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
作者:周伟 朱金波 刘海增 闵凡飞 刘令云 蔡川川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论证了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潜质的团体,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创新自信、缺乏创新的施展平台和机遇;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方面予以解决,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学校提供完善的创新平台,同时发挥好社会第二课堂的作用,“三管齐下”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要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49-02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开放的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完善我国创新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产出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作为其创新产出的个体,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就是创造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即为创新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创新思维能力即产生新的思想的能力,创新思维一旦产生后,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践。实践能力就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潜能。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来看,大学生无疑是最具创新潜质的团体,但如何去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储备上较充足,范围较宽广,但是由于高考文理分科,使得选择不同学科种类的学生偏重于获取单科类的知识: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社科类知识,而文科学生缺乏自然科学的知识。这种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思维上极大局限性,而应试教育中以“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方法也使得学生只注重对某一问题获取唯一最优解,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热情,从高中那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每个人都渴望展现自己的个性,都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是若论及具体要干什么或者为什么要做又感觉很迷茫,所以在外界环境作用下反应被动,无法形成自己的主见。普遍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缺乏创新的自信,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盲目地接受权威思想,对于教师和专家的言论和成果深信不疑,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因害怕批评而不敢轻易地提出。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予以考虑。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①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培养。大学生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需要领会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数量庞大,普遍面临着毕业、考研、考证、就业及学习等一系列的竞争压力,而缺乏创新力的大学生将会在学校、社会的竞技场中败下阵来。为此,大学生应当改变陈旧观念,摆脱“权威至上”的想法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非逻辑思维。②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当有了一些好的想法,可以尝试着运用到这些活动中,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地反思,找出原始想法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中将好的想法继续完善并实施,而那些不可行的想法则应该及时丢弃或更正,同时反思出现问题的地方,这样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③处理好非智力因素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科学理想。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样更容易激励自己,形成继续开展创新行动的动力源泉。树立创新的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利用好一切学习锻炼机会,在探索问题时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逐渐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向自己的同伴、老师寻求帮助,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形成团结共赢的局面。
2.学校提供完善的创新平台。①完善教学培养模式和制度。校园是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中最重要地场所,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观念。学校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时需要考虑文理学科的比重,在侧重本专业学科的前提下,开设相关文学课程和其他必要学科,弥补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弱势,完成多学科的综合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为人处事的传道人,学校应重视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引进一些有思想、有活力的年轻教师。教师带头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开展创新活动,给学生做好模范作用。②提供创新实践平台与基础。有了创新思维和新想法,需要平台或机会来检验实践,学校在这方面应当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活动,让大学生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创新能力,得到素质的提升。学校应该加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投入,优化校园资源配置,如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分配;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协助教师完成一些项目的研究,通过具体的实验设计、探讨和论证,体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完善校内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指导和资助学生创业等。③完善创新成果激励制度。除了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能力的平台,学校应该做好宣传推动工作和完善的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对学生或教师在创新活动中取得的成果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在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社会实践中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在竞赛中活动中取得佳绩的同学给予奖励,学校的宣传推广、树立优秀人物典型。完善教师评价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度,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取得成果计入评优及评选职称的材料中,激励教师投入学生创新指导工作中,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创新科研活动注入动力。此外,社会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的创新培养起着辅助作用。这其中需要政府发挥其引导作用,协调促成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结合学校科研人才的优势与企业的实践平台,完成创新学生的联合培养机制。社会媒体应积极报道大学生在“三下乡”、“企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弘扬创新、宣传创新的正能量环境。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笔者以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14、2015、2016三届学生为样本,参照以上培养途径和方法,在每届学生中选取8位学业成绩在不同阶段的学生,按照高低年级搭配,组成3个大学生创新团队。在团队建立初期实行半月例会制度,每15天召开一次例会,学生在例会上汇报学习及工作情况,教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后期由学生自主召开例会,提交学习报告。在为期1.5年的创新团队生活中,学生需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立项、挑战杯、节能减排、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活动,以获得校级一等奖为达标条件。在创新活动中,学业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创新实践在各方面进步明显,既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综合素质有非常大的提升。最终,在创新团队24名学生中,有15名学生选择读研,占样本总数62.5%;6名学生就业,占样本总数25%;3名学生创业,占样本总数12.5%。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高级知识型人才,肩负着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在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压力,只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才能脱颖而出。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必然要求。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发展前进的新鲜血液,应该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116-121.
[2]郑钢丰,朱金波.浅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31-32.
[3]黄牧怡.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系统[J].江苏高教,2009,(3):79-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