,

当我国形成以8年制临床医学教育为主体的学制体系时,全科医生的培养不再采取5年制的形式,而是与专科医生的培养走/同源分流0的道路。以前面提过的/通过高考直接招生0的方式为例,做法如下:(1)8年制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先不区分专业方向,接受一段时间共同的医学、人文基础课程教育;(2)在国家规定的某一学年的阶段性医师资格考试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填报志愿,选择未来从事专科/全科方向;(3)参加阶段性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分为两条线,其合格率由国家控制;(4)第一条成绩线为底线,未通过底线者不能继续升学或毕业,第二条成绩线为全科/专科的分界线;(5)报全科方向以志愿优先为原则,只要成绩高过底线,就可凭志愿就读全科方向,

68

量、高效率完成实践活动的关键,特别是新世纪科学发展越快,

分工越细,越要合作。因此,医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合作能力,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医学生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学会克服不良情绪,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能够适时缓解压力,学会自我激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学习、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明杰,宋文波.当今医学缺少的是什么-论医学中的人文[J].医

学与哲学,2003,24(12):12.

[2] 郭永松.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

等医学教育,1997(6):12-14.

[3] 孙英梅,岩磊,张 甦,等.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

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8:56.

[4] 樊民胜.迎接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春天[J].医学与哲学,2003,24

(12):23.

[5] 周国平.医学与人文[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

(5):1-4.

[6] 杜治政.关于医学人文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人文

社会医学版,2006,27(5):5-9.

作者简介:李芳(1971-),女,吉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生命伦理。

收稿日期:2008-10-09修回日期:2009-09-08

(责任编辑:孔祥金)

而报专科方向的,则要求成绩必须达到第二条成绩线。(6)然后继续各自方向的攻读,毕业后分别授予医学博士(全科医生)、医学博士(专科医生)学位。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 黄子杰.课程体系比较分析与高等医学院校学制改革[J].医学教育

探索,2006,5(12):1115-1118.

[3] 肇丽群,李雅娟.现阶段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软科

学,2003,17(4):26-28.

[4]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简介[EB/OL].(2004-09-08)

[2008-08-15].http://shmc.shmu.edu.cn/pages/dh-quanke.aspx.[5]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研究生工作[EB/OL].

(2005-09-17)[2008-08-15].http://www.ccmu.edu.cn/gongweixueyuan/20060529/column/2770.htm.

[6] 夏欧东,邱学文,杨军,等.八年制医学教育招生方式探讨[J].教育

理论,2007(4):36,84.

[7]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生培养[EB/OL].(2004-09-08)

[2008-08-15].http://shmc.shmu.edu.cn/pages/person.aspx.[8] 四川大学招生就业处.四川大学2008临床医学(八年制)如何招生?

[EB/OL].(2008-05-28)[2008-08-15].http://218.6.247.152/zhaosheng/detail.php?id=422.

[9]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EB/

OL].(2006-11-28)[2007-10-05].http://basicmed.sysu.edu.cn/med/ReadNews.asp?NewsID=1540.

作者简介:吴胤歆(1981-),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教育,卫生管理。

收稿日期:2009-07-10修回日期:2009-09-07

(责任编辑:孔祥金)

Medicineand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MedicineEdition),Oct2009,Vol.30,No.10,TotalNo.3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