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文化创造美好人生
为什么倡导健康文化
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包含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是由解剖学、生理学等有形的构成;精神世界是由心理学、思维观念等无形的构成。而今,大家关注的健康问题,有很多方面都与我们的精神世界有关。有的学者讲;“现代人活的是个心态。”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心态平衡”也是重中之重。
看来,精神世界出毛病是人类健康的突出问题。目前许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病与加重,和人的心态、观念产生偏差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社会进步了,科学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多采和复杂多变,人的精神世界承受着很多的冲击,需要宽广的胸襟,才能容纳和消化。
有人问爱默生:“一个人是什么呢?”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这也就是说,人活的是个心态。有人间卡耐基:“你学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卡氏说:“思想的重要性。”这也是在说,我们人类应该高度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有一个哲学家说过:“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这是能改变人生的九个字。
但是事实上,生活并不是我们想什么就会出现什么。但我们应该鼓励自己、鼓励别人要趋向正面的态度。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要靠先进文化,要靠健康文化,要提高文化艺术的修养。如此才能使我们的七情六欲,处于一个良性的动态过程,逐步达到心胸豁达、眼界开阔的状态。在这方面,小平同志是我们的榜样。
毛泽东讲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体育锻炼主要是增强我们的物质世界,健
康文化是增强我们的精神世界,二者相辅相承。学者袁振光提出通过教育要提高国民的三个素质:一是科学素质,二是道德素质,三是艺术素质。提高艺术素质就是讲美感、讲审美情趣。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最高表现高品格的文化艺术可以驱病,可以医俗,文化艺术可以开发自我、开化自我、开拓自我。目前,农村、城市社区热起来的文化活动站、文化活动室,提升了全民身心健康的水平,优化了社会关系,起到了快乐人生、稳定社会的作用。
二。对老年与健康的认知
我为什么乐于讲这个题目呢?我从过医、从过政、从过艺。医道、艺道、管理之道,道道相通。当大夫的了解人的解剖、生理、心理以及疾病与健康的状态,搞管理的了解人生存的大环境——社会,了解人心态上的矛盾,了解人的追求、感触、快乐与悲哀,从事艺术创作的,如能把人的身心与社会、自然联系起来,可能会思考到健康的本质。从事非艺术领域工作的人,多一些对艺术的欣赏,多一些对艺术的热爱,会摈弃假、恶、丑,会端正其人生追求,会树起真、善、美的情操。
对老年概念的更新与认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岁至74岁算青年老年人,75岁至90岁才算正式老年人,90岁至120岁算高龄老年人。有些国家,比如法国的专家认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使现在70岁人的身体状态相当于20世纪初50岁的人。“老人”这个词在人口学上所指的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45年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把老人定义为60岁以上的人。1978年《满脸皱纹的法兰西》一书又把老人定为75岁以上……到了2000年,人们干脆不再使用“老人”这个词了。所以法国人有句格言:“未来人类不言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时间都是弯曲的。超光速的远行,时间就会变慢。广义上的
年龄真是似老非老。
老年人的健康精神状态
寿命长短是健康的一个标准。同时,精神状态的优劣,是健康质量的重要表现。
先哲老子有许多关于“老”的论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老年人完美人生追求的信条。有人说,年过花甲,应该追求一种成熟的美I古稀之年,更应该体现出一种智慧的美。所以,最难得的是六十岁时清醒,七十岁时更清醒,八十岁时彻底清醒,这就达到了一个健康的精神境界了。
有的学者提出,老年的概念对于健康的状态而言是不确切的,还不如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称为人生某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健康的意义上讲,这等于砸碎了一个枷锁。《四部医典》是西藏的医学名著,它对老年的理解是年华十六之间为童年,如果体质强健,长到七十仍可算壮年,此后衰竭只可称老年(如果不衰竭仍可称壮年)。
时下,有许多言谈,也是“不言老”的。比如几个有关忘记的民谣中,就有一条是“忘记年龄”。老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又经常回响在耳边。一位德高望重的校长在他六十岁时说:“现在,我是六十岁花季后!”多么幽默浪漫,多么青春焕发,真是风仪可喜地迈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一位卸任老总在六十岁时说:“古人说三十而立,我是六十而立!”多么乐观自信,多么壮心不已,真是气宇轩昂地奔赴新的志向,符合现代的心理健康。
三,文化艺术与健康观念
健康文化的特点
世界观决定着人的一生。健康观决定着人的生存质量。所以说,健康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什么是健康”的认识问题。对此,国人注意不够,研究不够,实行不够,有的一知半解,道听途说,常有许多偏差。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有四条标准,有的称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限酒戒烟、心理平衡。这四个标准是大题目,有许多专家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宣传,我讲的主要是文化艺术与其相关的理念与实践。
目前,在世界很大范围内有一种新的理念和新文化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健商”(HQ),它出现在智商(旧)、情商(EQ)之后。可以说,“健商”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是世界全球化在人类健康领域的体现。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层面及其对健康的全新态度。健商是建立在全新理念和健康知识基础之上的全面的、综合的健康概念。像IQ、EQ一样,HQ是一个人的特征之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现。
而我们倡导的健康文化,更具有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特点。所涉及的已经不限于一种疾病、一种药品、一种程序或一类思维方式,而是一个崭新的健康哲学。这种概念不仅把健康定义为没有患病,而且定义为一个人良好的健康状态,其中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精神的、环境的和社会的良好生活质量。比如,它强调“身心合一”、“天人合一”(天是指我们生存依赖的外界);认为身心之间的关系是健康的基本组成部分;认为许多疾病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认为不良文化、不良生活方式、不良习惯、不良心态都可以造成疾病的增加和生命质量的下降。
健康文化对人类的影响
尽管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先进成果令人眼花缭乱,但对一些慢性疾病、老年问题,仍
然是束手无策,时下的人们,药越吃越多,心理上越来越依赖于医院、设备和新的治疗手段,而抑制了本身潜在的健康能量。“用则兴,不用则废。”要达到身心合一,建立一个健康心态,文化艺术是不可缺少的修养。也就是说,文化艺术是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文化是生命的基石。那么,学文化艺术的目的是什么呢?
触摸其历史,浸润其精神,感受其传统,开发其心境。
陕乐的文化
1994年我刻了—枚印章,叫“三乐堂”,那是因看报纸有感所得。当时一位记者采访一位九十多岁的军医大学教授,问其健康秘诀。教授说,他有“三乐”,即“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我觉得这“三乐”很人我心,就刻章铭记,常印到大大小小的石画上。现在,我看到人们经常运用这“三乐”,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目前,国际上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一位专家做过一项调查,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的寿命长20%,美国一个研究中心,用10年时间收集了近1500名百岁。以上美国老人的信息,得出个很重要的结论:他们都是很乐观的人。美国科学家对人们所唱的《世界的欢乐》这首著名的圣诞颂歌做了多方面的研究,认为歌词中体现的乐观和幸福可以对人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们用Pet扫描和核磁振成像得出的结论是:乐观者的神经基础与悲观者不同。
心理学者们更多地去研究抑郁、恐惧、强迫症等不良心态的后果,很少有人研究快乐者如何如何。美国两所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研究了快乐者的心理轨迹。研究表明:有良好乐观情绪的人,很少独处,他们开朗、善良、感觉到更少的压力,积极的情感多于消极的情感。英国人做了一个八万人的调查,题目是《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其结论如下:一是
有事情做,会使人快乐,二是充满想象,充满希望,始终保持童心,并懂得自得其乐,三是心中有爱一一那种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四是一定要有助人为乐的能力,只有这样的人,世人才会给他最美妙的报偿。
国家卫生部钱信忠老部长今年92岁,,是健康文化的倡导者,也活得非常健康。钱老1997年出版了“养生书集”,其中有:山水之乐、诗歌之乐、翰墨之乐,皆可延年益寿。这也是钱老自身的写照。我曾作过一幅月色图,并题了一首古词:
轻舟小桨,荡出芦花港。
月夜高歌,无人赏。
自己拍掌,唱得千山响。
这是一种清爽而自信的乐观,读着能使人丢掉许多烦恼。要成为一个乐观者,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美国研究人员说,快乐与天性有关,但是可以通过某些办法让自己感觉快乐。他们说,有信仰、有追求、有价值观、有生命归属感的人比其他人快乐。这些因素都需要人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2.诗性与自信的人生 有人问张学良长寿秘诀,张说有一位高僧送给他一首诗,如常读常吟,则能悟理养心,此诗就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烦事惹心头, 一年便是好季节。 诗言志,诗诉情,诗能够表达出世界观。细晶此诗,步人诗的真境界,它会引导你多看世上美好的一面,而削减其另一面。它让你感受的,是那夏日的凉风,而不是炎炎酷热让你领略的,是那冬日的银装素裹,而不是败草枯杨让你仰观明月,俯赏百花,而不是阴霾蛇蝎。如此,必是肝气舒畅、胸无障碍,一年都是好日月,活一个健康的心态。由此可见文化艺术与健康的关联。
几年之前,一位将军曾朗诵一首孙中山的咏女人诗,大家拍手叫好,从此我也常背常咏,感染了老人和女士们。
女人是平凡的, 月朗星稀,是女人用晨炊点燃了新的一天。
牵牵连连,是女人将零零碎碎补缝成美丽。
女人是不平凡的,风雨交加,是女人为我们打开家门。
坎坎坷坷,是女人给我们关心和温馨。
然而女人又是伟大的,人类常把母亲比作美丽和博大的化身。 人类在生育女人的同时, 女人也生育了整个人类。 世界少不了女人, 如果少了女人, 这个世界将失去了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七十的善,百分之百的美。
没有女人也就没有了人类。
我一学友年近花甲,也爱咏诗,常于酣畅之时,离席而起,朗诵汉高祖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音调高昂,含情动魄,感染大家,满座掌声、笑声一片。近朱者赤,学友的音容笑貌与《大风歌》声,久而久之也就存储于心间,唤起情思与创意,我则一挥而就,创作出巨幅石画《大风起兮云飞扬》,画面高山耸立,风起云涌,舒展古今的豪迈。
《大风歌》也好,石画也罢,都是在表述那不可失去的志气、情怀和胸襟,这也都是对自信的诠注。人生在世,心间总要有一种气魄垫底,这气魄是个人生涯的原动力,在颓唐时它使你振奋,在忧郁时它使你明朗,在消沉时它使你自信。自信是气魄的外在,美丽
的人生是自信的成果,世界也可以说是由自信创造出来的。韩愈有言:“安得长融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如此大气,将扫去多少鼠肚鸡肠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不正是说如此奋进,何惧足下艰辛,辛弃疾振臂而呼;“金戈铁马,气吞77.F_如虎。”是说人生这口气能通达天地;杜甫对年岁大者也有诗赞曰:“吾闻良骥老始成,此马数年人更惊。”这真是老当益壮的气魄,何虑患上痴呆症呢!当用心去触摸历史,浸润传统,感受精神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打上意识进化的印记。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农村的一个白石灰墙上,不知是谁用炭黑写了一首诗,我记下了,至今仍没有忘记:
山前松树地上花,
花见松树不如它,
有朝一日严霜
只见松树不见花。
由小到大,松在我心中常存。老年人常存诗的松性,心态不老,因为那里有东方神韵。我创作过各种不同形神的松,其中一幅我题为“豪杰之土必有过人之情操”。松有自信的品格,所以才称得上“不老松”。自信是活力的源泉。爱因斯坦说:世界都是由自信创造出来的。我说老年人的自信尤为重要,自信是生存的根基。 (文章出处:《养生大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