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本
培
训
教
案
科 目:《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
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单 位:织金县牛场小学
培训指导教师:李 萍
第一次校本培训教案
培训内容: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第一单元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6日
1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李萍
课时安排:8课时
第1课时
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至今,课堂教学发生了真实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师由单纯的只是传授者及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能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实施 学习时,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亲历各组,分别给予知道、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得到保证。
二、新课程三位目标意识得到了初步体现
授课教师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积极对话和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三、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初步得到体现
2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思考,思考文本的意义,探索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四、问题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的体现分为三类:一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二是教师课前生成问题,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应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
五、情境意识普遍得到广泛体现
教师根据教学条件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
一是语言情境。
二是活动情境。
三是媒体情境。
六、新课程评价意识得到真实体现
走出“为评价而评价”误区。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有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评价手段有星级评价、小红花评价等。(坚决取缔“行行你真行”“棒棒你真棒”……口号评价,还有就啪啪,啪啪啪,整齐的鼓掌评价)
3
第2课时
七、小组合作教学意识得到局部体现。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训练+回归应用”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理解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作学习、个性张扬、和谐发展、体验生命的过程。
“结构预习+问题生成+合作探究+提升能力”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题凸现,构建了和谐、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形成了有效学习共同体。
导致教学失真的四种表现
一是“教师忽悠型”课堂
二是“媒体主体型”课堂
三是“教师魅力型”课堂
四是“放手型”课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学生自身内在的本体世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第3课时
4
第一节 行动新理念
图1
“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思维方面,形成了“先教后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式学习和练习。”学生也认为学习就是教师讲解后才能解决和学习,其他方式都称其为教学。
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严格遵循教材知识,显性内容多,隐形内容少,教学被异化了把教学内容从教案到黑板的机械搬运。
三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概括为“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认为教师所教即是学生所学,自己将精、讲透了,学生也就顺利成章地学会了、搞懂了。教师没有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教学缺乏交往与对话,基本处于静态教学。
5
四是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整齐划一,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这种“一统天下”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五是在教学组织方面,如同“军训”一样,情调课堂组织的纪律管理,缺少人文关怀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六是教学过程方面,如同“竞技”比赛前那样进行训练,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教学的权力都控制在教师手里,学生只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以教师的节奏来确定教学的进度和学习方式。教师在潜意识中隐藏的一种执行性。
七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如同“警察”训话或“法官”裁判,批评职责多,鼓励表扬少,学生人格得不到尊重,自信心得不到确定,始终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八是教学方式方面,主要是展示教师受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教师往往习惯与“教师讲台,学生台下听”的单向的师生作用方式,习惯于独角戏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状态,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纵身学习能力。
有效课堂其核心理念就是“先学后导、师生共学”。这里的“先学后导”中所指的“学”和“导”,与以往的“教与学”有明显的变化,“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传授”,而是指教师在充分交往和对话的基础上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启发”。如“先学后导”教学观,倡导学生和教师先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经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把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从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更有积极意义。
第4课时
6
“有效课堂教学”特征体现如下几点:
一、问题呈现师生化
问题呈现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行动要素。首先,师生要树立问题呈现意识。其次,问题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其次,问题呈现是科学,也是艺术,达到师生关系悠然提出问题的境界,使问题质量得以优化,使问题解决效果得以提升,共同建构“师生共展”问题理念。
二、对话系统和谐化
首先是师生树立对话意识。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对话语的霸主,在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平等主题,即使教师明明知道或者按过去的教学方式讲授,但是,在这里也最好“装不知道”,尽可能启发学生学习思维,鼓励学生启动教学话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学话语。让学生基于平和对话意识,包括自我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意识。让学生学会基于平和心态基础于平和心态基础上的静听、质疑和回应。其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团队对话对话的和谐意识。建立生生对话、小组对话、组间对话等多元素系统,创设和谐、安全、有效、健康的教学对话系统。
三、情境刺激多样化
学生也是创设多元化情境刺激的主体,“师生共备”过程中实现结构化预习,走进文本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文本情境,寻找如何呈现文本情境的“影子”。通过多元化的情境创设主要有三点意见:一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内容,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掌握文本技能,实现“三维”目标;二是通过多元化情境刺激,更好地拓展课程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三是通过多元化情境刺激,更好地拓展课程内容要求以外的技能和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
7
析综合能力、表演展示能力、理解判断恩能够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四、指导科学规范化
一是“不困不导”、“先启后导”,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问题指导;二是包含“师生相导、生生互导、组间补导”的指导思想。“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是一种硬性的“塞给”,同时,教师强调指导的统一性、封闭性和绝对性,教师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在“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放下传统教师角色,“隐身”到学生中间去,当一名“作为教师的学生”,与学生一道建立有效教学学习共同体。
五、训练目标主体化
在“知识传递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讲授过程,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用在教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一种基于经验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上。有时评课也是看教师讲得如何?学生明白没有?最后导致教师只关注整节课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随堂迁移和内化,结果导致“平时无训练,期中期末集体训”。违背了遗忘曲线理论。学习、复习、训练三者包含着深层的教育原理,不是简单的先后关系。在“知识建构型”“师生共训”的学习意识,不仅关注“随堂训练”,还要关注“回归训练”;不仅关注“知识训练”,还要关注“能力训练”;不仅关注“目标训练”,还要关注“人格培养”。
六、评价全面真实化
学生也是学习评价的合法主体,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实现下移,不要只关注学生“学”没“学”,而要关注如何学习,学得怎样?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合作评价意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把自我评价“嵌入”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把合作评价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
8
挥积极作用,成为团队进步的评价者和合作者。
第5课时
第二节行动新原则
一、“师生工学”原则
在这种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选择学习材料,进行小组决策,鼓励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每一名成员的学习进步发展,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经历、经验、能力等各方面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各学习环节中采用各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和进步,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差异。
二、“抓住耗子是好猫”原则
“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时一个追求真实性的学习共同体,它将反璞归真,还学习本色,有效学习共同体是让学生真正学习进步的平台。
三、“全员参与”原则
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树立人人参与的学习意识,建立能满足成员的自愿和归属的需要,让成员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共同的学习中遵守共同的规律和公约,具有比较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特点。
四、“工具创新”原则
9
不能仅仅局限于笔记本和作业本。在这种有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也好科学引导学生学会“问题发现单”、“问题评价表”、“全景式评价表”以及“问题训练单”等工具。
五、“人人成功”原则
“学习共同体的信息交流时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新的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6课时
第三节行动新任务
有什么样的理念,有什么样的角色,就有什么样的任务。
一、行动任务1:问题提出
二、行动任务2:问题对话
三、行动任务3:问题刺激
四、行动任务4:问题指导
五、行动任务5:问题训练
六、行动任务6:问题评价
10
课堂教学实施的一般步骤
11
第7课时
第四节行动新模式
一、“先学后导一问题评价”模式解读
“先学后导—为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
12
以任务驱动途径的有效教学。“以为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从操作层面上看,文本知识的教学与学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地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简称FFS教学模式。
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发现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问题融合到备课中。
“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
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
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
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
13
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学习模式解读:
第8课时
二、基于知识传递教学建立的模式分析系统
知识传递型教学模式,“先教后学”过程遵循五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知识建构型教学模式“先学后导”教学过程体现逐步六要素: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问题解决课),并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14
第二次培训
培训内容: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第二单元
15
培训时间:2013年4月25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李萍
课时安排:8课时
第9课时
第二单元“主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嵌入问题训练课”行动策略
基本步骤是“复习旧课——精讲——师生总结——问题训练——规范指导”。“布置作业”不作为一个环节。“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行动策略1】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2】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行动策略3】教学化解创新策略。五个环节保持不变,第一步“复习旧课”不变;第二步,把“导入新课”和“讲授新课”变为“精讲新课”;第三步,把“总结巩固”变为“师生总结”;第四步,嵌入“问题训练”;第五步,“把布置作业”变为“规范指导”,包含“提升意义”、“课后拓展”和“布置作业”等内容。
16
【行动策略4】时间优化策略。讲授时间,控制在8-15分钟之内。“复习旧课”环节中包括创设情境、复习旧课、评价预习质量等,所有时间为3-5分钟之内;“精讲新课”环节所有时间为8-15分钟;“师生总结”环节所有时间5-8分钟;“问题训练”环节所用时间为5-8分钟;“规范指导”环节所用时间为3-5分钟。
【行动策略5】角色转型策略。
【行动策略6】“扶他上路”策略。教师下发“问题训练单”,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训练任务。
第10课时
第二节“问题导学训练课”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1】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培养问题发现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行动策略2】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完成课后作业,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行动策略3】教案创新行动策略。教师将原有教案改写为导学案,实现“教案”与“学案”统一,改称“问题导学案”,包括课程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和基本流程。导学性教学设计思路要重点考虑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如何参与学习,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重点的知识性问题进行讲解。
【行动策略4】研发“问题训练”策略。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单”
【行动策略5】时间优化策略
17
【行动策略6】角色转型策略
【行动策略7】“扶他上路”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只是技能进行反刍式学习和自我评价性思考,对发现的问题和不懂得知识问题大胆地呈现出来,鼓励理解力好的学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或系统归纳本节课知识技能要点以及感悟到得重要意义。在全班学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教师下发“问题训练单”,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训练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后,对“问题训练单”完成情况进行合作评价和指导解决。对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规范性指导。
第11课时
第三节“问题综合解决课”行动策略
第一种创建方式:
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问题综合解决课”转型。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环节中,把“复习旧课”课“导入新课”内容放入“问题道学”环节中,以“问题导读单”方式把知识与问题呈现是来进行学习;“讲授新课”内容在“问题生成解决”环节呈现,以“问题生成单”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并通过师生相导、生生互导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设“问题训练”环节,把“总结巩固”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解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评价性指导。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科学把握、创新性地设计“问题生成单”,可以根据需要简化教学过程和步骤。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学、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布置作业”不作为一个环节。
18
第二种创建方式:
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问题导学训练课”转型。“嵌入问题训练”课的五环节为“复习旧课————精讲新课——师生总结——问题训练——规范指导”,在五环节中。第一环节保持不变;第二环节对“精讲新课”进行创新。具体改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问题导读、评价学习”环节;
第三环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生成单”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内通过相互合作指导来解决。
第三种创建方式:
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综合解决课”转型。“问题道学训练”课的无环节为“复习旧课、巩固知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小组展示、规范讲解——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在五环节中,第一环节保持不变;第二环节,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进行创新,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学习”改为自主完成“问题导读单”,并进行小组内的评价学习;对第三环节进行创新,让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生成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尽可能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解决,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见机进行指导;第四环节、第五环节可以保持不变;基本步骤“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读、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第12课时
创建“问题综合解决”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19
【行动策略1】高质量结构化行动策略。培养“问题性”预见方法。
【行动策略2】导读单开发行动策略。“题导读单成”尽可能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可以在课前下发,“问题导读单”是教案的组成部分。
【行动策略3】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学生在课前的结构化预习中完成,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完成,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行动策略4】备课创新行动策略。将原有教案改写成为简案,包括课程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和基本流程。重点考虑在教室指导下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知识性问题进行指导。确保“一案三单”质量。
【行动策略5】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精心设计“问题生成单”一定要保证生成问题质量,目的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行动策略6】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单”,一定要保证训练内容的质量,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
【行动策略7】时间优化策略。
【行动策略8】角色转型策略。
【行动策略9】合作分享策略。
【行动策略10】时间效益最大化策略。教师要采用“秒表计时”策略,训练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20
【行动策略11】问题质量优化策略。由个人生成问题——小组讨论问题——学科长整合优化——报班级学习委员优化——交学科教师优化。
第13课时
案例赏析1 :
21
22
23
24
案例赏析2
25
26
27
28
第14课时
第四节“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策略指导】“问题展示解决课”模式,让学生以展示为主的学习方式自解决问题,目的是全体学生装直接参与,达到进一步理解知、巩固记忆、提升能力的目的;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
29
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目标;其次是要求各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按问题解决顺序,以自己有效的方式进行展示问题,可以是“黑板展示式”,也可以是“媒体展示式”,还可以是“纸制文本式”等;再次是对展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生装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解决,教师对于共性总是进行见机指导,并不断地从旁激发学生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第四,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第五,关于本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的解决进行提升和强调,教师让学生概括或畅谈感受。
在“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教学中,主要体现“问题呈现”、“问题讨论”、“展示解决”、“问题训练”、“评价指导”等要素,创建“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有效课堂教学。
第一种创建方式: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法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新课程教师要想创建“问题展示解决”课堂,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环节中;第一环节对“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内容放入“创设情境”、“呈现目标”环节的“问题回顾”中,以知识归纳方式把知识与问题呈现出来进行学习;对于“讲授新课”内容,学生在结构化预习中已经基本解决,教师无须在课堂教学法中讲述。第二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将生成问题呈现出来;第三环节以上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解决,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通过师生相导、生生互导来解决问题;第四环节,嵌入“问题训练”环节,把总结巩固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评价性指导,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第五环节,调整为师生使用合作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升意义,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小组合作、问题呈现—展示解决、合作评价—问题训练、科学评价—总结概括、提升意义”。“布置作业”不作为一个环节。教学法组织形式,最好采用小组作用学习形式。
创建“问题展示解决”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如下:、
【行动策略1】高质量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完成“问题导读单”。
30
【行动策略2】“问题导读单”开发行动策略。“问题导读单”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完成。
【行动策略3】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行动策略4】备课创新行动策略。重点考虑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如何通过展示方式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展示性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参与性问题进行指导。确保“一案三单”的质量。
【行动策略5】研发“问题展示单”策略。精心设计“问题展示单”,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把学生生成问题整合到小组展示问题中,教师自己掌握或平衡和筛选学生问题后使用,一定要保证生成问题的质量,目的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行动策略6】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行动策略7】时间优化策略。
【行动策略8】角色转型策略。
【行动策略9】合作分享策略。
【行动策略10】时间效益最优化策略。
案例赏析。
第15课时
31
第五节“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第一种创建方式:
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知识传递型讲授的五步教学流程是“复习旧课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新课程教师要想创建“自主合作探究课”有效课堂,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环节中,第一环节:对“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内容放入“创设学习情境、自主呈现目标”中,由学生自己主动地以知识归纳方式把知识与问题呈现出来进行学习;对于“讲授新课”内容,学生在课前的结构化预习中已经基本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再进行简单复习;第二环节为“自主合作生成、小组问题呈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将生成的问题呈现出来;第三环节为“小组展示讨论、组间合作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解决,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通过组间相导、生生互导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为“问题探究训练、合作科学评价”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解决,并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代表或组间进行评价性指导,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主合作学习效果,第五环节为“小组总结概括、提升真实意义”学生作讨论,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升意义,自主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基本步骤是:“创设学习情境、自主呈现目标-自主合作生成、小组问题呈现-小组展示讨论、组间使用指导-问题探究训练、合作科学评价-小组总结概括、提升真实意义。”“布置作业”不作为一个环节。教学组织形式,最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创建“自主合作探究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行动策略1】结构化完成作业策略。
【行动策略2】优质完成作业策略。
32
【行动策略3】学生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
【行动策略4】学生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行动策略5】备课创新行动策略。教师创建备课文件夹,确保“一案三单”质量。
【行动策略6】追求时间效益策略。
【行动策略7】角色调换策略。
【行动策略8】分享荣誉策略。
【行动策略9】学习组织形式创新策略。第16课时
案例赏析一:
33
34
35
案例赏析2:
36
37
38
39
40
41
第三次培训
培训内容: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第三、四单元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16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李国俊
课时安排:8课时
第17课时
第三单元“辅助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辅助课型主要包括“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和“问题拓展课”等。“问题发现课”相当于过去的自习课(学科自习课,不是晚自习课);“问题生成课”既可算作自习课,也可以算作过去“新授课”的一部分;“问题拓展课”相当于过去的“复习课”(即学科复习课)。
课型匹配与选择:
一、 教学容量少——明确一课时,直接选择主课型教学模式。
二、 教学容量中——明确二课时,第一节为问题发现课或问题生成课,第二节为问题综合解决课
42
三、 教学容量较大——明确三个课时,第一节为问题发现课或问题生成课,第二节为问题综合解决课,第三节为问题拓展课
四、 教学容量较大——明确四个课时,第一节为问题发现课,第二节为问题生成课,第三节为问题综合解决课,第四节为问题拓展课。
第18课时
第一节“问题发现课”行动策略
【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教学指导策略
如走进文本的“六字诀”(读、划、写、记、练、思),如何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完成《问题导读单》,如何在完成《问题导读单》以后生成高质量的问题等,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问题发现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
43
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
问题发现,完成任务,小组评价;
个性问题,小组解决,合作探究;
共性问题,小组生成,教师引领。
4、《问题导读单》开发策略。
问题分类,问题包括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
5、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第19课时
第二节“问题生成课”行动策略
“问题生成课”是“问题发现课”的继续或延续,主要是进一步解决发现课上生成的问题,然后优化、提升、整合,向实现教学目标更进一步。
【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44
在完成《问题导读单》评价后,指导学生生成高质量问题,重点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问题生成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
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评价;
个性问题,组内展导,规范指导;
小组问题,合作解决,多元评价;
共性问题,归纳总结,分享延伸。
4、《问题生成单》开发策略。
理清问题分类,根据问题分类(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惯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和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引导和提炼。《问题生成单》的提炼方式有两种:一是学生生成不出来,教师就应以自己生成的问题为主;二是如果学生生成的问题质量较好,能够涵盖教师生成的问题,就应以学生生成的问题为主。
5、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45
第20课时
成功案例介绍
46
47
第21课时
第三节“问题拓展课”行动策略
基本流程为“展示问题,归纳知识——师生总结,交流解决——问题训练,合作评价——关键问题,师生展导——归纳重点,生成意义”。第一,教师指导学生回顾问题,挖掘问题,展示问题。第二,教师或学生拓展,对课程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进行有效整合。第三,教师创设多元化的训练情境,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第四,对于关键性问题,教师或学生进行拓展性展示和指导。第五,教师和学生归纳重点,生成新的意义。
48
【行动策略】
1、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2、有效学法指导策略。
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3、教学设计创新策略。
创设情境,展示问题,归纳知识;学生拓展,展示问题,总结归纳
问题训练,提升能力,单位效率;关键问题,师生共展,规范指导;问题归纳,生成意义,体验成功。4、《拓展训练单》开发策略。
第22课时
成功案例介绍:
49
50
51
第23课时
52
第四单元 创建有效教学的两大支持系统行动策略
第一节小组合作学习系统的行动策略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的样子,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教师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的讲授方式讲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是。学生新鲜几天后就烦了,学习意识又回到了原有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设,花架子,最终丧失了其功能。
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内聚力。许多教师将讲授式课堂教学终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虽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教师依然按“一对多”的提问方式与学生单向交流和对话,忽视小组的存在,在不知不觉终削弱了小组学习的内聚力。
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具,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事先没有生成可供小组学习者讨论与交流的问题,既没有明确的、有价值的主题,也没有“问题单”或“问题生成单”来引领,仅关注小组讨论和代表展示,缺乏任务驱动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的分配及设置。
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管理自由松散。
5、小组内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
6、学生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
53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
(三)行动策略
1、激发愿望策略
2、评价机制策略
3、问题生成策略
4、问题训练策略
第24课时
第二节 差生转化系统的行动策略
一、 差生:缺乏学习愿景,不善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效率低下的学生。
二、 差生的成因:一是素质因素类(智力程度差异);二是人格因素类(兴趣、动机、习惯差异);三是环境因素类(学校、家庭、社区影响);四是身体因素类(视力、听力、疾病影响)。
54
三、 行动策略
(一) 全纳策略
策略一:真诚地爱学生
策略二:悦纳每位差生
策略三:完整视觉看待差生
策略四:用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个差生。
(二) 研究策略
策略一:分析成因
策略二:建档观察
策略三: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
(三) 点燃策略
策略一:激励理想,唤醒动因,规划愿景
策略二:唤醒自信,激发愿望,树立信心
策略三:激起情感,呼唤热情,唤起行动
55
(四) 指导策略
策略一:课前超前学习,指导有效学法,学会自主学习
策略二:课中重点关注,鼓励展示个性,人五分层完成
策略三:课后增加交往,定期检查任务,感受成功喜悦。
策略四:指导有效记忆,创设展示平台,体验成功乐趣
(五) 合作策略
策略一:创设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策略二:规范合作学习,人人都当代表,课课都有责任
(六) 评价策略
策略一:低目标,小任务,及时评价
策略二:容小错,勤肯定,赏识评价
策略三:正心态,中情感,微笑评价
策略四:交朋友,立契约,真实评价
策略五:重态度,强训练,情感评价
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