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细腻你的触觉

2022-09-07 来源:年旅网
 细腻你的触觉 丰富你的情感

——体验情感综合活动设计

在粤教版语文试验教材的第二模块中,编者安排了一个活动课单元,主题是:体验情感。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人间有情”,并学会把自己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我本人很欣赏这个单元的设计,因为它切中了我们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周遭的情感熟视无睹,尤其是对自己父母情感付出,处于一种比较麻木的状态;反映到所写的文章中,文句干涩无情,需要表达情感的时候,空喊几句,内心的空洞和麻木可想而知。

教材要求老师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何为情感呢?人的喜怒哀乐的心理反映。情感有何特性呢?在我认为:它是“虚”的,因为我们不可以把它握在手中,实实在在地触摸它的质感;但它似乎又是“实”的,因为它的的确确连通着我们的心灵,时时处处地给我们以触动。那么,如何把这种无形的虚体在我的教学中展现出来,并让学生体悟到它的存在,感受到它的力量,承受到它的撞击呢?这是我作为老师面临最大的挑战。

一、设计思路:触摸实体,体悟虚体

教材中知识短文《亦直亦曲抒情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把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分为:

直接抒发

间接表达 借助叙述抒情

借助描写抒情:借助人物、事物、事件的细节来抒情 借助议论抒情

借助事物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由此可见:情感这个虚体它多数情况下,是依托在人物、事件、景物、细节等等这些实体上的,只要我们用心地感受,感情就会越过这些介质,灌溉到我们心灵的深处。

通过这篇是知识短文,我找到了自己教学的出路,奠定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触摸实体(包涵着情感的介质),来体悟“情感”这个虚体,让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触觉变得细腻和敏感。

二、以课堂为基础,教给方法

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的触觉过于粗糙,没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只要我们通过对名家名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体会,他们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准确、优美的表达就会越过文字,给予我们丰富的营养。

(一)根据情感表达类型,确定教学重点

情感表达的类型就是指: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或直接抒情。 例如:

1、借助景物描写抒情的文章有:《再别康桥》、《死水》、《故乡的榕树》等 2、借助人物细节描写抒情的文章有:《我的母亲》、《项脊轩志》等

3、通过叙述抒情的文章有:《背影》等 4、通过议论抒情的文章有:《阿旁宫赋》等

(二)根据情感表达类型,确定教学思路

在教授的过程中,以情感表达的不同类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和句子,从中感受作者是如何深入观察生活的,从哪些角度去观察,又是如何把深情厚意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下面我就选文中最为突出的“借景抒情”、“借人物细节描写抒情”两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散文中常见的一种手法,在解读这类文章和诗歌之时,必然要分析景物的特点,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能通过解读“景物”或“意象”的特点获得作者传递给我们感情,更能获得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表达事物的技巧。

例如:《故乡的榕树》

“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榕树的美呢?

“碧玉”描写的是亮绿色彩;“透明”、“碧玉”描写的是鲜亮质感、柔润光泽;“如耳坠”写的是它可爱的形状;“晃动如耳坠”、“摇落”描写的是动人心弦的动态美。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致分析,我们把握了作者对故乡榕树的喜爱和眷念,而作者观察的角度也随着分析自然显露出来了:色彩、质感、形状、动态等。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是一目了然了:通过比喻,把嫩叶可爱的形状和动人的情状描绘了出来。

不同文章和诗歌给予我们的情感熏陶是不同的,而观察角度和表达技巧更是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在《再别康桥》中学习色彩的渲染,拟人比喻的生动;在《死水》学习对丑恶以美衬丑的独特效果;在《雨巷》中学习象征表达的含蓄,传统意象的参与等等。

经过不断地丰富和积累,我们就能获得观察景物的众多角度,如:颜色、重量、质感、味道、气味、数量等等;描写景物的众多的手法,如:各种修辞手法、动态静态描写、象征等等。在此过程中我们的触觉也随之不断的细腻和丰富起来。

2.借人物细节描写抒情

人物观察和描写也是学生要突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们处在爱的包围之中,但却认为理所当然,甚至熟视无睹。通过《我的母亲》、《项脊轩志》的学习,他们不但要学会分析细节中蕴涵的人物感情,同时也要学习作者观察和记录生活的匠心所在。

如在《项脊轩志》中,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生活的语言,重现生活的场景。

通过文中老妪絮絮叨叨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急切地关心爱护子女着自己子女的母亲;一位丧母后,只能看着某块地方来怀念母亲的凄然涕下的读书郎。而大母的爱怜、期望、鼓励也通过短短的三句话传达了出来。

再如《我的母亲》,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和描写自己的母亲。神态、语言、动作等常见的人物描写都能在文中找到,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作者观察到了母亲的手,那双由于常年为别人洗衣而鲜红微肿的手,母亲的辛劳、为家庭的无私的付出,全在这一双手上了。还有作者通过桌椅、门上的铜活、父亲留下的花草,来表现母亲的爱干净,

通过观察人物身边事物来表现人物的特征,所以无论是观察的视角,还是表达的技巧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让我们知道,观察一个人,不但要观察他的语言、行动、外貌等等,还可以观察关于他(她)的一些物件来读懂这个人。

小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但获得了名家们情感的熏陶和灌溉,我们更领会到了他们观察生活独特的角度,表达生活的众多技巧,从而使自己的触觉更加地细腻和敏感了。

三、以活动来延展,教会生活

从课堂获得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技巧,要通过生活的实践才能以最真切的方式注入学生的灵魂,于是我选择了“观察笔记”这种方式,来实现这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嫁接。 所谓“观察笔记”就是:在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观察目标,要求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观察,细致描写观察的对象,并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1.设计思路:触摸实体、感悟虚体

情感以文字的方式蕴涵在文章中,更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存在在生活里,在名家名篇的引领下,让学生深入到实实在在的生活,观察确确实实的人物,触摸真真切切的生活细节,情感自然就会越过这些介质,灌溉到他们心灵的深处,水到而渠成。

2.具体操作

我把体验的重点放在比较容易操作的“亲情”上,分三次进行:

观察一: 观察对象 观察重点 自己的父或母亲 外貌或整体形象 1. 现在的父母 2. 一张照片(父母结婚后,生育你之前的照片) 观察方法 1.横向:从各个侧面观察(眼睛、鼻子、嘴巴等等) 2.纵向:各个时期的变化(生育你的前后对比) 表达 1. 描写他(她)现在的外貌或整体形象特征 2. 描写他(他)从前的外貌或整体形象特征(对比) 3.以“当我看到这张脸„„”为开头,写下你当时的感受 写作讲评重点 1. 人物的外貌形象描写 2. 表达内心感受 3. 对生活的思考 观察二:

引入 观察对象 观察重点 这世界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关注„„ 疼爱你的人 生活细节: 提示: 1、 他们是如何照顾你的日常生活的 2、 你的喜怒哀乐又是如何牵动他们灵魂深处对你的关切„„ 提起他们,你的脑海中有否浮现出一个定格的画面(如朱自清的《背影》)„„ 表达 1.点列你的观察结果,用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 2.以“他(她)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那就是爱„„”为开头写 一篇抒情散文或诗歌,题目自拟(800字/400字) 写作讲评重点 1、生活细节的描写 2、如何处理详略 3、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表现真情,写出你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4、课文例文参考:《我的母亲》、《项脊轩志》、《背影》等

观察三: 引入 父母的付出重来都是无怨无悔的,你是否为他们付出过呢?他们的喜怒哀乐,你是否了解呢? 观察操作 观察对象 观察重点 表达 写作讲评重点 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情„„ 父母 父母的各方面的变化(外貌、态度、语言、心理等) 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叙事性抒情散文 1. 叙事的详略处理 2、叙事要突出重点 3、要突出主观感受 四、活动的总结

活动的特点是:体验、感受、表达情感,所以在活动的总结上,我根据活动的特点设计为:配乐情景朗诵。

(一)要求:

1.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完成 2.文体要求:叙事性抒情散文

选择一篇组员个别或集体创作的叙事性的抒情散文

3.主题:亲情、友情、乡情等 4.配乐朗诵:

1) 以一位同学作为叙事抒情的主角其他的同学可以参加其中的个别角色的演出(如果文章内容涉及家长,欢迎同学们邀请自己的父母参加) 2)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表达,为朗诵配乐,乐曲不限。 3) 以MP3文件上交(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用录音卡带)

(二)评分标准:

文章内容:30%;朗诵质量:40%;配乐效果:20%;整体效果:10%

(袁婉君 转载于广大附中 文/ 江晓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