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2022-08-26 来源:年旅网


微生物学复习大致内容

(老师说的绝大部分都在这了,如发现有缺漏之处或能补充之处,请于班群上向大家通知) 一、重要概念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的技术被称为无菌技术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少数式的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生长因子是指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少,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的有机化合物。

培养基本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物基质。

微生物生物的产能代谢是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繁殖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是一个产能代谢过程,又称为生物氧化。

发酵的指微生物细胞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咱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当1个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时,叶绿素被激活,导致叶绿体(或细菌叶绿素)释放1个电子而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系统中逐步释放能量。

病毒是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过(但并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它们能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咱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毒粒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它们被其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外壳包围,有的还具有包膜,以保护其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

一步生长曲线:指用于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病毒效价,并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

卫星病毒是寄生于与之无关的辅助病毒的基因产物的病毒。

温和噬菌体和肿瘤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因病毒与细胞的性质,病毒基因组整合于宿主染色体,并随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这类感染称之为整合感染

以溶源状态存在的噬菌体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这一现象称为溶源性现象。

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原噬菌体。 菌根:一些真菌和植物根以互惠关系建立起来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培养物:是指一定时间表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物。

菌株是从自然界中分享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 分辩率是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

糖被是指包被于藉此细菌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荚膜是最常见的糖被。

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称为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

二、填空题

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几种方法有: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 通常采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法是稀释法。

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按系统发育和细胞结构它们分属于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

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缺壁细胞有: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支原体。

产芽孢的细菌当其细胞停止生长即环境中缺乏营养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时,就开始形成芽孢。芽孢萌发的过程有:活化、出芽和生长三个具体的阶段

糖被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多肽或蛋白质,尤以多糖居多。

各种化学元素主要发有机物、无机物和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营养物质主要是分类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 生长因子分为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

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可划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成分不同: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影响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微生物所处的环境、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 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膜泡运输

糖酵解的方式有:EMP途径、HM途径、ED途径及磷酸解酮酶途径。

产生代谢过程,能量转换的方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分为环式和非环式。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衰亡期。 病毒的売体主要:螺旋对称和二十面对称体两种结构形式。 病毒的感染过程:吸附、侵入、脱壳。 亚病毒因子包括卫星病毒和朊病毒。

土壤中微生物菌落数从大到小是:细菌>真菌>藻类。

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1、抗微生物剂2、抗代谢物3、抗生素 丝状真菌主要靠形成各种无性和有性孢子生长繁殖。

微生物的保藏技术有: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干燥保藏。 三、可能问答题

1、 接种操作:a,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B,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装有培养物的试管;c,用接种环蘸取一环培养物转移到一装有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并将试管重新盖好;d,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的培养物。

2、 革兰氏的染色机制:通过结晶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作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面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地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的类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成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仍保留紫色了。

3、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3控制PH条件4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原料来源的选择6灭菌处理

4、 迟缓期的特点:细菌的数量维持恒定,或增加很少。产生原因是:由于微生物接种到一个新的环境,暂时缺乏足够的能量和必需的生长因子,“种子”老化或未充分活化,接种时造成的损伤等。

5、 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1、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不足会导致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碳源、

氮源、无机盐等成分不足,机体一方面降低或停止细胞物质合成,避免能量的消耗,或者通过诱导合成特定的运输系统,充分吸收环境中微量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生存;另一方面机体对细胞内非必需成分或失效的成分进行降解以重新利用。2、水。水是机体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一种起着溶剂和运输介质作用的物质,参与机体内水解、缩合、氧化与还原等反应在内的整个化学反应,并在维持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稳定的天然状态上起着重要作用。3、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影响酶活性,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影响物质的溶解度。4、PH。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机体内发生的绝大部分的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都有一个PH范围,只要条件适合,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微生物生长速率最大。PH还通过影响细胞质膜的透性、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物质的溶解性或电离性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5、氧。微生物需要在一定的氧气量下生长,如果氧气量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6、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P152) 7、 高温灭菌的方法:(P157) 8、 真菌生长与繁殖:(P143)

9、 病毒的特点: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简单的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一种病毒通常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不具有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不具有核糖体。病毒没有生长,不能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仅核酸进入细胞,经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和新的蛋白质。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利用宿主的物质进行生存。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是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组成是肽聚糖、外膜、外膜蛋白、周质空间、外膜与内膜的黏合位点(具体化就可以P40)

微生物资源的特点:1、具有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特别丰富,代谢种类繁多。2、微生物多样性未知处太多。3、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个体小、是工业化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和提高效率的理想资源。

研究芽孢的意义:芽孢是小数几属真细菌所特有的形态构造,因此,它的存在和特点成了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形态指标。由于芽孢具有高度耐热性,所以用高温处理含菌试样,可轻而易举地提高芽孢产生菌的筛选效率。由于芽孢的代谢活动基本停止,因此其休眠期特别长,这就为产芽孢菌的长期保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芽孢具有高度耐热性和其他抗逆性,因此,是否能消灭一些菌的芽孢就成了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指标。

11.细菌生长的规律:(P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