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2021-08-30 来源:年旅网
名词解释

总体特征优先:(又叫整体优先效应)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只知觉的,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Navon将这种加工顺序称作总体特征优先。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中枢能量理论:他们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论可称作中枢能量理论。

Stroop效应: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在识别色字的印刷颜色时,词的印刷颜色与词义之间的差异会引起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作stroop效应。 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的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的控制的,又可称注意性加工。

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是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系列位置效应: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起始部分较优的成绩称作首因效应,结尾部分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 编码特异性原则:在识记的阶段进行信息编码时的上下文环境,如果回忆时再次出现回忆的成绩会好一些。 场合依存效应:环境刺激对回忆起到的线索作用(外在背景作用)

启动效应:指之前所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A.V.L单元: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a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图式:经过组织的知识图式根据上属组成和其他特征值的配对来表征概念。 脚本:是人们用来推理常规事件的图式 自传体记忆:指对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的与自我经验相关联的信息的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个人复杂生活事件的混合记忆,与记忆的自我体验紧密相连。

前瞻记忆:对于计划中将来评价或行为的记忆,有三种类型: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基于活动的前瞻性记忆

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问题解决 :就是应用各种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使之转变为目标状态。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已知的信息推知未知信息的过程。

决策:是根据已有信息对事物的状态做出判断或对未来的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决策可以看作推理的高级形式 代表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长出现。 调整启发式:(锚定效应)指人们在获得新信息时,难以准确的修正他们对于事件的最初估计,其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被锚定于事件的初始值

可得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概率。 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指个体仅仅因为先前已经在某件事情有所投资便继续投资该时间,并且希望能重新赢得他的投资成本,人们会付出更多资源来证明以前决定的正当性。

工作记忆:指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用于暂时储存信息和操纵加工信息,以便完成复杂的任务。

简答题

1. 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是什么?(各自特点)

(1)信息加工取向 (2)联结主义取向 (3)生态学取向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2.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各自特点时间空间的区别哪些事件或者空间辨别率高)(1)x射线断层扫描方法CT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RET(3)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4)经颅磁刺激Tms(5)脑电图MEG(6)

事件相关电位ERP

3.模式识别的四种理论模型 (1)模板匹配理论:(模块说) 核心思想:模板是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外部模式(图式)的袖珍复本,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外部刺激的编码和某一个模板有最佳匹配时这个刺激就被确认为和这个模板属于同一类型于是得到了识别。 (2)原型匹配理论:(原型说) 基本思想: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的概括表征。是外部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入此原型代表的类别,从而得到识别。 (3)特征分析理论或特征匹配理论:(特征说)(重点) 基本思想:人在识别一个模式时,将这个模式分解为许多基本特征,再将它们与储存于记忆中的特征相匹配,然后根据特征的组合来进行模式的分类。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实验证明:Gibson(1969)曾就英文字母的特征做过研究。Neisser(1964)做过一个实验,材料是6个一行英文字母,区别仅在于所要搜寻的特定字母(靶子)与组内其他字母在特征上有高低不同的相似程度 (4)成分识别理论:p39

4.过滤器模型的理论内容?P53

①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为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器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中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②过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通道信息则被阻断,信息不能通过。 ③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制约条件的:(a)新异较强,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易于通过过滤器受到人的注意;(b)人的期待有重要影响,即人所期待的信息易于受到注意。 5. 衰减模型的理论内容?P56

①、Treisman提出了衰减模型。他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来通过的,不是允许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追随耳),而是即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此点必背)

②、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于刺激的特点;还依赖于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即已经贮存的信息。 ③、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追随耳的信号通过过滤器时没有受到衰减,保持原来的强度,可以顺利的激活有关的字词,从而得到识别,非追随耳的信号由于受到衰减而强度减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因而不能得到识别,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有较低的阈值,可以受到激活而被识别 6.简要比较注意的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异同(注意)p53

(1)异:过滤器模型支持单通道理论,衰减模型支持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过滤器理论倾向于注意的选择更依赖于刺激本身是否合乎某中标准,衰减器理论更倾向于注意的选择不仅依赖于刺激的特点,还依赖于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因而更具有灵活性。

(2)同①两个模型的根本出发点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②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在两个模型中是相同的,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③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常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合称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7.简述中枢能量理论。

中枢能量理论把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于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Kahneman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较好地体现中枢能量理论,他认为人可得到的资源和唤醒是连在一起的,其数量也可因情绪、药物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本身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个人的长期倾向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中枢能量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同时进行两个作业所产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

8.资源限制过程和材料限制过程有什么区别p63-64 9. 特征整合理论的内容?P67(两个实验) ①知觉的对象称为“客体”,它是对一些“特征”的结合,而知觉是从部分加工(即特征觉察)开始的 ②特征觉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特征登记阶段,由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子系统加以分析,从先袭击模式中提取信息,这是一个平行的.自动的加工过程,发生在视觉加工的早期阶段,不需要集中注意;第二个阶段是特征整合阶段或称物体知觉阶段,知觉系统需把彼此分开的特征正确联系起来,形成对客体的表征和辨认,他发生在视觉处理的后期阶段,需要集中性注意,是一种非自动化的系列加工过程,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错觉性结合”现象,即一个客体的组成特征间未能正确结合在一起,而是此客体的某些特征与另外客体的某些特征出现交叉结合从而出现错误的客体辨认。

3练习不能导致自动加工或整体优先效应 10.简述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

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的记忆系统的模型。他们认为记忆有三种存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1. .加工水平模型的理论内容?并举出一个支持他的实验证据?P85 ①依照这个学说,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而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②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加工的深度愈深,则有愈多的认知加工和语义加工。一个词得到识别以后,还可以与其他词建立联想,与有关的表象和故事联系起来。一个刺激的加工深度依赖于一些因素,如刺激的性质、可用于加工的时间和加工的任务等。

③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实验证据:Craik等人曾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即不随意学习,即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识记,待任务完成后,出乎意料地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实验的关键在于所安排的任务需要体现不同水平的加工。或Bower和Karlin用照片进行的再认实验。他们给被试呈现一系列人的面孔照片,同时要求他们对每张照片上人的诚实、魅力或性别作出判断,然后进行照片再认实验。结果发现,在做了有关诚实魅力或性别作出判断后,再认成绩要高于仅作性别判断的这提示作为人的品质判定比确认人的性别要求更深的加工,因而也有利于再认。

12.短时记忆信息编码p96-100(分别看一下实验)

包括:1.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2.视觉代码 3.语义代码(重点看实验) 13.介绍网络层次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实验验证启动效应)(看理论和解释不了的问题局限性和解释不了什么问题) p114 (1)层次网络模型 :Quillian(1968),Collins和Quillian(1969)提出的。提出人的语义记忆具有层次网络结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2)激活扩散模型:Collins&Loftus提出

① 当一个概念受刺激或被加工,该概念所在的网络节点便被激活,然后激活便沿连线 向四周扩散。激活数量是有限的,随时间和干扰活动而减弱;释放激活的时间也愈长,从而有可能形成熟悉效应,激活也遵循能量递减的规律; ② 连线有疏密之分还有强弱之别;

③ 交叉网络通路受到评价:从不同通路来的证据要相加,肯定证据和否定证据要相互抵消; ④ 包括搜索和决策两个过程。 (3)二者关系:

① 激活扩散模型是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激活扩散模型以概念间连线的长短说明范畴大小效应,而且也可以说明其它效应,可以它是“人化了的”层次网络模型; ② 两个模型都属于网络模型范畴,这类模型的特点是语义信息的高度组织化,每一个概念都与其他概念有一定联系,处于网络中的一定位置,语义记忆有严紧的结构;

③ 都是预存模型,即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已经事先存在; ④ 搜索是这两类模型必不可少的加工过程 14.长时记忆的类型p112-114

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2.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15.激活扩散模型提取方式的理论内容?P119(实验验证启动效应)

① 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者受到刺激时,在该概念处所产生激活并沿该概念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再扩散到其他概念,连线强度越高激活扩散越快。 ②当不同来源的激活在某一概念交叉时,使该概念的激活总和达到活动閾限时,产生这种交叉的网络通路就受到评价,从得到或否定或肯定的证据,在这一过程中,从不同通路来的证据要相加肯定和否定的证据互相抵消,若最后结果达到肯定标准则做肯定判断;若达到否定标准则做否定判断;若达不到任何标准则会说:“不知道”。 16.层次网络模型贮存方式的理论内容?P114

①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由层次的网络系统。 ②每个概念应具有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即与此概念同一水平上只贮存该概念独有的特征,而与此概念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共有的公共特征则贮存再上一级概念水平上,这样可以节省贮存空间,体现出“认知经济原则”③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位置并通过连线加以联系,因此,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个概念与其它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也就是取决于连线的模式。 17. 简述集理论模型。

该模型由Meyer提出。是关于语义记忆的特征模型的一种。在该模型中,基本 的语义单元为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这些信息集可分为样例集和属性集或特征集。样例集是指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属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个概念的属性或特征,这些特征称为语义特征。这样来看,语义记忆就是由无数的这种信息集所构成的。然而,这些信息集或概念之间没有现成的联系。当要从语义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对句子作出判断时,就可以分别搜索属性集,再对两个属性集进行比较,根据其重叠程度来作出决定两个集的共同属性越多,重叠程度就越高。重叠程度高时,就可以做出肯定判断,反之则作出否定判断。 18.特征比较模型p123(语义空间) 基本观点:每个概念都由一集属性来表示,这些属性可以分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属性;信息加工包括两级加工过程。实验分析:“多维量表法”验证语义空间。 评价:能够解释范畴大小效应、典型性效应和熟悉度效应;但是概念的储存是否全是特征,不包括例子值得怀疑。(5)总的评价:以上的模型都是以概念为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主要说明概念是如何提取和贮存的。针对人类语义记忆的复杂性,知识不仅局限于概念一种形式,还应该涉及规则、定律等。另外,由于语义记忆与情景记忆区分的相对性,在分别研究的同时还应该综合研究

19.三段论推理 p200-203 (具体是什么怎么解释的) 一、气氛效应理论 二、换位理论 三、心理模型理论 20.命题检验 概率推理(看一下实验)p209-213 21.错误记忆

22.说明图像记忆特性感觉记忆的特性?p78

实验分析(主要看书)

1. 知道减法反应时的理论几个内容?P4(了解) 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提出的内容:在这种实验里,通常是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一种作业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作用:①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②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性质等特点。 缺点:①未必经常能容易的将诸加工阶段区分开来。②这种实验假设,在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插入或减少某些加工阶段而不影响其余的加工阶段。这种假定也受到怀疑。 2.减法反应时实验 p4(了解实验) 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在反应时实验中,要求被试察觉一个灯光刺激并以右手按键做出反应,这样测得简单视觉反应时RT1。若实验安排红绿两个色光刺激,要求被试看到红光以右手按键反应,而看到绿光不反应,这样测得复杂反应时RT2,这两个反应时的差为辨别过程时间。同理,实验仍安排红绿两色光刺激,要求被试看到绿光左手按键,看到红光右手按键,得到复杂反应时RT3,RT3-RT2=选择过程时间。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由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但用来研究各种具体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是存在困难,需要依据不同课题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 3.相加因素法实验 p7 (知道谁做了什么实验)

Sternberg将这个实验用于短时记忆提取,在实验中,他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然后再看一个数字,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做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

这个实验有贡献,但也引起质疑,此实验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为前提的,在应用上有很大限制,同时,人们也对相加因素法的逻辑产生质疑,但目前还不能否定相加因素实验。 4.“开窗”实验技术 p8(知道谁做了什么实验)

字母转换实验为例,实验进程:以“KENC+4”为例,四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做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在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做转换,如此循环,直至四个字母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停止。

这个实验的优点是引人注目的,可以看到完成我那个字母转换的全过程,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可得到总的实验结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个加工阶段可能出现对前一个加工的复查等。 5.知觉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p21 音素恢复实验和句子知觉实验

6.用实验验证总体特征优先p28-29(写其中一个验证就可) 7.图像记忆部分报告法实验p75(部分报告发)

8.以实验为例述评注意的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主要实验书)

(1)过滤器模型:瓶颈的观点,选择是为了避免系统超载;是一种单通道模型,按照“全或无”的方式选择;是一种早期模型,依据物理属性(新异刺激、强刺激)在高级分析之前进行选择。

(2)衰减模型:不是全或无,而是进行不同程度的衰减;不同刺激材料的激活阈限不同,影响因素有个性倾向、

项目意义、熟悉程度、上下文和指导语等。

(3)反应选择模型:不存在瓶颈,所有的刺激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进行加工,选择发生在晚期的输出阶段,只对某些刺激做出选择反应;选择的原则:重要性原则,重要的信息才输出,按照重要性优先、替换。 (4)对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两种观点的比较

理解了解的内容

1.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P57(理解)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看法。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 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原因之一是反应选择模型显得太不经济了:所有的输入都得到包括高级加工在内的全部加工,然后大多数经过分析的信息几乎立即被忘记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有力的论据,像这种看起来不经济的过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类似的现象在认知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中也是存在的,比如Sternberg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2.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策略。外加p124(了解)

(1)手段-目标分析:总目标分成子目标,寻找算子缩小问题空间。以河内塔或野人-传教士过活 问题分析评价:通用性强,属于局部优先;有时会遇到障碍;这种策略是新手的策略,并非专家的策略;两个问题空间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有时很难发现。 (2)双向搜索:包括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设立与已有思路相联系的目标,双向交替思维。。一般来说,逆向搜索是新手策略,是知识尚未自动化、熟练化的表现。

(3)简化计划法:抓住问题的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简单的形式,先解决简单的问题,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解决复杂问题。

(4)类比策略:人们往往是采取有限深度优先和代价深度优先奈瑟在1967年出版的著名教材《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定义: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了解) 3.事件相关电位/诱发电位(ERP)(理解)

当呈现某种刺激时大脑某些区域会对这种刺激产生特定的反应,此时的脑电波就是事件的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

4.资源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的进行。(了解)5.材料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了解)6.情境记忆: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和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区别)。7.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也叫做概念驱动加工。 认知神经科学:1眼动测量 2.出声思考 3计算机模拟(了解)

8.知觉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特点。P26 (理解) 自下而上(材料驱动、数据驱动):由刺激到意义,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先分析小的知觉单元,再到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最后形成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理论驱动、概念驱动):由意义(期望、假设)到刺激,即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形成某种期望或假设,制约加工的所有阶段和水平。自上而下的加工体现于上下文效应中(音素恢复实验)二者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加工,相互结合而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

9. 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P57(理解)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看法。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 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原因之一是反应选择模型显得太不经济了:所有的输入都得到包括高级加工在内的全部加工,然后大多数经过分析的信息几乎立即被忘记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有力的论据,像这种看起来不经济的过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类似的现象在认知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中也是存在的,比如Sternberg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10.Broad Bent 是如何利用实验证明过滤器模型的?(了解理解记忆)(不用背)

Broadbent应用双听技术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左耳:6、2、7,右耳:4、9、3,数字呈现的速度为1s两个数字,然后让被试再现。他发现被试可应用两种再现方式: ①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如493、627 ②按双耳同时接收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如4-6,9-2,3-7.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正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其正确率仅为20%。如果事先不对被试规定再现方式,则多数被试采用第一种方式。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都是一个通道,该通道的信息是单独贮存的,过滤器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所以在应用以耳朵为单位再现时,被试可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只需要从左耳转到右耳或从右耳转到左耳,即只需要转换一次,因而再现的效果好,而应用双耳刺激成对再现的方式,则至少需要在双耳之间作三次转换,被试不能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一些信息迅速丧失,故而再现的效果差

论述

1. 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p65-68(重点)知道stoop效应和实验 2.长时记忆方面的内容p112-1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