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1、我很喜欢这所民族小学,让我们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答:这就是我们的名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祥和的学校。民族小学的学生真幸福。)
2、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那些?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讲课文)
这篇课文让我了解(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还有汉族)这所名族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第二课
1、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我要多读几遍课文,吧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受读出来
(答: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3、我把下面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那学?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一本正经:很庄严,很严肃。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第三课
1、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1、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做到了。2、他们能相互鼓舞,从对方身上吸取力量。所以爬上天都峰后他们相互道谢。)
2、读了课文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
第二单元
第五课
1、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来说一说
(我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善解人意,还发现小男孩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孩子。)
2、我想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了下来。
(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第六课
1、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
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我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1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2、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3、“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3 我想接着写这篇故事
第二天,高尔基还是坐在窗前工作,他正在认真的看一些文件。
那个小男孩又来到他的窗前,轻轻的敲了一下窗玻璃,高尔基看见是昨天的小男孩,高兴的对他说:“小朋友,你来了,我让他们给你进来。”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的打量着高尔基,老爷爷比昨天更慈祥可爱了。小男孩不好意思的对高尔基说:“对不起,我昨天忘记带胶卷了,没有拍成照片,耽误你时间了。” “不要紧,爷爷喜欢和少先队员做朋友,欢迎小朋友经常来做客。”高尔基微笑着对小男孩说。
小男孩指了指昨天那个沙发,叫高尔基坐下。高尔基手上拿一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摆好姿势,他侧着脸,对着小男孩微笑。小男孩摆弄着照相机,又是对光又是取景。“咔嚓、咔嚓”小男孩按下了快门,终于把照片拍好了。
小男孩很高兴完成了任务,他向高尔基深深的一鞠躬,并行了少先队礼。离开的时候,高尔基抚摩着小男孩的头发,亲切的说:“小朋友,欢迎你下次再来!”
第七课
读了课文后我有一些感想,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懂得了遇事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领会了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
我们来按照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5、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第三单元
第九课
1、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
萧萧(风声) 挑(捉) 篱落(篱笆 九月九日(重阳节) 山东(华山以东) 独(单独) 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 碰到) 倍(加倍)遥(遥远)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句意思(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句意思(作者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地思念家乡亲人)
第十课
1、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2、我要认真读课文,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
(高兴—快活—垂头丧气、伤心)
3课文写出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不同的心情、让我们读读有关语句,体会体会。 ((1)做风筝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放风筝。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3)找风筝。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5.我知道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我们来交流交流。
(愉快、依依不舍、忐忑不安、烦躁、兴奋)
第十一课
1、我们来交流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课文从1、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2、秋天丰收的景象。3、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三方面写秋天的雨。)
2、我把下面的词语抄了下来,你抄了那些?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天高云谈、秋色迷人、果实累累、秋高气爽)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1、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光照有密切关系,2、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关系)
2、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莱表达鲜花开放,我们来填一填,在体会体会。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睡莲(从梦中醒来)蔷薇(锭开了笑脸)烟草花(在暮色中醒来)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含笑一现 )
第十四课
1、我把课文默读了几遍,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法布尔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能力的实验。结论是:蜜蜂会辨别方向不是靠强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2、资料袋有关蜜蜂的知识
(1)有异常灵敏的嗅觉。(2)有惊人的记忆力。(3)给同伴传递信息。(4)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都能生存。
第十五课
1、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做成一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这个故事是我很受启发,我想感和大家交流交流。
(学了这篇课文,我受到的启发是,我知道科学中的伟大发现其实在玩耍中也能产生,我明白了在玩中我们不仅要寻求乐趣、还要探索发现。)
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
1、孔子和老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说说读后的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品质。老子的:诲人不倦,谦和大度的品质都非常令人敬佩,值得后人学习。)
1、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作为我老师的人)
3、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呀!)
第十八课
1、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密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在抄下来。(四季的风、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的雨露、美丽的宇宙。)
2我知道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
第十九课
1、赵州桥有什么特点?(雄伟 坚固 美观)
2、让我们一起夸夸赵州桥(古老的赵州桥啊!你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过了一千四百多年,你还在赵县的洨河上。
第六单元
第21课
1望天门山 -- 唐代诗人-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2、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意: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说出下列词句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意思是: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意思是:水波荡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五、背写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十二课
1、课文从哪些方面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海水五光十色,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海龟,海岛上有各种鸟等
方面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资料袋里的祖国风光的言语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4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3.课文里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我要抄下来。
(五光十色、各种各样、飘飘摇摇 、千奇百怪、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第二十三课
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抽出”是指长出的意思,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地长出来的情形生动地刻画出来。)
第二十四课
学习了香港璀璨的明珠我知道作者:主要是从市场、美食、旅游、夜景等多方面介绍香港的美丽和繁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语园地六
一.我的发现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要结合环境来理解
1.海底有深有浅(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
2.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1.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量词,用于封起来的东西。)
2.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封:封闭)
第二十五课
1.我默读了几遍课文,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答:我知道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发明家是怎么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让我们讨论讨论。(答:因为铁屋子避免了盾大小的缺点,在铁屋子上又安上了代替矛的枪口或炮口,解决了不能进攻的缺点,这样矛和盾的进攻与防护功能统一集中在这个铁屋子上,所以这个铁屋子才有这样大的威力。)
3.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语,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我要把它抄下来。(紧急危机、固然安全、合二为一、冲上战场、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第二十六课
1.读这篇课文让我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科里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来交流交流。(答:1.他的小木匣也不会丢,而且必定在原地。2.妈妈是成年人,步子大小没有变化。3.时间过去了四年,自己长大了,步子比那时大了一倍,埋木匣时从走向前走10步,现在只需走五步了,他按照推测去做,果然找到了木匣。他从中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随着时间在变化的道理。)
3.我要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下来。
(答: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第二十七课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我要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抄下来。
(答:骄傲、奚落、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兴奋、懦弱)
第二十八课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要只看他的长处而不看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丽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语文园地六
我的发现
傲慢 懦弱 丑陋 愚蠢 懒惰 轻佻 吝啬 暴躁
谦虚 勇敢 美丽 聪明 勤劳 稳重 慷慨 温和
(这两行字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横排第一行贬义词形容不好的一面。横排第二行是褒义词,形容好的正面事物,竖排是上下反义词。)
第二十九课
1.这篇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2.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让我们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
(答: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3.课文中有一些让我感到的句子,我要抄下来。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有响起了热烈的掌声。3.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都掌声给了我家大的鼓励,是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十课
1.我们讨论讨论: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答:1.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为让实验得以成功。2女孩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让实验取得成功。3.其他同学听从安排,有序“撤离”,团结协作让实验取得成功。)
第三十一课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1. 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交流一下。(
2. 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在好好体会体会。
(我紧紧地拥抱着紧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 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亲爱的小姐姐,感谢你帮我实现了企盼已久的愿望,这个洋娃娃伴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同时我也收到了你的一颗善良的心,我会把这颗心珍藏并送给所有人。)
第三十二课
学习好汉查理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朋友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爱的表现。
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解析
一、教材概况
第四单元专题是“中华传统文化”,由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铺开,编排《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和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中既有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在“语文园地” 的“口语交际” 中,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 中写自己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宽带网” 中,介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更多的反映中华传统文的的资料。本单元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以人文主题统合语文工具性,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本组教学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因为施教的对象毕竟是三上年级的孩子。。
第五单元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语文园地五》中“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背背”尽是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更有“宽带网”中的神奇搜索,祖国物产丰富、美丽富饶„„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不要忘了中年级“段”的结构训练
二、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2.(生字表一)要求大家认字90个,生字表二要求大家会写75个字。正确读写86个词语(见词语表)。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通过〈盘古开天地〉一课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两次习作分别不拘形式的介绍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另外还有一次小练笔:写一处家乡的景物。要求能在习作中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9.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继续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加强写字指导。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学生升入三年级后,我们一般采用读中识字的:一是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文让他们自己练习读课文,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解决生字,接下来抽读课文时,把个别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词找出来,规范一下读音即可,此时不搞生字人人过关,只要生字不成为朗读课文的障碍即可。二在指导学生品词句,有感情朗读中,通过与生字的反复见面强化生字的读音。三是在阅读理解课文之后设计巩固识字环节,此时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识记方法,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在语言环境中多次复现生字,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摘抄词语和句子、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意在引导,比如:63页的语文园地四就是一次归类识字。老师可以从这些安排中受到启示。另外,因为三年级开始写钢笔字,老师们一定要重视写字指导,让学生写正确的字,规范的字。
(二)切入重点,贯通全文
找到每篇课文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品词句,与课文发生共鸣应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下面我们
一起找一找这两单元的部分词句训练点:
P50,《孔子拜师》
① “在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旁边的小泡泡里提示“从这句话我感受到„„”这里的提示属于感悟式的评点语言,在教学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先把自己的感受补充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读句子,通过理解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教给学生“把单字意思合起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再引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落实有感情朗读和感悟人文性的目标。
②教学时,还可以重点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读的方式,体会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的谦虚、礼貌的品行。
在这里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拜访”是敬辞,“访问” 的意思。“拜见” 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③P51 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他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体会孔子拜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旁边小泡泡提示“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这里的提示旨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洛实际,加深对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你也一定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请你给大家说说!”
《盘古开天地》
①P53“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这些意思相反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旁边小泡泡提示“我发现这一段有不少意思相反的词。”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体会词语的巧用。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用词的特点:四对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缓缓、慢慢和渐渐”,通过朗读来体会意思相反和相近的词语的妙用。
②P55 在写盘古的身体变成天地这一段,这是一个典型的总分段式,是中年级“段”的概念的范式。教学时,要让在诵读中体会语言的韵律和段落的版式,结合想象画面,把这段的教学做丰满、做立体。特别是本段的最后一个标点是“„„”,可以让学生模仿段式结构创新语言。
《赵州桥》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②“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在理解课文时,可以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学生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比较“创举” 和“创造” 的异同;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说说对“创举” 的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中对赵州桥的描写,如,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在理解这句话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激发出自豪的情感。
③P57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课文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小泡泡提示:“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的写法。学生在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不一定要求说出很深的道理,只要学生了解到,这个句子既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
①P69“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小泡泡提示“为什么这样说呢?”提示句子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个句子有明显的夸张色彩,体会到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了说明鱼特别多。这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 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师生可交流、展示相关资料,获得感性认识。注意资料的展示不能离开课文,要与读书、说话紧密结合。
②“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 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是单指某一个岛。“南海上”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海防前哨”
是海防的前沿哨所。这句话讲西沙群岛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③“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一句讲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教师可展示图片或录像资料,强化直观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④“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的鸟非常多,鸟儿是这里的主宰。教师可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拓展阅读。还可以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搜集的资料,理解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P69 这篇课文的最后,小泡泡提示“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
①“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这个词可以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
②“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 ③“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及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封”在课文中的意思。
④“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可以抓住“升”和“浸”两个字,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小兴安岭雾多、雾浓的景象。
⑤“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想象落叶的样子,再通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⑥“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理解意思,再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来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
有些难句,需要教师点拨。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脚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根据“美丽、物产丰富”这条线索,理清课文的顺序就容易了。
P72 在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后,小泡泡情不自禁地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语言文字迅速转换成形象,想象课文描述的景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三)精当提问,开放大气。“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说明》)
◇ 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围绕一个提问展开教学:
师:如果你就是和苏轼一起在“望湖楼”中饮酒的好友,苏轼即兴创作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想让你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
生:要画水、太阳。
师:是水平如镜呢?还是微波粼粼?要说出理由。
生:还要画山、雨、船、亭台、楼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画太阳,又画雨,怎么回事?
生:这是一场太阳雨,这才可以称得上“雨亦奇”吗?
(四)引导质疑,深入探究。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朱熹)“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课程标准》)
◇ 就课文题目质疑。如第14课《盘古开天地》,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质疑:天地未开之前是怎样的?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天地开出之后又是怎样的?三个问题,是文章的三条经脉,握住经脉,自然好成课。
◇ 就关键词句质疑。第16课《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有这样一句“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质疑:“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接下学生互动探究:时间长、保存完整、人物多、街市热闹、细节入微„„
(五)感悟体验,注重朗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说明》)
(六)习作教学
对于习作教学,我只是笼统地给大家阐述一下:
——兴趣第一,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加强联系,合作交流。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
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要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
——写实为主,想象起步。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本册有一次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宽容欣赏,珍视童真。
(七)让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孔子拜师》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以便为学生补充关于孔子的背景知识。
《盘古开天地》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果有时间,可以读一读。
《赵州桥》课前可以建议学生了解关于桥的一些知识,如,桥有哪些种?世界上著名的桥有哪些?可以通过文字、邮票或图片来获取这些知识。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可以建议学生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欣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富饶的西沙群岛》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如,关于西沙群岛鱼类、鸟类的数据资料。
《东方之珠》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和香港回归的资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第五到八单元(2011-01-14 11:35:18)转载标签: 杂谈 第五单元
17.孔子拜师
一、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二、课文重点
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
因为他觉得学无止境。
2.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风餐露宿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但一直在坚持。
日夜兼程表现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
3.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为什么用“大概”一词?
天天伴39页
4.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表现了孔子真诚求学的心情。
5.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每天”、“随时”体会到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他时时刻刻都在虚心求教。
6.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毫无保留”看出老师诲(huì)人不倦及爱护晚辈的品行。
7.需要辨析的词语
迎候:到某个地方迎接。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等候:等待,但是没有迎接的意思。多谢老师等候。
8.易错字词:远近闻名(明)迎(柳、仰)传授(援)
9.选做题孔子名言及意思。
温故而知新。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高兴的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呀!
18.盘古开天地
一、课文内容
这篇神话讲述了盘古醒来后劈开天地,化作万物的故事。文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课文重点
1.第二自然段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浊 轻——重 天——地
缓缓——慢慢——渐渐
2.能背诵默写第四自然段,注意标点符号。(;)
3.易错字词:辽阔、滋润
19.赵州桥
一、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特点(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课文重点
1.学习总起句、中心句的应用。
“赵州桥非常雄伟。”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
2.课文第一自然段。
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别名、设计者、历史和世界上的知名度。
3.能够背诵和默写课文第3自然段,(雕刻、相互缠绕、前爪、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4.易错字词:坚(坚固)竖(竖立)横跨
园地五
我的发现:要求能听写、填空。
读读背背:背诵填空
第六单元
21.古诗两首
一、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重点词语意思:
中断:中间断开。开:打通,开辟。碧水:绿色的江水。
至此回:到这(天门山)江水转向北流。 出:突出。
孤帆:一只小帆船。孤:单独的。日边: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诗意思: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北流。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帆船正乘风破浪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驰来。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两岸、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语意思: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初晴后雨:开始晴朗后来下雨。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晴方好:天晴很好。方:正当。山色:山的景色。
空蒙:形容云雾迷蒙的样子。 雨亦奇:下雨也奇妙。欲:要,要是。
相宜:适宜,合适。
古诗意思:西湖水波闪动,晴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山上的景色迷蒙,雨中的景色也很奇妙。要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么适合。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补充背诵古诗:《词语手册》第75页:《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课文内容
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重点
1.课文采用的总——分——总的方式安排课文结构。课文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重点段落分析
描写鱼的第四自然段。中心句: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这段从鱼的(数量)和(种类)两个方面来写鱼的。
描写鱼数量多的词语是:成群结队、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描写鱼种类多的词语是:各种各样、数不清
有的„„有的„„有的„„ 采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鱼种类的多,好看。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数量多。
3.第五自然段分析
贝壳的特点:数量多、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种类多)
区别:捡、拣。
海龟的特点:有趣、庞大。
4.第六自然段分析
本段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写出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这一特点。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课文内容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重点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全文的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展现出来。
第七单元
25矛和盾的集合
一、 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比赛中,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课文讲述的道理是“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二、 课文重点
矛的长处(优点)是进攻,盾的长处(优点)是自卫。
展现出坦克威力的句子: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能够举例子说明课文道理:1.电动车2.加了橡皮的自动笔3.自动粘贴的邮票
26.科利亚的木匣
一、课文内容
课文讲述了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了小木匣,四年后数了五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一个道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1).埋木匣(2).挖木匣(3).受到启发
2.课文重点写到了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放、盖、踩、撒。看出科利亚是一个细心、做事小心、谨慎的孩子。
27.陶罐和铁罐
一、课文内容
这篇童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了。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第八单元
29.掌声
一、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鼓励的掌声),从此改变她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地面对生活)。
二、课文重点
1.研究两次掌声
第一次掌声的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同学们对英子上台讲故事的鼓励。
第二次掌声的句子: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对英子上台讲故事的赞扬。
2.研究英子的变化
掌声前:文静、默默、总是、早早地
掌声后: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忧郁、游戏说笑、教她跳舞
3.同学们掌声的意义:在生活中面对他人有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手,给予他人鼓励,让他人能鼓起勇气,克服困难。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成功。
二、实验成功的原因
1.小女孩沉着冷静、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
2.其他两个男孩积极配合、听从安排
31.给予树
一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二、课文重点
(1)体会母子情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从中我们看到了(母亲为不能给孩子们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感到难过,她对孩子的无比关
爱)。
(2)体会手足之情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3)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
因为金吉娅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感到难过,也怕妈妈因此而责怪她。
(4)为什么母亲“有些生气”?
因为母亲觉得家里并不宽裕,可金吉娅却不懂事,只拿出了一小部分的钱买棒棒糖,却把其他钱乱花了。
(5)课文中母亲心情有什么变化?
担心——生气、疑惑——高兴、激动(母亲为金吉娅懂得能给予他人帮助、关爱,有一颗善良的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课文复习要点 重点 第一、二单元(2010-12-23 09:41:49)转载标签: 高尔基天都峰课文蒲公英灰雀教育 分类: 教学资源 第一单元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 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自豪、赞美的感情。
二、 课文重点
1. 课文结构
(1) 上学路上 (2)学习生活 (上课、下课)(3)点题
2.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3. 为什么要写小动物也来看热闹?
(1) 表现出同学们读课文的认真、专心、好听。
(2) 表现出同学们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4. 容易写错的字词
雀 凤 戴
2.金色的草地
一、课文内容
本文描写了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应该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
三、 课文重点
1. 课文结构
(1) 玩蒲公英 (2)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2.草地的颜色变化和时间的关系
词语手册第六页
3.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的句子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书本第八页 花朵张开时————变成绿色的了。
4.容易写错的字词
耍 钓鱼 花瓣 合拢
3. 爬天都峰
一、课文内容
课文叙述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
和一位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道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要善于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二、课文重点
1.天都峰的特点:高、陡
2.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相互道谢?
(1)“我”和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励后,才能爬上天都峰的。
(2)对于我们一老一小来说,爬上天都峰很艰难,但是我们做到了,回顾爬上天都峰的艰难过程,我们都很兴奋激动,才相互道谢。
3.我们从对方身上汲取到的力量是什么?
勇气、信心、决心
4. 表现出爬天都峰艰难的句子、词语。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5. 容易写错的字词:白发苍苍 辫子
第二单元
5.灰雀
一、课文内容
课文讲述了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小男孩交谈,受感动的小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
二、课文重点
1.把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背下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爱)
2. 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
列宁每次„„面包渣和谷粒。(每次、都要、经常)
在寻找灰雀时,“找遍”这个词语看出列宁担心、着急。
3.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
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知错就改的人。
4.为什么列宁没有问小男孩,却问灰雀去哪里了?
因为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5.注意易错的字:步 胸 或 低
6.小摄影师
一、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拍照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二、课文重点
1、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高尔基关心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
高尔基:对小男孩工作的耐心,关心小男孩。
小男孩:对给高尔基拍照非常细心、认真,对高尔基的热爱尊敬。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很忙、如果、一定”看出高尔基对杂志社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
反,对这个小男孩却非常重视、关心。
4.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4.易错的字。
弄 卷
7.奇怪的大石头
一、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李四光对一块奇怪的大石头的来历进行不断探究的事,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
(1)介绍李四光(2)产生疑问(3)多方探究(4)专门考察
2. 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去呢?
3、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4.大石头的奇怪从哪些方面看出来?
(1)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独立);(2)把人遮得严严实实(庞大);(3)恐怕有几百年历史(时间久)
5.易错的字:藏 旅 秦 遗迹 震
园地二
闻鸡起舞:舞:舞剑、练功。主人公:祖逖。
意思: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勤学苦练,获得本领。
造句:如果我能坚持闻鸡起舞,这次乒乓球比赛就不会输了。
1、《给予树》一文中“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看出( )。
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娅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沉默不语,这是因为( )。
妈妈看到金吉娅买了一些棒棒糖,感到很( )和( ),后来听了金吉娅的讲述后,感到很( )。
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 )( )( )( )的品质。 2、《好汉查理》一文主要是通过( )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查理是一个( )( )( )的孩子。杰西是一个( )( )的孩子。 3、《一次成功试验》中试验取的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还有( )。文章可分为( )、( )、( )三个部分。“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 )。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掌声》一文中英子开始是一个( )( ) ( ) ( )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 )、( )、( ) 的孩子。本课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都要( ),( )懂得要( ),也要( )。
课文中的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体现大家对英子的( )。第二次除了对英子的( ) ,还有( ) 。 5、《狮子和鹿》这个故事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 )──( )──( )的顺序记叙。从这件事中感悟到( )的道理。 7、《矛和盾的集合》中“矛”的作用是( ),“盾”的作用( )。二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说明( )的道理。
8、《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是围绕( )的特点来写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写出了小鹿( )。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 )的特点。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 )。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一句来形容小兴安岭的( )和( )。 9、《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得?( )按照( )—( )—( )的结构来写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 )、( )、( )、( )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 )和(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写海水时通过( )来表现它的美。海底是通过写( )来表现它的物产丰富。写海滩通过写( )和( )来表现。写海岛是围绕( )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 )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 )的特点。 10、《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代诗人( )。“楚江”是指( )。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 )代诗人( )“潋滟”的意思是( )。 “空蒙”的意思是( )。“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奇”是( )的意思。两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夜书所见》作者是( )代的诗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萧萧”是指( )。“挑”是指( )。“篱落”指(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 )代诗人( )。“异乡”指( )。“逢”指( )。“倍”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11、《赵州桥》一文作者是从( )( )( )这三个方面介绍的。本文的过渡句是( )。其作用是:( )。“创举”在本课是指:( )。 12、《孔子拜师》(第二自然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lòu lù)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 pǔ)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写出近义词。
特地—— 拜访——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4)、从文中的第一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能看出孔子是一个( )的人。
(5)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玩出了名堂》一文中写的是( )玩出了名堂。他发明了( ),发现了( )。“名堂”在课文中是指( )。“小人国”是指( )“居民”是指( )。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我们 。 14、《花钟》一文,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 )( )有关。还与( )有关。
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整理(答案) 1、《给予树》一文中“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娅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沉默不语,这是因为(她为没能够给大家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同时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妈妈看到金吉娅买了一些棒棒糖,感到很(生气)和(疑惑),后来听了金吉娅的讲述后,感到很(高兴)和(激动)。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 2、《好汉查理》一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查理是一个(善良)、(守信)(喜欢帮助人)的孩子。杰西是一个(真诚)(热情)的孩子。 3、《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女孩的(沉着冷静)和
(先人后己),还有大家的(团结合作)。文章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部分。“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说明(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了)。 4、《掌声》一文中英子开始是一个(文静)、 ( 忧郁 )、( 自卑 )、( 痛苦 )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 活泼 )、( 自信 )、( 快乐 )的孩子。本课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中的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体现大家对英子的(鼓励和信任)。第二次除了对英子的( 鼓励 ) ,还有( 赞扬 ) 。 5、《狮子和鹿》这个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6、《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从这件事中感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道理。 7、《矛和盾的集合》中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二者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8、《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来进行观察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欣赏”,写出了小鹿(悠闲自在的样子)。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一句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 9、《富饶的西沙群岛》全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得?(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写海水时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海底是通过写(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来表现它的物产丰富。写海滩通过写(贝壳)和(海龟)来表现。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
10、《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楚江”是指(长江)。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潋滟”的意思是(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的意思是(云雾迷茫的样子)。“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奇”是(奇妙)的意思。两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夜书所见》作者是(宋)代的诗人(叶绍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萧萧”是指(风声)。“挑”是指(捉)。“篱落”指(篱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异乡”指(其他的地方)。“逢”指(遇到,碰到)。“倍”指(加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11、《赵州桥》一文作者是从(雄伟)(坚固)(美观)这三个方面介绍的。本文的过渡句是(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其作用是:(承上启下)。
“创举”在本课是指:(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12、《孔子拜师》(第二自然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lòu lù√)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 pǔ)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写出近义词。
特地——专门 拜访——访问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4)、从文中的第一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文中的第一句话,我感受到孔子为了学习,不怕艰辛,好学上进。)文中能看出孔子是一个(好学上进)的人。
(5)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吗? 。 13、《玩出了名堂》一文中写的是(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他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名堂”在课文中是指(放大镜、显微镜)。“小人国”是指(微生物世界 )“居民”是指( 微生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我们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14、《花钟》一文,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温度 )( 湿度 )( 光照 )有关。还与( 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建议背诵篇目
(2010-08-26 14:14:37) 转载 标分类: 教学资源 签:
杂谈
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背诵段落 第3、4自然段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语第3、4自然段 第2自然段 读读背背《小儿垂钓》 文园地一 第1自然段 5.灰雀 语文园地二 9.古诗两首 10.风筝 11.秋天的雨 12.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13.花钟 语文园地读读背背名人名言 全文 第3、4、5自然段 全文 全文 读读背背 第1自然段 读读背背 四 17.孔子拜师 18.盘古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1.古诗两首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语文园地六 全文 第4自然段 课后孔子的名言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全文 全文 读读背背 语文园地七 读读背背 第3自然段 29.掌声 31.给予树 语文园地八
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读背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