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肥西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2024-04-28 来源:年旅网
肥 西 县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

课题名称 课题批准号 课题承担人 所在单位

校本课程研究

单波、李霞 肥西县上派镇菁菁小学

肥西县上派镇菁菁小学语文教研组制

2014年11月

1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4年11月26日 地点:菁菁小学会议室 评议专家:肥西县教育局基教科 叶勇副科长 参与人员:郑传义 单波 汪其友 李霞 周海军 陈辉 陈芳 苏峰 余守勤 郭政 姚能转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可加页) 菁菁小学研究的《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是肥西县地方课程研究的一个县级课题。现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介绍有关课题的相关内容。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审议、指正。 一、课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1、新课改对校本课程的要求 目前校本课程研究也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校本课程开发盲目跟风,有些学校不具备条件,也盲目开发校本课程。二,校本课程研究花样众多,实用价值、可持续发展不大。三、校本课程研究多处“借用”,缺少特色。四、校本课程研究比较重视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 2、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 我们要让学生对本地区的乡土历史资源有所了解,从而关心、热爱本土的两个文明建设。 3、肥西乡土历史资源的优势 今日肥西,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经济实力大增,开发有序,百业俱兴、政通人和。 4、学校特色创建的需要。 以上派镇少年宫为平台,让学生学习经典诵读、舞蹈、声乐、电子琴、美术、书法、电脑绘画、棋类等等, 极力提高学生各种素质能力,努力促进学生身心

2

健康发展。 二、概念界定及立论依据 1、概念界定 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研究”指的是以课题组对我县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等进行调查,收集,系统整理,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佳储备。课题研究者应为学生进行的各种主体活动,创造丰富多彩、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立论依据 (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3)《纲要》中的新课程教学观 《纲要》批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全面阐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各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4)校本课程理论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以自组织为核心概念勾画了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框架。开放性是后现代的根本特点。因此这就要求课程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疑问性和启发性。 (5)整体教育理论 以乡土历史资源为底蕴的校本课程研究,加强了学生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使教育不再孤立。 三、课题研究对象 上派镇菁菁小学全体在校学生 四、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该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3

2、践行办学理念,创建特色学校。 我们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研究,能使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创新中发展。 3、有利于学生多样化发展。 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体现学生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4、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校本课程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学生能更多接触乡土历史文化——肥西县的自然、历史沿革概况,社会发展现状,热爱肥西,培养服务家乡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研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课程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创建自身特色,形成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 3、探索乡土化校本课程研究的途径,对乡土历史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加工,建立一套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4、 探索和总结在乡村少年宫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现实经验。 5、从课题研究经验展示、教学课例展示、课题管理经验展示、课题研究资料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展示五个方面进行课题成果或与课题成果相关的展示 , 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内容 1、收集整理肥西县内可供校本课程研究利用的乡土历史资源。 (1)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和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物质资源。 (2)历史见证人和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人力资源以及社会因素状况,如社区经济文化生活。

4

2、我们将有效整合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发学生文明礼仪活动课程。 3、研究如何将乡土历史资源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有机整合,设计制订最佳的实施方案。 4,利用历史资源与社区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肥西,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观。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和收集大量与校本研究工作相关的资料。如各种理论文献、教育类报刊杂志、会议交流论文集、专题资料集等,从中发掘所需资料。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实地考察等对有关资料进行查实、筛选,积累素材。 3、 行动研究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首要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出课本研究的规律。 4、信息方法。按信息流程来组织、分析、检查并改进校本课程研究,能提高教育研究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5、教育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八、课题实施策略及阶段任务 (一)营造氛围,准备阶段:2014年6月——11月 调查分析学校内外情况,进行课题规划、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组织研究队伍,做好研究分工、建档工作,启动课题实验研究。 (二)关注生成,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6年5月 开展实质性研究,全面实施课题方案。 (三)重视验收,结题阶段:2016年6月——8月 全面总结,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汇总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成果,申请结题。 九、课题特色创新 5

1.创新性校本课程开发 构建家庭人文环境与校园文化环境相结合,乡土历史资源与本校少年宫课程相结合的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2.利用本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创办特色 充分利用上派菁菁小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交给学生,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3、营造氛围,多元评价 学校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再创乡土文化的魅力。 十、课题研究条件保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加强课题研究管理,指导、组织、协调课题研究工作。 2、以县市级骨干教师领衔、成立以业务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 3、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上派镇少年宫的拓展平台。 4、学生朴实、乐观好学,活动能力强,家长文化水平近年有所提高,家庭教育较为重视。 5、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工作制度及校本课程研究人员培训计划。 6、有效保证资料、设备的正常供给,研究经费,专款专用,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十一、课题组分工情况: 郑传义:负责组织、协调课题的实施。 李霞: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计划、总结。 郑传义、单波:负责与课题有关的经费筹集、物资供应工作。 汪其友、周海军、陈辉: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存档工作。 周海军、陈辉、陈芳、苏峰、余守勤、应月梅、郭政、姚能转:校本课程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活动成果展 6

郑传义、汪其友、单波、郭政、汪国强、李霞、:负责有关校本课程研究的开发与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 十二、预期成果形式 1、学生问卷调查表 2、课题开题报告 3、课题结题报告 4、课题实施方案 5、课题阶段性计划 6、相关的课件和音像制品 7、校本课程教材与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8、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集及典型课例 9、《学生、教师文集》(论文及其他样式作品) 10、《图片集》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7

三、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四、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