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肇兴乡,肇兴行政村,肇兴上寨行政村,肇兴中寨行政村驻地。80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什么叫寨门呢?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侗语叫做“月贺”)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侗家叫做“外顶”)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寨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折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有一个著
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 路中的草结上。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
来常住,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以陆为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吗?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这是信团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
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寨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
这一带。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
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 以昭后世。 “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建筑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烟而是以鼓声相传。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 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杏妮的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最后在一个名叫“弄塘概”的地方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侗家说这就是萨的化身。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这可是至高无尚的神,她能呼风唤雨,庇护村寨。主宰一切,保境安民。因此,每逢新年,各寨都派专人去到“弄塘概”,把龙滩边的岩石背一块回寨,安放在本寨“祖母堂”里。这样,就等于把祖母接到自己寨上,以求得本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这是祖母塘,象征当年祖母跳下的龙滩。是十分神圣的水塘,每逢节日喜庆,寨上人踩歌堂时,都必先绕水塘三圈,然后才进歌堂,以表示对祖母神“萨”的崇敬。这是堂萨,亦有人译为“圣母祠”、“社稷坛”。这种译法到底正不正确,我不敢妄加评论。总之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侗家信奉的女神萨的房子。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周围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纸伞和木椿上披挂纸剪,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此地
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 肇兴这个地方,每逢上月初,合寨举行敬祭活动。届时,“登萨”将特制盛服置于坛前,每户一男一女,携带茶(酒)肉、菜肴、香纸、蜡烛前往祭祀,祭毕,即于“神坛”周围合席共餐。同时鸣锣或吹芦笙,“哆口也”歌颂此神的人才品德,敬祝她千古流芳,保佑村民,
与民同在等。若遇抵御外敌以及集会活动,也要先集中于坛前喝祖母之茶,求其庇护,才能行动。
这是智团鼓楼,这座鼓楼有9层,高14.8米。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座鼓楼与前面那座有一些区别。什么区别呢?大家先看一看,想一想。对啦!智团鼓楼的顶层为四方形,采用歇山式屋面,四面翼角高翘,层脊中央塑一宝葫芦,两端塑天鹅。那么其它四座鼓楼都是八角攒尖顶,上头塑一由大到小的葫芦宝顶。每座鼓楼各层屋檐角塑各种珍禽异兽,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各具特色。封檐板上彩绘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好啦,我们接着往上走。我们现在行走的这条街,是一条公路街,往南,通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但在其中要经过我县著名的地坪花桥,地坪花桥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值得去看一看。往右走,我们现在到了肇兴涉外旅馆,这是一幢具有侗族特色的3间3层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接待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还有一支20余人的侗族艺术表演队,晚间专门为游客表演侗族风情歌舞,唱侗戏。如果有兴趣可以欣赏。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侗家人热情好客,象中国古话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5户村民办起了民居接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如果需要,他们将欢迎大家去作客。这是村民田茂荣家的民居接待室。象这样的接待室,往下还有4家。他都以侗族家庭式的接待,让客人当一天侗家人,
体味侗族家庭生活的情趣。 这是礼团鼓楼,13层,高23米。鼓楼对面的是戏楼,也叫戏台。是当地村民演出侗戏、演唱侗歌的舞台。讲到侗戏,我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侗戏是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是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文人吴文彩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始创的,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每个鼓楼前都有一块坪子。这是干什么的呢?这叫鼓楼坪,也叫歌坪,是踩堂歌用的。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许多村寨敲起锣鼓,鸣放铁炮,人们就欢聚在这块鼓楼坪前,在芦笙的引导下,男女各自围成圆圈,一边唱歌,一边舞蹈,祭祀侗族人们最崇敬的“祖母”。这就叫做“踩歌堂”(侗语叫“外确”)在踩歌堂时唱的歌,叫做踩歌堂歌(侗话叫“哆耶”)。有鼓楼就必有戏台,必有歌坪,这是侗族建筑分布
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公共设施功能区分布的心理构想。 这是礼团花桥。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 肇兴寨这样的花桥共有5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我们往四处看,都是侗族的木楼。《黎平府志·风俗》载,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质结构的双面屋顶“干栏”楼房,当地汉族称为“吊脚楼”。侗寨房屋布局,多依所傍的山势朝向,面向田坝或流水。巷道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并根据地形由几户共同建连带状房屋。屋的前半部为开敞式宽阔的长廊,也叫敞廊,侗语叫“干栏”,是生活、接待宾客、纺织、刺绣的场所,后半部则是卧室与火炉房。侗家吊脚楼开间有一间、二间、三间,也有五间甚至十多间的连廊式串楼。不管间数多少,房屋两侧各配有“偏厦”以架楼梯之用。楼房一般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层为起居室,第三层存放农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侗家木楼最大的特点是呈倒金字塔,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60公分,以此类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状。据说,侗族这种造屋形式,是巢穴居住留下的遗风。过去侗族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防止地表潮湿对人体的侵害,在树上筑巢造屋,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吊脚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住二层改变为住底层。由前廊,生活厅堂、卧室和厨房组成,有少数人家还建起四合院,窗户宽大明亮,体现了侗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我们所看到的挂在屋廊处的是侗布。那是妇女们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布。以经久耐用,柔软可身而久负盛名,侗家姑娘后生漂亮的民族服饰,就是用这种布制成的。 侗族是居住在水边的民族,而水边的民族是喜欢鱼的,与鱼结下不解之缘,大家看,村寨里鱼塘四布,塘里有一群大大小小的鲤鱼。这鱼不是用来吃的鱼,而是鱼种,因为,侗族
社会中的传统农业是以水田种稻,严格说是以水田种禾为主,水田里除了种禾以外,就是养鱼,因此形成稻田养鱼,这样一种独特农耕形式和稻作文化特征。稻田养鱼分为秧田育鱼苗、稻田养大鱼,水塘存鱼种三个阶段。所以塘里的鱼是鱼种,不能吃,只能供我们观赏。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仁团花桥,紧接着是仁团鼓楼和戏台,和我们已看到鼓楼花桥和戏台一样,具有同样的建筑特点和功能,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请大家穿过侗家吊脚木楼下面,去义团鼓楼看一看。这是义团鼓楼,有11层,高15.8米。鼓楼后面有鼓楼坪和戏台,前面紧接着是义团花桥。这座鼓楼所处位置在肇兴寨中部,所以到这里休息娱乐的人特别多,你看这花桥上的木柱木板,都坐起了凹槽,不是年长月久,能磨成这样光亮吗? 接着,
我们去走一走侗乡的石板路,观赏一下河边住房的景致。 侗乡为什么有石板路呢,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早很早以前侗家不会唱歌,有一个名叫四也的青年想上天去为民取歌,可是他一个人修筑上天之路难,四方八路的村民们
知道篇二:肇兴侗寨 英语导游词 zhaoxing dong village zhaoxing dong village is one of the largest dong villages in guizhou. known as no.1 dong village, zhaoxing has over 800 households and more than 4,000 inhabitants. it lies in a basin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has one small river passing through. the serried stilted houses built on the hillside. they are all built of chinese fir
with blue tile roofs. the village has a theater stage, singing platforms and grain barns. drum towers are the village s special feature. there are five of them here, looking like five
lotus flowers scattered in five naturally formed villages. zhaoxing village is also a cradle of dong festivals and dances. the important dong festivals include dong new year, the new harvest festival, sama festival and so o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dong song and dance, among which the grand song (dage in chinese) is the best known. zhaoxing is also the place where dong people gather
to perform the dong drama every year. the village has a theater stage, singing platforms and grain barns. drum towers are the village s special feature. there are five of them here, looking like five
lotus flowers scattered in five naturally formed villages. zhaoxing village is also a cradle of dong festivals and dances. the important dong festivals include dong new year, the new harvest festival, sama festival and so o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dong song and dance, among which the grand song (dage in chinese) is the best known. zhaoxing is also the place where dong people gather
to perform the dong drama every year.篇三:贵州导游词之黎平肇兴侗寨根据视频编制 黎平肇兴侗寨
各位游客朋友下午好! 我叫陈亚,大家叫我小陈,或者陈导都可以。非常荣幸这次能由我陪同大家参观游览。
大家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随时向我提出的。 来到贵州,除了观赏神奇的喀什特景观,更不能错过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我们今天要游览景点是黎平肇兴侗寨。它位于贵州东南部黎平县。肇兴侗寨居住着超过1000户侗族人家,号称天下第一侗寨。它保存了完好的侗族文化,民俗风情古朴。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时尚旅游》杂志评为全球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是侗族村寨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一般是一个村寨一个鼓楼。肇兴侗寨有仁、义、礼、智、信五大房族,每个房族建一座鼓楼,所以寨中有五座鼓楼,形成鼓
楼群。现在5座鼓楼已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的世界之最。花桥,也叫风雨桥。它既能聚气又能拦挡风水,是侗族人心中的福桥。在不到200米的肇兴河上,就横跨着4座风雨桥。它与鼓楼交相辉映。柱子、檐板均绘有塑彩画。廊的两边设长凳供人休息。是侗民乘凉摆古、唱歌娱乐的好去处。走在肇兴侗寨的街上,你会发现街道两边的建筑全是干栏式建筑,
一般有三层楼,楼下堆放杂物,饲养牲畜。楼上通风干燥,通常作为居室和客厅。 侗族是一个信奉“萨神“的民族。她是侗族供奉的至高无上的神,能庇护村寨,所以村村寨寨都有萨坛。每年正月初一,寨老们都聚到萨坛来进贡。此外,肇兴侗寨还有戏台,款坪。戏台是演出侗戏的舞台。侗戏是侗族歌王吴文彩根据汉族戏剧改编、再融合本民族独特文化演变而来。说到侗戏。就不能不提侗族大歌。它是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合唱,在法国巴
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的侗族 大歌一经亮相,就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现在已经是世界级文化遗产。款坪是款组织固定的集会场所,款,是侗族社会中起到管理和团结群众的社会组织。寨
中大事或与其它寨出现民事纠纷,都由款出面解决。 侗族社会婚恋自由。空闲时,青年男女聚集到月堂对歌弹琴,谈情说爱。这就是侗族的婚恋习俗,行歌坐月。侗族的节日也非常多,祭祀性节日——祭萨,生产性节日吃新节,还有众多的社交性节日。每逢节日,侗族人民穿着盛装,活动现场场面隆重,一片歌舞海洋。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了,大家是否已经对那片神奇多彩的侗乡福地充满
向往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他的神秘面纱吧!篇四:广东导游词肇庆七星岩 肇庆七星岩 讲解线索:
【天柱岩】—【千年诗廊】—【水月宫】—【阆风岩、玉屏岩】—【阿坡岩】— 【湿地公园】 七星岩位于肇庆城北约3公里处,是个历史悠久的风景区,游人到此游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前。1982年,取七星岩的“星”和鼎湖山的“湖”,合称为“星湖风景名胜区”,这是旅游行业界定的,广义的“星湖”,它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当时全国首1999年、2000年星湖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 我们前面的这个湖,是狭义的“星湖”。是当地俗概念的“星湖”。古时候它叫沥湖,原来是西江古河道的余沥,后来经过文人墨客的渲染,成了“天上银河的余沥”,美誉为“星湖”,“星湖”一名最早见诸文字是在明代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了。星湖由中心湖、
波海湖、青莲湖、东湖(仙女湖)和里湖组成。总面积约为6049万平方米。 清代陈恭尹写了一首《七星岩题名歌》:“娲皇未补星辰漏,神人驱石如云走。赭(zhě)鞭鞭断云不前,天风吹落西江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也说:七星岩“盖帝车之精所成”。这就是七星岩得名之由来。从东到西,依次为阆(làng)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
掌及北边的阿坡这七座岩。 【天柱岩】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进入七星岩景区了,整个景区的面积共8.227平方公里,今天我们
只能游览其中的几个景点。
面前这座岩山就是天柱岩,高约114米。峰顶上的摘星亭,是七星岩最高的建筑物。 天柱岩犹如独柱擎天,半山上的天柱阁,曾住过陈毅、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也曾在此就餐。当年郭沫若十分欣赏此阁,曾作诗留记:“七星落地上,天主立中流。山多红豆树,窗对白凫(fú)洲。月下开菱镜,云间结彩楼。勾留过一宿,灯火是端州。”
我们在附近找找,看谁能捡到散落在地上的红豆——相思豆。
【千年诗廊】 1962年2月,外交部长陈毅元帅来游七星岩,曾写下一首古体长诗,其中对石室岩的摩崖石刻有这样的赞美:“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 什么叫“摩崖石刻”?中国人自古习惯把刻有图文的方形石板称为“碑”,圆形的则称为“碣”;对于镌刻在天然岩石上的图文,则称为“摩崖石刻”,也简称为“摩崖”或者“石刻”。“摩崖石刻”原来是为了铭功和记事的,发展至后来,也加入了选刻诗文、佛经、佛像等内容。
七星岩的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石室岩的龙岩洞内外及莲花洞。自唐宋以来,历代诗人墨客在此赋诗题字者,络绎不绝,现存有摩崖石刻410余件。这些石刻,有古今体诗、长短句、四言韵语、四六骈文、歌行、散文、游记,还有对联题名、题榜及经文。论字体,篆、隶、
真、行、草,样样俱全。使人恍如置身于碑刻书法艺术的宫殿,浏览于诗文荟萃的长廊。 在这些摩崖石刻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眼前的这幅李邕(yōng)的《端州石室记》
了。 像初唐其它散文一样,这篇文章仍沿袭汉魏六朝赋体骈文的句式,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文字已残缺难辨了。宋朝时,这里又多了个马蹄形的损痕,所以后人又称它为“马蹄碑”。 这篇《端州石室记》的价值,在于它是七星岩现存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篇,刻于唐代开元十五年(727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还在于它的作者“文名满天下”!连李白和杜甫都崇拜和颂扬他。更在于它精湛的书法艺术,开一代书风,印证了初唐疏朗瘦劲书风向
盛唐丰厚磅礴书风的转变。 唐代在这里题刻的名人还有稍后的李绅。李绅,他是中唐时期的有名诗人。对于他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他有两首古风,倒是家喻户晓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此后,,宋代的清官包拯、《爱莲说》作者哲学家周敦颐,哲学家祖无择、诗人郭祥正、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yóu )、“永历三忠”之一的陈子壮等,都留下题刻。至于清代的石刻更不胜枚举了。 所以,2001年这条“千年诗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月宫】 大家都看到山门檐下的“水月宫”三个字吧,宫名为“水月”,一说岩下本有一座观音堂,
供奉着水月观音;一说取“水月双清”之义。 水月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万历三年重修扩建,后废,崇祯九年又重建,并铸造铜像。
1985年春由国家拨款重建。
水月宫占地6000平方米,红墙黄瓦,采用了中国传统沿中轴线布局的院落式格局。 大殿里特设供奉“摩利支天”。所谓“天”,实际上是神的异名。佛教说共有二十天,他们本是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二十位天神,佛教沿用其说,把他们作为护持佛法的神。我国许多寺庙的大殿内两侧都塑有二十诸天神像,但像这里这样把摩利支作为主神而专祀,在国内倒是罕见的。 摩利支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阳焰”、“威光”、据《摩利支天经》说,她常常行走在日神跟前,但有隐形法,使日神看不见她。所以在古代,摩利支天是武士崇信的偶像。明朝两广总督熊文灿设殿专祀她,据说就是因为他派遣两广总兵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在征剿刘香
的海战中,得到摩利支天现形助战而大获全胜之故。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摩利支天铜像,是1986年重铸的,高5米,重6吨。她旁边两位是
天女。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摩利支天菩萨得以重铸金身。 【阆风岩、玉屏岩】 我们面前的石山东西相连,气势雄浑,并列如屏,古时合称为“屏风岩”。明朝开辟这岩
时,人们将东、西峰分开,东峰称“阆风岩”,古书云:“高门为阆、阆风乃昆仑山极顶之门户”;西峰称“玉屏岩”,陈毅元帅形容“玉屏如铁墙”。 早在明万历年间这里就修了蹬道,清乾隆年间又再次重修,所以沿途可见明、清的摩崖石刻。 好了,都上来了吧,这座亭名为“十友亭”,从这里俯瞰,平湖幽堤、村落城郭,一览无遗。请过来看看这副石刻,它叫“状元碑”、诗是清代诗人、书画家黄培芳作的,字却是清代
广东三状元之一的林召棠写的。待会我们还可以看到 清初诗坛著名的“岭南三大家”——顺德陈恭尹、南海梁佩兰、番禺屈大均的题名石刻。 各位游客,参观了三仙观,过了扶啸台、环翠台,我们终于来到玉皇殿了。 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598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建筑物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檐下的斗拱铺作繁多而且精细。瞧,这就是“莲花托”,这就是“燕尾昂”。支撑殿顶的四根
金色木柱,前两根镂刻云龙,鳞甲毕具,形若飞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往西走,经过玉屏峰的小石林、叮咚井、一线天、双珠径、到马鞍亭下山。
【阿坡岩】 我们现在抬头看见的这座石山,就是阿坡岩,阿坡是“阿婆”、“禾婆”的转音。 相传古时有一仙女,在这里教打鱼为生的乡民种植水涨禾高的大禾,使四乡获得鱼稻双丰收。她老了,乡民便称她“禾后”、“禾婆”。至今在岩山东北麓还有明代阳刻的“禾后岩”三个大字。
阿坡岩下周围的石壁上,遍布当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很有书法价值。 岩下这个水洞,全长300多米,是七星岩“八洞”中最长的一个水洞。这是属于冷冻型的脚洞,夏天进去,凉风习习,令人暑气全消。如果乘船进洞探胜,里面的钟乳石丰富多彩,
景象为七星诸洞之冠。 【湿地公园】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这片湖面是东湖的一部分,因禾花仙女的传说而称仙女湖。它是星湖湿地公园的核心游览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水深平均达2米,是最能体现湿地环境的游
览区。现在请各位上船游览。 湿地公园你们听说过吗?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咸水、咸淡水的水体,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它是鸟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的乐园,是物种的基因库,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这个概念早在1956年由美国政府提出,1971年由美国等36国在伊朗小镇拉姆萨尔共签订了《湿地公约》。1994年我国开始全面履行《湿地公约》。2004年12月12日,我国首家湿地公园——肇庆星湖湿地公园正式被确认。
大家请往两旁看,招鸟岛、月亮岛等20多个小岛浮现在湖面之上,前方的岛上就是南中国第一大的丹顶鹤园了。目前全世界大约有2000只丹顶鹤,中国约有1000多只,这个园内有50只,这在中国排第四位。丹顶鹤被誉为“湿地之神”,成语“童颜鹤发”、“松鹤延年”的“鹤”都是意味着长寿。园中还有火烈鸟、白鹳(guan)、蓑羽鹤、白枕鹤和冠鹤等,共几
百只珍惜禽鸟。这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充满欢乐和诗意的天地。 各位游客,1961年叶剑英元帅曾以诗句对七星岩景色作了最精确的概括:“借得西湖水一环,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今天我们游览的地方也算多了,但这只是七星岩景区的一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