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翔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基础工程项目建设也愈加广泛,特别是在通信工程上,我国每年的工程数量都呈指数级的上升趋势。在21世纪我国的通信工程主要以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信息工程应用领域也加强了对综合集成化的技术使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通信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对通信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具体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结合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管理在施工中要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关键词】通信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综合集成化;研究应用【中图分类号】TN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9)12-0118-021引言
在我国通信工程中对工程管理的应用过程是极具复杂性的,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受到很多的限制因素,结合通行工程施工特点后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将通讯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提升通讯工程的施工效率。2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目前情况,我国的通信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建市场和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讯工程的运行实施效果以及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在通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通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由此以来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就必须要加强和完善,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通信工程也逐渐展现出了工期长和任务量的大的特点,因此在通讯过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通信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此外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耗费成本进行预算估计,来为通信工程中的成本管理提供充足的数据基础支持。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通信工程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侧面推动了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3在通信工程中信息化管理的具体作用
在通信工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具体作用可以有效地对通信工程中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起到优化作用、促进了通信工程中的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实现通信工程产品多样性和增加了通信工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3.1 对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具有优化性作用
在当前的通信工程施工企业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性。从而导致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灵活性较差,且横向沟通较为困难,但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组织机构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广大用户的需求。因此在通信工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就可以有效的调节当前的组织结构和对当前施工过程中的业务进行合理的优化,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收集、管理和利用其他信息,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2 促进了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多样化随着当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信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
118
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产品的质量和形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应用。通过实施有效的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不仅仅可以将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全面的提升,还可以有效地开拓通信工程,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3.3 增强市场上的企业竞争力,进行有效成本控制我国当前通信工程行业中所面临的市场压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随之上升,因此在通信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管理化技术,可以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通信工程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就可以有效的掌握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不仅仅可以保障了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促进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4信息化管理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信息化管理在通信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构建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化平台和对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
4.1 可以构建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管理措施,在通信工程施工中构建出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主要是以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方向为主,在管理过程中突出了通信工程在管理过程中的业务流程主线,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功能模块和对应的监控数据,为通信工程中不同的管理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从而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和业务整合、联动、共享。其次还可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通信工程中工程财务、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等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进一步促进通行工程施工管理的进度质量。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通信工程中的项目管理和办公平台进行考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通信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管理流程,将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考察、监理单位管理、物料管理和供应商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其次,通过办公平台将不同单位和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作业流程进行规范,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升信息化管理的管理效率,从而保证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4.2 对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对通信工程中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工作
信息记录材料 2019年12月 第20卷第12期 信息:技术与应用教学设备管理中的计算机故障管理技术应用
王志国
(南京航天广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学设备越来越智能化、集成化与网络化,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为教学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故障管理技术逐步被应用于教学设备管理中。文章阐释了计算机故障管理技术在教学设备管理的应用原理,分析了其在教学设备管理的应用设计,并尝试提出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希冀对教学设备的高效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教学设备;故障管理技术;故障诊断【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9)12-0119-021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设备被引进,并成为学校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人才培养、办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然而随着教学设备数量及品类的增加,教学设备的管理难度逐步加大,教学设备故障排查与处理方面的隐患与日递增,单纯依靠人工排除与处理已无法满足教学设备管理的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与使用时间,亟需加大对教学设备管理的重视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并探索教学设备科学管理之道。
2计算机故障管理技术在教学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原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设备的普及,计算机故障管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诊断、处理与修复故障等方面的功能逐步完善,并已发展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即由感受器、诊断器与执行器三类部件共同组成的故障管理系统。在计算机故障管理系统中,感受器主要用于故障信息采集,由监控硬件状态的实体传感器与记录软件运行情况的状态数据结构构成,通过监控目标设备各元件的运行状态来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诊断器是计算机故障管理系统的故障诊断者,由具备故障诊断能力的软件模块构成,它以感受器提供的各项软硬件信息为初始条件,以故障在系统中扩散机理为依据,对感受器观察到的各种异常现象进行推演,进而寻找并发现故障根源。执行器是计算机故障管理系统的执行者,它可以接收诊断器故障诊断结果,并根据故障诊断结果作出自动隔离、向用户发出故障预警、故障修复等反应的元件。
人员对所有的机器设备进行统一的编码,然后将这些编码录入到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中,这样就可以在具体的通行过程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含有编码的通信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将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施工设备,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都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5结语
在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将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此外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将
3计算机故障管理技术在教学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3.1 优化感受器设置 实时发送故障信息
运用计算机故障管理技术来优化教学设备管理,首先要优化感受器设置,以及时采集教学设备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与状态数据,并实现实时发送,为设备故障处理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据。首先,应做好硬件状态监控的实体传感器安装工作,譬如,在电源箱外部输入端与各设备电力输出端安装点位传感器,安装电源箱、中控、功放、投影仪等设备核心元件温度传感器。其次,应在中控与各设备串口安装通信记录采集设备,实时监控与记录软件运行情况。最后,在各教室主机中应配置故障现象报告接口与故障报告程序,汇总感受器获得的状态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至故障监控主机,并通过故障现象报告接口为设备管理者提供故障现象选项,以便操作人员选择与处理。
3.2 采用故障推演算法诊断故障源
诊断器是安装于故障监控主机中的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软件模块,其故障诊断效果与故障推演算法有直接关联,而基于受教学设备拓扑结构影响的故障扩散机理又直接影响着故障推演算法的有效性。众所周知,教学设备故障扩散具有广度大、深度前等特点,因此或可尝试用若干个节点符号来表示教学设备可能出现的多种故障及引发的异常现象,并用有向线段来连接故障与外在现象,以构建故障扩散机理逻辑关系图。诊断器在接收到感受器传来的异常现象后,可直接依据故障扩散机理逻辑关系图快速推算出教学设备故障源所在,并实时将故障源信息传送至执行器。
3.3 执行器生成故障诊断报告 向管理员预警
当执行器收到诊断器传输的故障源信息后,将生成故障诊断详细报告,并通过一些报警信号装置将故障信息传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进行有效的协调,从而提升通信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参考文献】
[1]王建新,杨世凤,史永江,童官军.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5,(04).
[2]孙建设,史磊,陈鲁华.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精密电压电流幅值变换器[J].变压器,2014,(12).
[3]梁明,毕亚雄,顾宏进,杨慧娜,刘文霞.一种新型的通信工程和能量管理系统[J].电工技术杂志,2014,(05).
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