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排架结构厂房架体及模板支撑专项方案

2022-05-12 来源:年旅网
1 排架结构厂房架体及模板支撑专项方案

1.1 设计说明

本工程排架框梁支模高度大,且无侧向结构拉结,模板支撑搭设有一定难度。拟按下述方案搭设(以下各标高框梁支撑均同顶部框梁支撑):

1、所有框梁均为梁下三排立杆支撑,立杆纵距750,支顶立杆可搁置在下层梁上。 2、每根立杆必须横纵水平杆与梁两侧立杆锁结,内外两侧支撑架体应串接成一个整体。

3、由于宽高比较大,必须按图设置横纵剪刀撑与水平支撑。 4、应与已浇筑结构层层拉结牢靠。

5、由于本工程两道框梁标高间距较大,架体与主体结构可供拉结的部位较少,连墙件间距多数为三步三跨或者更大,为有效降低风压,试验区部位支撑严禁挂任何布标,且除作业层外,其他部位可设安全平网和立网及挡脚板,但不宜使用密目网将架体全部封闭。

1.2 设计简图

模板支撑系统侧立面图 上人马道根据实际情况按适当间距布置 以上立杆位置可根据外檐挑板宽度做适当调整。

1.3 细部做法

1.3.1 连墙件

1.3.1.1 连墙件(连边梁)

1.3.1.2 连墙杆(连柱)

1.3.2 架体基础

1.3.3 门洞

1.3.4 立杆接头

1.3.5 水平杆

1.3.6 横向斜撑

1.4 体构造要求

1.4.1 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

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不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

2)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

3)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4)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即0.5m)。 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符合下列规定: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大于150mm。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a不应大于0.4l,且不大于0.5m。

(2)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大于纵距的1/2。

3、脚手板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

(2)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取150mm,两端与支承杆可靠固定。 1.4.2 立杆

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底座和基础。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

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5、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 6、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0.5m)。

7、顶端搭接长度不小于1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8、立杆顶端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1.4.3 连墙件

1、连墙件的布置符合下列规定:

(1)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连墙件菱形布置;

(3)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梁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大于建筑物层高。

2、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抛撑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1.4.4 上人斜道

1、斜道附着于外脚手架设置。 2、人行斜道宽度1m,坡度1∶3。

3、拐弯处设置平台,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

4、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1.2m,挡脚板高度180mm。 5、斜道脚手板铺设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顺铺,接头采用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 (2)脚手板上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20mm。 1.4.5 剪刀撑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1.5 架体施工

1.5.1 准备

1、挑选合格的钢管、扣件,对油柒剥落的钢管补刷油柒。 2、准备质量符合要求的脚手板、安全网等防护材料。 1.5.2 搭设顺序 1.5.2.1 搭设进度

基层清理→垫板、铁垫→弹线→立杆定位→摆放扫地杆→竖立杆与纵向扫地杆扣紧→横向扫地杆与立杆和纵向扫地杆扣紧→第一步纵向水平杆与立杆扣紧→第一步横向水平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加设抛撑,上端与第二步横杆扣紧→第三步

→安装连墙件→拆除抛撑→接立杆→第四步~第六步→加设剪刀撑→铺设脚手板→挂设安全网。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每搭设完一步脚手架后,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垂直度。 1.5.3 架体搭设注意事项 1.5.3.1 脚手架基础

1、在架体基础混凝土上铺木板及钢底座。

2、垫板采用长度不小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1.5.3.2 立杆搭设

1、开始搭设立杆时,每6m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2、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1.5.3.3 纵向水平杆、连墙件、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

1、在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2、当脚手架施工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二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上一层连墙件搭设完成后方可拆除。

3、剪刀撑、横向斜撑随立杆、纵向、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垫块或垫板上。 1.5.3.4 扣件安装

1、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大于150mm。

2、对接扣件开口朝上或朝内。

3、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1.5.3.5 脚手板

1、脚手板满铺。

2、脚手板探头采用3.2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件上。

3、在拐角、斜道平台处的脚手架,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1.5.4 架体拆除 1.5.4.1 拆除准备

1、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1.5.4.2 脚手架拆除注意事项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体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应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1.5.4.3 卸料注意事项

1、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2、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1.6 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4、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5、立杆接长除顶层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紧悬挂起重设备。

7、当有六级及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8、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

架等构造、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超载

9、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紧拆除下列杆件: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件。

10、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11、脚手架外侧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12、拆除脚手架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3)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紧非操作人员入内。

2 厂房高支模

2.1 高支模剪刀、梁间支撑及支架拉结

一、水平杆构造要求

1、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2、梁底的顶层水平杆应设置在顶托下面距离梁底模板支撑点不大于50cm处,且双向设置。

3、每一步距处均双向设置水平杆,最大步距不大于1.8m。水平杆应扣接在立杆上,不得扣在另一方向水平杆上。

4、梁底水平杆的端部应与梁端的砼结构柱顶紧顶牢。 二、立杆构造要求

1、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立杆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螺杆外径不低于36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杆与下段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杆上。 4、立杆底部应设置木垫板与钢底座,垫板厚度不小于5cm。

5、立杆应保证其垂直,梁立杆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取板立杆间距的1/n。

三、剪刀撑构造要求

1、垂直剪刀撑设置:模板支架沿梁长度与宽度方向均需要连续设置垂直剪刀撑或斜撑,宽度宜为4~6m,跨越5-7根立杆。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特别是柱根处顶紧,夹角宜为45°~60°。垂直剪刀撑应与每一条与其相交的立杆扣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m,应采用3个旋转扣件分别在距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2、水平剪刀撑设置:应在垂直剪刀撑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与每一条与其相交的立杆扣接,不能与立杆扣接之处应与水平杆扣接。

四、拉结构造要求 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的要求,使模板支架与梁端结构柱拉结。

与一柱连结的抱柱

与多柱连结的抱柱

要求在梁两侧全长全高加设剪刀撑和斜撑,以抵抗水平荷载的影响。并且架体水平杆形成有效的对顶构造,顶部要沿梁板斜向布置通长斜杆,形成合理的支撑体系。14.00m标高以上水平杆接头应采取可靠连接措施。边梁、斜梁、板底角外边缘处要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利用支撑架体水平杆及沿斜梁的斜杆外伸形成拉顶)。具体如下图所示:

2.2 模板施工

本工程主要采用Ф48×3.5钢管及扣件(计算按壁厚3.0考虑)、40×80木方、15mm厚胶合板模板。立杆间距:1000×1000mm,梁下立杆排距:500mm(其中350mm及以上采用梁下双排支顶立杆),水平杆步距:1.5m,支顶方式:可调支托承托。根据本市有关安全要求,本工程混凝土为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框架柱,第二次浇筑梁板。 2.2.1 梁柱模板配置 2.2.1.1 柱子模板

柱子支模采用15mm厚木胶合模板,次楞40×80立放,间距250mm; 柱箍采用φ48钢管横放,间距600mm。对拉螺栓φ16,尽量紧贴柱模。 柱模找正:用经纬仪双向测量其垂直度,用钢管加螺旋调节器支顶找正,利用模板支撑满堂红架体的整体刚度,柱身上用扣件索井字管与架体拉结固定。柱支模方法见下图:

40×80木方子15mm厚胶合板AAφ48双钢管φ16对拉螺栓

柱模板支模要求 ①采用先浇柱、后浇板梁的施工工艺,在底部混凝土施工完毕并能上人后立即请项目测量部投好主控制线,再由班组弹好细部尺寸线。

②支设前模板底部板面应平整,沿柱边线向外3-5mm贴好海绵条,检查柱

柱子支模示意图模板编号,检查模板是否清理干净,门窗洞口模板及预埋件是否安装到位。

③为防止柱模与底表面接缝不吻合,柱模下脚在其下边浇筑30mm高砂浆带,以保证下口不漏浆。

④模板拼装就位,作好校正检查工作,并经质量部门确认后方可浇筑。 2.2.1.2 梁模板

(1)支模方法

采用15mm厚覆膜胶合板,背肋采用40×80木方,主楞采用φ48钢管,与面层接触面必须过刨,根据梁尺寸在模板上留出梁豁,豁口周边加50×100木方,

600600600600木方必须双面过刨,梁豁以下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长。

侧向支撑侧向支撑

(2)支模要求

①梁模施工前必须有专人根据图纸要求绘制好翻样图,标明各种梁侧板高度,梁标高,截面尺寸,及时通知木工组并作好详细技术交底。

②所有侧模及底模拼缝前必须经过刨光,保证接缝严密。

③梁底模及侧模要与梁柱节点模板牢固固定,大跨度梁模要按规定起拱。 ④梁模板安装应先安装底模,待钢筋绑扎完后再封侧模。 2.2.1.3 板模板

1、支模方法

(1)胶合板厚度15㎜,木次楞40×80,@300, (2)主楞采用φ48双管,@900

(3)主楞下立杆间距@900,上插螺旋支撑头,悬臂端高度300。 2、支模要求

(1)模板平面尺寸必须根据结构施工图及模板翻样图在底层加工好后方可进入施工部位,严禁现场切割,避免形成木屑掉入梁内无法清理。

(2)模板在制作时,对切割后的模板必须全部刨直,以保证板拼缝严密。 2.2.1.4 架体与柱的拉接

待施工高支模架体时,为保证梁板支撑架体的整体稳定性,采用钢管将架体与混凝土柱进行拉接。拉接方法见下图所示。

架体支撑杆件抱柱拉接钢管框架柱框架柱抱住拉接杆件抱住拉接杆件 2.2.2 架体选用的种类和材料、质量和性能 2.2.2.1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抱住拉接杆件模板支撑系统所用材料应经过有关部门检测合格方可使用,材料的容许应力以检测结果为准。本工程用于模板支撑系统的钢管采用A3钢,其抗弯强度设计值[o]:235N/mm2。木材选用松木,含水率不大于15%,其力学性能为:E=9000 支撑架体N/mm2,抗剪强度为:fv:1.4N/mm2,抗弯强度为:fm=14N/mm2。具体材料及性能见下表: 抱住拉接杆件本工程各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名称 自重 φ48*3.0mm 钢管 抗弯强度 抗剪强度 截面抵弹性模量 惯性矩 抱住拉接杆件设计值设计值抗矩(N/mm2) (cm4) (N/mm2) (N/mm2) (cm3) 3.84kg/m 235 120 2.06×105 10.16 12.19 15mm厚10kN/ m3 胶合板 40*80mm10kN/ m3 木方 φ16mm 螺栓 14 14 1.4 1.4 4200 9350 42.67 170.67 抗拉强度: 170 2.2.2.2 支架的搭设质量及偏差控制 构配件允许偏差表 1 外壁48mm 壁厚3.5mm -0.5㎜ -0.5㎜ 游标卡尺 2 钢管两端面切 斜偏差 1.7㎜ 塞尺、拐角尺 3 钢管外表面锈 蚀深度 ≤0.50㎜ 游标卡尺 立杆钢管弯曲 3m≤L≤6m 4 ≤12㎜ 钢板尺 水平杆、斜杆的 钢管弯曲 ≤30 L≤6.5m 2.2.2.3 材料要求 (1)本工程模板材料采用45×85㎜(计算按40×80㎜取值)木枋,2.3-2.5米长,15mm建筑胶合夹板。立杆、横杆(水平杆)、剪刀撑等均用48×3.5㎜(计算钢管为 48×3.0㎜)的焊接管。

(2)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管材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等明显缺陷。回转扣、直角扣件、对接扣件等必须配套齐全。所有材料有出厂合格证。

(3)U型支托进场必须加强验收,螺杆直径应不小于36mm,支托无变形。扣件活动部位应灵活转动,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齐,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4)新配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旧配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必要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后方可使用;钢管、配件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严禁使用焊口开裂、严重锈蚀、扭曲变形的杆件及配件。

(5)所有构配件必须经过防锈处理,确保力学性能达到规范要求。

2.2.2.4 作业条件

(1)楼面的立杆必须在该楼面的混凝土强度到达到设计值的75%后方可进行安装。

(2)搭设杆件时,应在地面弹出墨线以保证立杆对位准确。

(3)使用前应检查扣件式钢管是否存在弯曲、裂缝和锈蚀严重等缺陷。若有则应剔除不用。对于多次重复使用的钢管(包括配件),要认真检查。 2.2.3 施工控制要点

2.2.3.1 模板安装与拆除质量点设置 工程项目 班 组分项项目 目 标 管理点 设 置 检查工具及检查 方法 对 策 措 施 轴线位移 截面尺寸 模板安装与拆除 表面平整、垂标 高 直度良好、截面 准确、标垂直度 高无误 模板底1.施工前检查上道工口偏移 序质量,钢筋位置及放线位置是否准确。 表面变2.及时更换有缺陷的形,支撑模板,并予以修复。 不牢 3.加强工序自检。 底模标4.加强材料进场管理高不准,及现场保养。 支撑不5.连接件扣紧不松动。6.支撑点牢固可靠,损牢 坏变形的钢龙骨、钢模板上支柱不予使用。 口偏移,支撑不牢 小板板面平整度、组装大面平整度 用盒尺引测检查 用盒尺引测检查 用水准仪、拉线或用尺量检查 用2m靠尺检查 平整度 用2m靠尺检查 2.2.3.2 模板安装与拆除质量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预防项 目 影 响 因 素 支撑系统不合理 施 工 操 作 扣件连接松动 拼缝不平 采 取 预 防 措 施 严格设计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严格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扣件间距,加固面板 尽量使用平直模板,扣件补缺 措施 拆除时硬撬 颠倒工序 基底未夯实 环 境 钢筋网片位移 混凝土侧压力过大 模板变形,孔多 材 料 木方、支撑件软弱 连接附件质量差 组装前及时刷脱模迹 强化施工工艺,完善工序间的交接检 加强夯实,并铺通长脚手板,加强交接检 加强工种之间的交接检,互检工作 工种之间相互配合,加强支撑,适当振捣,设专人看模 及时检查、修理,严重者退回,不予使用 及时同技术部门共同研究加固措施 及时退换,加密连接,加固支撑系统 岗位责任制执行不强化岗位意识,完善责任制,人员定严 岗 管 理 重进度,轻质量 忽视资料管理 技术水平低 自检不认真 技术交底不清 施 工 人 员 指挥人员只重进度 违章作业 忽视交接检,互检 专检人员检查不细 加强教育,摆正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加强全面管理意识,确立技术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认真执行自检负责制 认真科学的进行书面交底 尊重科学,服从质量,好中求快 严格操作规程 加强工种间配合,把质量问题消灭在上一工序中 加强教育,不合格者予以停职 2.2.3.3 为防止质量通病模板设计中特制定措施 序 号 项 目 防 治 措 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柱底烂根 柱粘连 垂直度偏差 柱凹凸不平 柱钢筋移位 柱体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柱上下层接槎不平、漏浆 板 下 挠 柱模板拼缝处漏浆 梁板底挠度 底部方框钉平后再将其伸入柱体位置。 清理模板和涂刷隔离剂必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重新刷涂。 支模时要反复用线附吊靠,支模完毕经校正后如遇有较大冲撞,应重新用线锤复核校正。 加强模板的维修,安装前对模板检修一次。 模板上口内侧钉设与砼保护层等后的木压条,并采取措施控制保护层厚度。 在阳角处模板两侧用80×80木方成90度压紧护角,用吊锤检测垂直度。 外壁模板的下段须用对拉螺栓紧固在已完成的下层砼壁上。 板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支撑必须加垫木,模板按规范起拱。 模板拼缝处设绵线或用胶带封堵。 捣制完成后立即增加钢管立杆支撑。 2.2.4 检查验收 2.2.4.1 支撑架体构件进场验收

构配件允许偏差表 1 外壁48mm 壁厚3.5mm -0.5㎜ -0.5㎜ 游标卡尺 2 钢管两端面切 斜偏差 1.7㎜ 塞尺、拐角尺 3 钢管外表面锈 蚀深度 ≤0.50㎜ 游标卡尺 4 立杆钢管弯曲 3m≤L≤6m ≤12㎜ 钢板尺 水平杆、斜杆的 钢管弯曲 ≤20 L≤6.5m 可调托撑支托≤1.0 板变形 2.2.4.2 支撑架体检查与验收 支撑架体检查与验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

扣件拧紧抽验检查数目及质量判断标准

钢板尺、塞尺 5

支撑架体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支撑架体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续表)

支撑架体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续表)

支撑架体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续表)

2.2.5 模板支撑搭设标准

依据本天津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相关条文编制。

1、 模板支撑系统结构构件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压构件长细比:支架立杆、斜撑及桁架不应大于150;拉条、缀条、斜杆等连系构件不应大于200。

受拉构件长细比:钢杆件不应大于350;木杆件不应大于250。 2、 支撑体系应设置扫地杆,纵、横向水平拉杆及水平、竖向剪刀撑,并与主体结构的墙、柱牢固拉结。立杆(柱)接长必须采用对接,严禁搭接;扫地杆,纵、横向水平拉杆及水平、竖向剪刀撑接长必须采用搭接,严禁对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m。

3、 采用专用钢管(ф48×3.5mm)设计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必须设置铁底座和垫板。

2)当立杆轴力荷载大于8kN时必须在立杆顶部设置可调支托承托,模板,形成轴心受压传递荷载。本工程所有立杆均设置可调支托承托

4、 立杆间距应根据所承受的荷载确定,一般不应大于1.2m本工程设计为0.9~1m,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梁底应设置主承立杆,梁侧设置辅助立杆。当梁底为单根主承立杆时应设置在梁宽中心线处;当梁高宽比大于2.5、且梁宽大于300mm时,沿梁纵向主承立杆应适当加密、沿梁宽度主承立杆不应少于2根,并对称设置;

2)沿梁纵向的立杆间距应与同向板底立杆间距相等或成倍数;

3)沿梁横向连续设置梁板立杆时,应从梁支架开始向板中央双向布设,但板中央两相邻立杆间距不得大于板底设计立杆间距。

5、 每排每列立杆的纵、横向之间必须用水平拉杆(横杆)连接,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立杆顶端可调支托的底部处设置一道水平拉杆(即封顶杆),当梁底封顶杆与板底水平拉杆不在同一高度上时,梁底封顶杆应向板底立杆双向延长不少于2个跨距并与立杆固定。

2)在立杆的底、基础的顶面限定高度内设置一道水平拉杆(即扫地杆)。 3)在封顶杆与扫地杆之间应均匀设置水平拉杆。水平拉杆的间距(即步距)在满足荷载计算要求条件下一般为:当支架高度低于4m、立杆轴力荷载小于8kN时不得大于1.8m,当支架高度超过4m、或者立杆轴力荷载大于8kN时不得大于1.5m;当支架高度8m~20m时,顶端步距内加设一道水平拉杆;

本工程支架高度为6~7m,水平拉杆步距为1.5m,顶端步距内加设一道水平拉杆。4)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如无处可顶时,应与竖向剪刀撑连接;

5)严禁在水平拉杆上设置立杆或将上下两段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6、 支撑架体周圈及中间纵、橫向应从底到顶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剪刀撑的宽度宜为4m~6m,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度~60度之间,底端与地面顶紧,并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拉杆或立杆扣接固定。剪刀撑的双向杆件宜分开设置在立杆两侧,并保证与每步立杆扣接;

2)两相邻剪刀撑之间净距:扣件式钢管支架不应大于10m;

3)当支架高度8m~20m时,在纵、横向两相邻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 7、 支撑架体内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当支架高度4m~8m时,在底部扫地杆和顶端封顶杆有竖向剪刀撑的部位分别设置水平剪刀撑;

2)当支架高度8m~20m时,应在相邻竖向剪刀撑之间增设水平剪刀撑,两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为:扣件式钢管支架不得大于3个。

3)水平剪刀撑的端部与立杆或建筑物拉结,严禁水平剪刀撑端部设置在水平拉杆上。

8、 当支架高度超过5m时,应在架体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m~9m、竖向间距2m~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在本工程中,模板支架与周圈现浇框柱做刚性拉结,水平拉结距离为一个轴距。

9、 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对高大模板支撑的作业人员应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10、 高度4m以上的柱、墙(含剪力墙)等竖向混凝土结构必须先浇筑,待混凝土达到一定承载强度后,再浇筑梁、板等水平混凝土结构。

本工程分两次浇筑:先浇筑立柱,再浇梁板 2.2.6 架体的拆除规定与工艺要求

1、模板拆除时对混凝土强度要求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板跨度≤2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50%,板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0%,板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0%。梁:跨度≤8m,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5%,当>8m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0%。悬挑构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以上,方可拆除。拆除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施工,避免对结构造成破坏。

2、模板拆除方法和操作要求

架体使用完毕后立即拆除,在架体拆除前应作好以下工作:

(1)在拆除架体时,应先清除架体上的垃圾杂物,清除时严禁高空向下抛。 (2)架体在拆除前,应先布设拆除范围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3)严格遵循拆除顺序:由上而下、后搭者先拆、先搭者后拆,同一部位拆除顺序是:横杆→剪刀撑→立杆。

(4)架体的拆除一般严禁在垂直方向上同时作业,因此要事先做好其他垂直方向工作的安排。

(5)拆除架体时,下部的出入口必须停止使用,对此除监护人员要特别注意外,还应在出入口处设置明显的停用标志和围栏,此装置必须内外双面都加以设置。

(6)在拆除的架体周围,在坠落范围设置明显的“禁止入内”标志,并有专人监护,以保证拆时无其他人员入内。

(7)对于拆除架体用的垂直运输要用滑轮和绳索运送,严禁乱扔乱抛,并对操作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交底,规定联络用语和方法,明确职责,以保证架体安全拆除。

(8)架体拆除时遇大风、大雨、大雾天应停止作业。

(9)拆除时操作人员要系好安全带,穿软底防滑鞋、扎裹腿。

(10)架体拆除过程中,不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则应该在安全技术交底中交代清楚。

2.3 模板工程质量标准

1、

模板面板背侧的木方高度应一致。制作胶合板模板时,其板面拼缝

处应密封。水池的模板对拉螺栓中部应设止水片,止水片应与对拉螺栓环焊。

2、 支架立柱和竖向模板安装在基土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设置具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的垫板,且应中心承载;

3、 竖向模板安装时,应在安装基层面上测量放线,并应采取保证模板位置准确的定位措施。对竖向模板及支架,安装时应有临时稳定措施。安装位于高空的模板时,应有可靠的防倾覆措施。应根据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和浇筑速度,采取合理的竖向模板抗侧移、抗浮和抗倾覆措施。

4、 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梁、板跨度的1/1000~3/1000。

5、 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支架搭设应完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管规格、间距和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b) 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 c) 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 6、 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对大尺寸混凝土构件下的支架,其立杆顶部应插入可调托座。可调托座距顶部水平杆的高度不应大于600mm,可调托座螺杆外径不应小于36mm,插入深度不应小于180mm;

b) 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立杆的步距不应大于1.8m;顶层立杆步距应适当减小,且不应大于1.5m;支架立杆的搭设垂直偏差不宜大于5/1000,且不应大于100mm;

c) 在立杆底部的水平方向上应按纵下横上的次序设置扫地杆; d) 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其拧紧力矩不应小于 40N•m,且不应大于65N•m。

7、 支架的垂直斜撑和水平斜撑应与支架同步搭设,架体应与成形的混凝土结构拉结。

8、 上、下楼层模板支架的立杆应对准,模板及支架钢管等应分散堆放。 9、 模板安装应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准确,并应防止漏浆。

10、 模板安装应与钢筋安装配合进行,梁柱节点的模板宜在钢筋安装后安装。

11、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脱模剂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槎处。

12、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

13、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14、 模板拆除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序,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15、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板 构件跨度 ≤2 按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计(%) ≥50 >2,≤8 >8 ≤8 梁、拱、壳 >8 悬臂结构 16、 17、 时清运。

18、 19、 20、 21、 项目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75 ≥100 ≥75 ≥100 ≥100 当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 拆下的模板及支架杆件不得抛扔,应分散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应及模板拆除后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对变形和损伤部位应进行修复。 对外观,应在进场时和周转使用前全数检查;

对尺寸和力学性能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查。 对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应检查其数量和尺寸。

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的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3 3 5 +10,0 2 +10,0 10 +10,0 中心线位置 插筋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置 预埋螺栓 外露长度 中心线位置 预留洞 截面内部尺寸 22、 对现浇结构模板,应检查尺寸 现浇结构模板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5 轴线位置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10 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基础 寸 柱、墙、梁 +4,-5 钢尺检查 全高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全高大于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2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钢尺检查 5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制构件模板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板、梁 薄腹梁、桁架 长度 柱 墙板 板、墙板 宽度 梁、薄腹梁、桁架、柱 板 高(厚)度 墙板 梁、薄腹梁、桁架、柱 构件长度I梁、板、柱 内的侧向墙板、薄腹梁、桁架 弯曲 板的表面平整度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板 对角线差 墙板 翘曲 设计起拱 板、墙板 薄腹梁、桁架、梁 ±5 ±10 0,-10 0,-5 0,-5 +2,-5 +2,-3 0,-5 +2,-5 l/1000且≤15 l/1000且≤15 3 1 7 5 l/1500 ±3 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拉线、钢尺量跨中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 23、 对扣件式钢管支架,应对下列安装偏差进行检查: a) 混凝土梁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混凝土板下支架立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100mm;水平杆间距的偏差不应大于50mm;

b) 应全数检查承受模板荷载的水平杆与支架立杆连接的扣件;

c) 采用双扣件构造设置的抗滑移扣件,其上下顶紧程度应全数检查,扣件间隙不应大于2mm。

2.4 模板工程安全要求

2.4.1 模板安装 2.4.1.1 一般规定

1、模板安装前必须做好下列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1)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班组应做好模板安装作业的分工准备。

(2)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3)备齐操作所需的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 2、模板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而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2)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3)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摸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l/1000~3/1000。

3、安装模板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防止漏浆,构造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模饭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4、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都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Ø48×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l00mm处进行固定。

2.4.1.2 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

1、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台设计要求。每根立柱底部应设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干0.5m。

(3)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5)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

(6)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2、柱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拼装柱模时,应适时地安设临时支撑进行固定,斜撑与地面的倾角宜为60°,严禁将大片模板系在柱子钢筋上。

(2)待四片柱模就位组拼经对角线校正无误后,应立即自下而上安装柱箍。 (3)柱模校正(用四根斜支撑进行校正)后,应采用斜撑或水平撑进行四周支撑,以确保整体稳定。当高度超过4m时,应群体或成列同时支模,并应将支撑连成一体.形成整体框架体系。

当需单根支模时,柱宽大于500mm应每边在同一标高上设置不得少于2根斜撑或水平撑。斜撑与地面的夹角宜为45°~60°,下端尚应有防滑移的措施。

(4)角柱模板的支撑,除满足上款要求外,还应在里侧设置能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斜撑。

3、独立梁和整体楼盖梁结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独立梁模板时应设安全操作平台,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独立梁底模或柱模支架上操作及上下通行。

(2)底模与横楞应拉结好.横楞与支架、立柱应连接牢固。

(3)安装侧模时,应边安装边与底模连接,当侧模高度多于2块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4)起拱应在侧模内外楞连固前进行。 2.4.2 模板拆除

2.4.2.1 模板拆除要求

1、模板的拆除措施应经技术主管部门或负责人批准,拆除模板的时间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上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2、当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或已达到设计规定强度,需提前拆模或承受部分超设计荷载时.必须经过计算和技术主管确认其强度能足够承受此荷载后,方可拆除。

3、拆模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有效和可靠,扳手等工具必须装入工具袋或系挂在身上,井应检查拆模场所范围内的安全措施。

4、模板的拆除工作应设专人指挥,作业以应设围栏,其内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并应设专人负责监护。拆下的模板、零配件严禁抛掷。

5、拆模的顺序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并应从上而下进行拆除。拆下的模板不得抛扔,应按指定地点堆放。

6、多人同时操作时.应明确分工、统一信号或行动,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人员应站在安全处。

7、高处拆除模板时,应符合有关高处作业的规定。严禁使用大锤和撬棍,操作层上临时拆下的模板堆放不能超过3层。

8、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

9、拆模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拆除。

10、已拆除了模板的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若在未达到设计强度以前,需在结构上加置施工荷载时,应另行核算,

强度不足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11、遇6级或6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雨、雪、霜后应先清扫施工现场,方可进行工作。

12、拆除有洞口模板时,应采取防止操作人员坠落的措施。洞口模板拆除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防护。

13、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法。 2.4.2.2 拆除柱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模拆除应分别采用分散拆和分片拆2种方法。分散拆除的顺序应为:拆除拉杆或料撑、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或横楞、拆除竖楞,自上而下拆除配件及模板、运走分类堆放、清理、拔钉。

2、柱子拆下的模板及配件不得向地面抛掷。 2.4.2.3 拆除梁,板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板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严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

2、拆除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个的地方进行操作,严禁站在已拆或松动的模板上进行拆除作业。

3、拆除模板时,严禁用铁棍或铁锤乱砸,已拆下的模板应妥善传递或用绳钩放至地面。

4、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悬臂结构边缘敲拆下面的底模。

5、待分片、分段的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允许将模板、支架、零配件等按指定地点运出堆放,并进行拔钉、清理。 2.4.3 安全管理

1、从事模板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安装和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帽和安全带应定期检查,不合格者严禁使用。

3、模板及配件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当年的检验报告,安装前应对所用部件(立柱、楞梁、吊环、扣件等)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4、满堂模板、建筑层高8m及以上和梁跨大于或等于15m的模板,在安装、拆除作业前,工程技术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向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班组应对照书面交底进行上、下班的自检和互检。

5、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立柱底部基土应回填夯实。 (2)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

(3)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4)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5)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固定应可靠。 (6)安全网和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6、在高处安装和拆除模板时.周围应设安全网或搭设脚手架,并应加设防护栏杆。

7、作业时,模板和配件不得随意堆放,模板应放平放稳,严防滑落。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不宜超过3层,连接件应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

不得散放在脚手板。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的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其设计值。

8、对负荷面积大和高4m以上的支架立柱采用扣件式钢管,除应有合格证外,对所用扣件应采用扭力扳手进行抽检,达到合格后方可承力使用。

9、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产禁抛掷。严禁将模板与上料井架及有车辆运行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支成一体。

10、支模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模板或支架连接稳固,不得浮搁或悬空。拆模中途停歇时,应将已松扣或已拆松的模板、支架等拆下运走,防止构件坠落或作业人员扶空坠落伤人。

11、作业人员严禁攀登模板、斜撑杆、拉条或绳索等.不得在高处的墙顶、独立梁或在其模板上行走。

12、模板施工中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报告有关人员处理,当遇险情时,应立即停工和采取应急措施;待修复或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13、当遇大雨、大雾、沙尘、大雪或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5级及以上风力时,应停止高空吊运作业。雨、雪停止后,应及时清除模板和地面上的积水及冰雪。

14、使用后的木模板应拔除铁钉,分类进库,堆放整齐,若为露天堆放,顶面应遮防雨篷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