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词 鉴 赏 专 项 复 习 讲 义
【《课程标准》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点要求】
能欣赏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近几年成为中考的常见题型。这类题目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主观表述题居多。
【考查要点】
一、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二、品鉴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三、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一般以景物为主,兼及作者的形象。 四、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诗词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考查以后面三种为主。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具体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等。 2、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借代、双关、互文、反语等。 3、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生、象征、比兴等。 4、语言特色:
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绚丽瑰奇、明快简洁、含蓄隽永。
【典型试题形式】
1、字词在诗词中意义作用。如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千古名句的分析理解。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3、鉴赏诗词中的形象。
①诗句情景的具体描述。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
1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乐趣。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作者的形象,从《观沧海》这首诗的山水景物描绘中,你感觉出作者是怎样一位诗人? 4、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表达技巧的赏析。如,夜间应该是安静的,但词中却写了“惊鹊”、“鸣蝉”,有什么作用?
【复习指要】
1、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只有达到一定的量方能熟 能生巧,记诵得多,才能对诗词的题材、体裁、意象组合规律、意境表达特点及其艺术手法的运用情况有所了解,也才能融会贯通,把握规律。
2、了解作者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这些诗人的主要风格。
示例: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李白:雄奇夸张,愤世嫉俗。
苏轼:虽遭贬谪,旷达豪放。
3、借助注释、提示理解诗句内容,能说出诗句的意义。
4、体味诗词遣词造句之妙。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
5、体味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思想观点。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简单说就是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意境(象),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阅读时需要仔细体会诗词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词所抒发的情怀。
诗歌中常用意象特定意义:
①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②羌笛:反映边塞生活、幽怨、凄凉与离别之意、思乡之情 ③蝉:孤高品质
④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⑤杨花:随风飘荡、飘零、离别之意 ⑥杜鹃(子规):凄凉、哀伤 ⑦雁:游子思乡、鸿雁传书 ⑧柳树:留恋、离别 之意
⑨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6、体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7、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如比喻的形象生动具体; 8、读懂试题要求,明确答题指向,找准解题切入点。
【中考链接】
(2000年连云港中考)下面一首诗的解说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首句“远”、“上”二字,描绘出了黄河滚滚滔滔流向天际的雄伟景象,意境辽阔;第二句中,一个“孤”字,不但写出了高山环抱中的城堡处境的荒僻,也抒发了戍边士卒孤独寂寞的情怀。 B、第三句中,“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怨杨柳”是指吹奏名为《折杨柳》的哀怨的乐曲;第四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了边塞的荒凉凄寒,暗写了统治者对戍边士卒的漠不关心。
2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C、诗的前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黄河、白云、高山等景物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壮阔雄浑的图画;后两句运用了对比映衬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戍边士卒的同情。
D、这首诗前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悲壮苍凉而又意味深远的意境。 (2001年余光中的《乡愁》) (2002年冰心的《嫩绿的芽儿》)
(2003年)读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这首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2004年)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2005年)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了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我更喜欢刘禹锡的《秋词》。作者一反过去悲伤的情调,唱出了豪迈的歌声,表现出他向上励志的情怀,催人奋进。(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谈。) (200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2007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2008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5)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景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初中教材诗词篇目】
七(上)
次北固山下 王湾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赤壁 杜牧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水调歌头 苏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秋词 刘禹锡 迢迢牵牛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七(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登岳阳楼 杜甫 蝉 虞世南 孤雁 杜甫 鹧鸪 郑谷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木兰诗 观刈麦 白居易 破阵子 辛弃疾 使至塞上 王维 黄鹤楼 崔颢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采莲曲 王昌龄 白莲 陆龟蒙 赠荷花 李商隐 莲叶 郑谷
八(上)
七律·长征 毛泽东 春望 杜甫 泊秦淮 杜牧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过零丁洋 文天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望岳 杜甫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别云间 夏完淳
八(下)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无题 李商隐 论诗 赵翼
九(上)
关睢 蒹葭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凉州词 王之涣
塞下曲 卢纶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木兰花 宋祁 蝶恋花 欧阳修) 相见欢 李煜 浣溪沙 晏殊 龟虽寿 曹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4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九(下)饮酒 陶渊明 行路难 李白 游山西村 陆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观沧海 曹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七(上)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旧年,它抒发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这首诗写得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
和风、归雁。
3、本诗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字表现长江江水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旧年”赏析。
答: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表现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5、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旧年。 6、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
答:长江春潮涌流,江水上涨,江水几与岸平,江面变得广阔浩渺。一只船儿白帆高悬,在江中顺风行驶。
7、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哪一处句子最 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答:“归雁洛阳边”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2、“东风江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诵的句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前两句诗在全诗的作用是什么?
答: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法有什么特点?
答:从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加含蓄。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1、词的“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词中指:时间,时光流逝。
2、请从这首诗中找出能表现季节和一天具体时间的词语。 兰芽 暮雨 3、这首词是怎样以景取喻并抒发作者感叹的?请用词中原句回答。 答: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执著生活,旷达乐观。
5、词的上阕通过兰芽、沙路、暮雨、子规等景物,描写了一幅恬静幽美、静中有动的画面。 6、词的上片写景在词中有何作用? 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7、作者巧妙地将“河水西流”与“人生无再少”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答: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身处逆境而不伤感悲观的精神境界。(或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
8、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的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选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当时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9、描写上阕的“溪边风光图”。
答: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松林间的杜鹃在雨水中啼叫。
10、下阕表达作者怎样的性格? 答: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意思是: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呈现白色。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接近。
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 答: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的妙处。 答: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4、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落”字的表达效果。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中庭地白树栖鸦”这一幅画面。
答:月光照射在庭院中,一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停下来。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
6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此事古难全”一句有哪些言外之意?
答: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离有聚,正如月亮有圆有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既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抑郁寡欢呢,不如坦然对之。
3、词中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豁达的胸襟也随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 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用自己语言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个优美的画面。
答:月儿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已成为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原因。
答: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因而千古传诵。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这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体现了怎样的哲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好的时段是在它的萌生阶段。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夜行”所见的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鹊、蝉、蛙、月、风、稻。这些景物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
2、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3、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渲染了欢乐的气氛,以声称静,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谈谈你对这首词主题的理解。 答:这首词描述了词人夜行黄沙道中所见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
4、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描写上阕画面。 答: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5、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
7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农事丰收的喜悦之情。
6、下阕“忽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惊喜。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画面。
答: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2、“排”字的妙处:“排”是推开的意思,写出了白鹤冲云霄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3、写作手法及主题:全诗运用写景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赞美秋景,突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诗人宽广豪迈的胸襟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主题:这首诗描写的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突出了天下多少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
2、全诗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字。请列举分析诗的表达效果。 答:“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句运用了“盈盈”和“脉脉”两个叠词,不但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写出了牛郎与织女之间缠绵的情意,诗句委婉,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时令(季节),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明月将愁心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2、“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为全诗创设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答:为全诗创设了悲凉感伤的气氛。
3、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来传达诗人对友人漂泊远方、旅途艰辛的担忧与慰藉,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七(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簌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的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清幽(清静、幽静)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的心情。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答: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3、诗的末联表面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它抒发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
答: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向
8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往。
4、有的版本“曲径”作“竹径”,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答:“曲径”好,因为“曲”字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5、“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里作者是以声衬静。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景气象壮阔,既有写实,又寓想象,说说你对这一点的理解。
答:洞庭湖把祖国的东南之地从中间分为两半,水天相接,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拆”一“浮”一实一虚,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生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拆”和“浮”有何妙处?试赏析。 答:一“拆”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而又生动,“拆”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湖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伏。一排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4、结合作者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的理解。 答:个人经历: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 国家命运: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居高声自远”中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答: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三、四两句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道理? 答:品格高洁的人,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句远播。 3、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说说它蕴含的哲理。
答:托物言志,只有地位高品格高的人,发出的声音才大,不需要凭借外界,自能声名远扬。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鸭的形象特点。
答: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 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9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答: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字的表达作用。 答:“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游子的乡愁旅思。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
答: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
答: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
莲叶 郑谷
移舟水濺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1、揣摩诗人使用叠词“差差”、“柄柄”的好处。
答:形象地写出莲叶挨挨挤挤,高低不齐的情景,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2、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
答:对莲叶的喜爱、闲适的情怀。
3,、试说说“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是从几个角度描写荷叶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画面。
答:从视觉角度写莲叶的形象和色彩,从嗅觉角度写了莲叶的香味。此外还写出了莲叶的动态美。
描写画面:船儿徐徐前行,河水溅起簇簇浪花,参差不齐的碧绿荷叶在水面上微微荡漾,我倚在船边的栏杆旁,清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不时送来缕缕淡淡的清香。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对比,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花移栽金盆,备受殷勤,叶受到遗弃,化作泥土。拿荷花和其它的花对比。
拟人,三四两句写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合闭放,率性而为。 (答“象征”、“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言之有理,可给1分。)
2、古人常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其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品格。 3、本诗描写了荷花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描写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矫揉造作的美德。
描写红花绿叶互衬互映,红衰翠减不离不弃,赞美了荣辱与共、坚贞不渝的品质。
白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10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答:素雅、冰清玉洁
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对此作出赏析。 答:这首诗通过描写莲花的冰清玉洁及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被埋没。表现了诗人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山亭夏日
绿柳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此诗写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荫,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出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传神地描绘了夏日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描写“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画面。
答:微风轻轻的吹拂色泽莹澈的水晶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3、赏析第二句“入”字 答:“入”字含有一定的深度,有进入的意思。这句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楼台倒影形象生动地写出来。突出吃糖很清澈。 4、最后一联赏析。
答: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写夏日美景,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情致以及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5、诗人描写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绿树、楼台、池塘、蔷薇,表达了诗人对山亭夏日景色的喜爱以及安宁、闲适的心情。 6、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
答:比喻修辞手法,把碧波粼粼的水面比喻为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突出了池水晶莹透澈,表现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下项不正确?(D)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答: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
11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试作具体分析。
答: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木兰诗
观刈麦 白居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产,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答:征蓬、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2、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殘红。塞外风光多么雄伟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了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3、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4、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寂寞、惆怅。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中“但使愿无违”一句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答:诗人的归隐之心(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答:厌恶官场,喜爱田园。 3、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
答: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
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意境 醇美。 4、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C)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细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诗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借景抒情,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3、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八(上)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3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 “城春草木深”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用词凝炼;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 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本诗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乡的情感。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有何深意?)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 请你说说首句两个“笼”字的妙处。
答: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月色图。
4. 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结合具体语句感受“僵卧孤村不自哀”所表现出的诗人的处境和情感?
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我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 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
答: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由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国家的命运,通过梦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奔赴边防前线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那种老而犹壮的战士风度,以及渴望能够上马杀敌、效命沙场的爱国主义热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了国家和个人命运,“风飘絮”比喻大宋无可挽回的败局,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雨打萍”是自己处境的写照,表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2. 结合尾联,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答:诗人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的分析。
答:这一句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历来被认为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请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答: 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2. 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答: 摆脱了其他送别诗的伤感、低沉的基调,表现了乐观、开朗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2. 谈谈诗的后两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答:“落红“有情,表现在去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出诗人乐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3. 这首诗写了诗人哪几种心境?
答:一种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乐观奉献。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这首诗的题眼是什么?哪几句是写景,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写作顺序是什么?
答:题眼:“望”。写景“齐鲁青未了”到“决眦入归鸟” 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云,归鸟。 由远到近再到凝望。
2. 这首诗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答: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临高峰,才能视山下的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的自豪与喜悦。(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15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全诗以“行”为线索 ,生机勃勃突出了早春的特点,全诗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答: 这些景物依次是: 春水初平、早莺争树、燕啄春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
2. 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3. 诗人很注意炼字,如“争”、“迷”、“没”、“低”,请你选择一例,加以分析。 答: 运用“争”字这一动词,展现出初春早莺尚少,争向暖树的画面,从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答: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诗中“浮云”“最高层”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 “浮云”: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2. 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这首诗提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 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畏险阻,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答: 议论,议论而不离写景,就使得抽象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 4. “不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答:“不畏”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现实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朗读古诗思考古诗前四句写了什么?后四句写了什么? 答:前四句写了落日前的情景。后四句写了唐军壮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2. “黑云压城城欲催”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修辞),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写作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16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3. 这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卫边疆的将士欲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一句表达的是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无限河山泪”一句表达了作者面对外强入侵,战火遍地,生灵涂炭,无比沉痛的心情。
2. 说说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的作用。
答: 诗人自信身死以后,灵魂也会回来,在空中看到抗清者高举战旗继续战
斗,洋溢着诗人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表达了不停止战斗的决心。
八(下)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象?试加以描述。 答:在像千里屏障一样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只见缕缕炊烟袅袅升起。一轮红日渐渐西沉,四野荒漠中,一座孤城城门紧闭。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情怀。 3、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答: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4、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答: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答:这些词语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2、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3、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中“断肠”二字的表达作用。
答:“断肠”二字概括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四句“景”的渲染下,诗人思乡的“情”得
17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到了充分表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但凭杯酒长精神。
1.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提示其蕴含的哲理。
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舟之侧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你说说这两句好在何处。
答: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答: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暗示贬谪时间太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认为它是用来形容什么人的?说说你的理解。
答:赞美无私的奉献者。
2、请你谈谈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名句的传诵原因的理解。 答:两句诗对偶工整,这里的“丝”与“思”谐音,以象征的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诗中描写现实的诗句是什么?描写想象的诗句是什么?这样对比着写有何作用? 答: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通过对比,突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诗中的“秋”字在诗中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还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因为秋是万物萧条的季节,古人常把它和“悲”、“愁”联系在一起。)
3.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 面对残烛,诗人彻夜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人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了归期无期的孤寂。
4.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8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 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同意。① “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这样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2. 诗的一、二句采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 赏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答: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语声娇”,去讨好别人。 2. 请同学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说一说此诗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迎燕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一词有何妙处?
答:“旧帘”表明这是一户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过的人家的标记。“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和燕子的和谐关系。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答: 春意绵绵,小燕子扑闪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九(上)诗歌鉴赏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说说“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的“抱”而不用“枕”字的妙处。
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表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字则达不到这个效果。 2、“愿将腰下剑”的“愿”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愿”字加上“直为”语气直截了当,充分地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使全诗在极其振奋的情绪中戛然而止。 3、说说“晓”“宵”字的妙处。 答:“晓”“宵”画龙点睛地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精神表现出来。 3、赏析“折柳”二字。
19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答:“折柳”语意双关即指见不到春风杨柳的景致又指热血男儿对家乡的思念。 4、对李白的这首诗的赏析: 答:①、诗歌开头两句,描绘边塞五月时的景象及作者的见闻,表现了作者苍凉寒苦的情感,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②、第五六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金鼓”、“抱”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③、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对本诗的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加以描述。
答:汹涌澎湃、波浪滚滚的黄河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连绵起伏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城池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2、“一片孤城万仞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对比手法,显示城之小山之多,可见城之孤,通过对比突出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阔表现将士们保卫祖国责任重大的自我宽解,也表现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3、赏析“春风”二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春风”即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这句话写出当时皇帝不关心玉门关戍守边关的士兵。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前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了什么,请分点写出。 答:“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逃。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将军迅速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已久,已无力夜袭。同时也暗示出将军富有作战经验。 2、赏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两句。
答:这两句没有运用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没有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下列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①、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为北宋著名画家惠崇所作的一首题画诗,“春江晚景”是画的题目。
②、全诗描述了岸上的红桃绿竹、江中的暖水欢鸭、河边的蒌蒿芦芽。 ③、“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诗人的想像,并非画面实物,表现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④、全诗写的是早春景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2、赏析“暖”字 答:“暖”字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视觉之外、画面之外,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0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经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河边邂逅,一见钟情;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琴瑟钟鼓,欢庆娱乐。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追求、思慕、迎娶三个部分。 2、作者用雎鸠起兴有什么作用?
答: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3、诗中连用两个“悠哉”有何作用? 答:“悠哉”叠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忧思;连用两个“悠”字,把他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炽烈的渴望之情。
4、出于此诗的成语有:窈窕淑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等。诗中思念情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
5、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有:采之、友之、芼之、乐之。 6、《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7、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睢》的意境美。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关睢》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睢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睢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8、下列是对这首诗的解说
①、这首诗的开头是以雎鸠起兴,领起全篇,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纲目,统摄全诗。②、本诗通篇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③、这首诗写得虽快乐满意而不涉于侈靡,虽辗转反侧但不过分哀伤,很有分寸感。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答:这首诗写了对所爱的人的深切思念,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心情。 2、诗的开头两句有何作用?
答:此两句借景抒情,以景起兴。既点明了节气是在深秋,时间是在清晨,又创造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衬托出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空虚和惆怅。 3、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答:使主题更加突出,情感的表达层层递进,给人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一个词语点出了主人公的心境? 答:月 梧桐 深院 寂寞 2、赏析“寂寞”与“锁”字的妙用。
答: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锁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被锁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会不感到寂寞。“锁”字暗点了身世。 3、“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纷繁的离愁比作难理的麻丝,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的心绪。这两句后来多用来比喻事情难以处理、心情特别烦乱。 4、赏析本词的意象。 答:“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梧桐”——隐含家国之悲;“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5、赏析“无言”、“独”字的妙用。 答:“无言”、“独”——因为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但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又有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呢?从“无言”“独”可看出后主那孤独、寂寞的身影。
6、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写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中多处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从词中找出一两例来赏析它的妙处。
答:①、来与去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②、新与旧,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怅惘之情。
2、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这句话。
答:①、直接抒发了寂寞和忧伤之情。②、“独”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请结合词中相关词句来分析词人如何将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抒发愁情的? 答:“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句话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伤别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答:这首词抒写了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22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是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能虚度一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本诗表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这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自比为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表面自己虽到晚年,但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体现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全诗的核心句。
4、赏析“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答: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5、“养怡之福”指的是什么?
答: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6、在这首诗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
答: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生命终将结束,但是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可以让短暂的生命有意义。 7、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胡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两句诗点明了风和雪有何特点? 答: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①、精妙的用词——“忽”表明来得突兀,来的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的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之情。
②、新奇的比喻——把边塞雪景绘成春景,用盛开的梨花比喻冬雪压枝的情景,比喻新颖传神,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
③、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④、昂扬乐观的精神——严寒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 赏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答: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4、 赏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3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答:“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5、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答:对偶、夸张 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前途充满艰险。 6、赏析“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答: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答: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用白雪与红旗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象征,表现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武气概。
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答: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10、全诗以写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和灿烂春光的憧憬,以及对别友之惆怅和故乡思恋之情。
九(下)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恬静(悠然、闲适、愉悦)的心境。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见”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超凡脱俗!以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的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含义给人们有什么启示?
启示:太阳落山的时候,山色是非常秀丽的,飞鸟尚且会结伴而还,人当然更应当“迷途知返”,启示人们蔑视那丑恶污秽的现实,教人们从生活上远离它,从道德上鞭挞它。 5、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答:“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精神超凡脱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 6、“真意”是指什么?
答: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悠然自得)的心境。(或者 “恬静闲适”)
24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呢?停、投、拔、顾,这些动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抑郁不舒的心情。
2、从表达角度,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这是诗人的想象。想想自己离开长安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抒写世路的艰难。
3、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用典——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又激起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答:感叹世路艰难。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李白暗用南朝宗悫(què)典故,表示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写了一种民俗生活,你还能列举出写民俗生活的诗句吗?
答:王安石《元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诗中两句蕴含着“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哲理,这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的大意。
答:首联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的热情好客;颔联写山村曲折多变的景色;颈联写社日前热闹情景;尾联写主观心境,抒发感慨。
25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4、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写出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不论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答:“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答:“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3、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答: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等动词细致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茅草的去向牵动着诗人的视线,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着对现实生活的的焦虑,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 4、赏析文中前两句景色描写的作用。
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5、“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答: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6、作者思想情感: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1、诗的前六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2、诗的后四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若”字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决心)。
3、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的实景和所想的虚景? 答:实景:海水、山岛、草木、秋风、洪波;虚景:日月星辰
4、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形象? 答:诗中的所写景物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26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5、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表现的意境。
答: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诗人将自己的昂扬奋发精神融会到诗里,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6、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答: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7、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 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多处用典故,分别什么意思,各表达什么感情? 答:①“亲射虎,看孙郎”孙权即孙郎,《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个典故表达了词人要像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的少年狂气。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武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去云中赦免了魏尚。这个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期盼有朝一日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思想。
③“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这个典故,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2、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狂
答: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3、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答: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4、下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答:下阕写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开张——豪壮
5、.“千骑卷平冈”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其中“卷”字用得特别好,请赏析。 答:①太守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卷过小山冈。 ②“卷”字写出了出猎行走速度之快,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6、用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答: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7、词中的“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27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愿望。 10、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11、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狂” 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开阔,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全曲起笔概写了潼关的雄伟、险要,其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答:拟人手法、以动写静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勾勒出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烘托出诗人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3、“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答: 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历史上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广大人民始终逃脱不了苦难生活的境遇。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在这里,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予同情,发出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的谴责。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文章中心。 6.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所在。 7、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运用了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和对劳动人民在动乱中所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亲爱的同学们,请认真识记理解掌握以上内容。但老师的整理辑录可能有所遗漏,细心善思的你可以在以下空白处进行自我积累。
28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古诗鉴赏 整理人:周杰、王珍珍 审核人:徐兴法 编号:20160324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