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定位和实施策略
作者:王书月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年第04期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美国教育学家加涅认为,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 一、准确定位目标,关注学生差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了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定位为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过去“工具性”“人文性”摇摆或者组合的性质界定往往使得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甚至混乱,这样的定位是合乎语文本身的规律的,是经过广泛实践和调研后的一种反拨。 1.语文教学目标应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2.语文教学应确切规定培养思维品质、陶冶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另外,教学目标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上文提到的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向着同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优化合作讨论,精心设计问题
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8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即时生成的过程,有效教学、有效质量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中默默提升。那么怎样才能使合作讨论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呢?
1.设计难易适度且具有“核心作用”的问题
合作讨论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果由教师来设计问题组织大家讨论,在语文教学中要抓具有这样特点的问题:首先是设计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具有核心作用,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即所谓“牵一动千”的关键问题,具有牛鼻子作用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巧妙地找到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在“文眼”处设疑,在关键句上设疑,同样能够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抓住关键,不及其余,既可以减少环节,把问题解决透彻到位,又可以向纵深开掘,提升水平。 2.用好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会匆匆解决,尤其是出现不理想答案时,教师会放弃“错误”,另辟蹊径,直到看到自己想要的“果实”脸上才露出满意的微笑。其实当“错误”出现时正是教学的最佳时机诞生时。如果此时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疑”加以开掘,利用,及时组织大家讨论,课堂才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精彩。只有善于“抓错”的老师,才会成为教学的高手。 3.抓住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
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最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如果老师能够提前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就可以直接抓住“关注”点,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并组织讨论,此时的讨论结果往往令人叫绝。因为学生“关注”的问题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思考,讨论才会深入,交流才会热烈,答案才会精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建立有效的讨论机制。有效的讨论机制可以催生每个人的思想火花。有效机制的特点是左右畅通,交流方便,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我曾经使用过,前后四人组合讨论法,学习小组讨论法,自由组合式讨论法,就近区域组合讨论法等,并给每个成员一个具体任务,反馈交流时对每个成员进行有序定位,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去,并保证讨论的质量。 三、有效拓展延伸,超越课堂、文本
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和再创造。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延伸,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从语言品味处拓展延伸
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或核心目标。从语言的学习角度看,文本的语言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注重三个过程。一是言语感受和言语积累过程,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调动各种感官感受美词佳句,逐步积累优美的言语材料,并储存在个人的言语积累中。二是言语感悟和言语内化过程。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与目睹、口诵、耳闻同步进行体验与心语,品味和感悟作者蕴含并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与思绪。三是言语模仿和言语表达过程,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训练,使之落到实处,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不缺乏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语言品味中进行有效拓展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从情感体验处拓展延伸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领他们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去体验,捕捉作者的情感旋律,引领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情感世界,并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产生个性阅读体验,描绘心中的景与物,倾吐自己的情与意,激发心中的涟漪。 3.从感悟、挖掘主题处拓展延伸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作者往往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爱憎、褒贬、取舍、抑扬等情感。许多时候作者的见解、意愿含而不露,隐藏其中。文本阅读就是通过不断地感知、品味、比较、思考、探究来感悟、挖掘作品的主题内涵。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感知文本,通过横向比较、纵向挖掘、提供文体性和背景性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主题,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一是在横向比较中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悟主题。把不同文章中具有共性的或有对比性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发现不同中的相同,相同中的不同,这样的拓展比较有利于训练学生纵横贯穿和拓展的能力。二是从作品纵深处挖掘主题。在阅读中,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进行拓展挖掘,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理解材料主旨,提高阅读能力。
4.从文本空白、悬念处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开放性要求教师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向课外拓展,在延伸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在比较、对照、引申、拓展过程中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教学流程,不仅要善于引进“活水”,更要善于把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成功的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更要在学生离开课堂时带着新生成的、更精彩的问题去课外探究。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的空白处挖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这种拓展延伸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补充续编。有些文章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这给学生顺着课文思索带来了机会,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引向其它作品探究。拓展性阅读要求学生不能再把一篇作品简单地视为语言学习的载体,而应看作是提升自身语文能力的一个阶梯、一个范本,也是丰富自身文学底蕴,培养自身人文品质的媒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名家名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名著的热情与兴趣,进行有效课外拓展。这种延伸性不仅体现于课内课外的延伸,还体现一种回归性反思,这种反思不会由于一篇课文的结束而终结,反而随着个体阅历,体验的丰富而延续,这就使不同年龄学生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对作品恒读恒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我们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思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