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2024-01-03
来源:年旅网
2010年11月下第2卷第33期 Novembel-2010 Vol 2 NO33 中国中医药咨讯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47・ 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刘凤玲 (祁阳县中医院,湖南永州I,426100) 【摘要】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两药治疗对比,探讨糖尿病肾病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洲糖尿病 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两结合组和西药组,各32例,两药组给予基础治疗、降糖、抗凝、降压和纠正饮食,中两结合组在西药组 的基础上采用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病理选择不同的药方,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5.63%,中西医结 合组总有效率为87.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两药组,具有临床推 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西药;疗效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 05),具有可比性。 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此病早期症状表现隐蔽,因此临床容 易别忽视,一且表现出高血压、尿蛋门阳性时,病情已进入 了DN蛋fLI尿期,最终引发末期肾衰竭,对糖尿病患者的预 后和生存极为不利,l。目前对DN尚无特效药物,但沉淀了 中华民族几千年研究精髓的中医药,在DN治疗上有明显 的优势,能够从疾病的本质出发进行治疗,发挥治疗效果。 我院采用中西结合治疗DN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 下。 1.2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t】①有 糖尿病病史;②尿微量自蛋白定量30—300mg/24h或尿蛋白 定性阳性;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损害。 1.2.2中医诊断标准:以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 会拟订的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为参考,早期表现为气 虚、头晕目眩、夜尿频数、舌质淡红、脉弦涩;中期可见消瘦 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呜、小便频数、舌红、脉细数;晚期可 见气短懒言、畏寒肢冷、便溏,下肢水肿、苔薄白或少苔,脉 沉细。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12月一2OH09年6月我院64例糖尿 1.3方法 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和西药组,各32例。中西 结合组中男l8例,女14例,年龄23—64岁,平均37.5岁, 西医组:严格控制饮食,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给予糖 适平口服以控制血糖,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并指导其运 动。 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5.8年;西医组中男17例,女15 例,年龄23—66岁,平均38.5岁,糖尿病病程4一l1年,平 均6.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 中西结合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进行辩证治疗 ①肝肾气阴两虚: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补气养阴,通 综上所述,大豆异黄酮口『以提高骨矿物质含量,降低骨 学报,2005,25(5):532. 【5]苗慧,赵海,戚天胜.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J1.国外医学巾医巾药 分册,2005,02:86—94. 质疏松及骨折危险;缓解因雌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临床症 状;大豆异黄酮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凝聚,降 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的功 效,可以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 心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力【l1】;并具有抗肿瘤作用。大豆异黄 酮同时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妇女更年 期综合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症及乳腺癌、前列腺 癌等肿瘤等疾病。进而提示人们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可以通 过饮食摄人或补充大豆异黄酮,改善机体状况,提高生活质 嚣 [6 ‘庆伟,那晓琳,崔洪斌.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 响l Jl中国公共卫生.2002,03,022. 【7】姚守珍,王依平.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JI_同外医学 妇幼保健分册,2005,16(5):315. f81An JP,Tzagarakis—fi ̄ster C,Scharschmidt TC,el a1.Estmgen l’eceptor beta—selectiv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recruitment of ̄:()regulat()rs by .phyt0est rI)gens[Jl_J Biol Chem,2001,276(21):17808—17814. [9]Adlercreutz H?Metaholism of the soy isoflavones daidzein,genistein and glycitein in hunmn subjects fJ1.Ster oid Biochem Mol Biol,2003,87 (4-5):285. 参考文献 f1]刘葵,张恩娟.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l Jll中 国药房.2006,17(1):67. 【2]张文众,李宁,李蓉.大豆异黄酬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卫生研究, 2008,37(6):707—709. 【3]Zeming J,Macdonald RS.Soy isoflavones increase latency of sponlaaenu ̄mammaly,tumors in mice[J1.Nurture, 2002.132:3l86-3l90. 【10]l ̄phart E D,West T W,Weber K S,et a1.Neurnbehavioral effectS of dietary soy phytroestrogens[J1.Neurotoxicol Terotol,2002,24(1):4-16. fl II韩彦彬,黄超培,覃辉艳,等.大豆异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 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5):1046一l049. 作者简介: 付秀华(1965一),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4I杨科峰异黄酮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Jf.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11月下第2卷第33期 November 2010 Vo1.2 No33 48・ JournaJI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络化瘀为主,选择黄芪地黄汤进行加减,主要组成部分为黄 芪、生地、山萸肉、枸杞子、丹参。 ②肝肾不足,睥肾两虚:治疗以补益肝肾,益气健脾为 主,药方主要组成为附子、党参、黄芪、茯苓、泽泻、当归、丹 参。 ③脾肾阴阳两虚:治疗以双补阴阳,益气养血,通络泄 损伤更重,为DN的晚期,因此患者常表现为乏力、浮肿,畏 寒、小便不利,脉沉细,与《伤寒论》中“少阴病,二三日不已, 腹痛,小便不利,或呕者”描述相符合。 对于DN的治疗,西医主要通过控制血糖和血压进行 治疗,但效果不够理想,而且起效慢。中医治疗的原则是标 本兼治,针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原则是 浊为主,选用当归补血汤加减,主要组成为黄芪、当归、陈 皮、莪术、大黄、白术、猪苓、泽泻。 1.4疗效评定 益气养血,阴阳齐补,通络化浊,同时辅以利水消肿药物效 果更加,如猪苓、泽泻。本组中笔者采用辨证治疗,肝肾气阴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 两虚者采用黄芪地黄汤加减,方中黄芪益气养阴;生地、山 萸肉益气调肝健脾;枸杞子、丹参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合用, 尿病)临床指导原则 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症状和体征 基本消失,FPG<7.2mmol/L,24hUPro<0.3g或下降50%以上, SCr下降1/3以 ;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FPG<8.3 mmol/L,24hUPro<O.2g,SCr有明显下降;无效:症状和体征 都无变化。 1.5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 t与x: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5.63%,中西 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7.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 ,与西药组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FPG、Upro、SCr比较。治疗后两组FPG、 Upro、SCr均有明显改善,中西结合者下降率更明显,比较 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FPG、Upro、SCr比较 注: ,与治疗前比较,P<O.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明显增 高趋势,而使DN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发病率约为4(卜 50%,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病症。 DN的命名是从西医角度命名,中医目前尚无确切命 名,但消渴病中有关于水肿、尿浊、肾消的记载,因此中医将 DN给为“消渴”、“水肿”等范畴 1。对于DN的发病机制,历 代医家都有研究,普遍认为DN为消渴日久,肾虚亏所致, 并可累及肝、脾,导致伤阴耗气。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 认为脾肾亏虚和水湿浊淤是其发病的根源,加上先天禀赋 和后天饮食不节,而致脾胃虚亏,水气运化失调,淤浊,精微 下泄。随着病情的发展,待表现为肾功能衰竭时,阴损及阳, 阴阳均损,而作为蕴藏精气,供全身阳气和阴液的肾,此刻 共奏滋 ̄b,q-F肾,补气养阴,通络化瘀之效。肝肾不足 脾肾两 虚者,笔者主要选用附子、党参、黄芪、茯苓、泽泻、当归、丹 参,其中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药”;党参、黄芪补气养阴, 健脾;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健脾清热;当归、丹参补血、活 血、通淤,诸药联用,共起补益肝肾,益气健脾之效。而对于 脾肾阴阳两虚者,笔者选用当归补血汤加减,方中黄芪、当 归补气血、养阴;猪苓、泽泻利水健脾;陈皮、莪术益气健脾, 活血消肿,同服共奏双补阴阳,益气养血,通络泄浊之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祖医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品种繁多的药物被不断挖掘出新的作用,疗效也得到进 一步肯定。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DN是因微血管基底膜增 厚,阻碍微循环所 l,与中医“久病必淤”的认识相同,因 此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稠度,降低尿蛋白排出成为中西医 治疗共同点。有报道指出,黄芪具有改善微循环和抗缺氧及 调节免疫的作用,能够发挥保护‘肾小球基底膜,减少蛋白尿 的作用,同时能够扩种血管,降低血压;生地有将血糖作用; 丹参能够改善肾血流量;茯苓、泽泻利水消肿和降脂效果明 显。因此将祖医中具有不同功能,将能够互补的药物结合起 来,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从本组中西合治疗中可以看出,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进一步证明祖药的治疗的可行 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4:132—1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指 导原则1993:215—218 [3]吴文成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思路初探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lO(12):72 [4]郑粤文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126例吉林中医药2007,27 (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