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2020-05-15 来源:年旅网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1. 引言 1.1 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是农村教育中的一环,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条件不足。农村学生普遍缺乏对于道德与法治的重视意识,存在道德观念模糊、法律概念不清等现象。乡村风气浓厚,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和陋习对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构成负面影响。农村初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和深入。 1.2 问题意义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乡土资源是农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反映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学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激发农村学生的爱乡情怀和文化自信,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可以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通过乡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

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通过深入研究乡土资源的定义、特点和开发利用方式,可以为农村初中教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珍惜和保护乡土资源。通过调研乡土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可以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初中提供借鉴。分析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及对策,有助于提出更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推动乡土资源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和总结乡土资源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提高农村初中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

2.1 乡土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乡土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独有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人文历史等各种元素。乡土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土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域性强:乡土资源受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乡土资源在品质和数量上存在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 丰富多样:乡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涵盖了农田、山川、湖泊、乡村民居、传统习俗等各种形式。这些资源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启发作用。

3. 可持续利用:乡土资源是农村社会的生活支撑,是农民世世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4. 融合传承:乡土资源是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挖掘和传承乡土资源,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维护乡村精神风貌,传承乡土文化的精髓。 2.2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作用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乡土资源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参与农村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乡土资源可以作为示范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乡村生活,了解乡村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通过感受和模仿乡村中的正能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乡土资源还可以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乡村社会建设和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

神。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学生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行动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素养提升。

2.3 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1. 农村文化传统挖掘:利用乡土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乡土风俗、民俗文化等,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对乡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传承。

2. 当地资源特色开发:结合乡土资源的地域特点和优势资源,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和实践项目,如农耕体验、农家乐活动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当地的生产生活,感受乡土资源的魅力。

3. 社区合作项目开展: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乡土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如植树造林、环境保护、村庄规划等,让学生参与社区建设,感受乡土资源对社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4. 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如乡土实践基地、乡村学校资源等,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和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乡土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5. 培育乡土资源开发人才:通过加强乡土资源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培养一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人才,推动乡土资源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持续发展和应用。 2.4 乡土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乡土资源可以用来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利用乡土资源中的古老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尊重传统、珍惜历史的情感。

乡土资源可以用来强化法治教育的实践性。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乡村法治示范点,了解乡村法治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可以利用乡土资源中的乡风民俗、乡土文化等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乡土资源也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参与意识。比如组织学生走进乡村社区,参与乡村建设、环境保护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乡土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案例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强化道德和法治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乡土资源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效果。 2.5 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及对策

第一,人才队伍不足。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特别是在农村初中教育领域,缺乏专业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第二,资金支持不足。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设备购置、培训费用等,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资金支持存在一定的困难。

政策支持不够。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但是目前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方面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 针对以上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加大对农村初中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更多专业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高他们的乡土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二是加强资金支持。通过政府、社会力量等多方面渠道,增加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出台更加有利于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应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挑战,推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3.1 乡土资源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支撑

乡土资源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支撑。乡土资源作为农村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础。

乡土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教育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和精神。通过实地考察乡村社会生活和传统习俗,学生可以深入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道德规范和法治精神的认知和理解。

乡土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场景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乡村社区中,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培养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

乡土资源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只有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字数:246】

3.2 加强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加强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入发展,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乡土资源作为农村地区独有的资源,既是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

加强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乡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乡土文化的

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从而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参与乡土资源的开发项目,学生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加强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乡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活动,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提升。

加强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手段,推动乡土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深入应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