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古镇保护及发展措施

2021-10-12 来源:年旅网


历史古镇保护及发展措施

作者:谷啸川 谢岩磊 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引言

历史古镇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体现着历史文化特性。其自然山水格局、街巷空间、建筑景观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特色。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冲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古镇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在众多的历史古镇保护规划中,往往更多的去注重古镇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忽视对周边山水环境与历史脉络的保护,导致历史古镇山水格局的破坏和生态文化的遗失。

2历史古镇保护的生态文化要素

2.1生态文化概念辨析

关于生态文化,有许多专家已经有了定义。余谋昌认为:“从狭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等等;从广义理解,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①王玉德认为:“生态文化是有关生态与文化关系的文化。具体来说,涉及四个方面:1生态对文化的影响。2影响生态的文化。3区域生态文化圈的特点和比较。4生态文化的发展轨迹,即生态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②从字面上来看,“生态”一般指生物与生活环境所形成的结构及功能关系,包括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等,是人类和非人类生命生存的环境;“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

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生态文化”就是为协调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及其总和,包括为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政策和制度,其核心价值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历史古镇的生态文化要素

影响历史古镇生态文化有多种,根据一般文化的三个层次,可以将古镇的生态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非物质文化。历史古镇生态物质文化分有古镇的外部的自然山水空间格局和古镇内部建筑肌理。外部的自然山水空间格局包括古镇周边山、水、绿地、领地、田地等及周边环境,这些影响着古镇的选址、布局形态、延伸发展方向等外部格局。古镇内部的物质文化要素有人文景观、街巷空间、历史建筑、生产消费方式等,这些要素从功能、空间、建筑形态等方面影响着古镇的内部肌理。古镇的外部格局和内部肌理是古镇物质肌理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的非物质文化包括社会组织、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城市制度和思想观念,是古镇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点。同时,这些因素形成了古镇特有的生态建设观,通过人们的建设活动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古镇的物质肌理(图1)。

2.3基于生态文化要素的历史古镇规划方法

基于生态文化要素的历史古镇保护就是要从历史古镇的生态要素入手,找出古镇生态文化的过去、现在的各个因素,发现古镇保护的问题,总结生态文化的存在形式及意义,规划古镇发展未来。(1)确定生态文化要素。确定影响古镇保护的物质生态文化要素和非物质生态文化要素,对这些要素的成因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分析这些要素对古镇未来保护和发展带来的影响,为保护规划提供指导。(2)分析现状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居民采访,找到古镇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从问题出发解决古镇保护问题。

(3)制定保护规划。根据要素分析和问题的提出,从古镇生态文化要素的各个方面考虑,制定出适合的古镇保护规划,保护古镇的物质肌理和非物质文化。(4)提出文化发展建议。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古镇生态文化要素,对古镇未来发展布局、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古镇繁荣复兴。

3罗田古镇生态文化要素分析与保护规划

3.1罗田古镇概况

罗田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边陲,邻近湖北省,交通便捷,三条出境主干线四通八达,“1小时万州,3小时重庆”。罗田古镇位于罗田场镇的南面,紧邻罗田新镇,始建于明朝后期,是川鄂两省陆上交通必经之地。历史上巴盐销楚,形成了商业繁荣的巴盐古道,罗田古镇便是巴盐古道上的重要集镇之一。古镇由三条老街呈“之”字形组成,现占地面积1.8ha.,房屋720间,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2010年4月,罗田古镇被评为重庆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

3.2罗田古镇物质生态文化要素构成与保护规划

3.2.1山水空间格局

罗田位于多山环绕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南北走向的两条山脉和蜿蜒其中的百丈沟构成了古镇的主体山水格局(图2)。镇周边分布有多座山丘,形成群山环抱之势,百丈沟自东向西在古镇西南面蜿蜒而过,滨水两岸植被丰富、风景秀丽。古镇因山就水建设,形成了带状的城镇格局。此外,古镇周边的耕地梯田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潇洒柔畅,形成了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观(图3)。由于古镇的建设发展,占用了古镇周边的耕地,建筑

高度也未得到有效控制,现状古镇生态空间格局遭到破坏。新镇与古镇保护区间也缺乏风貌协调过渡带。新镇建筑主要以现代建筑为主,在建筑体量、层数、材质、色彩等方面与古镇建筑极不协调,但由于古镇与新镇只相邻一条街,相互干扰比较大。依据罗田古镇现有山水格局,保护规划中将周边山水空间统一纳入到保护控制范围内,严格控制建设活动,将古镇空间格局分为三个层次来保护(图4)。(1)第一个层次是古镇周边的山水绿地保护区,即核心保护区,这是古镇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组成部分。规划区内自然山体和水体周围严禁建设,坡度大于25°以上的山地逐步退耕还林;沿河地区严格控制生活污水排放,严禁发展规模化的河流水体养殖。严格控制区内其它地区的建设活动,新建建筑应该与古镇建筑风格协调。(2)第二个层次是百丈沟沿岸和古镇与新镇相邻的区域,即建设控制区,是山水格局重要控制区。保护古镇周边山体的天际轮廓线,周边建筑形成的天际轮廓线应不破坏原有山体的起伏形态。百丈沟沿岸规划滨河绿地,建设亲水平台、生态湿地等。古镇与新镇的临界面采用绿化隔离,形成缓冲地带。(3)第三个层次为古镇内部,即风貌协调区,这是古镇建筑空间与山水空间的有机组成区域。严格控制新建和更新建筑的建筑高度在12m以下,形成舒适宜人的街巷空间。同时,新建或改建建筑要按照原有风貌标准进行建设,以达到风格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