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一篇 建筑学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

2021-01-22 来源:年旅网
第一篇 建筑学

第一章 建筑史基本知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的建筑类型有居住建筑、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等。

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木架构体系2.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3.建筑物等级4.院落式布局5.山水式园林

1、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架体系,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形式。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大木作包括梁、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

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枋(横架在柱头上连贯两柱的横木)、椽(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柱等,

小木作则是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梁柱间运用棉卯结合,由于律卯是绞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其中规定了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

构件的定型化。

斗拱亦作斗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

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

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而且它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与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因此,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模数。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 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 的布置方式来表示,也就是说,单体平面主要是一种完全根据结构要求而来的形式,并没有因为使用功能的要求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组织。比如,谈到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这一名词则是指其平面结构布置是内外两圈柱。

2、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我国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遗址和北京清故宫太和殿为十一开间。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若有斗栱,则按前后挑檐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计算。清代各步距离相等,宋代有相等的,递增或递减以及不规则排列的。为了配合使用要求,在结构上出现了增减

柱距和减柱造等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得到更多更灵活的平面形式。增减柱距称为移柱造,移柱造在辽、金、元时非常盛行,大概是此时受《营造法式》的限制较少所致,因而结构上有很多创新。佛塔和园林建筑不受规制的约束,因此单体平面形式多变。古代单体建筑中是用“间” 作为度量单位,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无院不成群。

3、建筑物等级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庑殿、歇山、攒尖(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攒尖顶)、悬山及硬山,按重要性可设重檐。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①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②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问,依次为9、7、5、3间。③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白色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4、院落式布局 用单体建筑围合成院落,建筑群以中轴线为基准由若干院落组合,利用单体的体量大小和在院中所居的位置来区别尊卑内外,中国的宫殿、衙署、住宅都属院落式布局。

5、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强调虽有人作,宛自天开。欧洲古典园林几何规则式构图,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体,人工造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