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02-07 来源:年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赵晨钢

来源:《对外经贸》2011年第09期

[摘 要] 移动电子商务是通过无线电子通信设备与因特网结合进行的有效的电子商务活动。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中还存在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诚信缺乏、支付手段缺乏安全保障、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安全保障维护,完善移动支付手段和机制,规范交易中的诚信机制,有效降低运营费用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移动商务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9-0053-02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商品和服务买卖并交易服务的过程。移动终端是可以接入无线网络的设备,在移动电话、无线固定电话、PDA和带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等。主要服务范围包括无线CRM、移动支付、移动银行与移动办公等。它能提供银行业务、交易、购物、个人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娱乐等服务。也就是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呼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一、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已开始应用。中国移动在国内许多大城市推出了若干商用试验网,手机用户可在这些大城市中使用漫游业务。无线互联网服务陆续被电商网ToeCom.com.cn、搜狐、阿里巴巴、诺基亚公司等大型电子商务公司推出。个别城市的移动通信公司还同步推出了WAP门户站点,并成功地为梅林正广和、华印科技等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移动电子商务系统。所涉及到的商务领域有书籍、音像制品、软件、门票销售、旅游服务和网上证券交易等。随着2.5G在全球投入大规模使用以及3G局部商用乃至大规模使用,使用移动电子商务的人数将有大幅度上升。 二、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涉及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比较欠缺,依据消费者认可的影响因素是国内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领域和焦点。然而,这种研究没有将这种影响因素进一步扩展,深入剖析各类因素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而是仅仅停留在少数几个影响因素的层次上。同时,随着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更需要充分深入地研究,扩大新领域的理论研究,如对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应急行动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这些新领域的应用特征又不相同,因此,需要加强将移动电子商务和这些领域的服务特征相结合。

2.安全保障不够

尽管移动电子商务给工作效率的提高带来了诸多优势,但安全问题仍是移动商务推广应用的瓶颈。因此,安全问题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基石,更是移动电子商务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由于有线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不完全适用于无线设备,无线设备的内存和计算能力有限而不能承载大部分的病毒扫描和入侵检测的程序。且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法律规范不完善,信用意识淡薄、移动终端限制了安全性能的提高和无线网络本身的开放性降低了安全性等原因导致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威胁。 3.诚信缺失

与传统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一样,主要体现在交易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方面。在移动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通过移动网络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这势必要披露个人信息,诸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工作、地理位置等,个人的隐私极易被一些商家进行利用,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如垃圾短信,垃圾邮件和骚扰电话等。目前,在我国个人隐私保护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个人隐私问题也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支付手段缺乏安全保障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丰富而又合适的支付手段,只是保证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保证网上交易安全的一个方面。现在,担心银行信用卡等被窃已经成了影响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的最大障碍。据报道,在网络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每年因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亿美元左右,电子商务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主要有:手机与银行的支付业务绑定,利用移动服务商那里建立的专门账户,或者直接从话费中扣除。但是从移动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上来看,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移动支付还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问题,缺乏用户基础、产品服务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必须通过银行信用卡等金融电子支付手段来完成资金的收付流程。如果没有丰富的、合适的电子支付手段相配合,电子商务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商务”,只能是电子商情、电子合同,无法实现网上成交。因此,在互联网上,既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和保密,必须强化网上认证程序,完善电子支付系统和网上安全机制,还要保证电子商务的方便快捷和资源共享。否则,必将阻碍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5.使用成本较高

虽然目前中国的手机的价格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但上网条件较差,速度很慢,使用网络条件较好的3G业务,则需要使用专门的3G手机或上网本。而目前市场上的3G手机价格大多在3000元以上,上网本的价格也在2000元以上,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显得过高。目前的移动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商都是按流量或小时收取上网费用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费用都较高。从各运营商推出的3G业务套餐来看,月租基本上都在百元以上。目前中国的上网费用远远高于国外的水平,据《光明日报》报道,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国的比例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平。

赵晨钢: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完善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

在对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注重理论的研究深度和方法。根据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全面开展对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随着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在对移动电子商务研究采取实证方法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移动电子商务经济学、消费行为,战略和商务模式,安全技术,应用服务接纳模型,以及移动电子商务跨文化的研究。 2.加强安全保障维护

借鉴国外的安全保障方法,我国可以采取无线公共密钥技术,端到端的安全策略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健康发展。在技术手段的前提下,还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等安全机制来确保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比如加强移动电子商务安全规范管理;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范产业发展,构建安全交易环境等。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移动安全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保护着商家和客户的商业机密和财产,同时也为服务方和被服务方提供极大的便利。事实证明,只有将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营造一个安全的移动电子商务环境。 3.规范交易中的诚信机制

借鉴传统电子商务的一些做法,帮助解决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诚信问题。可以在移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通过强化主体资格的身份认证管理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者是数字签名的技术手段来确保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采取交易实名制的做法,这在移动电子商务中也是切实可行的。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终端号码是惟一的,可以和真实的身份一一对应,这样就可以通过最终端的有效管理,降低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风险。这样交易过程中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随之大大加强了。

4.完善移动支付手段和机制

完善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这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其中支付机制的完善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首先,要加强各运营商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消除支付障碍,从移动通信的运营商入手,不断增强移动客户端的功能和数据传输的速度。然后,鼓励移动终端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户使用移动支付功能,对各移动通信的运营商要降低移动支付的相关费用。最后,整合各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异构支付平台,从而建立一个多元化良性发展的移动支付平台和选择空间。 5.有效降低运营费用

资费的降低、终端的丰富和应用的精准化都不是某个企业能够单独实现的,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作。运营商具有最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因为它们拥有最多的市场资源。但这种合力要以开放共赢的模式来体现。营运商应该在移动网络的发展过程中,避免重复建设,开源节流,降低营运成本,降低业务资费。同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的优惠套餐业务,吸引各层收入者使用。当确定利润分配模式后,整合者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平台建设和服务上,包括市场调研和推广、加速内部信息传递、建立协调机制等。整合者不可过多干涉移动互联网内容细节,应该将决定权交给竞争机制。这样既保证了各方利益合理分配,又调动了设备商、终端商、软件商、内容服务商以及传统行业的合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应洛.中国移动商务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信息系统学报,2008(3). [2]汪应洛.电子商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J].中国学科基金,2007(4). [3]赵干辅.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当代通信,2005(22).

[4]叶乃沂,何耀琴,杨莉,王谦.电子商务[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5]孔伟成,陈水芬.网络营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刘杰,王春萌,范春晓.移动电子商务及WPKI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2(2).

[7]旋奈德(Schneider,G.P.).电子商务——经济教材译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史蒂芬·陈.电子商务战略管理(第2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Wade,M.,S.Nevo.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erceptual Instrument to Measure E-Commerce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6,10(2): 123-146.

[10]Belanger,F..E-Commerce Web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from the Field[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2006,4(2): 1-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Fisher,J.,H.Scheepers,R.Scheepers.E-Commerce Research in Australia[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7,19(1):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