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道岸墙施工方案

2020-01-08 来源:年旅网


河道岸墙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贵州省铜仁市灯塔物流园区14号地块的梯田化场平,位于地球河两岸,按照场地布置要求,将在河道两侧形成长约125.64米的岸墙,垂直高9.7米,顶宽0.7米,基础宽度为5.16米、埋深为2.25米,岸墙面坡1:0.08,背坡1:0.35,基底坡度1:0.15。墙背透水性填料回填夯实,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墙体采用C15毛石混凝土。挡土墙基底大部分置于稳定的基岩中。现场勘察地形原有河道宽度约为25米,现设计为10米,河道水流量较大,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两侧围堰的方法进行开展施工(附如下左侧施工布置图,右侧施工时方案一致)。

二、 施工进度计划

工程计划工期:施工准备日期为2012年8月10日,开工日期为2012年8月19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9月25日,总工期45天。 三、 施工组织

1、施工准备

1.1图纸审核及原地貌复测,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

1

行复查。

1.2岸墙毛石选用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及抗压强度不低于MU30毛石。 1.3 选用购买商品C15混凝土。 1.4修建临时施工便道。 2、施工工艺流程

2.1围堰施工工艺流程:现场勘察→清除所有障碍物→围堰施工→河道排水、清淤、土方开挖→分层回填压实→岸墙施工→拆除围堰。

2.2岸墙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流水导流→挖除换填→机械碾压夯实→基槽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立模加固→安装泄水孔→做滤水层→浇筑混凝土并人工摆片石→拆除模板→养护。

3、施工方案 3.1施工场地准备

3.1.1测量放线,定出桩位中心线及开挖边界线。

3.1.2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3.1.3我部计划靠近河道中心处根据工程实际先往右侧挖机进行清理河道淤泥排水通道,至少预留10米宽,以最大限量减少壅水对施工安全、质量造成的影响。围堰施工时是先围右岸,当右岸墙体施工完后再进行左岸围堰的施工。

3.1.4围堰施工

为保证围堰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抵抗河水的压力,堰堤应筑成向迎水面拱的弧形,拱起高度为河宽的10%,并不小于2 米,在堰堤背水一侧边坡中打两排木桩加固。木桩的稍径不小于 10 厘米、长为4~6 米,排距1.5 米,桩距1.0 米交错排列;在木桩的内侧用装满粘土的编织袋筑2 米宽的小堤,后填筑堰体。土石方工程至少5.0 米宽。在堰体迎水面满铺一层太阳布,并铺往河床一侧不少于2 米,上下层太阳布搭接长度为1 米,其余接头搭接为 0.5 米,最后在太阳布上覆盖一层编制袋装土。

填筑堰堤的材料应以土石料各一半为宜。当堰堤填到一定宽度后,应在迎水面一侧填筑厚度为0.5~1.0 米的一层粘土层,以利阻水、减少渗水、漏水。填筑可从两边向中间进行。

根据实际情况围堰完成后,应立即将堰内水排干和清除河底的淤泥回填,再进行下一步岸墙基坑开挖。

3.1.5清淤回填方案

2

由于工期紧,河道及水田淤泥呈流塑状,稳定性极差,难以按正常施工。针对此难点,经我部相关人员研究讨论,决定采取拌干土法清淤方案:先进行排水;待水充分排干后,从一侧倒干土与淤泥进行拌合(比例为1:1),使流塑状淤泥变为塑状,便于机械施工;清完一段淤泥后,及时回填山皮土,压实,形成一条临时便道,以利于后续施工;逐段向前推进,完成清淤;回填山皮土。此方案关键在于把流塑状淤泥变为塑状,因此若按1:1比例未能达到要求时,需适当增大干土比例。

3.1.5.1清淤施工工艺:现场勘察→机械准备→测量放样→排水→清淤逐段推进→借石渣回填碾压→清淤完成。

3.1.5.2 清淤施工方法

a)、进行现场勘察,查看现场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准备好合适的材料、机械。

b)、根据图纸进行测量放样,定出清淤范围。 c)、充分排干水。

d)、从一侧倒干土与淤泥进行拌合(比例为1:1),使流塑状淤泥变为塑状,因难于一次装车,先把淤泥堆放至旁边场地晾晒,晾晒完成后再二次装车运走;清完一段淤泥后,及时回填山皮土,压实,形成一条临时便道。

e)、逐段向前推进,完成清淤。淤泥弃置于弃土点,运距暂定1.6km。

3.2开挖 3.2.1基槽开挖

采用1.2m3斗容量的日立液压挖掘机一台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开挖,每段15或20米。 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基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单位进行调整。 如果基坑底有大量的渗水时,设集水井采用大型的抽水机进行24小时不停抽水,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在抽水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一发现异常,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3基础施工

3.3.1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商品C15混凝土由砼罐车运送到现场。 3.3.2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砼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3.3.3砼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砼收缩开裂。

3

3.4墙身浇筑

3.4.1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岸墙浇筑边线。

3.4.2模板安装.

(1)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砼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5)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6)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砼面的观感质量。 (7)模板采用M14×500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0×500的间距布置,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以防扔填片石碰坏PVC管.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间距不得大于300㎜。

(8)支架结构的立面或平面均应安装牢固,并能抵抗振动或偶然撞击作用。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对支架的立柱加以固定。

3.4.3浇筑砼

(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由于墙身较高,因此决定墙身混凝土分每一次浇筑1.2米高逐步完成,施工缝接茬采毛片石连接,片石规格不得小于15cm,间距不得小于15cm,且距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25cm。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d)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f)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4

g)墙身混凝土浇筑的同时抛扔毛石,毛石与毛石之间必须有混凝土包裹,抛扔毛石时严禁毛石与模板直接接触,砼中毛石的掺量控制在20%范围以内。

h)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i)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g)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k)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型、凸型。

(3)混凝土振捣

a)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

b).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c). 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d)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4)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 a)毛石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30。

b)毛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 c)毛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5

d)毛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5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25cm。

e) 最上层毛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

f)毛石采用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注意毛石不能碰伤模板及PVC管。 g)浇筑完成后,在砼初凝前,在砼接茬面栽少量毛石。 h)毛石体积不得超过毛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0%。 3.5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3.5.1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黏土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

3.5.2当墙身毛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毛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3.5.3墙背回填材料采用透水性填料,按45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

3.5.4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2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φ10cmPVC管伸入墙背10cm,端部20cm处用土工布包裹。最底排泄水孔下部及墙顶以下0.5米的范围内设夯填黏土防渗层。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4%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

3.5.5岸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5m或2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0.03m,岸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20cm。

3.6混凝土养护:

3.6.1.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3.6.2.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3.6.3. 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3.6.4. 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3.6.5. 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3.7.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

3.7.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3.7.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3.7.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3.7.4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3.7.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3.7.6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3.8混凝土缺陷处理

3.8.1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由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却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3.8.2当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物收缩缝或产生膨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的要求。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3.8.3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

3.8.4模板的拆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物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3.8.5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

3.8.6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保存。 3.9脚手架搭设

3.9.1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为Φ48×3.5,Q235钢,

距1.2米,纵距1.8米,步距1.8米,每12-15米设剪刀撑一道.立杆底设垫木,面积不小于0.1m 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下皮200mm,并需按规范要求搭设密目安全网。

3.9.2单管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在高度方向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1m,不小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四、质量保证措施

7

1、组织学习各种有针对性的规则、规范,严格掌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2、从第一个分项工程开始,先抓样板,做到开工必优、一次成优、样板引路。 3、抓开挖质量关,勤测量复核。

4、抓好原材料及工程试验关,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使用。 5、片石砼抓好立模支护关,控制好中线、水平、结构尺寸。

6、抓好砼的生产、浇筑、捣固关、砼严格按配合比施工,砂、石料过磅计量。捣固密实,以内实为根本,外表平整美观,线条接缝整齐。

7、施工全过程领工员监督,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砼。 五、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地”实施办法建设标准化工地,进行安全施工。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由专职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监督。

3、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堆放必须整齐,实行文明施工,对脏、乱、差的工地要严肃处理。

4、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工地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坚决制止。 5、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6、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必须持证上岗。 7、安全用电措施

采用通用的安全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置。主要配电箱均作接地以防止感应电伤人。

照明线路不能与动力线路混用,钢筋木工机械、搅拌机等电动机械使用的电缆必须严格检查,不能使用绝缘性差的或有破损的电缆。

机械设备移位、电器检修时必须断电操作,严禁带电作业,并挂上警示牌。移位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专人照看电缆,防止电缆压坏损伤。

移动电器修理电器由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严禁操作。 8、施工操作安全措施

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计安全,时时讲安全。 执行岗位责任制,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 9、交通安全措施

车辆出入口由专人指挥,避免施工段交通事故的发生。 重型运输机械的施工通道要及时养护,避免车辆倾覆。

8

10、夜间施工安全措施

施工作业面的照明应有足够的高度。 施工人员安排应合理,不应过度疲劳。 六、环境保证措施

1、制定环境保护计划,严格施工管理,创标准化施工现场。施工前做到全员教育,全面规划,合理整体布局,为当地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整洁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2、安全环保部设环保工程师负责日常环境保护工作,对工点提出施工过程中环保要求,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对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落实。

3、现场临时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及时洒水,防止道路扬尘。水泥等粉细散装材料,采取室内存放,运至工点后用棚布遮盖,卸运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扬尘。

4、施工现场设置搅拌设备时,安设必要的防尘装置。

5、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控制污水定向收集处理,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严禁将含有污染的物质或可见悬浮物的水直接排入河渠、水道。

6、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源,所有机械废油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理,杜绝随意泼倒。

7、在机械选型上优先考虑低噪音施工机械,对移动施工机械设置消声器、固定机械安装抗震板或隔振器等设施降低噪音,必要时设棚布及其它声源屏障进行消声处理,降低噪音污染。

8、施工现场的布置,保证施工点远离居民集中区和其它环境敏感点至少150m。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学校、医院的敏感时段。在村庄、居民区附近施工时,注意避开午休、夜间施工,减少对地方居民的干扰。

9、施工期间,对施工区域内的树木、农田、果林和野生动物生长环境进行保护,随时接受各级环保部门对本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七、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使施工人员认识到文明施工是体现企业形象、施工队伍素质的反映,是安全生产的保证,是工程优良、快速施工的前提,增强文明施工和加强现场管理的规范性和自觉性。

2、由综合办公室专门负责抓文明施工工作的监督管理,针对工程的特点,提出文明施工要求,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制度。

3、了解当地的风俗民风、民情民俗,爱护群众,保护群众利益。坚持互助互利的原

9

则,充分调动地方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地方人力物力的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文明施工的环境。

4、遵守政府的法令法规,做到依法经营,规范施工。出现纠纷应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以取得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依靠地方政府妥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5、严格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创建标准化文明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设备、材料堆置范围有序,路沟畅通,管线齐全:生活、娱乐设施丰富齐全,各类标牌、安全警示牌和宣传标语齐全,安全施工。

6、项目员工做到举止文明,待人礼貌,体现企业形象。工区管理人员和对外业人员,应努力维护企业利益,处理问题有礼、有理、有节,为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信誉。

7、所有进入工地的施工人员必须挂牌上岗,并配带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8、机械设备停放有序、保持清洁,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遵章守纪,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保证交通安全和施工安全。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