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第26课。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梗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4、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用具:课件、开国大典录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国庆节是从哪一年是举国欢庆的日子,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这一天起,全中国人民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在北京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1、从整体上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快速浏览课文,理一理典礼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典礼开始
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 大会 阅兵 游行
升国旗
鸣礼炮
宣读公告
2、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三、品读语句 读中感受
(一)出示问题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5--- 10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1、学生分组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3)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到了“掌声”?
(4)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5)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6)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7)观看录像。
(二)、出示问题二:
阅兵式上,我看见———————————————————————
分析句子:
(1)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3)、观看阅兵录像
(三)、出示问题三: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四、再读课文。感受激动人心的场面及当时人们那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
五、课堂监测:
(一)、我能把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热烈的 态度 宣传 成立
热情的 欢呼 宣读 公告
热闹的 市场 宣告 好事
(二)、我认真读了课文,所以能很快地填空。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中表示祖国各地的两个词语是—————————————、————————。
2、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很多,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推荐主题学习丛书文章。
【点评】:
点评1、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丰富了学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无论是轻声读,高声读,还是男女声读,引读,都有目的的为帮助学生体验文本而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
点评2、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准确,教学目标集中明确,三个维度相互交融、自然渗透,整体推进。他尤其重视情感渲染,既尊重学生的已知,又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的字词句为依托,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做新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点评3、教学设计精心,遵循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通过语言渲染、观看录像、聆听录音、感情朗读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朗读基础上进行语言的学习和积累。课堂上书生朗朗,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格外动情。
54门礼炮28响有何寓意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距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已有28个年头。当时我国的民族一共有54个(现在是56个,其中有2 个少数民族是后来确认的)。所以,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了28个春秋。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1949年10月1日,天an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而朱德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