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形式与政策-周边安全形势

2024-01-21 来源:年旅网
中国如何应付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

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 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在周边某些邻国陷入长期“内耗”难以自拔的同时,我国却继续保持强劲崛起力量对比进一步朝我国倾斜。这将有利于我国对“和谐周边”的主动“塑造”。但周边动荡也给我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关键词:中国周边 安全形势 南海 藏南 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的指导思想,积极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策,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最好时期。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周边关系又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方方面面都在关注,甚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焦点和热点问题。

一、中国周边概念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我国周边国家共21个,为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与发达国家周边地区相比,我国周边的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多、素质低、压力大、就业难,必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周边四邻不稳,地缘态势不容乐观。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二、中国当前的主要周边问题

(一)南海问题矛盾激化

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与中国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海上邻国出现“合纵连横”,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2011年9月,菲律宾和日本发表包括加强南海安全合作等内容的联合声明;达成共享海上情报协议,日本同意出资训练菲律宾海岸警备队。10月,日本外相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旨在加强深化与东盟各国在海洋安全上的合作。越南与日本签署海洋战略安保协议,一致同意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同一协调的政策,应对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强势动作。印度尼西亚和日本认为有必要构建多边框架解决南海纷争。印度加强与越南在油气勘探开采及军事等多方面的合作。美国在新加坡部署近海战舰,在澳大利亚部署海军陆战队,标志越战以来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矛头直指中国。

(二)藏南危机四伏

中国与印度友好上千年,中印边界矛盾是近代英国殖民者留下的。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历史上存在一条因地理、文化、商务和宗教因素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已为历史上的一系列地理文献所标明。这条边界西起喀喇昆仑山口,东至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

从亚洲腹地的帕米尔高原东南而下,经过与尼泊尔、锡金、不丹的接壤,直至中缅边境。它是区分汉藏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地理界限。

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软肋是东北亚,朝鲜半岛形势为风向标。这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3-1904年的日俄战争,1931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六十年代的中苏珍宝岛冲突,均为该地区。美国学者也承认,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具有很强的合法性,包括维护中朝边界的稳定,阻止对华包围圈的形成以及显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与可能性。

(三)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

从近代开始,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加剧了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韩国李明博政府反映强烈,态度强硬!美国和日本趁机迅速介入,在朝鲜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进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

而朝鲜方面,虽有缓和,但仍然坚持核试验,朝核危机阴云不散,六方会谈终止。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面对东北亚的危机,中国政府游说于美、俄、韩、朝之间,并提议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但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着安全威胁与外交压力的双重挑战。

三、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些危机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它的国际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物质实力。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升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第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第四,当中国周边环境总体呈现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 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

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最后,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改善我国在周边国家心目中的认识和印象,使我国形象在这一地区更具亲和力。同时要保持我国在战略上的威慑力,努力维持一种平衡。

四、结束语

和平是当代的主题,和平才能取得发展。但是,和平并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招人欺凌,我们不提倡用武力解决问题,但在必要时我们不会放弃用武力来解决。国人在看待周边地区安全时要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用战争去解决,战争只能加深人们的痛苦。在一些依赖中国经济的国家和地区中,可以采用一些软手段来遏制对方的经济,这未尝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善于利用外交政策。

参考文献

[1]檀有志.南海问题风波再起的背景. 国际资料信息,2009,6,1-8 [2]张洁.周边安全形势四大变化与中国对策.新华网,2011年1月15日 [3]任晶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动向与新特点. 国际视野,2011,5,48-50

[4]钟飞腾.“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