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下列加线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酝酿(yùn ) 窠巢(kē ) 应和(hè) 黄晕(yùn) B.憔悴(cuì ) 高邈(miǎo) 澄清(chéng) 贮蓄(xù) C.棱镜(léng) 吝啬(lìn) 徘徊(huí) 静谧(mì) D.淅沥(lì ) 姊妹(zǐ) 菜畦(qí ) 匿笑(nì) 2.(3分)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朗润 恍然大悟 疲惫不堪 各得其所 B.瘫痪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喜出望外 C.分歧 油然而生 淅淅沥沥 翻来覆去 D.决别 美不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3.(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醉驾者如果在一起起车祸面前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②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 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③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 ,轻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④端午节与父母团聚,对于偏远山区的有些留守儿童来说,这只是一种 。
A.漠不关心 沉湎 左右逢源 奢望 B.漠不关心 沉醉 绝处逢生 思望
C.无动于衷 沉醉 左右逢源 奢望 D.无动于衷 沉湎 绝处逢生 愿望
4.(3分)下列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歌的伴奏下,升旗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她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可谓不毛之地。 C.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满足用户的细分化需求,我们必须要精益求精”。
D.初学书法应先认定一家,选好一帖,然后专心致志临写,不能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5.(3分)下列表述内容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范爱农。
C.《藤野先生》写到“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6.(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D.《世说新语》,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7.(12分)诗文填空。 (1)水何澹澹, 。 (2)杨花落尽子规啼, 。 (3) ,风正一帆悬。 (4) ,洪波涌起。 (5)夜发清溪向三峡, 。 (6) ,崔九堂前几度闻。 (7)遥怜故园菊, 。 (8) ,一夜征人尽望乡。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作者借明月传递对友人的关怀与安慰的诗句是: , 。
(10)《次北固山下》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40分)
8.(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曲景色萧瑟苍凉,情调孤寂凄苦低沉;白曲景色明丽可爱,情调清新明朗。
B.《天净沙 秋思》是一篇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元代的戏曲家、散曲作家马致远。 C.这两首元曲都抒发了游子写羁旅思乡之情。
D.这两首元曲都是将秋天傍晚景物集中排列,构成意境,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烘托的写法。
9.(14分)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世说新语 方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世说新语 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②作羹③,漉④菽⑤以为汁;萁⑥在釜下然,豆在釜⑦中泣⑧;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东阿王:指曹植。②持:用来。③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lù):过滤。⑤菽,豆类的总称。⑥萁:豆秸。⑦釜:锅。⑧泣:小声哭泣。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 日中不至 B.萁在釜下然 公欣然曰 C.相煎何太急 白雪纷纷何所似 D.便为诗曰 友人便怒曰 (2)请用现代汉语译下面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请用“/”给下而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文 帝 尝 令 东 阿 王 七 步 中 作 诗 不 成 者 行 大 法 应 声 便 为 诗 曰
(4)【甲】【乙】文都出自《世说新语》中讲述年轻人的故事。请概括元方和曹植的共同点。
10.(23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橙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的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的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的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的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工整。
⑧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
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他的里中闪出一种是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①我的成长……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注释】①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1)阅读选文①~⑥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①~⑥ ⑦~ ~
主要内容 小学班主任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打磨气质。 A B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
(3)选文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小学班主任的女儿? (4)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5)请分析选文第 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三、写作。(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1.(50分)在老师授课的课堂上,我们能够启迪智慧,收获知识。在课堂之外,你是否也做过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也能让你有满满的收获?
明代的袁宏道说过:“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确,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春天;只要留意生活,生活中处处皆课堂。
请以“收获,在课堂之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
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12.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
“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 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下列加线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酝酿(yùn ) 窠巢(kē ) 应和(hè) 黄晕(yùn) B.憔悴(cuì ) 高邈(miǎo) 澄清(chéng) 贮蓄(xù) C.棱镜(léng) 吝啬(lìn) 徘徊(huí) 静谧(mì) D.淅沥(lì ) 姊妹(zǐ) 菜畦(qí ) 匿笑(nì)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3分)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朗润 恍然大悟 疲惫不堪 各得其所 B.瘫痪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喜出望外 C.分歧 油然而生 淅淅沥沥 翻来覆去 D.决别 美不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决别”的“决”应为“诀”,“美不甚收”的“甚”应为“胜”,“自做主张”的“做”应为“作”。 故选:D。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3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醉驾者如果在一起起车祸面前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②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 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③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 ,轻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④端午节与父母团聚,对于偏远山区的有些留守儿童来说,这只是一种 。
A.漠不关心 沉湎 左右逢源 奢望 B.漠不关心 沉醉 绝处逢生 思望 C.无动于衷 沉醉 左右逢源 奢望 D.无动于衷 沉湎 绝处逢生 愿望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要熟知各个词语的意思及区别,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词语。
【解答】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无动于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①句,此句想表达醉驾者在车祸面前没有感触、冷漠置之,故“无动于衷”最为恰当。
沉醉: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侧重指境界。 沉湎:沉迷(含贬义)。
②句,此句想表达在联欢晚会现场,学生沉浸在晚会氛围中,故“沉醉”最为恰当。
左右逢源: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绝处逢生: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忽然得到生路。
③句,此句想表达“他”头脑灵活,题干中并没有提到“他”遇到绝境,故“左右逢源”最为恰当。 奢望:过高的希望。
愿望:希望能达到某种目的的心愿。
④句,此句想表达对留守儿童来说与父母团聚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愿望,故“奢望”最为恰当。本题要求选择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故选:C。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3分)下列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国歌的伴奏下,升旗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她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可谓不毛之地。
C.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满足用户的细分化需求,我们必须要精益求精”。
D.初学书法应先认定一家,选好一帖,然后专心致志临写,不能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使用正确;
B.使用有误,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该成语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3分)下列表述内容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范爱农。
C.《藤野先生》写到“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收录鲁迅先生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ACD.正确。
B.有误,这里的“他”是作者在日本留学的老师藤野先生。 故选:B。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D.《世说新语》,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刘义庆是南朝宋人。 故选:D。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7.(12分)诗文填空。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3)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4)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5)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 (6)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7)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 (8)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作者借明月传递对友人的关怀与安慰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10)《次北固山下》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潮平两岸阔 (4)秋风萧瑟 (5)思君不见下渝州
(6)岐王宅里寻常见(注意“岐”的书写) (7)应傍战场开(注意“傍”的书写)
(8)不知何处吹芦管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理解。(40分)
8.(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思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曲景色萧瑟苍凉,情调孤寂凄苦低沉;白曲景色明丽可爱,情调清新明朗。
B.《天净沙 秋思》是一篇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元代的戏曲家、散曲作家马致远。 C.这两首元曲都抒发了游子写羁旅思乡之情。
D.这两首元曲都是将秋天傍晚景物集中排列,构成意境,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烘托的写法。
【分析】《天净沙 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 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这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这篇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译文: 天净沙 秋思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 秋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解答】本题考查诗词曲的赏析。 ABD.正确;
C.有误,《天净沙 秋》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故选:C。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9.(14分)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世说新语 方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世说新语 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②作羹③,漉④菽⑤以为汁;萁⑥在釜下然,豆在釜⑦中泣⑧;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东阿王:指曹植。②持:用来。③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lù):过滤。⑤菽,豆类的总称。⑥萁:豆秸。⑦釜:锅。⑧泣:小声哭泣。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尊君在不 日中不至 B.萁在釜下然 公欣然曰 C.相煎何太急 白雪纷纷何所似 D.便为诗曰 友人便怒曰 (2)请用现代汉语译下面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请用“/”给下而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文 帝 尝 令 东 阿 王 七 步 中 作 诗 不 成 者 行 大 法 应 声 便 为 诗 曰
(4)【甲】【乙】文都出自《世说新语》中讲述年轻人的故事。请概括元方和曹植的共同点。 【分析】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一词多义。 A.不:同“否”/没有。不相同。 B.然:燃烧/.……的样子。 C.何:怎么/什么。 D.便:就,即/就,即。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有:惭,感到惭愧;引,拉。句意为: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②重点词语有: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何,何必。句意为: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句子断为: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甲】“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维护父尊辩驳巧妙,有理有节,可见其聪慧机敏。【乙】从“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应声便为诗曰”可知,他七步之内就作出一首诗,而且让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深感惭愧不忍借故害他。可以看出曹植的才思敏捷。 答案: (1)D
(2)①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②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 (4)元方和曹植聪慧、才思敏捷。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23分)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橙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的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的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的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的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
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工整。
⑧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
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他的里中闪出一种是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①我的成长……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注释】①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1)阅读选文①~⑥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①~⑥ ⑦~ ~
主要内容 小学班主任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打磨气质。 A 初中语文老师用写检讨、记周记的方法帮助学生遇到更好的自己。 B 高中语文老师用饱含情感的诗歌教学唤醒我的梦想。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
(3)选文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小学班主任的女儿? (4)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 (5)请分析选文第 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 (6)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分析】本文通过我的三位老师给我的教育,让我明白小学老师教我们的是气质,初中老师教我们的是不要错过自己,高中师教我们懂得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仿佛盛装莅临,这样的教育对我的成长意义深远。我为此感谢那些老师。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弄清全文是按学生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顺序来叙事的,注意①~⑥提示性语言,答题格式:人+方式+事。分析⑦~ 段的内容可知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
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第 ~ 段写的是“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一 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由“像”可知,该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孩子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村孩子们的无拘无束,“哪里收得住?“中“哪里”运用反问修辞 加强语气,起突出强调作用。 (3)本题考查对侧面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本文的主人公是小学班主任,写其女儿”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警,静静地站在那里“,“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这些对于主要人物起侧面烘托的作用,班主任的女儿的气质,主要来自其家庭的影响。
(4)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答题格式为:描写方法+效果+人物特征+作者情感。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分析画线句“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中“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可见,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老师讲诗歌时陶醉的神情。
(5)本题考查品析关键词语的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答题格式为:本义+语境义+效果+事物特征+情感。“蓬勃”指繁荣、旺盛,结合“我心里仍静不下来。”可知,这里的“蓬勃”指内心的激动,“课后很久”表现这种影响来自于老师。
(6)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本文标题“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关键词有”谢谢“你“”成长”分别有我对老师们感激、赞美、敬佩之 情““小学到高中的几位老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我成长,带给我深远影响”的含义,表达我对老师们感激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1)A:初中语文老师用写检讨、记周记的方法帮助学生遇到更好的自己。
B:高中语文老师用饱含情感的诗歌教学唤醒我的梦想。
(2)比喻、反问,生动形象地写出并强调乡村孩子们的无拘无束。 (3)侧面描写,细致描写小学班主任女儿优雅高贵又接地气的气质,突出老师“力推淑女教育”方法的成功,表现老师有远见、教育有方。 (4)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师讲诗歌时陶醉、享受的神情,表现老师对诗歌的热爱。
(5)“蓬勃”指繁荣、旺盛,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第一次感受到诗歌的美时内心的激动,突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大。
(6)几位老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我成长,带给我深远影响,表达我对老师们感激、赞美、敬佩之情。
【点评】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写作。(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1.(50分)在老师授课的课堂上,我们能够启迪智慧,收获知识。在课堂之外,你是否也做过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也能让你有满满的收获?
明代的袁宏道说过:“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确,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春天;只要留意生活,生活中处处皆课堂。
请以“收获,在课堂之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收获”基本意思为对事物表示可以接受,对事情表示尚算认可。引申为启迪智慧,收获知识。“课堂”一般概念上的理解就是指“学校学习知识的教室”,往“深处”和“广处”挖掘还可以理解为:能获得知识和能力,增长智慧和才干,能给心灵以净化,思想以启迪的“某人”“某事”或“某地点”。“在课堂之外”指不是真实的课堂,如“生活”“阅读”“音乐”“自然”等。“收获,在课堂之外”是表明这不是学生平常上课时的课堂,也应该是指给人以教育,使人得到磨炼的“某人”“某事”或“某地点”。文章适合写成散文或议论文。 【解答】 收获,在课堂之外
有人问:“这课外书看了又有什么好处?课外知识学了有什么用?”学课外知识当然有用了。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文化气息便非常浓厚,可就是科学技术不怎么起眼。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人从古到今不注重课外知识。偌大一个国家,却没有多少潜心研究科学现象的,铺天盖地的只有诗词歌赋,又有谁会想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等问题。就是因为这种原因,中国最早进入文明社会,却渐渐在社会的发展中落伍了。
清朝晚期,终于有人被侵略者的炮声轰醒了,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终于,亚洲第一的舰队北洋水师出现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支舰队,中国的领海才有了几十年的安宁。也是因为这样,新中国也开始重视
新科技。曾几何时,东方红一号升上了太空,东方红音乐鼓舞了千万中国人的心;曾几何时,原子弹的蘑菇云在罗布泊升空;曾几何时,杨利伟带着中国人民呼唤和平的声音登上了太空。新中国的努力,证明了我们要接受课外的知识,去学习更多课外的知识。
现在,课外书已经在各家各户中普及,可还是有人心存误解。比如下面这句话:“漫画书影响身心健康,千万不要买。”这句话让我十分反感,《父与子》这本漫画书我看过,它以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拥有美好的品质,这种漫画书比普通书带给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又有人会说,孩子只需要读读名著就行了,这就更加不对。看书不应该受到局限,看报纸,看新闻,看一些杂志报刊,也是对孩子有益的。 收获在课外,并不止于课内。每当我自己一个人去完成科学小实验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兴奋、快乐的成就感。每当我打开手机,看每日科学课时,我都会说一句,哦,原来学习是这么有趣。我不会去死记硬背,总是会听播音员轻而优美的声音读下来,然后我再背。为何我们不能这样课外学习呢?
收获在课外,生活在课外,书本之外,天高地阔,不要在教室里死记硬背,让我们来到课外,更快乐地学习吧!
【点评】本文开头的问题很好地引起读者思考,一下子就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作者运用古今对比的形式进一步探索问题的答案,最后的号召充分突显了文章的主题。
12.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
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
“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 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分析】“有 真好”,这个题目通俗易懂,不设审题障碍。题目中的空白处,是文章要着力表现的一个对象。“真好”是一种自我感觉状态,其表现出的内容应该是让人快乐向上的,让人奋发进取的,引人进步向善的。补题的内容,可以是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究竟如何选择,当取决于自己的写作旨趣。比如,可以是具体的人,如老师、同学、父母、朋友等,还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文具、书本、电脑等,还可以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如大海、太阳、月亮、山川、河流等,还可以是陶冶我们情操的兴趣爱好,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还可以是梦想、信念、毅力、追求等抽象的事物。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在叙事中要适当的抒发“真好”的感情。如,“有某个朋友真好”,可以叙述朋友与你
一路相伴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朋友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一路上有你陪伴,让我体会到了被人保护、被人照顾的幸福;因为一路上有你陪伴,让我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 【解答】 有你真好
有一个人让我感到幸福——我的妹妹。
几年前,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父母想要第二个孩子,我的父母也有这个打算。他们跟我沟通了多次,说了一箩筐的好处。可我特别抵触,我不想有人分走父母对我的爱,分走我心爱的玩具、喜爱的零食以及本该属于我的一切。我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件事的发生。我绝食,编造各种理由恐吓他们。可我的父母向我保证,不会因二孩而减少对我的爱。我将信将疑,整天都恍恍惚惚的。
不久,一个小生命诞生了,我有些不屑地看着她,那个小小的、粉嫩的小人儿也看着我,似乎认出我是她哥哥,似乎在向我撒娇要我抱抱。瞬间,哥哥要保护妹妹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但我还是不甘心,还是不太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她干吗要来打扰我的幸福生活!于是,我躲着她,故意不亲近她。
不知不觉,那个小人儿长大些了,会咿咿呀呀地说话了。我学习时,很讨厌她待在我身边,经常大声训斥她,虽然她会哭,可我一点儿都不心疼。有一次我感冒发烧,家里只有我和她。我的头昏昏沉沉的,喉咙干得要冒烟,想坐起来喝水,但两腿发软动不了。这时,一个小身影来到我面前,手捧着小小的杯子,咿咿呀呀地说着只有她自己才
懂的话,顿时,我的心底涌出一股暖流。我想,我那么对待她,她还这么关心我,我是不是太不大度了?妹妹呀,有你真好!
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星期六,我从补习班骑自行车回家,虽然穿着雨衣,但雨水还是直往衣服里钻,疾驰的轿车冲过小水坑,水溅到我的鞋里,我狼狈不堪,不禁抱怨:为什么要我一个人面对狂风暴雨,而她却待在家里看动画片;为什么我要独立坚强,而她却在家里享受宠爱。这时,我的脑海里充满以前我和爸妈在一起的温馨画面,我忍不住又把怨气撒在妹妹身上。快到家时,我远远地看到门口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我心想:那个“小冤家”站在那里干什么?我没理她,直接上楼,可她飞奔过来,小手里拿着毛巾想给我擦脸上的雨水,我视而不见。妈妈忍不住说:“你妹妹一直在楼梯口等你,怕你被淋湿,要我去接你呢。”我不由得心中一颤,她一个小孩儿都知道关心别人,而我作为她的哥哥,为了和她争夺父母之爱却仇视她!我的心里一下子很自责。
现在,我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再排斥她。放学一回家就抱起她,让她尽情在我怀里撒娇。我还陪她玩游戏,给她讲故事……我心中的那片乌云渐渐消散了,心情也越来越好。当我烦恼时,她微笑的小脸会让我忘记所有烦恼…… 妹妹,有你陪伴真好!
【点评】当我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开始实行时,很多同学跟这位小作者的观点一样,不欢迎弟弟妹妹,因为他们已经习惯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自己身上。可随着小生命的诞生,随着热热闹闹的日子
来临,许多同学的想法改变了,他们体会到亲情、手足之情的内涵,学会了分享与担当,理解了什么叫成长,今后的人生之路也因此不再孤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