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千辛万苦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背负着父母的殷切希望,现身在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然而,逃课风却一直在学生中盘旋,挥之不去。“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中极为流传,大学生逃课也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它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追求的梦想,但是现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样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还有继续扩张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理工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本科生,为防止由于男女生比例差异悬殊而引起的调查误差,抽查的男女比例接近1:1,且各年级人数比例也接近1:1:1: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101份,其中经整理确认后,有效问卷99份。
一、调查结果
从逃课的基本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逃过课,大二,大三,大四的逃课比率明显高于大一。据统计分析:80%以上的同学逃公共必修课,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65%的同学平均一周逃课1-2次,不逃课的同学占大约17%,大约15%的同学平均每周逃课3-5次,另外有3%的同学逃课6次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每节课均有逃课情况的存在,但大部分集中在上午第1,2节和晚上的课程,约占34%。
经统计得,大家的逃课心理如下:超过18%的学生选择“想逃就逃,没多想”;而有12%的学生选择“很刺激,感觉很自由”;另外8%的学生觉得“完全无所谓,觉得很正常”;约42%的学生选择“有点担心老师点名”;只有不高于10%的学生选择“担心课程跟不上”。差不多45%的学生认为只要逃课得当,不会影响学习;不低于40%的学生认为有些影响但不太大;而13%认为完全不影响,可以自学获得高分;仅有不到2%的同学认为有很大影响。调查发现:有接近9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其中有超过64%的同学认为每周的课程在25-30节最好
针对逃课后的去向我们了解到,有65%的同学选择宅在寝室,有25%的同学逃课出去玩或是社团工作,约10%的同学利用逃课时间来准备考证或是考研。有大约45%的同学认为偶尔逃一次课是无所谓的,只有10%的同学认为逃课是不应该的。针对减少学生逃课的措施的措施上,调查分析得知:约有48%的同学认为授课老师改善授课方式比较重要;45%的同学认为要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而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与老师常点名占37%;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的占33%; 而同学之间的监督占15%。
在对于逃课情况是否会延续的问题上,约36%的同学认为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会得到较大改善,只有2%的同学认为逃课情况一定会消失。
二、逃课原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逃课的不同原因,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1)学生方面: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性。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加之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大学生很容易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督。而毕业压力小,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使学生置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认可度,学生学习行为呈现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考证、盲目考研等方面。
同伴群体的影响。现在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认为没逃过课的都不算大学生。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是特定情境中选择逃课,或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2)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的个人风格,与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面临两难境地:即如何选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试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许多逃课学生都有考前“突击思想”以应付考试。
(3)教学管理方面:
对于逃课行为的放任。虽然大多数高校的明确把旷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一制度约束往往不太能得到落实。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是验证声明旷课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或者采取点名制,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严格执行。
(4)课程安排方面:
许多同学认为学校安排的课程不合理。要么是说课程太多,要么是说课程种类不合理(或者说课程的上课时间不好)。有时一天都是数学,上到最后很疲惫;有时一天都没课,在那闲着。所以,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改变,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上课的兴趣,也更有效率的学习。
三、改善大学生逃课的建议
(1)对学校来说,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整课程安排,减少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浪费时间。不要把专业性的课程都留到大三大四,让学生早一点了解专业知识,知晓自己所在的专业的社会动态。同时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
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体制,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更新教学内容,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和管理,是解决这个问题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居主导地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思想。只有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来深深吸引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很多教师追求教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照本宣课,而忽略了课堂管理,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而只有灵活、有效构建的和谐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将会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心态和潜意识,从而使他们的对课堂有一个健康心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高校的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潜意识影响仍然存在。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将应试教育的思想运用在课堂上,缺乏教学的开拓精神。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老师最为他们接受,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小,还要加强老师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大学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样性,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方式,根据学校的方针和政策,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注重学与用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上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教学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最后,希望学校和学生能共同努力,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途径,学生自己增加自己的自己的自觉性,减少大学生的逃课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