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用
C.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所受引力的方向不变 D.牛顿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我国航天员在“天宫课堂”中演示了多种有趣的实验,提高了青少年科学探索的兴趣。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无论在“天宫”还是在地面做此实验( )
B.太阳系中的行星均受到太阳的引力作
A.小球的速度大小均发生变化 C.细绳的拉力对小球均不做功
B.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均发生变化 D.细绳的拉力大小均发生变化
3.“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4.如图,一硬币(可视为质点)置于水平圆盘上,硬币与竖直转轴OO'的距离为r,已知硬币与圆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硬币与圆盘一起OO轴匀速转动,则圆盘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为( )
试卷第1页,共7页
A.1g 2rB.g rC.2g rD.2g r5.汽车以恒定功率沿公路做直线运动,途中通过一块沙地。汽车在公路及沙地上所受阻力均为恒力,且在沙地上受到的阻力大于在公路上受到的阻力。汽车在驶入沙地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匀速运动到驶出沙地后的一段时间内,位移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 A. B. C. D. 6.嫦娥五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实施月面采样返回的航天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等多个部分组成。为等待月面采集的样品,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环月做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地球质量m=6.0×1024kg,月球质量m2=7.3×1022kg,月地距离r1=3.8×105km,月球半径r2=1.7×103km。当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在月球表面上方约200km处做环月匀速圆周运动时,其环绕速度约为( ) A.16m/s B.1.1×102m/s C.1.6×103m/s D.1.4×104m/s 7.如图所示的单摆,摆球a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恰好与一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的粘性小球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且摆动平面不便.已知碰撞前a球摆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h,摆动的周期为T,a球质量是b球质量的5倍,碰撞前a球在最低点的速度是b球速度的一半.则碰撞后 A.摆动的周期为5T 6试卷第2页,共7页
B.摆动的周期为6T 5C.摆球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0.3h D.摆球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为0.25h 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并排放置着质量分别为m11kg、m22kg的木板A、B,一质量M2kg的滑块C(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10m/s从A左端滑上木板,C滑离木板A时的速度大小为v17m/s,最终C与木板B相对静止,则( ) A.木板B与滑块C最终均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B.木板B的最大速度为2m/s C.木板A的最大速度为1m/s D.整个过程,A、B、C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了57.5J
二、多选题
9.一质量为2kg的物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t2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kgm/s B.t3s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1m/s,方向向右 C.0~4s时间内F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为6Ns D.0~4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3m
10.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振子沿竖直方向做简谐振动,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得到弹簧对小球的弹力F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若重力加速度为g,图像的坐标值为已知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第3页,共7页
A.对乙图的F-t关系图像,小球是从处在最高点开始计时的 F1F2 2g3C.弹簧振子的频率为 4t0B.小球的质量为D.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A,则从计时开始到13t0时,小球的路程为36A 1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一辆小车,在酒精灯燃烧一段时间后塞子喷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塞子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等于小车受到的冲击力 B.塞子喷出时,塞子受到的冲击力将小于小车受到的冲击力 C.塞子喷出瞬间,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于小车整体的重力 D.若塞子喷出时速度越大,则惯性越大 12.如图,一足够高的光滑曲面轨道固定在光滑水平面的左侧,水平面上有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前面的物块均静止于水平面上,小孩和滑板的总质量为m125kg,物块的质量m25kg。某时刻小孩把物块以大小为5.0m/s的速度(相对于水平面)向左推出,小孩获得退行速度;物块滑上曲面轨道后返回,追上小孩时,小孩又把物块以大小为5.0m/s的速度(相对于水平面)向左推出,经过多次这样推物块后,物块不能再追上小孩。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试卷第4页,共7页
A.物块在曲面轨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25m B.小孩第一次推物块的过程,小孩做的功为62.5J
C.小孩第二次将物块推出的瞬间,小孩和滑板的速度大小为3m/s D.小孩只能推物块四次
三、实验题
13.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20Hz、30Hz和40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
(2)已测得s1=8.89cm,s2=9.50cm,s3=10.10cm;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为___________Hz。 1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图中的O点为小球抛出点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使1球多次从斜轨上某位置S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然后,把半径相同的2球静置于水平轨道的末端,再将1球从斜轨上位置S静止释放,与2球相碰后两球均落在水平地面上,多次重复上述1球与2球相碰的过程,分别找到碰后1球和2球落OP、ON。点的平均位置M和N。用刻度尺测量出水平射程OM、测得1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
试卷第5页,共7页
(1)关于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以减少实验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 D.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2)本实验通过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来代替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行的依据是________。 A.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平抛运动的下落高度一定,运动时间相同,水平射程与速度大小成正比 (3)当满足表达式________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4)若仅改变小球1和小球2的材质,两球碰撞时不仅得到(3)的结论,即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而且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则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____。 A.ONON不可能超过2 B.可能超过3 OPOMC.MN与OP大小关系不确定 D.MN与OP大小关系确定,且MNOP
四、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小物块A、B的质量均为m0.10kg,B静止在轨道水平段的末端。A以水平速度v0与B碰撞,碰后两物块粘在一起水平抛出。抛出点距离水平地面的竖直高度为h0.45m,两物块落地点距离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0.60m,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
(1)两物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2)两物块碰前A的速度v0的大小; (3)两物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E。
试卷第6页,共7页
16.一质量为2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为2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爆炸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火药的质量,求:
(1)烟花弹从地面开始上升到弹中火药爆炸所经过的时间; (2)爆炸后烟花弹向上运动的部分距地面的最大高度。
17.如图所示,一根细绳跨过光滑轻质的定滑轮分别与小物块A和一轻质弹簧上端相连,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小物块A和B也用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连在一起,质量分mB=1 kg.B间的轻绳刚好伸直但无弹力,别为mA=2 kg、初始时用手托住B物块使A、物块A保持静止,此时物块B离地面的高度H=0.6m.现将B竖直向上再举高h=1.8 m(未触及A)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A、B间细绳绷直,A、B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竖直向下运动,之后B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该过程弹簧伸长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取g=10 m/s2.
(1)求A、B间细绳刚好绷直后瞬间A、B的速度vAB的大小;
(2)求从静止释放B到B刚好触地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量ΔEP的大小;
(3)若用质量为mC=2 kg的小物块C替代小物块B重复该过程,求C刚要触地时的速度vC的大小.
试卷第7页,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