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的“青桐模式”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深化“三农”金融服务课题组 [摘 要] 农行横县支行切实贯彻落实总行“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全力推进服务‘三农’工作”精神,在“整村推进电子银行产品及改造用卡环境示范村”试点工作中,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建设,向农户提供综合化的现代金融服务,探索出农户满意、前景良好、地方政府称赞的“青桐模式”。
[关键词] 三农;惠农卡;金融服务
农行广西分行(以下简称“广西分行”)是农总行面向“三农”第一批试点分行之一。农行横县支行(以下简称“横县支行”)既是广西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的第一批试点支行,也是银监会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联系行。横县支行在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过程中,立足本地县域经济特点,紧密围绕满足“三农”客户金融需求这一主线,创新服务理念和经营思想,系统再造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努力克服“三农”客户地域分散、需求季节性强、金融交易频繁、单笔交易量小以及自身网点、人手有限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制约,充分运用有限的经营资源,大胆探寻服务“三农”的方法和路径,在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的艰辛实践中,探索出“三农”客户满意、经营效益良好、地方政府称赞的“青
桐模式”。
一、横县县域经济及金融业发展概况
横县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市辖县,与南宁市相距1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是广西工业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区和西南出海大通道沿江(珠江主航道)、近海(北部湾)、靠城(南宁市)的重点县。全县共辖14个镇3个乡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302个村(社区),总人口117万人,居广西第6位,其中,县城人口13万。
横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达103万人,农户23万户,形成了优质稻、蔗糖、茉莉花、甜玉米、桑蚕、食用菌、水产畜牧、林业等八大优势特色农业。横县素有“中国茉莉之乡”之称,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和花茶加工生产基地,也是广西蘑菇生产第一大县、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广西桑蚕主要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基地。2009年,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 1亿元,同比增长15.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GDP比例为31?36?33;实现财政收入7. 1亿元,同比增长22. 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7元,同比增长15.31%;农民人均纯收入4555元,同比增长22.4%。
2009年末横县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见下表。
,横县有农行、工行、建行、中行、信用社、邮储、
目前
北部湾银行、农发行等8家金融机构, 86个营业网点,850名金融从业人员,其中,农行横县支行有营业网点15个(乡镇网点8个、县城网点7个),在职员工184人。2010年6月末,横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1. 3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8. 38亿元,其中,农行横县支行各项存款余额30. 7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 73亿元。
二、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的“青桐模式”
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是广西分行“整村推进电子银行产品及改造用卡环境示范村”的试点单位。青桐村离校椅镇8公里、距县城30公里,是横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村,下辖青桐、竹花、江平和坛僧4个自然村,有常住村民841户,约3500人。全村耕地面积464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甜玉米和水果。青桐村90%的农户种植甜玉米,每年种植4茬,甜玉米产业规模大,产品作为蔬菜主要销往广东。
2008年10月以前,青桐村只有农村信用社在当地设有营业网点,农户基本上使用现金结算,现代金融产品使用率很低,农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面临着“结算难”、“贷款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青桐村金融服务比较薄弱的问题,满足村民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青桐村经济发展, 2008年10月,广西分行将该村列为“整村推进惠农卡及改善用卡坏境示范村”试点单位,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推进试点工作。试点工
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横县青桐村整村推进惠农卡业务及改善用卡环境示范村实施方案》,对整村推进惠农卡业务及改善用卡环境示范村工作目标、步骤和时间进程做了周密部署,明确由分行电子银行部、银行卡部牵头,营业部配合、横县支行及网点具体实施试点方案。
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广西分行电子部、银行卡部和营业部选派业务骨干协同横县支行组建了驻村工作组。工作组坚持每月不少于4次进村指导试点工作,支行营销服务人员每天不少于2次进村与村干部、农产品经纪人及农户沟通,了解青桐村金融需求,并经过与村委会的协商,达成了通过“改善金融服务推动甜玉米产业发展”的共识,青桐村挂上了支行授予的《银村共建金穗惠农卡及电子银行示范村》牌匾,“整村推进惠农卡业务及改善用卡环境”试点工作得到了青桐村村委会的全力支持。
针对村民普遍缺乏电子银行基本知识及一些干部群众对惠农卡能否有效解决“没有网点”、“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心存疑虑这一“拦路虎”,横县支行及时展开了“做宣传”、“抓培训”、“搞体验”等一系列基础性的服务营销工作。在青桐村支书、村长、经社联主任村干部的支持和协助下,驻村工作组成员和支行请来文化团体助阵,精心组织了电子银行现场推介会和体验演示,走家串户地邀请村民到现场学习和体验电子银行服务。支行以此为契机,还采取多种措施加
大了电子银行和惠农卡的宣传力度:以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收购(批发)专业市场为平台,借助农民信赖的第三方人士(如糖厂调度员、村干部等)宣传惠农卡;在人流集中区域,拉横幅、贴海报、出版报、下村屯进农户发送宣传资料;发动员工在青桐村找亲友,变亲友为示范客户,以点带面;租用宣传车,送电影进村,沿村巡回宣传;制定《义务宣传员管理办法》,聘请义务宣传员活跃于田间地头,使农行服务常年驻村入户。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青桐村广大村民逐步熟悉和掌握了电子银行和惠农卡的使用方法,开始享受刷卡交易、刷卡结算、缴费、借贷、还款的便利。
为了稳步推动“整村推进”工作,广西分行提出了“六个凡是”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即“凡是整村推进的目标对象,惠农卡的发卡率必须达100%;凡是申领了惠农卡且有贷款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必须大力支持;凡是申请惠农卡的农户,有条件的均要动员其开通手机短信通业务;凡是已整村推进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的地方,一定要安装转账电话,教会农民使用,并与农家店店主协商解决小额现金流转问题;凡是整村推进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的地方,对安装有电话的农户,必须营销并教会其使用农行电话银行;凡是已整村推进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的地方,对有电脑的农户,必须营销并教会其使用农行网上银行。”通过加大金穗农卡发卡力度,大力推广应用转账电话的电话银行自助服务终端和手机短信通等电子
银行产品,使“整村推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青桐村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用卡环境,惠农卡电话银行、短信服务实现广覆盖,村民每家每户都有人学习和掌握了农行电子金融产品的使用,村民用卡意愿不断增强,青金融服务环境有了显著改善,青桐村正在逐步构建起一张现代“三农”金融服务网。依托惠农卡,借助电子银行渠道,村民们的小额现金流转、异地汇款、账户转账、持卡消费、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贷款自助、偿还贷款、短信通提醒账户余额变动等金融服务均可在村里、在村民家里完成,初步实现了农民“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种金融服务的预定目标。截止2010年8月10日,青桐村841户农户每户都持有惠农卡,有条件的农户持卡人注册并使用了电子银行产品;全村布放转账电话36台,安装自助服务终端(农行“自助宝”)1台;农行对农户授信143户,占比17%;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金额469万元,贷款户数109户;全村电子银行渠道交易量7970多笔,金额1340多万元;其中通过电子银行渠道操作农户小额贷款自助借款、还款560多笔,金额390多万元。广西自治区金融办主任现场参观后感言:青桐村金融服务至少向前迈进了十年。横县支行以青桐村为对象、“整村推进惠农卡及改善用卡环境”的探索和成效,被誉为“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的“青桐模式”。
在青桐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横县支行依托“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信息平台和政府力量,将“青桐模式”进行复制,“以点带面”实施整村、整镇、整县推进。到2010年8月10日,支行按照“青桐模式”整村推进了竹花、龙省、石进、芳岭、滩头等191个村;发放惠农卡13. 97万张,全县覆盖面达61%,平均每1. 6户持有1张惠农卡,惠农卡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使用;注册电话银行5. 5万户,注册短信通1. 9万户,安装转账电话1476台,业务量达19650笔,金额累计2. 46亿元,安装POS机180台,自助设备业务交易收入达92万元。电子银行产品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让农民“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多种金融业务;惠农卡存款余额为1. 12亿元,惠农卡中间业务收入合计17. 5万元;农户小额贷款授信1. 29万户,授信额度2. 73亿元,发放农户小额贷款1. 27万户,发放贷款1. 79亿元。
三、对“青桐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面向“三农”是国家赋予农行的使命。在农业还属于弱质产业、“三农”比较利益低于城市产业的历史时期,把“面向‘三农’”与“商业运做”有机结合起来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农行在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引入了“小额扶贫贷款”模式,经过艰苦探索,形成了“农行+公司+农户”模式、“农行+基地+农户”模式、“农行+项目+农户”模式、“农行+机构+农户”模式、“四包模式”、及“自助金融服务”等模式。上述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价值,有特
定的适用范围,同时也有特殊的环境要求。即使是目前最具有普适性的“农行+公司+农户”模式,运用起来,亦要求当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户有关联并愿意为农户担保。因此,立足本地经济特点,借鉴试点行经验,因地制宜地探寻符合本地“三农”客户需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路径,不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是县域支行的战略性任务。
“青桐模式”丰富了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内涵,拓宽了深化“三农”金融服务的路径。在“面向‘三农’、商业运作”过程中,县域支行共同面临着“三农”地域分散、生产经营季节性强、比较利益低、风险控制难度大等一系列外部不利因素和自身网点及员工资源有限等困难。“青桐模式”解决了横县支行网点、员工有限而“三农”地域分散这一突出矛盾,突破了“结算难”、“贷款难”这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满足了青桐村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推进了青桐村新农村建设。青桐村可以借助农行提供的现代金融服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工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横县支行也可以在服务、扶持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发展。
对县域支行而言,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实质上是系统改革的过程。在“青桐模式”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广西分行和横县支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正在同步进行。横县支
行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造与推广“青桐模式”的过程,与支行改革经营思想、创新服务理念、再造业务流程、优化内部结构、充实“三农”服务队伍、改革绩效考核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也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深化“三农”金融服务与县域支行系统改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青桐模式”形成的过程表明“,整村推进”是一个引导、培训农户了解和使用现代金融产品的过程,其间营销服务工作十分艰辛、细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客观上是一个培育客户、创造市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创新,它比对现有客户开发要更加艰苦、更加具有挑战性。
目前,“三农”客户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三农”金融服务“投入-产出”的比较利益还远远低于城市业务,尤其是村组经济和农户层面,金融服务占用的经济资本系数高,银行只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和服务价格才能避免亏损。目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单户5万元以内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如果这一免征优惠政策能够适时扩大至农村生产经营性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则无疑可以为县域支行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