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kg)至出生后7足天,又称围产期。
2.追赶生长:2岁以内的小儿,疾病痊愈后,如营养充足,会出现“追赶生长”现象,即小儿身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 3.骨龄: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数目,并将其标准化。
4.分离性焦虑:即婴儿与其父母或最亲密的人分开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5.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溶液):给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口服补液疗法。配方为:氯化钠3.5g,枸橼酸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温开水1000ml。
6.新生儿: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
7.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g~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8.适中温度:系指能量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消耗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9.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10.新生儿窒息: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11.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12.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的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13.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血氧症,红细胞增多,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软骨版不能正常钙化,造成以骨骺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15.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16.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可能与婴儿食奶较多,小肠乳糖酶相对不足有关,或由于母体中前列腺素E2含量较高所致,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17.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的。 18.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 19.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
20.艾森曼格综合征: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青紫。
1
21.差异性紫绀: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22.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量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围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
23.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24.贫血:是指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25.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26.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从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6个月到5岁。
27.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二、填空题
1.小儿四病: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2.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月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 3. 家庭访视:(1)初访重点(2)周访重点(3)半月访重点(4)满月访重点。
4.免疫程序规定小儿在1岁内必须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5.一般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可满足4~6个月内婴儿营养的需要。一般于出生后10~12个月完全断奶,最迟不宜超过1岁半。
6.辅食的质和量的改变均应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
7.Apgar评分: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等5项。总共10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8.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E:评价和环境。
9.新生儿溶血的病因有两种: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
10.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及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胆红素脑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11.佝偻病临床表现的分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12.手足搐搦症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
13.先心病可分为:(1)左向右分流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右向左分流型(3)无分流型。
14.法洛四联症有四种畸形:(1)肺动脉狭窄(2)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骑跨(4)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最主要。
2
15.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1)青紫(2)缺氧发作(3)蹲踞症状(4)杵状指。
16.急性肾小球肾炎四大临床表现:血尿、水肿(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蛋白尿和高血压。多有前驱感染。
17.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严重并发症:(1)严重循环充血(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衰竭 18.肾病综合症的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 19.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休克、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生长延迟。
20. 出生时红细胞数红细胞数约为5.0×1012~7.0×1012/L,血红蛋白量约为150~220g/L。 21.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其他,如炎症可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22.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M,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IgA。
23.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在增生期会出现风湿小体,心脏炎是风湿热最严重的表现。关节炎以游走性和多发性为特点。
24.惊厥首选药物:地西泮。新生儿惊厥首选药物:苯巴比妥钠。 25.小儿时期最常用的洋地黄制剂:地高辛。 三、简答题 1.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到小儿出生。(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止。(3)婴儿期:出生后满一周岁前。(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5)学龄前期: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6)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2.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3)生长发育的顺序行: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3.体重、身高、头围的增长。
(1)我国平均出生体重约为3Kg,出生3个月时体重约为6Kg,1岁时小儿体重约为9Kg,2岁时体重约为12Kg。体重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 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 + 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 + 7(或8) (2)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为85cm。 2~12岁身长(高)估算公式为:身高(cm)= 年龄(岁)×7 + 70 (3)新生儿头围平均32~34cm,1岁时约为46cm,2岁时约为48cm。
3
4.前囟大小、闭合时间及观察的意义。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在出生时约为1.5~2.0cm,1~1.5岁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5.脊柱发育时间。
3个月左右随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6.母乳喂养的优点。
(1)满足营养需求(2)增进身体健康(3)喂哺方便易行(4)促进感情交流(5)利于母亲恢复。
7.幼儿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
幼儿对住院的反应具体分为3个阶段:(1)反抗(2)失望(3)否认
护理:(1)使幼儿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了解患儿特殊表达方式及习惯用语;尽量满足住院前的爱好和习惯。(2)注意与患儿的交流沟通。(3)保证陪床。(4)允许发泄行为。(5)父母要离开时,护士要坚决告诉孩子,绝对不能骗孩子或者偷偷溜掉。 8.小儿用药特点。
(1)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 (2)小儿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 (3)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同,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 (4)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5)小儿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9.补液的护理要点。
(1)评估患儿,解释目的。(2)合理安排24小时输液量。(3)严格掌握输液速度。(4)密切观察病情。(5)准确记录液体输入量。 10.新生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1)补液总量要少,速度要减慢。(2)电解质溶液量要适当减少。(3)对新生儿纠酸不用乳酸钠,而用碳酸氢钠。(4)出生后10天内,一般不补钾。 11.新生儿分类。
(一)根据胎龄分类:(1)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 (3)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的新生儿。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1)正常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2500g者。 (3)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000g者。
(三)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1)适于胎龄儿(2)小于胎龄儿(足月小样儿)(3)大于胎龄儿。
4
1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2)运转胆红素能力不足。(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4)肠肝循环的增加。
12.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早,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2)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12~15mg/dl。(3)黄疸持续时间长。(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13.佝偻病激期骨骼畸形与好发年龄。 部位 头部 名称 颅骨软化 方颅 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 出牙迟 胸部 肋骨串珠 肋膈沟 鸡胸漏斗胸 四肢 脊柱 骨盆 14.腹泻共同的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 多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大便可达每天10次左右,一般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2)重型腹泻 多为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比较急。①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常伴有呕吐,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10次至数10次。②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神经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为等渗、低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以及低钙、低镁、低磷血症。 15.腹泻的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 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 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知识缺乏 患儿家长缺乏合理喂养知识、卫生知识以及腹泻患儿护理知识。
5
好发年龄 3~6个月 7~8个月 2~3岁闭合 1岁出牙,3岁出齐 1岁左右 手镯、脚镯 O型腿或X型腿 后突、侧突 扁平 >6个月 >1岁 学坐后 16.腹泻的饮食护理。
(1)除严重呕吐者,均应继续进食。(2)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3)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病毒性肠炎应暂停乳类喂养。待病情好转后,可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4)对少数严重病例口服营养物质不能耐受者,应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全静脉营养。
17.各年龄阶段小儿呼吸和脉搏频率。 年龄 新生儿 1岁一下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 40~45 30~40 25~30 20~25 18~20 脉搏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呼吸:脉搏 1:3 1:3~1:4 1:3~1:4 1:4 1:4 小儿呼吸类型:腹式呼吸。 18.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
(一)轻症 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的症状和相应的肺部体征。(1)发热(2)咳嗽(3)气促(4)体征 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二)重症 (1)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2)神经系统: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3)消化系统:表现为胃纳差、吐泻、腹胀等。 19.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粘稠,患儿体弱、无力排痰有关。 (3)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20.密切观察肺炎患儿的病情。
(1)当患儿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减慢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剂、利尿剂,做好抢救的准备;若患儿出现肺水肿的表现,可给患儿吸入湿化的氧气,但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2)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肌张力等变化,若有烦躁、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等颅内高压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共同抢救。(3)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减弱或消失、呕吐的性质、是否有便血等,以便及时发现中毒性肠麻痹及胃肠道出血。 21.小儿心率、血压及血压的计算公式。
心率:新生儿平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次/分。
血压:小儿由于心搏出量较少,动脉壁的弹性较好和血管口径相对较大,故血压偏低。 血压计算公式:收缩压(mmHg)=年龄×2 + 80mmHg 舒张压=2/3收缩压
6
22.各种先心病的临床特点。
(1)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III~IV粗糙的全搜索器杂音。 (2)房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3)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有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有周围血管征。
(4)法洛四联症: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II~III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其响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的程度。 23.缺氧发作时的处理。
(1)置患儿于膝胸位;(2)及时吸氧并保持患儿安静;(3)皮下注射吗啡0.1~0.2mg/Kg,可抑制呼吸中枢和消除呼吸急促;(4)静脉应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5)可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减慢心率,缓解发作。 24.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休息饮食管理)
(1)休息:①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②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肿消食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户外散步。③静下血尿消食、血沉正常可上学,避免体育活动半年。④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
(2)饮食管理:①限制钠盐摄入,限制蛋白质的入量。②高糖饮食,适量脂肪。③严重循环充血和肾功能衰竭,限水;氮质血症,限钾。 25.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
新生儿期血红蛋白(Hb)<145g/L,1~4个月时Hb<90g/L,4~6个月时Hb<100g/L;6个月~6岁者Hb<110g/L,6~14岁Hb<120g/L为贫血。海拔每升高1000m,血红蛋白上升4%。 26.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2)铁摄入不足(3)生长发育快(4)丢失过多(5)吸收减少。 27.指导患者正确应用铁剂。
(1)告知家长小儿每日需铁量,让家长掌握服用铁剂的正确剂量和疗程;药物应放在患儿不能触及之处且不能存放过多,以免误服过量中毒。
(2)口服铁剂宜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服用都可减少胃肠道反应;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可用吸管服之;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柏油样,停药后恢复。
(3)铁剂可与维生素C、果汁同服,以利于吸收;忌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服。
(4)注射铁剂应深部肌肉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减少局部刺激,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5)观察疗效。 28.反射检查。
(1)出生时已经存在、终身不消失的反射 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颈肢反射。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出现并终身不消失的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4)病理反射 戈登征、奥苯海姆征巴宾斯基征(2岁以后为病理情况)。
7
29.化脓性脑膜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部分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1)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升高,意识逐渐改变,烦躁或精神萎靡、嗜睡直至惊厥、昏迷。 (2)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合并脑疝。 (3)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ing征、Brudzninski征阳性。 30.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
(1)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最主要原因)(2)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障碍(3)促甲状腺素(TSH)缺乏(4)母亲因素(5)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31.婴幼儿甲低临床表现的典型症状。
(1)特殊面容:头大,颈短,皮肤苍黄,干燥,毛发稀少,面部黏液水肿,眼睑浮肿,眼距宽,眼裂小,鼻梁宽平,唇厚舌大,舌常伸出口外。表情呆板,淡漠。
(2)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上部量/下部量>1.5,囟门关闭迟,出牙迟。
(3)生理功能低下:精神、食欲差,不善活动,安静少哭,嗜睡,肌张力低,低体温,怕冷,脉搏及呼吸均缓慢,心音低钝,腹胀,便秘,第2性征出现晚等。
(4)智力低下:动作发育迟缓,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智力低下神经反射迟钝。 32.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表达式47,XX(或XY),+21
主要临床特征为特殊面容,智能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
(1)特殊面容:表情呆滞,眼距宽,眼裂小,眼外眦上斜,内眦赘皮,鼻梁低平,耳小异形,唇厚舌大,张口伸舌,流涎不止,头小而圆,前囟大且闭合延迟,颈短而宽,常呈现嗜睡状,可伴有喂养困难。
(2)智力低下:随年龄的增长,其智能低下表现逐渐明显。 (3)皮纹特点:表现为通贯手。
(4)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四肢短,骨龄落后;出牙延迟,且常错位;肌张力低,韧带松弛,关节过度弯曲,手指短粗,小指向内弯曲。运动及性发育均延迟。 (5)伴发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性疾病。 33.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指征。
(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是呼吸>60次/分;(3)肝在短期时间内较前肿大,或肝脏肿大,超过肋缘下3cm以上;(4)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5)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6)尿少和下肢浮肿,除外其他原因造成者。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