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2024-03-14 来源:年旅网
动物病理学学习心得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位称职的兽医,必须学好各门专业课,而动物病理学又是重中之重。通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各器官组织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等变化的一门科学,由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科学组成。

大二上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病理解剖学,在郑明学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习了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经过和转归,血液循环障碍,细胞与组织的损伤,炎症,败血症,肺炎,非化脓性脑炎,肾小球肾炎等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病理变化。最后我们做了一个病鸡解剖的实验。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接下来是我对这一学期所学知识的大体总结。 首先,我了解到疾病是机体与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疾病有如下特点;一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二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三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四是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准。疾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病因分类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依据病程长短可为最急性病,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依据治疗方法分类可分为内科病和外科病。疾病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终结期。致病因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有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机械性致病因素,营养型致病因素。内因主要包括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性,机体的防御能力。

然后,我学习了一系列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其中有血液循环障碍,细胞与组织损伤,炎症,肿瘤。这些病理变化在绝大部分疾病中都有体现。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周而复始的流动过程。它是机体的重要生理机能之一,他通过血液循环向各器官及组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等,同时又不断从器官和组织代谢产物,从而保证机体物质代谢正常进行。血液循环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并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心血管系统本身及其调节过程发生损伤或障碍,还是血液,呼吸系统出现病理过程,都可使血液循环障碍与其病理过程也有着密切关系。血液循环障碍根据其发生原因与波及范围不同,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部血量改变引起的充血和缺血,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改变引起的血栓形成和栓塞,由于缺血而引起的坏死。充血指某些器官或局部组织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可分为静脉性充血和动脉性充血两种。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的现象称为出血。血液流至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血栓形成指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栓塞指正常血液中不存在的物质随血液运行而阻塞血管的过程。引起栓塞的物质称为栓子。局部缺血指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量供应不足或缺失。个梗死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血流断绝而引起的坏死。

组织与细胞损伤包括萎缩,变性,坏死。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细胞,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变化过程。是由于组成该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量减少所致。萎缩的病理变化为眼观全身脂肪,心冠脂肪,肾周围脂肪萎缩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呈半透明胶冻样,即发生浆液萎缩。实质器官体积成比例缩小,器官边缘变薄变锐,被膜增厚皱缩,重量减轻,质度变硬,管状器官管壁变薄,管腔变大,出现衰竭症象逐渐消弱严重贫血,被毛粗乱无光,全身水肿。镜检﹕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数量减少,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数量减少,溶酶体和自噬体增多。变性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物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细胞内或细胞间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过度的现象,细胞变性有颗

1 / 4

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间质变性包括粘液样变性,淀粉变性。细胞、间质变性包括透明变性。颗粒变性是机体发生的最早、最轻微、最常见的变性。颗粒变性易发于代谢旺盛的实质器官。眼观: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被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颜色灰黄灰白色,浑浊无光泽,很像开水煮过一样。质度变硬变脆。光镜检查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粉红染的细小的蛋白质颗粒;细胞核肿胀、染色变淡。电镜检查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脊突断裂溶解、中间变空、粗面内质网脱颗粒肿胀、严重时呈空网状结构。水泡变性是细胞内水分增多,胞浆内出现水泡的变性。表现在被覆上皮为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多量大小不等的水泡,HE染色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空泡边缘不整齐、空泡内有红染的絮状物,整个胞浆呈网状结构,炎重时水泡互相溶合变成大水泡甚至水泡会充满整个胞浆,使细胞呈气球样变性。脂肪变性: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了可见游离脂肪滴的现象,眼观体积肿大,颜色呈灰黄色或灰白色,质地脆软,具有油腻感.镜检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有多量的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滴,石蜡切片HE染色呈空泡状小脂肪滴可互相融合成大脂肪滴将胞核挤于一侧,成气球样,核呈月牙状。细胞变性是一个可复性病理过程,导致细胞代谢降低,产生功能障碍。坏死指由致病因素直接破坏细胞组织结构和细胞成份而引起的,神经损伤时,神经对组织的营养和机能调节障碍也可引起。细胞核的变化包括核浓缩、核破碎、核溶解。胞浆对伊红的亲和力增强呈深红色颗粒,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肿胀破裂。坏死可分为干性坏死、湿性坏死、坏疽。 炎症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基本病理过程。炎症指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引起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基本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和增生,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细胞,组织发生变性或坏死的过程。在变质部位,除有形态改外,还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和功能障碍。其形态变化发生实质细胞或间质。实质细胞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严重时发生坏死,并可释放大量化学物质。间质一般发生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及纤维素样等。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三大基本物质分解代谢增强,氧化不全产物增多和组织渗透压升高。渗出指血液成分通过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炎症部位组织内的过程。渗出的成分包括血液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渗出为重要的抗损伤过程,是机体清除质炎因子和有害病理产物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多种炎性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充血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而来的。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局部细胞发生增生和细胞增多的变化称为赠生。增生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可以清除致炎因子和病理产物,防止炎症蔓延,修复损伤组织。在临床诊断上炎症局部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发生于体表的急性炎症表现尤为显著。炎症虽然发生在机体局部,但严重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根据炎灶局部病理变化,可将炎症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三类。炎症是机体的防御反应,机体通过发生炎症始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损伤作用局限化,并进而消除病因,修复损伤,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胞是从正常细胞转化而来,但是具有异常形态、代谢和功能。肿瘤具有以下特点:一、异常的形态、代谢、机能。二、呈相对无限止生长。三、幼稚不分化。一般形态具有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树根状、溃疡状。异型性是无论在形态,还是排列方式都与其来源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反映了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恶性肿瘤的异型性大,良性肿瘤生长速度慢,恶性肿瘤在短时间就可形成明显的肿块甚至超过了机体供给它营养、血液的能力形成溃疡。肿瘤对机体都有破坏作用,只是破坏的程度大小不同。

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持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并引起全身组织广泛损伤,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性反应。

肺炎是肺脏发生的炎症包括纤维素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简质性肺炎。 非化脓性脑炎指主要由于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的过程。

2 / 4

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的炎症为主的肾炎。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最后,我们做了病鸡尸体剖解实习,过程如下:〈1〉天然孔检查 此鸡被毛杂乱,泄殖腔周围粘满粪便。〈2〉体表检查 检查头部,冠,肉髯,腹壁,嗉囊,皮肤及羽毛足关节,胸骨营养状况等。〈3〉体腔剖开与检查①消毒液浸润羽毛②剥皮及皮下检查③剖开体腔并检查〈4〉脏器的采出和检查①心脏②肺脏③肝脏④腺胃和肌胃⑤肠⑥胰脏⑦脾脏⑧肾脏⑨睾丸、卵巢与输卵管⑩脑⑪外周神经检查(坐骨神经) 在剖解过程中发现此鸡的被毛杂乱,体表脏乱。肝脏糜烂,心包脂肪有针尖状出血点,肌胃、腺胃正常。 取疑似病变组织制作切片,观察切片进行病理检查,诊断,过程如下: 一、 取材

动物被处死后应立即取材将取下的组织迅速放入适宜的固定剂中,避免细胞发生如:自溶、腐败等死后变化现象,而失去原有结构。切取组织块既要保证组织的完整,又不可过大,以免固定剂不能穿透深层组织。通常组织块的厚度为2~3mm较为合适。 二、 固定

应用化学试剂使组织或细胞中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凝固或沉淀,以保持其生活状态的过程称为固定。用于固定的试剂称为固定剂。 三、 水洗

组织块固定后通常要用水冲洗。冲洗的目的是除去组织中残留的固定剂和沉淀,以终止固定作用并消除固定剂对组织着色的影响。 四、 脱水

组织经固定和水洗后含有大量的水分,但石蜡为非水溶性物质,因此在石蜡包埋前必须除去组织中的水分,这一过程称为脱水。用于脱水的试剂称为脱水剂。可用作脱水剂的试剂必须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才可使组织中的水分被脱水剂逐渐取代而最终除去,同时该试剂还必须能与石蜡互溶或通过媒浸物能与石蜡互溶。脱水剂的种类很多如:乙醇、乙醚、丙酮、正丁醇、异丁醇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乙醇。 五、 透明

组织经固定,水洗,脱水之后,要制成石蜡切片必须用石蜡包埋,但乙醇与石蜡不互溶。这是需用一种试剂作为乙醇与石蜡之间的媒浸物。这种媒浸物取代乙醇后常使组织呈透明状态,因而将媒浸的过程称为透明,所用的媒浸物称为透明剂。 六、 浸蜡与包埋

浸蜡是包埋的前期准备过程。因透明剂可与石蜡互溶,所以将已透明的组织浸入熔化的石蜡中,石蜡即可浸入组织,起到充分支持作用并使组织内部硬度均匀,利于切片。 包埋是将组织埋入石蜡、凝固成块的过程。包埋的容器可用商品化的包埋盒或自制的小纸盒。组织块放入包埋容器时预定的切面应朝盒底并做好标记以防混淆。 七、 切片

切片是切片标本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要制作高质量的切片,除拥有良好的仪器外,还应具备娴熟的技术。 八、 展片、贴片与烘片

石蜡切片必须展平,粘贴到载玻片上后方能进行脱蜡和染色。可使用展片台在载玻片上直接展片或利用恒温水浴箱漂浮法展平切片,然后用载玻片捞取。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都是利用45—50℃,烘片时间不得少于4h。 九、 染色与封固

染液多为水溶液,因此烘干的切片在染色前需脱蜡。脱蜡使用二甲苯,时间为5~10min,室温较低时,需延长脱蜡时间或将切片稍加预热后再入二甲苯脱蜡。切片长时间浸泡在

3 / 4

二甲苯中一般不会影响染色效果。 为使切片便于观察并能长期保存,染色后的切片要进行封固。通常是用中性树胶进行封固。中性树胶不溶于水而溶于二甲苯,因此需将染色后的切片脱水透明后再封固。主要过程如下: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经70﹪、80﹪、90﹪、95﹪、100﹪的乙醇逐级脱水,每经1~2min。浓度低于90﹪的乙醇对某些染料有脱色作用,应注意控制脱水时间。为使脱水彻底,可在95﹪和100﹪的乙醇中适当延长时间。切片脱水后进入二甲苯透明,二甲苯需更换2~3次,共需15min或更长时间。切片透明后即可以滴加适量的中性树胶,加盖玻片封固。

观察切片: 得出结论:

经过一学期病理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得体会到了动物病理学的博大精深,一个学期的病理学习之于病理这门科学只是万里长征的一步。所以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为我国的畜牧兽医事业做出贡献。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